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

搜索文档
美国降息后,全球财富大分配时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18 23:24
来源:米筐投资 01 昨夜,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 一夜之间,全球沸腾。 美国降息=全球降息。 首先,政策本身有几个点值得关注: 1、这一次分歧的点,跟以往完全不同,委员们的分歧竟然不是要不要降,而是降25还是降50。哈哈哈 哈。 2、其实美国还没到到必须降息的程度,确实,美国压力也大,就业率下降了,通胀率还比较高,但是 整体没有那么差,最终降了说明政治压力比经济压力要大。 3、今年降了,明年还会降。 4、利好出口,利好外贸,利好沿海经济。我们降息后,存贷款利率下调,算是好事吧,你的房贷、车 贷、消费贷也会同步下降,给你省成本了,压力会减少。但是,存款利率也会往下走,甘蔗没有两头甜 的。 5、美联储降息,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黄金上涨,股市上涨,贷款利息下降,进出口贸易走强。 6、这周甚至更早,已经有人知道了降息的预期,因此此次降息力度只能说符合预期,没有意外惊喜。 2000年以来,美联储共出现4个降息周期。 分别是2001年1月3日—2003年6月25日、2007年9月18日—2008年12月16日、2019年8月1日—2020年3月 16日,以及2024年9月19日到现在。 每一次降息的背后,都是经 ...
普通人最大的“作死”,就是贷款买房买车!牢记这3点,不吃亏
搜狐财经· 2025-08-26 17:18
居民部门杠杆率与债务结构 - 截至2023年底居民部门杠杆率达62.1% 其中房贷占比超80% [3] 一线城市房贷压力分析 - 北京平均房价5.8万/平 60平住房总价348万元 首付104.4万元 贷款243.6万元 月供10,872元 [3] - 北京2023年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仅8,000余元 月供收入比达135% [3] - 杭州新房均价3.2万/平 80平住房总价256万元 贷款179.2万元 月供8,036元 [3] - 杭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7,500元 月供收入比超100% [3] 二线城市房贷风险案例 - 郑州案例显示月供5,600元断供3个月后房屋法拍 倒欠银行5万元 [3] - 武汉某小区房价从2022年1.8万/平跌至2024年1.4万/平 100平住房亏损40万元 [4] 车贷市场渗透率与结构 - 2023年汽车金融渗透率达58.2% 30岁以下群体渗透率超70% [6] - 奥迪A3购车案例:车价22万元 月供4,800元 叠加使用成本后月均支出超6,000元 [7] - 10万元代步车贷款案例:月供2,000元 叠加使用成本后月均支出3,116元 [7] 金融纠纷与资产处置数据 - 2024年Q1房贷断供相关金融借款纠纷案件28.7万件 同比增长15.3% [3] - 2024年Q1机动车抵押注销登记12.3万辆 同比增长21% [7] 家庭多重债务负担 - 38.7%家庭同时背负房贷车贷 债务收入比达58.2% 超国际30%安全线 [9] - 苏州案例:家庭月收入1.5万元 房贷车贷合计9,800元 剩余可支配收入5,200元 [9] 融资成本与政策变化 - 成都2024年取消首套房利率优惠 LPR恢复至3.85% 200万住房30年利息增6万元 [4] - 零首付购车陷阱:15万车辆表面月供2,500元 实际总成本较全款高5.3万元 [8] 居民收入与支出增速对比 - 2023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6.1% 但油价2024年累计上涨8次 92号汽油从7.5元/升涨至8.3元/升 [10] 就业市场风险指标 - 2024年Q1城镇调查失业率5.2% 16-24岁青年失业率达18.9% [10]
200万买断人生,职业背债人背后的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8-19 09:49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贷款欺诈攻击情报达414万条 且热度逐月提升 [3] - 2024年捕获贷款欺诈作恶黑产人员11.5万名 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51% [3] - 黑色产业链已套取银行上亿资金 [3] 运作模式 - 背债人中介针对五无人员(无房无车无资产无稳定工作且征信正常)进行招募 [5] - 通过伪造公司、跑车、名表等实力人设包装背债人身份 [6] - 背债人签署借款合同后可按单笔获得上万至十万不等的好处费 [8] - 企业贷背债人实际分润比例极低 例如某案例中3900万贷款仅到手600万 [8] - 中介与银行内鬼共同瓜分大部分利益 背债人承担全部债务责任 [8] 法律风险 - 职业背债行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及洗钱等刑事犯罪 [11] - 贷款诈骗罪量刑标准:数额较大处5年以下徒刑 数额特别巨大处10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 [11] - 2024年上海案例中4名中介被判3年9个月至12年徒刑 30名借款人员被判2年3个月至2年半徒刑 [11] - 浙江绍兴案例显示中介最高被判13年徒刑 背债人夫妻分别获刑2年2个月与2年 [12] 受害者影响 - 背债人除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外 还会遭遇银行追债及高利贷暴力催收 [9] - 背债人家庭成员可能连带遭受骚扰与威胁 [9] - 部分背债人在不知情情况下被中介利用身份信息进行多轮借贷 [9]
“房贷返点”地下战
虎嗅· 2025-08-19 04:21
房贷返点现象概述 - 房贷返点是银行为争夺房贷业务向地产中介机构支付佣金的促销手段 按照个人按揭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 该现象多存在于二手房交易中[1] - 返点比例在0.35%到1%之间 其中某头部城商行返点比例较高达1% 其他银行多为千分之几的比例[6][7] - 具体案例显示 上海地区某国有大行返点比例为0.35%-0.6%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为0.4% 某城商行为0.5% 另一家国有大行为0.3%[1][4] 操作方式与条件 - 返点操作需通过中介进行 银行返点不会直接给到购房者 都是给中介 且多通过现金支付[8] - 一手房也能操作返点 但需要开发商提供担保函 而很多开发商不愿意提供[2] - 返点时间以放款为准 多为放款一个月内 且某国有大行提前还款最方便 首次还款后可预约次月提前还款 不限金额次数 不追索已支付返点[5][7] 监管与合规状况 - 房贷返点早在2010年就被中国银行业协会明令叫停 禁止支付与服务不对称的纯粹业务介绍返点费用[2][10] - 2024年以来上海 广东 浙江 安徽等地金融监管局和银行业协会提出反内卷举措 严禁向房屋合作机构支付佣金 存量业务需一周内整改完成[3][11]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 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房地产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支付佣金或权益 包括北京 黑龙江 安徽 四川 江苏镇江 福建龙岩等地[11] 市场影响与风险 - 返点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非最优贷款方案 按300万元30年期贷款计算 总利息差额可达18万-25万元[9] - 返点协议通常未写入正式贷款合同或条款模糊 存在不兑现或缩水兑现可能 缺乏书面约束[9] - 该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商业贿赂 扰乱市场秩序 可能引发银行间民事诉讼索赔经济损失[8] 行业整治与趋势 - 整治范围从房贷扩展到车贷 上海地区多家银行逐步叫停车贷高息高返模式 减少佣金返点 延长最低还款年限[13] - 广东银行业起草《反不正当竞争自律公约》 要求银行机构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坚持理性定价 严格管理返佣返利[12][13] - 返点难以禁止的原因包括缺乏法律层面统一立法 支付形式隐蔽规避监测 以及银行考核压力和中介利润依赖[14]
银行股回调探因:政策、套利、减持扰动,中期行情怎么看?
格隆汇· 2025-08-15 03:57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银行板块盘中下挫,中信银行、长沙银行跌超3%,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大行均跌超2% [1] - 银行AH优选ETF(517900)跌超2%,成交近4600万元,接近昨日全天水平 [1] - 7月11日至8月14日,申万银行指数跌超8%,城商行成下跌重灾区,浙商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北京银行、厦门银行、青农商行等跌超10% [3] - 农业银行逆势涨近12%,邮储银行涨5.7% [3] 银行股回调原因 - 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最高3000元贴息,九部门出台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单户最高贴息100万元 [4] - 上海、广东等地金融监管部门提出"反内卷"举措,要求银行机构停止"房贷返点、车贷返佣"等低水平价格战行为 [4] - 套利资金"分红即走"策略加大短期抛压,7月迎来上市银行分红高峰期,部分投资者存在"分红前买入、登记日后卖出"的短期套利行为 [4] - 分红后除权除息导致股价出现技术性下跌 [4] - 杭州银行、齐鲁银行近期发布股东减持公告,险资锁定收益的阶段性调仓可能对市场情绪有一定影响 [4] 银行板块估值与资金面 - 截至8月14日,银行板块(申万)股息率仍有3.92%,银行AH指数股息率4.32% [5] - 煤炭、银行、石油石化PB估值分别为1.23x、0.61x、1.22x,银行股估值偏低、防御属性突出 [5] - 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新规等政策落地,增加各类资金对银行股的配置需求 [5] - 招商证券测算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A+H股银行的理论"标配比例"应达到11.57%,但主动型基金实际持有比例仅为4.5%,欠配比例高达7.07% [5][6] - 银行中期行情结束的标志是公募基金将银行配置提高到8%-10%左右的比例,目前欠配幅度仍然较大,中期行情预计仍未结束 [6]
剑指房贷返点!银行业“反内卷”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15:38
监管举措 - 多地金融监管局和银行业协会推出反内卷举措 整治房贷返点 车贷返佣 变相贴息等行业现象[1] - 建立内卷式竞争监测模型 引导银行错位竞争 实现商业可持续化[3] - 宁波银行业协会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房地产相关机构支付佣金或权益 全面清理取消终止房贷返点协议[4] - 宁夏银行业协会启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公约专项检查 通过现场督查督促问题整改[4] 竞争现状 - 银行通过更低贷款利率 更长贷款期限 更宽松贷款条件抢夺客户 产生滞后性信贷风险[3] - 房贷返点报价从千三到千六不等 涉及国有行和城商行等多种银行类型[4] - 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背景下 部分银行悄悄变相存款贴息 打贷款价格战 扰乱地区存贷市场竞争格局[6] - 短期违规让利降低标准抢占市场透支行业利润 长期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风险防控松懈[6] 行业影响 - 银行业内卷式竞争形成原因包括绩效考核偏重短期 重规模轻质量 金融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6] - 工商银行明确坚持产品客户对位 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7] - 破除内卷式竞争关键是要银行提升专业能力 依托服务价值创造获取核心竞争力[7] 发展建议 - 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 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7] - 大型商业银行发挥银行业压舱石作用 中小银行围绕区域经济特点和中小微企业需求探索差异化经营模式[7] - 中小银行应聚焦重点行业和客群 通过优化利率风险定价策略 动态设定风险权重等方式实现特色发展[7]
背债苦命人成了银行“炸弹”
凤凰网财经· 2025-08-14 14:14
职业背债产业链现状 - 金融黑灰产市场规模2025年一季度突破2800亿元,较2023年增长40%,从业人员超800万,年复合增长率87% [14] - 贷款欺诈攻击情报2024年捕获414万条,作恶黑产人员11.5万名,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51% [14] - 职业背债人典型案例:赵倩背负2000万债务到手500万,谢亮亮骗取贷款3900万到手600万被判刑2年 [3][10] 背债人群体特征 - 主要目标为征信"纯白/小白"人群(无任何贷款记录),其次为"小花"(少量信用记录),黑户通常被拒 [18][19] - 典型背债人画像:低收入、无稳定职业、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薄弱,多因债务压力选择背债 [21][22] - 中介招募要求包括年龄(45岁以下优先)、学历、会写字等,提供"三包"服务(包吃住行) [22][24] 中介操作模式 - 分四级信用等级操作:纯白户可获大额信用贷,大花户用于多卡套现,黑户用于洗钱等灰黑操作 [18][19] - 操作方伪造职业证明、收入流水等材料,勾结银行内部人员推动审批,典型案例为黄某礼通过高评高贷骗取48.2万元 [27][28][30] - 中介转包链条普遍,同一资产包经多层转手差价达百万,客户资源多次倒卖 [26] 银行风控漏洞 - 部分银行存在"发展优先"导向,风控模型依赖社保、公积金等维度评分,但部分材料无法联网核查 [16][53] - 中介利用银行产品时间窗口,地方城商行因生存压力可能降低风控标准(如接受85分以下客户) [55][56] - 典型漏洞案例:某支行中介业务占比达90%,单中介操作超1亿贷款;房贷高估需勾结评估公司及银行内审人员 [47][54] 利益分配机制 - 背债人仅分得贷款金额10%-15%,如3900万贷款仅到手600万,小额贷款(车贷/装修贷)甚至分文不得 [34][35] - 主要利益被中介、操作方及银行"内鬼"瓜分,银行承担最终不良风险 [36] - 另类模式"直背":白户充当企业法人承接债务,如退休夫妻月入1.2万却背债1.2亿 [37][38] 行业技术对抗 - 银行加强流水验证(如二维码核验)、资金流向监控(拦截当日大额转账),但线上机器审核仍存造假空间 [58] - 城商行净息差降至1.4%,倒逼优化风控模型,但欺诈攻击仍具组织化、策略化特征 [56][59]
背债苦命人成了银行“炸弹”
虎嗅APP· 2025-08-14 00:18
职业背债产业链现状 - 金融黑灰产市场规模2025年一季度突破2800亿元,较2023年增长40%,从业人员超800万,年复合增长率87% [14] - 2024年贷款欺诈攻击情报达414万条,作恶黑产人员11.5万名,下半年较上半年增长51% [14] - 职业背债人通过伪造资质骗取贷款,典型案例包括3900万贷款到手600万,被判2年刑期 [7][8] 背债人群体特征 - 信用等级分为四类:小白/纯白(无征信记录)、小花(少量信贷记录)、大花(高频申贷)、黑户(不良记录),小白最受中介青睐 [22] - 背债人多为低收入、无稳定职业、法律意识薄弱群体,部分因债务压力主动参与,如40岁负债35万者寻求"人死债消" [23][24] - 中介招募要求年龄(45岁以下)、学历、会写字,提供"三包"服务但实际落地费需面签后支付 [24] 中介与操作模式 - 中介通过伪造职业证明、收入流水等材料包装背债人,勾结银行内部人员推动审批,如53岁村民被伪造材料骗取48.2万贷款 [30][33] - 贷款资金分配中,背债人仅获10%-15%金额(如3900万贷款到手600万),大部分被中介及操作方瓜分 [36][37] - 中介业务存在多层转包,同一资产包经三手后分配金额从700万递减至500万 [27] 银行风控漏洞与行业影响 - 银行面临"发展是最大问题"压力,部分客户经理为业绩对中介户"睁只眼闭只眼",某支行中介业务占比曾达90% [16][44] - 风控模型依赖社保、公积金等维度评分,但部分材料(如企业公章文件)无法联网核查,中介利用时间窗口作案 [46][47] - 城商行因净息差降至1.4%生存压力大,风控标准较低(如接受85分以下客户),成为中介重点突破目标 [48] 典型案例与操作手法 - "高评高贷"模式:20万二手房被高估至42.5万,骗取34万房贷,15万被转走 [31] - "直背"模式:白户被包装成企业法人承接债务,如退休夫妻月入1.2万却背债1.2亿 [38] - 中介通过虚假装修合同、还款证明等连续骗取多笔贷款,并短期还款维持征信以套取更多资金 [33][34]
银行业“反内卷”再掀浪潮!多地发文剑指房贷“返点”,“全员营销”缘何屡禁不止?
新浪财经· 2025-07-31 10:51
多地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 - 广东银行业推进"1+3+N"制度体系整治内卷式竞争 包括监管部门负面清单及自律公约等文件 [2] - 宁夏银行业协会针对个人住房贷款返佣行为启动专项检查 去年已制定相关自律公约 [3] - 宁波市银行业协会推进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公约 正式叫停任何形式返点行为 [4] - 安徽省保险业与银行业联合发布反内卷倡议书 要求严格执行报行合一监管要求 [10] 银行机构反内卷行动 -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率先响应反内卷工作 浙商银行董事长明确拒绝无效加班 [2] - 工商银行在年中工作会议将反内卷作为重点工作 为首家重点推进的国有大行 [3] - 银行业净息差降幅收窄 银保业务手续费及佣金规模较2024年同期压降5% [2] 房贷与车贷返点整治 - 房贷返点为银行向中介支付佣金的激励机制 易推高经营成本并诱发利率隐性战 [5] - 返点行为催生假按揭、职业背债人等违法案件 冲击银行资产质量和房地产市场 [3][5] - 2024年6月银行已集中叫停车贷高息高返模式 预计全国多数金融机构将在两个月内跟进调整 [5] - 去年已有山东、江苏、上海等多地行业协会禁止房贷返点 上海要求7日内完成存量整改 [5] 全员营销违规处罚 - 浙江温州龙湾农商行因向非营销部门下达存款考核指标被罚265万元 三名负责人被警告 [6] - 邮储银行温州市分行2024年8月因同类案由被罚35万元 [7] - 浙江嘉善联合村镇银行2024年12月因向个人下达存款指标等案由被罚140万元 [7] 监管政策与历史规定 - 央行2000年已明确禁止非存款部门下达存款考核指标 不得与职工薪酬职务挂钩 [7] - 原银监会2011年重申不得设立存款单项考核办法 不得将指标分解下达给个人 [7] - 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7月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 要求强化销售人员资质管理 自2026年2月起施行 [7] 保险业反内卷措施 - 非车险领域推进报行合一 要求财险公司合理厘定费率 不得设置高额不相符费用 [10] - 财险机构不得向无资质中介支付手续费 或通过宣传费等形式变相支付 [10] - 人身险预定利率降至1.99% 正式进入"1时代" 防范无序定价并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11] 行业影响与潜在问题 - 全员营销加大非营销岗员工压力 导致银行服务质效下降并增加合规风险 [9] - 返点行为使部分信贷经理需自掏腰包支付客户 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5] - 监管部门将更注重分工科学与考核合理 建议银行借助大数据AI实现精准获客 [9]
观车 · 论势 || 金融乱象整顿倒逼市场回归理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4 01:1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银行业协会叫停"车贷高息高返"及"诱导提前还款"操作,行业潜规则面临监管重拳 [1] - 银行向经销商支付贷款金额10%~15%返佣,经销商将部分返点转化为车价优惠制造"贷款更划算"假象 [1] - 某国有大行17万元贷款案例中银行支付2.55万元返佣却因客户提前还款实际利息收入仅1.6万元导致亏损 [1] - 经销商通过贷款渠道可获贷款额4%返点(20万元车返点8000元)综合利润提升至1.4万余元是全款销售利润2倍多 [2] - 头部汽车金融公司设定"贷款渗透率"考核指标提升至70%否则削减返点并上调融资成本 [3] - 金融机构通过"零首付""尾款贷款"等产品设计将消费者捆绑进5年还款周期 [3] 商业模式与风险 - "高息高返"模式导致银行实际亏损形成金融资源空转与浪费 [1] - 经销商为获取返佣诱导客户虚报收入伪造贷款资料将车贷异化为"套利工具" [2] - 金融返点模式贡献经销商利润近半壁江山 [2] - 经销商将手续费包装为"数字化服务费"将利率差价转化为"政府补贴" [3] - 消费者陷入三大认知误区:忽略隐性成本误将"低月供"等同于低负担被迫接受高溢价套餐 [3] - 行业杠杆率被推高埋下系统性风险隐患销售终端沦为金融产品导流渠道 [4] 监管与行业影响 - 监管层出手防范系统性风险守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4] - 政策建议包括强制公示完整费用清单建立金融产品备案制度禁止强制捆绑销售 [4] - 车贷新政导致贷款优惠从2万元缩水至5000元提前还款违约金从5%跳涨至10% [5] - 经销商长期依赖金融返佣的盈利模式遭遇颠覆需转向后市场服务谋求生路 [4] - 行业面临库存量高企资金流动性变差第三方售后服务竞争等挑战 [4] 未来发展趋势 - 消费者需建立新购车逻辑关注真实利率违约金条款评估全生命周期成本 [5] - 监管升级与市场教育双管齐下催生更理性消费决策 [5] - 行业需回归"产品+服务"本质竞争银行比拼风控能力经销商转型服务生态 [6] - 车贷新政被视为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走向成熟的"成人礼"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