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钕铁硼永磁体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特讯!7国集团竟想设稀土价格下限,还要对中国出口加税
搜狐财经· 2025-09-26 09:42
令人尴尬的是,除了日本,G7其他成员国的稀土依赖度竟高达90%以上。这种极度不平衡的局面,催生了一种奇特的"焦虑综合征":一方面,他们将中国对 稀土的合理管控解读为"武器化",另一方面,却又无法割舍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今年6月启动的"关键矿产行动计划",本质上是西方国家在稀土领域 的一场突围战。然而,内部消息显示,G7在战略方向上依然存在严重分歧——是选择直接对抗,还是采取更为隐晦的限制手段?这如同在迷雾中摸索,充 满了不确定性。 "价格下限"与"碳税":自欺欺人的游戏与荒唐的指责 G7提议的"价格下限",无疑是这场博弈中最具讽刺意味的一环。在鼓吹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竟然有人提出为企业产品设定最低售价,这本身就是对自由 市场原则的莫大讽刺。试想,如果中国稀土的生产成本是100元,市场价格为150元,G7却强行设定200元的"价格下限",其结果只会是西方制造商凭空多支 付50元,这笔成本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转嫁给终端消费者。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对此提议表现出的积极性,不过是为本国稀土产业提供补贴的遮羞布,在绝对的 成本优势面前,任何价格干预都显得苍白无力。 更为荒唐的是所谓的"碳税"提议。西方国家在完成了自身的工业 ...
稀土:出现“分水岭”了?
搜狐财经· 2025-09-01 04:33
行业影响 - 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 特别是钕和镨矿[1] - 钕和镨矿是制造钕铁硼永磁体的关键材料 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机 风力涡轮机发电机 智能手机 无人机及F-35战斗机等重要装备[1] 供应链调整 - 美国寻求稀土供应链独立 过去三年MP Materials向中国提供的钕镨氧化物占总产量7%-9%[3] - 美国稀土矿藏虽丰富但缺乏精炼技术 建立完整提炼产能需耗时十年以上[3] 地缘战略 - 该举措反映国家间战略博弈 美国通过关税政策拖延时间为实现稀土自主争取时间[3] - 大国竞争不仅依靠精密计算 更取决于国家凝聚力和组织能力等综合因素[3]
美国关税大棒砸出神反转!中印一夜达成10项协议,美印太战略现致命裂缝
搜狐财经· 2025-08-25 22:45
地缘政治与外交关系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 将整体关税推升至50% 预估年损失达70亿美元 [1] - 印度总理莫迪访华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赴新德里 双方签署十项合作协议 [1] - 美国白宫贸易顾问因中印能源合作协议显露不安 美国国务院威胁中断F-35战斗机关键技术转让 涉及180亿美元军售合同 [9] - 美国约谈印度驻美大使 承诺重新评估关税政策 提出停止与中国稀土合作的条件 [14] - 美国商务部暗示可能允许印度H-1B签证持有者延长居留期限 [14] 边境管控与军事合作 - 中印在边境东段和中段建立将军级会谈机制 实现三段边界全面军事沟通 [2] - 双方在海拔4500米乃堆拉山口同步撤除装甲车编队 就边境部队"枪口不得朝天"实操细则达成一致 [2] - 印度陆军参谋长参观中国制造防空雷达系统 该系统此前被印军列为限制使用装备 [12] - 中印海军在马尔代夫以南海域进行联合搜救演练 印度驱逐舰与中国护卫舰共享水文数据 [12] -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紧急召见印度武官 要求解释战略意图 [12] 经贸合作与产业发展 - 中印重开仁青岗—昌古 普兰—贡吉 久巴—南加三处边境市场 开市首日交易额超380万元人民币 [3] - 印度旁遮邦商人用30吨红糖换取中国制造家用电器 [3] - 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收窄12% 中国对印度智能手机出口量环比增长17% [13] - 小米宣布在印度安得拉邦新建工厂 比亚迪获得1000辆电动巴士订单 [13] - 印度银行获得35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额度 [13] 稀土与战略资源合作 - 中国海关总署更新稀土出口目录 将印度企业重新纳入许可名单 [6] - 印度塔塔集团收到推迟半年的钕铁硼永磁体发货通知 该材料是导弹制导系统关键部件 [6] - 印度军工企业70%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此前库存仅够维持45天生产 [6] - 中国占据全球稀土供应量90%份额 [6] 多领域合作协议 - 印度加入亚洲微电网倡议 中国协助改造金奈-新德里铁路线 [10] - 建立药品监管互认机制 重启布拉马普特拉河水文数据共享 [10] - 共同开发非洲港口项目 允许印度石榴通过云南口岸入境 [10] - 合作生产新冠疫苗第三代产品 互设文化中心 [10] - 开展航天器追踪合作 建立数字货币对话机制 [10] 社会舆论与民意反应 - 印度商会会长指出美国对每辆摩托车征收2100美元关税 中国愿意降低零部件进口关税 [11] - 印度农民协会组织500辆拖拉机包围美国驻新德里使馆 抗议美国对印度大米征收惩罚性关税 [11] - 莫迪所属人民党发布"自力更生"主题海报 24小时内获超200万次点赞 [11]
稀土磁材行业动态报告:MPMaterials的前世今生
华西证券· 2025-07-20 05: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放开稀土出口管制,6月稀土出口量攀升至7742.2吨,环比增长32.4%,同比增长60%,缓解西方企业稀土需求 [13] - 全球海外新稀土矿未来2 - 3年实际放量或较缓慢,MP Materials获美国国防部支持进行产能扩张,但实现产品规模化供应尚需3 - 4年 [13] - 短期中国仍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占据稀土产业话语权,受益标的有中国稀土、北方稀土等多家公司 [13] 报告各部分总结 Mountain Pass矿开采历史回溯 萌芽阶段 - 1950 - 1951年美国钼业公司收购Birthday和Sulfide Queen矿权区,1952年开始小规模生产稀土精矿 [4][21] 主导全球产量巅峰期 - 1966年底项目总产量翻两番,达每年2400万磅TREO精矿,1984年矿场满足美国100%稀土需求,占全球稀土出口三分之一 [4][20] - 1986年中国稀土总产量超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 [4][23][24] 1998 - 2002年困境 - 1996年Old Molycorp污水管道破裂致泄漏,1998年暂停稀土分离工厂运营,仅生产氟碳铈矿精矿 [4][19] - 2002年因稀土氧化物价格疲软等原因,采矿作业暂停,只进行库存销售 [4][19] 2005 - 2008年雪佛龙时期 - 2005年雪佛龙收购优尼科获Mountain Pass矿山,2007年启动NFL试点项目回收钕和镨,2008年出售矿山 [5][27] Molycorp, Inc凤凰计划失败 - 2011年全面实施“矿山到磁体”战略,启动凤凰计划,收购下游加工产能 [7][28] - 2012年收购Neo Material扩张下游产能,全年稀土产品销量9,207公吨 [29] - 2013年一期项目投产,产量低于预期,净收入增长但因价格下跌仍亏损 [7][30] - 2014年继续大幅亏损,稀土产品销量13,019吨,净收入下降 [32] - 2015年申请破产保护,暂停矿山运营,普通股股东亏损严重 [7][31] Mp materials控制下的Mountain Pass再出发 - 业务重整:2017年MPMO收购相关资产,重启选矿和浮选作业,2018Q1首次销售精矿 [36] - IPO上市:2020年MPMO反向收购上市,筹集5.45亿美元用于第二阶段优化计划,2020年稀土氧化物产量3.85万吨 [37] - 2025年重大变化: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与美国国防部和苹果公司分别达成合作协议 [38] - 恢复生产:2018 - 2019年分别实现稀土氧化物产量1.39万吨和2.76万吨 [40] - 第二及第三阶段优化计划 - 上游:自2021年REO年产量至少4万吨,2023年宣布“上游6万吨”战略 [41] - 中游:2023Q3开始生产分离稀土产品,2024年实现镨钕产量1,294吨 [41] - 下游:2022年启动Independence Facility建设,2024年启用电解沉积能力,预计2025年底生产钕铁硼永磁体 [41] - 2025年与美国国防部合作 - 获10亿美元融资承诺,发行普通股获约7.242亿美元收益用于业务扩展 [52] - 建造“10X工厂”,预计2028年投入使用,实现磁体年产能10,000吨 [52] - 国防部提供110美元/公斤镨钕价格下限支持 [11][52] - 2025年与苹果公司合作 - 签署价值5亿美元长期供应协议,苹果预付2亿美元 [11][53] - 2027年开始供应再生磁体支持苹果设备 [11][56]
稀土产业链投资机会
2025-07-15 01:5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稀土行业 - **公司**:北方稀土、中国稀土、日本日立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 论据:中国拥有从矿石到金属的完整产业链,六年前组建六大稀土集团后整合为两大集团,北方以北方稀土为核心主导轻稀土,南方以中国稀土为核心主导重稀土;2024年中国设定27万吨总开采配额,其中轻系统配额25万吨,重系统配额2万吨;中国是全球最大钕铁硼生产国,占据80%-90%产能 [1][4][10] 2. **中国通过政策确保稀土稳定供应** - 论据:自五年前开始实施总量控制政策并每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配额,出台针对部分公司的出口许可制度;这些措施确保国内外市场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维护了行业稳定 [1][6][8] 3. **稀土永磁材料应用广泛且部分领域需求增长明显** - 论据: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节能电机等领域,汽车市场是最大需求来源,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汽车可增加对稀土材料需求;人形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未来可能显著拉动稀土产业需求 [3][15][16] 4. **中国对稀土及稀土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合理且将促进行业集中** - 论据:稀土产品应用终端市场广泛,实施出口管制合理;预计未来稀土永磁行业将向头部企业集中,小型贸易公司市场份额减少,头部企业可能扩展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12] 5. **美国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面临挑战** - 论据:美国复产矿山、打通产业链面临开采成本高、纯度难以提升等挑战,如芒通矿石品位高但成本高,计划提升石英泳池产线目标能否实现存疑;配齐整个产业链需5 - 10年,短期内对全球格局影响不大 [3][13] 6. **海外矿山项目对全球稀土市场影响有限** - 论据:澳大利亚莱纳斯矿山及马来西亚分离工程重稀土镝分离量小,海外矿山项目主要集中于氧化物工艺,对整个系统未产生显著冲击 [14] 7. **稀土市场需求呈正增长且价格有上涨空间** - 论据:稀土市场需求每年呈正增长趋势,国内永磁材料需求增速高于GDP增长;当前稀土产业链价格相对合理,若管控好源头且下游需求增长,基础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 [17][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稀土元素包括镧系15种元素加铱和钪共17种,分布分散,全球主要储量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中国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 [2] - 2024年中国进口13.29万吨稀土矿物,同比下滑22.4%;2025年1 - 5月进口6.26万吨,同比下滑21%,中国仍占全球80% - 90%市场份额 [5] - 中国自2000年以来将钕铁硼发展成大规模产业化产品,日本原始专利已到期,专利问题不再构成障碍 [11] - 日本日立公司在美国申请的765专利对中国医疗行业几乎无影响,在中国无效,在美国通过庭外和解解决 [12]
绕不开的中国稀土
投资界· 2025-07-06 07:25
稀土产业现状与战略地位 - 稀土在电动车中不可或缺,从车灯到主驱动电机均需稀土永磁材料,尤其钕铁硼永磁体性能关键[5][6] - 中国企业控制全球65%重稀土开采、88%精炼产能,超90%钕铁硼永磁体供应[6] - 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国对日稀土出口配额骤降,主要稀土氧化物价格涨幅超5倍,镝铽铕涨幅达15-20倍[7] 稀土技术壁垒与产业链 - 稀土壁垒主要在加工环节,中国已实现6N纯度提纯,美国仅达2N-3N级别[29] - 中国稀土精炼产量占全球92%,重稀土精炼产能高达99%[30] - 国内政策推动稀土行业整合,从"1+5"方案最终形成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两大集团[34] 电动车与稀土应用 - 每辆电动车使用1.5-3kg稀土,永磁同步电机装机量份额达96%[21] - 通用奥特能平台SUV每辆使用约160克镝[23] - 钕铁硼永磁体磁能积远超铁氧体,N35牌号可吸附自身重量600倍以上金属[14] 国际竞争格局 - 美国芒廷帕斯矿曾供应全球大部分稀土,但2015年因中国放宽出口配额破产[35] - 2024年芒廷帕斯矿80%营收仍依赖向中国出售精矿[37] - 日本钕铁硼磁体自给率60%,但原料依赖中国供应链[50] 中国稀土产业升级 - 中国钕铁硼产量从全球80%中低端产品升级至2022年高性能磁体出口占全球70%[47][48] - 形成"稀土矿开采-精炼加工-新能源汽车"三角关系,实现内循环[49] - 中国全年钕铁硼产量超30万吨,远超日本4500吨[51]
绕不开的中国稀土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6 03:40
稀土的战略地位与供应链现状 - 稀土在电动车制造中不可或缺,从车灯、摄像头到主驱动电机均依赖稀土永磁材料,尤其钕铁硼永磁体性能直接影响电机效率[3][12] - 中国企业控制全球65%重稀土开采、88%精炼产能及超90%钕铁硼永磁体供应,形成供应链主导地位[4][24] - 2023年美国能源部评估显示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仍需10年,凸显中国加工工艺优势(精炼纯度达6N级)与规模化生产壁垒[5][23][27] 稀土在电动车产业的应用与技术优势 - 特斯拉Model 3通过永磁电机实现续航优化,Model S Plaid三永磁电机系统达成2.1秒零百加速,核心归功于钕元素的高磁能积特性[7][9][12] - 钕铁硼永磁体磁能积远超铁氧体(如N35牌号可吸附自身重量600倍金属),使电机效率接近99%,目前96%电动车采用永磁同步电机[12][16] - 镝/铽作为添加剂提升钕铁硼耐热性,单辆奥特能平台SUV需使用160克镝,推动重稀土需求增长[17][25]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演变 - 美国芒廷帕斯矿曾主导1965-1995年全球供应,但2015年因中国出口配额放宽导致价格暴跌再度破产,2024年仍80%营收依赖对华精矿出口[20][28][30] - 中国通过"1+5"政策引导行业整合,2023年形成北方稀土与中国稀土双巨头格局,强化议价能力与规模效应[27] - 日本钕铁硼磁体自给率60%但原料依赖中国,2022年中国高性能磁体出口占全球70%,形成"开采-精炼-新能源车"内循环三角[37] 技术替代与供应链挑战 - 马斯克计划减少75%碳化硅用量并研发无稀土电机,但2017-2022年仅实现Model 3稀土用量降25%,反映技术替代难度[32] - 通用汽车早期钕铁硼专利被中企收购,2016年日立金属核心专利被美裁定无效,中国磁材产量占全球80%并逐步向高端升级[36][37] - 海外企业突破技术后仍面临万吨级产线建设难题,如加拿大Graphite One需50.5亿美元投资且2030年才能投产石墨精矿[36]
绕不开的中国稀土
虎嗅APP· 2025-07-04 00:05
稀土供应链现状 - 稀土在电动车制造中不可或缺,尤其主驱动电机性能与稀土永磁材料高度相关,铃木雨燕、福特探险者等车型因稀土出口管制停产 [3] - 中国企业控制全球65%重稀土开采、88%精炼产能,超90%钕铁硼永磁体供应,被CNN称为"升级版芯片短缺" [4] - 2010年钓鱼岛事件后中国对日稀土出口配额骤降,主要稀土氧化物价格涨幅超5倍,镝铽铕涨幅达15~20倍 [4] 稀土技术特性 - 钕铁硼永磁体(含稀土元素钕)是地表磁性最强材料,N35牌号可吸附自身重量600倍金属,使电机效率接近99% [8][9] - 每辆电动车使用1.5~3kg稀土,永磁同步电机装机量占比达96%,通用奥特能平台SUV单车使用约160克镝 [10][11] - 中国稀土提纯技术达6N(99.9999%)超高纯度,美国仍在攻坚2N~3N级别 [16]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 - 美国芒廷帕斯矿曾主导全球供应(1965-1995),但2015年因中国放宽出口导致价格暴跌而破产,2024年仍80%营收依赖对华出口精矿 [15][19][20] - 中国通过"1+5"方案整合稀土产业,2023年形成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两家巨头,精炼产量占全球92%,重稀土精炼产能达99% [16][18] - 日本钕铁硼磁体自给率60%但原料依赖中国,中国2022年高性能磁体出口量占全球70%,全年钕铁硼产量超30万吨 [26] 技术替代与产业链 - 特斯拉Model 3通过永磁电机实现续航优化,但2017-2022年将稀土用量减少25%,马斯克计划彻底弃用稀土永磁体 [7][22] - 铁氧体永磁成本低但磁能积远逊钕铁硼,类似石墨替代困境,加拿大Graphite One预计2030年才能投产石墨精矿 [23] - 中国完成"稀土矿开采-精炼加工-新能源汽车"三角内循环,下游需求推动产业链升级 [26]
绕不开的中国稀土
远川研究所· 2025-07-03 12:53
稀土供应链现状 - 中国企业控制全球65%的重稀土开采、88%的精炼产能以及超过90%的钕铁硼永磁体供应[4] - 美国能源部测算重建完整稀土供应链需10年时间,目前其精矿仍需运至中国加工后再返销[5][27] - 中国稀土精炼产量占全球92%,重稀土精炼产能高达99%,提纯技术达6N级别远超美国的2N-3N[27] 稀土在汽车产业的应用 - 电动车平均使用1.5-3kg稀土,永磁同步电机装机量占比达96%,依赖钕铁硼永磁体[17] - 钕铁硼永磁体添加镝或铽可提升耐热性,通用奥特能平台SUV单车使用约160克镝[18][19] - 特斯拉通过优化将Model 3稀土用量减少25%,但永磁体仍占电机成本30%[37][39] 技术壁垒与产业整合 - 稀土分离提纯是核心环节,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完成行业整合,形成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两大集团[31] - 海外企业难以规模化生产,日本钕铁硼磁体自给率60%但原料依赖中国,中国年产量超30万吨[45][46] - 中国高性能磁体出口量占全球70%,下游新能源车需求推动产业链升级[44] 历史与竞争格局 - 美国芒廷帕斯矿曾主导全球供应30年,但2015年因中国放宽出口配额导致价格暴跌破产[24][33] - 钕铁硼专利战从日美转向中日,2016年日立金属关键专利被裁定无效,中国逐步掌握话语权[42] - 稀土矿-精炼-新能源车形成内循环三角关系,中国从生产大国转变为消费大国[45]
印度对中国提出一个请求,话说得比特朗普还猛,不允许中国不答应
搜狐财经· 2025-06-12 10:08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稀土年产量27万吨占全球61%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储量可供全球使用200年 [7] - 全球87%的永磁体市场由中国掌控 美国72%关键矿产依赖中国进口 [5] - 中国掌握全球43%稀土专利 拥有碳酸钠焙烧等核心提纯技术 [16] 印度稀土产业现状 - 印度稀土年产量仅2900吨 90%为难以提取的独居石矿 [7][16] - 印度国家关键矿产计划投入137亿人民币 但资金分散至30种矿产 [14] - 印度稀土公司提纯纯度不足80% 生产永磁体无法满足电风扇需求 [16] 国际企业应对策略 - 德国西门子通过智能工厂技术换稀土配额 日本日立以氢能源技术换取精炼合作 [26] - 美国MP Materials将80%稀土精矿运往中国加工 日本在越南建厂依赖中国技术 [24] - 9家印度企业通过中国驻印使馆初审 但缺乏氟化氢气体提纯设备 [12][19] 技术壁垒与供应链 - 中国拥有全球96%稀土回收专利 美国分离提纯需依赖中国加工 [7][29] - 印度塔塔集团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矿 最终转运至中国辽宁加工 [19] - 印度制药业原料药进口2024年增长13% 显示自主化战略失败 [22] 地缘政治影响 - 中国2010年对日稀土禁运导致关键矿产价格暴涨5倍 [9] - 印度试图通过四方安全对话构建替代供应链 但成员国均依赖中国技术 [24] - 印度2024年稀土实际产量较计划目标低62% 库存不足30天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