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薄膜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铜峰电子: 铜峰电子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0:0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13.8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45.59万元,同比增长25.54%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156.0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200.37% [2] - 基本每股收益0.0927元/股,同比增长25.51%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16%,同比增加0.47个百分点 [2] 业务运营模式 - 采购模式:进口材料通过全资子公司世贸进出口组织采购,国内材料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价格 [3] - 生产模式:薄膜电容器实行"以销定产",电容器薄膜采用"安全库存"与"以销定产"并行模式 [3] - 销售模式:国内采用直接销售,国外由世贸进出口负责海外市场商务洽谈 [3]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国际知名企业包括松下、TDK、尼吉康等在高端市场领先 [4] - 国内企业依靠技术升级和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但行业集中度较低 [4] - 电容薄膜行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已形成少数规模化企业充分竞争格局 [6]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掌握电容器用薄膜、金属化镀膜和薄膜电容器生产核心技术 [7] - 拥有"电容器用聚丙烯光膜—金属化薄膜—薄膜电容器"一体化产业链 [10] - 建设有高储能电容器及高性能介质薄膜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 [8] - 报告期内获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8] 市场发展趋势 - 薄膜电容器向耐高温、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定制化方向发展 [5] - 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兴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5] -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新能源领域成为行业主要增量市场 [5] - 复合集流体应用技术成熟将为电容薄膜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6] 主营业务构成 - 电子级薄膜材料营业收入3.48亿元,毛利率23.14% [11] - 电容器产品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12.56% [11] - 国内销售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16.86%,毛利率23.51% [12] - 国外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5.16%,毛利率32.18% [12] 资产与投资情况 - 总资产25.3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96% [2] - 在建工程4246.20万元,较期初增长376.19% [12] - 短期借款7100万元,较期初大幅增长 [12]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2.70亿元 [13] 子公司经营表现 - 铜爱电子实现营业收入5631.12万元,净利润698.49万元 [13] - 峰成电子实现营业收入6251.62万元,净利润1087.07万元 [13] - 温州铜峰营业收入1867.86万元,亏损47.49万元 [13] - 泰国美峰电子报告期内尚未实现营业收入 [14] 产能建设进展 - 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已建设完成,两条生产线分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4] - 电容器用薄膜生产一线技术改造项目主设备8月份开始安装,计划开始投料试生产 [13] - 泰国生产基地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投产后将增强应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能力 [1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费用2889.25万元,同比略有下降5.72% [11] - 与清华大学、中科大、国家电网等机构开展产学研联合研发 [7] - 通过ISO9001、IATF16949、TS22163等多种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9] - 主导或参与制订二十余项电工薄膜、薄膜电容器国家及行业标准 [9]
洁美科技(002859):25Q2业绩超预期,新品放量未来增长可期
中泰证券· 2025-08-12 11:24
投资评级 - 评级为买入(维持)[4] 核心观点 - 25H1实现营收9.62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下降18.78%,扣非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下降19.57%[5] - 25Q2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15.19%,环比增长32.41%,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下降4.69%,环比增长92.03%[5] - 25Q2毛利率34.29%,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06个百分点,净利率11.3%,同比下降2.9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3.56个百分点[5] - 受益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需求回暖及AI终端应用推动的换机需求,25Q2营收创历史新高[6] - 公司优化产业基地布局,完善产业链一体化,推动智能制造及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Q2利润率环比回升[6] 业务表现 - 电子级封装材料25H1营收8.08亿元,同比增长9.97%,菲律宾生产基地持续向主要客户送样测试及批量供货,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新厂房建设完成,预计三季度试生产[8] - 薄膜材料25H1营收1.16亿元,同比增长61.29%,MLCC用途离型膜产品在国巨、华新科、风华高科等客户端稳定批量供货,并完成韩日系大客户(三星、村田)的认证和批量供货[8] - 复合集流体领域,计划2025年增加7条复合铝箔生产线(4条已到位安装)和4条复合铜箔生产线(3条已预定)[8] - 高端服务器市场增长,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研发出可用于PCB的载体铜箔,已送样至终端评估[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4/3.61/4.99亿元,对应PE为45/32/23倍[9]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11/27.41/34.34亿元,同比增长27%/19%/25%[4] - 预计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9/0.84/1.16元[4] - 预计2025/2026/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5.4%/38.3%/38.7%,净利率分别为11.0%/13.2%/14.5%[12] - 预计2025/2026/2027年ROE分别为8.1%/10.6%/13.1%[12]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45/32/23倍,P/B分别为3.7/3.4/3.0倍[4][12]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2027年EV/EBITDA分别为64/49/39倍[13]
减持稀土资产一身轻?有研新材一季度净利暴增14698.12%,去年亏损近3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5-01 12:21
文章核心观点 有研新材2025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因减持亏损子公司有研稀土减亏所致;公司铂族产品毛利率低、稀土业务由盈转亏,同时在布局新兴固态电池材料 [2][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盈利6738.47万元,去年同期仅45.54万元,增长6692.93万元,增幅14698.12%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46亿元,同比下降15.49%;利润总额1689.05万元,同比锐减93.56%;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34.78%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减少18.67%;利润总额4917.84万元,同比增长113543.53%;归母净利润6738.47万元,同比增长14698.12% [7] 业务板块情况 铂族金属材料业务 - 过去几年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但近4年毛利率在1% - 2%左右,收入从2021年的116.59亿元降至2022年的93.47亿元 [4] 稀土材料业务 - 2019年投资9180万元完善稀土产业链布局 [3] - 2021 - 2022年营收从27亿元增长到39.89亿元,2022年公司净利润达历史最高2.7亿元 [4] - 2023年产出5398.78吨稀土材料,售出5347.8吨,收入28.32亿元,同比下降29.01%,毛利2.11亿元,毛利率维持在7%以上 [5] - 2024年实现收入24.37亿元,同比下降13.95%,毛利率减少7.5个百分点至 - 0.05% [6] 固态电池材料业务 - 专注固态电解质原材料研发和生产,处于研发小试阶段,配合国内外客户验证或小批量供货 [8] 子公司情况 - 有研稀土自2023年以来持续亏损,2024年亏损2.91亿元 [2] - 2024年公司将有研稀土持股比例从88.72%减至45%,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超3000万元 [2][7] - 目前有研稀土股权结构为公司持股45%,中国稀土集团持股38.7244%,中国有研持股5%,中国稀有稀土持股11.2756% [8] 行业情况 - 2020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带动稀土需求爆发,价格大幅推涨 [5] - 2022年2月 - 2023年,需求增速放缓、供给加速释放,稀土价格大幅下行,2023年底氧化镨钕、氧化铽价格较高点跌幅分别达80%、68%,2024年6 - 7月价格进一步下跌后略有回暖 [5] - 目前新能源汽车所用电池大多为液态电池和液态电极,极少数是半固态,大部分企业固态电池处于研发阶段,进展不同 [9]
有研新材:高增长表象下的隐忧与突围
搜狐网· 2025-04-29 10:23
2024年业绩表现 - 全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 49%至91 46亿元 归母净利润下滑34 78%至1 48亿元 [1] - 核心业务普遍承压 铂族金属收入同比减少28 94% 稀土材料收入下滑13 95% 毛利率锐减7 5个百分点 红外光学材料收入下降20 16%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2023年的2 21亿元转为-5452万元 显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不足 [2]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净利润同比暴增147倍至6738万元 主要依赖子公司有研亿金净利润同比增加67%及有研稀土同比减亏64% [1][3] - 扣非净利润为6294万元 同比扭亏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仍为-3 17亿元 [3] - 一季度业绩增长存在低基数效应 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6200万 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过亿 未呈现显著增长 [1] 业务板块分析 - 铂族金属受新能源汽车影响价格持续下跌 稀土材料受行业供需失衡影响 红外光学材料受出口管制政策冲击 [2] - 薄膜材料收入同比增长46 53% 但难以抵消其他业务下滑 [2] - 12英寸靶材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批量供货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稀土绿色提取技术入选国家低碳技术目录 [4] - 口腔正畸产品收入创历史新高 但市场规模有限且竞争激烈 [4] 技术研发与投入 - 在高纯金属靶材 稀土绿色冶炼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2024年新参与制定71项标准 授权国外专利27项 中国发明专利41项 [4] - 研发费用仅占营业收入的2 27% 未来若不能持续加大投入 技术优势可能被稀释 [4] 未来挑战与战略 - 业绩与大宗商品价格高度相关 半导体 稀土等行业周期性波动难以规避 [5] - 高端材料国产化趋势下 国际巨头技术壁垒高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5] - 子公司业绩贡献可持续性存疑 若外部环境生变 盈利反弹或难延续 [5] - 公司正通过产能扩张(如山东德州靶材基地)和产业链整合(投资赣州齐飞)优化布局 但效果需要时间验证 [5] 整体评价 - 技术突破与子公司阶段性发力为业绩注入强心针 但主营业务抗风险能力不足 现金流承压等问题仍未解决 [6] - 业绩增长的持续性需要斟酌 需关注行业周期演变与内部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