Workflow
钢铝
icon
搜索文档
投票结果7比4!美国法院正式做出裁定,莫迪等来好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9-07 20:54
特朗普贸易政策实施 - 特朗普自2024年1月重返白宫后推行全面关税政策 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从10%逐步提高到125% 并对加拿大、墨西哥和印度等贸易伙伴加征10%至50%关税[2] - 2024年4月2日签署行政令 对全球贸易伙伴全面开征关税 并将该日定为“解放日”[2] - 2024年8月对印度铜产品加征50%关税 钢铝和汽车零部件关税提高到最高水平 影响印度对美铜出口3.6亿美元和钢铝汽车零部件出口超20亿美元[2] 美国国内司法挑战 - 五家小企业和十二个州联合起诉特朗普关税政策 指控其未经国会授权违反宪法[3]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于2024年8月29日以7:4裁定特朗普关税行政令违法 认为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未授予总统加征关税权限[3] - 裁决认定国家安全理由不能无限扩张行政权 判决适用于所有受对等关税影响国家[3] 特朗普政府应对措施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称所有关税继续有效 指责裁决存在党派偏见[4] - 白宫发言人以贸易逆差和安全威胁为由辩护 财政部长等警告若关税无效需退还上万亿美元关税收入[4] - 政府于2024年9月3日向最高法院上诉 法院允许关税暂留至10月14日待审理[4] 印度经济受冲击 - 2024年8月26日特朗普对印度大部分进口商品加征50%关税 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 影响印度三分之二对美出口 价值865亿美元[6] - 印度股市当日下跌1% 基准指数降至80876点 专家预计GDP增长将从6.5%降至6%以下[6] - 纺织业、宝石珠宝和制药行业受创严重 面临失业风险 竞争对手土耳其、泰国和越南因低关税抢占市场份额[6] 印度政府应对策略 - 莫迪政府推动“印度制造” 呼吁购买本土产品并调整货物服务税 将多数税率降至5%或18%[7] - 出口组织要求暂停还贷本息一年 签署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分散风险[7] - 莫迪于2024年8月31日至9月1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改善贸易关系 与普京讨论深化贸易、肥料和安全合作[7] 中国市场调整 - 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五个月收缩 但出口呈现稳定迹象 工厂加速运转转向内销和其他市场[7] - 中国商务部对美国光纤加征33.3%至78.2%关税 反击美国反倾销措施[7] - 全球市场波动加剧 交易员调整头寸 供应链重塑持续进行[7] 政策历史背景 - 特朗普2017年税改法案增加联邦赤字近50% 国家债务上升39% 2018年钢铝关税引发全球反弹[8] - 经济学家指出关税实际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每户多支出1300美元 税收基金会估算关税降低美国GDP1% 包括外国报复影响[8] - 特朗普威胁解散与欧盟、日本和韩国的贸易协定 声称若败诉美国将成第三世界国家[8] 长期制度影响 - 判决暴露美国总统权力边界 宪法规定征收关税权属国会 总统仅限临时措施[10] -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针对异常威胁而非全球关税工具 法学界警告国家安全不能成为权力扩张挡箭牌[10] - 最高法院上诉结果未决 判决为全球贸易提供松绑机会 中印企业计算收益并加速货物打包[10]
投票结果7比4!美国法院正式做出裁定,莫迪等来好消息,特朗普对中印做出的决定,被判定无效
搜狐财经· 2025-09-06 23:44
司法裁决与关税政策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票赞成4票反对裁定特朗普加征关税行政令违法 直接认定《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未授予总统随意加征关税权力 法律条文甚至未提及"关税"一词 [1] - 法院判决基于5家美国小企业和12个州联合提起诉讼 认定没有国会授权白宫无权随意加税 该判决适用于所有被"对等关税"影响的国家 [3] - 白宫和财政部警告若关税被判无效 美国可能需要退还高达1万亿美元关税收入 可能导致财政混乱 [3] 特朗普关税措施细节 - 2025年2月特朗普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几周后追加20% 最终将中国商品税率拉至125% [3] - 印度 加拿大 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被波及 最高税率达50% 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10%至50%不等的"对等关税" [3] - 2025年7月特朗普对印度铜产品加征50%关税 8月将钢铝和汽车零部件关税提到最高 [7] 各方反应与影响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称所有关税仍然有效 将裁决斥为"党派偏见" 白宫发言人强调贸易逆差和国家安全属"紧急状态" [5] - 美国财政部长 国务卿 商务部长齐称判决会引发"外交灾难" 让美国在贸易谈判中陷入被动 [5] - 印度在WTO框架下发起磋商 提出对等报复 2025财年印度对美铜出口3.6亿美元 钢铝和汽车零部件出口超20亿美元 [7] 法律与制度层面分析 -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征收关税权力属于国会 总统只能在授权下临时采取措施 [5] -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允许应对异常威胁 但"监管进口"不等于"加征关税" 以往仅用于金融制裁而非全球关税工具 [5] - 法学界警告国家安全不能成为行政权力任性扩张的挡箭牌 [5]
美国关税战再遇挫折?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相关举措非法,全美爆发千场抗议
搜狐财经· 2025-09-06 02:15
关税政策法律争议 - 联邦上诉法院以7比4投票结果裁定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普遍性关税不合法 认定总统无权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全面加税措施[2] - 法院判决允许针对特定行业或国家征收关税 但禁止一刀切式征税方式 导致未来关税政策可能更零散复杂[4] - 当前关税措施被判决维持至10月14日 特朗普表示将上诉至最高法院[3] 制造业受影响情况 - 克利夫兰某钢铁厂二季度亏损数亿美元 已关闭三个生产工厂[3] - 汽车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 福特公司每辆车生产成本增加数百美元[3] - 钢铁行业出现大规模半停工状态 部分工人工资遭削减[3] 消费品行业价格波动 - 加拿大啤酒因关税导致进货价格上涨30% 餐饮行业利润率从每杯1.5美元降至0.5美元[2] - 百威英博宣布啤酒产品价格上调8%[3] - 进口商采取分批进货策略规避风险 导致运输成本增加[3] 产业链应对措施 - 企业缩短订单周期避免长期合约 应对政策不确定性[3] - 进口商优先考虑多批次小批量采购模式 尽管会增加额外运费成本[3] - 商家面临税率计算复杂化 需按行业和国家分类核算关税[4]
“对等关税”被裁定违法,特朗普称将上诉至美最高法院
环球时报· 2025-08-31 22:49
美国关税政策司法裁决 -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以7比4投票结果维持原判 认定《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未授权总统通过行政令征收关税[3] - 裁决涉及特朗普政府实施的"芬太尼关税"和"对等关税" 相关关税措施被判定违法[3] - 该裁决将于10月14日前暂缓生效 以便特朗普政府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3] 特朗普政府关税征收规模 - 2023年2月至7月期间征收约1070亿美元关税 其中相当部分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4] - 美国政府警告撤销这部分关税可能导致"财政崩溃"[4] - 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实施的钢铝关税和汽车关税不受本次裁决影响[4] 贸易谈判进展状况 - 美国已与英国 越南 印尼 菲律宾 韩国 日本 欧盟等达成贸易协议概要 但最终协议仍待细节敲定[6] - 与中国 巴西 印度等主要贸易伙伴因存在分歧尚未达成协议[6] - 日本贸易代表因对农产品关税计划不满取消赴美行程 双方正撰写减轻"对等关税"负担的特例措施文件[7] 国际贸易伙伴反应 - 印度对美国加征50%关税表示不会屈服 将专注开拓新市场且暂无报复计划[6] - 巴西对等加征50%关税并启动经济对等法案程序 总统表示希望通过谈判化解争端[6] - 欧盟提出将美国工业产品进口关税降为零 以换取汽车关税下调 但遭欧洲议会反对单方面让步[7] 潜在经济影响 - 裁决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并对全球市场产生连锁反应[5] - 贸易伙伴需评估美国关税措施的法律效力 可能影响正在进行的贸易协议谈判[5] - 若最高法院推翻裁决 将开创先例鼓励总统更激进使用该法律[5]
美论坛:如果贸易战失败,美国会不会选择用武力摧毁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8-25 09:35
中美关税战背景与演变 - 中美关税战始于2018年 涉及钢铝、机电和新能源产品等商品 美国通过加征关税限制中国商品进入市场并削弱中国制造业优势[1] -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同时加速内需发展和供应链强化 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并提升产业竞争力[1] - 中国扩大外贸市场多元化 分散风险至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 跨境电商和展会订单显示市场持续壮大[1] - 近期休战协议包括取消大比例加征关税和暂停24%对等关税 缓解全球市场不确定性[1] 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美国从中国进口主要为消费品如手机、电脑、家具、服装和玩具 加征关税导致进口价格上涨[5] - 零售商将成本转嫁消费者 美国消费者直接承受价格上升压力[5] - 中国从美国进口芯片、设备、能源和农产品等中间产品 关税对消费者影响较间接[7] - 关税导致美国终端通胀居高不下 居民融资成本上升 服务业扩张放缓 港口吞吐量波动[9] 中国产业链韧性应对策略 - 中国拥有全要素配套优势 形成密集产业集群 涵盖原材料、零部件、模具、设备和物流等环节[11] - 企业通过多地备货、双供应商和跨境仓库分散风险 金融机构采用汇率和利率对冲应对不确定性[11] - 关税倒逼中国产业升级 通过设备更新和工艺优化提升竞争力[12] 军事冲突的不可行性 - 美国动用武力需国会批准和盟友支持 内部制衡机制成熟 动武代价远超预期[14] - 中国具备家门口防御体系 军事升级可能引发核战争风险[16] - 大国热战导致全球经济代价高昂 包括金融风险飙升、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和技术网络割裂[18][24] 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 中美经贸合作通过比较优势做大蛋糕 减少不确定性并实现双赢[20] - 谈判减少关税和提供时间表可激发企业资本支出、招聘和研发热情[22] - 中美经济互依性强 动武将冲击全球供应链和人民生活[24] - 关税战本质是双输试验 美国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承担主要代价 中国在产业替代和市场多元化取得突破[24][26]
还对美国投降不?特朗普在对全球下新战书,最高250%的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8-10 22:59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自7月底起对欧盟、英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动关税大战,最高关税提升至250% [2] - 初始关税范围为10%至41%,针对已达成贸易协议的盟友如英国、欧盟、日本、韩国等 [2] - 8月5日宣布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计划最终提高至250%,声称目的是促进本土生产和降低药价 [2] 受影响国家及行业 - 日本在汽车关税和农产品准入方面做出让步,但仍面临新一轮关税打击 [5] - 欧盟在钢铝关税问题上妥协后仍被列入加税清单 [5] - 印度被追加惩罚性关税,半导体和芯片行业面临即将征收的关税 [3] 全球贸易反应 - 巴西等国准备采取反制措施,可能加剧贸易摩擦 [5] - 日本国内企业对政府妥协表达不满,欧盟各国因经济利益有所顾虑 [6] - 印度可能加快自主发展并联合新兴经济体共同反制 [6] 政策影响分析 - 美国企业因成本飙升面临裁员和倒闭风险 [5] - 美国政客批评关税政策无法解决贸易逆差,可能招致报复并拖累经济 [5] - 专家指出美国本土药品生产成本高昂,加征关税将推高药价 [2] 贸易格局展望 - 国际贸易需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而非单边霸凌 [8] - 各国面临选择:妥协可能助长特朗普政策,团结反制可维护自身利益 [8] - 250%关税成为全球经济试金石,将决定未来贸易格局 [8]
特朗普政府关税官司远未了断:行政权边界在何处?一旦败诉关税能否退回?
第一财经· 2025-08-08 06:59
关税法律争议 - 华盛顿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举行听证会,辩论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征收高额关税是否构成越权违宪 [1] - 听证会源于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在"V.O.S. Selections, Inc.诉特朗普案"裁决提出上诉,该裁决暂时阻止总统广泛使用关税权力 [1] - 五家小企业提起诉讼称特朗普无权绕过国会征收关税 [1] 法律依据争议 - 特朗普政府依据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主张总统无须国会授权即可征收关税 [1] - 部分法官对IEEPA是否赋予总统无限制征税权表示怀疑,指出该法未提及关税 [1][6] - 特朗普政府4月2日推出"对等关税",税率从10%至41%不等,法律依据为IEEPA [4] 历史判例分析 - 特朗普政府援引尼克松政府1971年对所有应税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的决定作为先例 [4] - 法官指出尼克松政府关税是暂时的且未动摇国会对《协调关税表》的独家制定权,而特朗普关税无截止日期并重新设定税率 [5] - 1975年美国海关与专利上诉法院裁定总统有权征收关税 [4] 法律辩论焦点 - 政府律师主张IEEPA赋予总统广泛进口监管权限,关税属于监管进口手段 [5] - 反对意见认为1975年判例未授权无限制使用关税权力 [5] - 法官指出IEEPA未提及关税,政府解读过于宽泛 [6] 潜在经济影响 - 若败诉美国政府可能需退还已征收关税,截至7月底相关关税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 [7][8] - 退款可能引发其他企业和行业团体寻求补偿的法律挑战浪潮 [8] - 专家指出确定实际退税经济利益方存在困难 [9] 司法程序进展 - 上诉法院未透露裁决时间,败诉方预计将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 [6] - 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6人持保守派观点,近期裁决倾向特朗普政府 [6] - 专家认为最高法院裁决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且过程可能旷日持久 [7]
美国贸易代表施压印度:还得聊聊,印度保护市场的政策得变
观察者网· 2025-07-29 13:02
美印贸易谈判进展 - 8月1日关税开征最后期限逼近但双方仍未达成协议 谈判在汽车、钢铁和农业领域存在分歧[1][3] - 美国贸易代表称需进行更多谈判以评估印度开放市场的雄心 强调印度需转变贸易政策并降低贸易壁垒[1] - 美国谈判团队将于8月访问印度进行下一轮双边贸易协议谈判[3] 贸易数据与关税现状 - 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额约1290亿美元 美国对印度商品出口418亿美元 进口874亿美元 贸易逆差457亿美元[3] - 印度6月对美国商品出口增长23.53%至83亿美元 进口下降10.61%至约40亿美元[3] - 印度对美国大豆征收56%关税且仅允许进口粉碎后大豆 对家禽产品关税近100%[4] - 印度寻求取消美国对其钢铝产品50%关税和汽车行业25%关税[5] 双方核心诉求与分歧 - 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乳制品和家禽市场准入[4] - 印度反对扩大农产品准入 因农民占人口42%且乳制品进口受文化和宗教规定限制[5] - 印度要求美国在纺织、珠宝、皮革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关税减让[5] - 印度希望获得竞争性关税水平 目标接近美日协议中日本享有的15%税率(原25%)[5] 谈判前景评估 - 三名知情人士称8月1日前达成协议可能性低 其中一人形容谈判状态为"一团糟"[4] - 美国智库专家认为尽管印度官员言辞乐观 但8月1日前达成协议几乎不可能[4]
帮主郑重:美欧贸易协议落定,15%关税里的“罗生门”你看懂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7-28 03:00
家人们,刚放下手里的咖啡杯就来跟你们念叨这事儿——美欧那边在最后关头把贸易协议给敲定了,说是躲过了一场可能拖累全球经济的贸易大战,听 着是不是挺让人松口气?但我这做了20年财经记者的直觉告诉我,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可不少。 我跟你们说,做投资别光看表面热闹。这15%的关税到底罩住多少产品,金属关税怎么削、配额怎么设,后面还得看双方怎么把话说圆了。我会盯着这些 后续消息,有啥新动静第一时间跟你们掰扯清楚。跟着帮主,咱们不追短期的风风雨雨,就看那些能落地的实在事儿,心里踏实才能做长久的打算不 是? 你们看啊,协议里说欧盟大部分出口产品,连汽车在内,关税都定在15%。可转头再听两边老大的说法,就有点不对味了。特朗普说,这15%管得着汽车 和其他多数产品,但药品啊、金属啊不算,钢铝关税还得保持老样子;可冯德莱恩紧接着就说,所有产品都得按15%来,药品、芯片、汽车一个都跑不 了,金属关税呢,是要降,还得搞配额制。这俩人说的跟两张嘴似的,你说怪不怪? 其实啊,这里头藏着谈判的"交换条件"。听说欧盟答应了给美国投不少钱,这才换来了药品和半导体也按15%算——要知道,这俩可是之前双方吵得最凶 的硬骨头。说白了,贸易谈判就是这样, ...
金十整理:美日好不容易谈拢了,市场却难当“乐天派”,政治风险将成关键变量?
快讯· 2025-07-23 03:30
协议内容 - 维持钢铝关税不变 日本与美国同意维持钢铝目前50%的关税 [1] - 降低对等关税与汽车关税 美国将对日本征收的对等关税从25%降至15% 并将汽车关税降低至15% [1] - 日本或增加美国大米进口 日本着手协调在既定的最低进口配额内引进更多美国产大米 [1] - 日本将向美国进行巨额投资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 美国将获得90%的利润 [1] 市场反应 - 日本国债和日元或面临新一轮压力 关税落地使日本财政前景重新成为焦点 [1] - 美日贸易协议或为日本央行早于当前市场预期的加息铺平道路 贸易不确定性消退 [1] - 美日贸易协议对日本首相石破茂和自民党堪称"及时雨" 市场担忧有所缓解 [1] - 美日贸易协定有望为日元走势提供支持 但日本近期的政治不确定性可能抑制投资者情绪 [1] - 日元还面临着政治风险 以及日本财政状况的信用评级是否发生变化的风险 [1] - 日元不太可能因贸易协议而获得持续大幅提振 关税本身就对日本经济构成了负面增长阻力 [2] - 关税从25%降低到15%是有意义的 应该会提振日本出口驱动行业的情绪 [2] - 美日贸易协议对日本股市来说是"喜忧参半"的 15%的关税处于可承受范围 但5500亿美元投资可能导致资本外流 [2] - 15%的关税税率在日本央行的预期范围内 若日本4月至6月的企业盈利表现良好 日本央行最早可能在10月加息 [2] - 美日贸易协议对日本经济来说是好消息 但这不会促使日本央行加息 日本政治不稳定的影响更大 日元贬值的压力或持续 [2] - 市场将美日协议视为意外利好 但特朗普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是潜在隐患 这将进一步动摇日本本已非常脆弱的政治局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