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信托

搜索文档
金融圈重塑行业竞争链
经济网· 2025-08-05 05:48
行业现状与问题 - 金融机构陷入同质化竞争和低价竞争,缺乏有效创新和差异化产品 [1] - 价格战愈演愈烈,存贷款利率、保费优惠比拼导致利差和利润空间收窄 [2] - 同质化竞争严重,业务产品高度趋同,如银行信用卡主打开卡礼、优惠积分,保险产品高度雷同 [2] - 部分机构短视经营、盲目扩张,重视规模和榜单排名,疏于风险管理和长期价值创造 [3] - 指标考核传导至员工层面,导致冲时点、返点、销售误导等现象 [3][4] - 信托业务同质化加剧,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信托公司产能下滑明显 [6] - 理财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管理费被压低导致利润微薄 [7] 内卷表现与原因 - 内卷表现为低水平重复竞争与高质量供给缺失的结构性矛盾 [1][7] - 金融机构难以摆脱规模情结,形成指标增长的路径依赖 [1] - 优质客户与优质资产缩减,市场总量增长有限 [6] - 绩效考核目标偏重短期,难以聚焦长期战略转型 [6] - 科技红利被同质化拉平,加剧内部"刷单"与无效推广 [6] - 个别监管规则模糊与标准缺位,导致企业采取同质化竞争策略规避创新风险 [7] 解决方案与建议 - 监管部门应完善负面清单,明确监管红线,打击恶性价格战、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 [9] - 金融机构应聚焦科技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围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赛道实现差异化服务 [9] - 调整绩效考核结构,关注战略转型方向、长期价值创造、风险控制等核心目标 [9] - 强化风险管理与合规文化,培育稳健经营理念 [9] - 深化差异化竞争,构建多维供给体系,推动产品精准分层、多元发展 [8] -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维度,以数字动能突破成本与体验瓶颈 [8] - 加大对不正当手段的惩戒力度,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10] 监管措施与成效 - 多地通过负面清单、自律公约等形式推进金融反内卷 [1][2] - 监管部门叫停内卷式竞争行为,如对消费贷利率划定3%的底线 [11] - 整改理财产品的平滑机制和估值方法,刺破"伪净值"泡沫 [11] - 理财公司投资能力、投资策略差异化显现,告别调节收益的旧模式 [11]
信托业规模逼近30万亿元:新成立产品逾七成为资产服务信托
中国经营报· 2025-06-06 15:47
信托资产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增长23.58% [1] - 资产服务信托在新成立产品中个数和规模占比分别为70%和50%,成为拉升行业资产规模的主力 [1] - 2024年全年累计新成立信托产品6.74万只,规模8.32万亿元,其中资产服务信托产品4.73万只,规模4.48万亿元,占比70.17%和53.84% [4] 业务结构转型 - 信托业从传统非标融资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和资产管理信托并重的业务模式转型 [2] - 家族信托余额6435.79亿元,保险金信托余额2703.97亿元,其他个人财富信托余额1149.06亿元,合计10288.82亿元 [2] - 行政管理服务信托存续规模18176.79亿元,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余额12611.46亿元,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余额24099.78亿元 [3] - 资产管理信托业务规模11.39万亿元,其中固定收益类信托计划投向债券类资产9.15万亿元,权益类信托计划规模6967.62亿元(同比下降16.73%) [3] 经营业绩与盈利能力 - 2024年信托业经营收入940.36亿元,同比增长8.89%,行业利润230.87亿元,同比下降45.52% [1][5] - 57家信托公司中30家营业收入下滑,28家净利润下滑,7家亏损 [1] - 信托公司平均信托业务收入7.81亿元,同比下降6.99%,固有业务收入3.29亿元,同比下降32.81% [5]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扩大至0.94亿元(2023年为0.14亿元),对固有业务收入影响率为-28.52% [6] 行业转型挑战 - 资产服务信托低收费特点对行业利润形成冲击 [1][5] - 转型业务规模增长但信托报酬率较低,导致信托收入下行 [6] - 部分信托公司净利润下滑因加大资产减值计提力度 [6] - 行业需统筹传统业务与新业务平衡,提高利润业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