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

搜索文档
印度对美出口遇重创!50%关税压得喘不过气,转头抱俄 “粮大腿”
搜狐财经· 2025-09-28 09:34
2024年,两国贸易额创历史新高。"根据印度政府的数据,2024-25财年印度和俄罗斯的双边贸易额达到687亿 美元。 此外,新德里依赖莫斯科提供化肥,俄罗斯自2022年以来一直是印度最大的供应国。根据印度商务部的数 据,2025年前七个月,印度进口了价值13亿美元的俄罗斯化肥。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度和俄罗斯正在寻求加强在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双赢"合作。 周四,莫迪在印度新德里参加2025年世界粮食博览会期间与俄罗斯副总理帕特鲁舍夫举行了会谈,该博览会 旨在吸引投资并展示南亚国家的食品加工行业。 莫迪在X网站上发帖称:"我们讨论了加强农业、化肥和食品加工领域互利合作的途径。"、 俄罗斯驻新德里大使馆在会谈声明中指出,"会议提出了建立金砖国家粮食交易所的议题,此举将有助于促进 相互的农业贸易。" 帕特鲁舍夫表示:"俄罗斯高度重视与印度的特殊和优先伙伴关系。印度是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盟友之 一。俄印经济合作逐年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由于特朗普8月份对美国征收50%的关税,印度对美国的食品出口面临严重压力,农业被视为俄印合作的关键 领域。 据印度驻莫斯科大使馆称,印度对俄罗斯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包括鱼、虾、大米、烟 ...
EU rebound, US growth boosts UK food and drinks exports in H1
Yahoo Finance· 2025-09-26 14:22
UK food and drink export volumes rebounded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5, with a return to growth in the EU in the second quarter and double-digit gains to the US. Figures from trade body The Food and Drink Federation (FDF) showed total volumes rose 7.2% to 4.5bn kilograms in the opening six months of the year and climbed 0.6% to 590m litres. However, the industry body emphasised that overall volumes remain 13% below 2023 levels. In value terms, UK food and beverage exports reached £12.4bn ($16.5bn) in H1, u ...
黄、红、青、蓝,五彩斑斓!科技赋能点缀神州大地多彩“丰”景
央视网· 2025-09-24 03:56
央视网消息:"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9月23日是秋分,也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时下,稻谷金黄、瓜果飘香,神州大地满 是收获的幸福。 金黄:科技赋能稻谷香 说起秋天的颜色,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水稻的金黄。在粮食主产区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超120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达到94.7%。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三和农场,大型全喂入式收割机有序驶入金色的稻田,收割、脱粒、分离一气呵成。 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万亩金黄色的稻谷爬满山坡。2025年,当地采用无人机高效运输作业,仅需3分钟就能将一袋重达40公斤的稻 谷,从田埂运至村民家中,改变了千年梯田的秋收景象。 火红:诉说丰收的喜悦 秋日的江西新余仙女湖是青色的。这里的渔民采用"巨网捕鱼"的方式,将鱼儿从四面八方逐渐聚拢。当渔网被缓缓拉起,一条条鱼 儿也跃出水面。2025年,当地秋捕预计将达到500万斤。 深蓝:科技助力"海鲜自由" 五彩斑斓:晒秋画卷迎客来 火红的辣椒构成了秋日里的另一番景色。这两天,青海海东循化县的2.5万亩线辣椒迎来第二茬采摘季。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晾晒 着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构成一幅火红的秋日丰收图景。 红彤彤的蔓越莓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
海南琼海:南海归来鱼满舱
人民网· 2025-09-23 02:38
海南琼海:南海归来鱼满舱【4】 海南琼海:南海归来鱼满舱【5】 海南琼海:南海归来鱼满舱 海南琼海:南海归来鱼满舱【2】 海南琼海:南海归来鱼满舱【3】 海南琼海:南海归来鱼满舱【6】 ...
经济聚焦|唱着民歌迎丰收
人民日报· 2025-09-22 11:24
民歌,诞生于广袤田野之上,是广大劳动人民质朴动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众多民歌中,丰收的旋 律总能勾起人们的心弦,简单的几句便勾勒出一代代农民的朴实、辛勤。这些从劳动生活里流淌出的美 丽音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变的是这片土地旧貌换新颜,不变的是歌唱丰收的情感。农业更强、农村 更美、农民更富,经典民歌背后有着越来越多新故事。 秋分将至,又迎一个丰收节,又是一年丰收季。在田间、在果园、在渔场,飞扬着收获的欢声,洋 溢着幸福的笑容。记者分赴黑龙江、山东、湖北、广西、云南、新疆等省份,倾听劳动人民在丰收之际 的喜悦与期盼。 ——编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黑龙江饶河——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人民日报记者 郭晓龙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乌苏里船歌》 清晨5点,乌苏里江浸在淡青色的薄雾里,江风裹挟着水汽掠过黑龙江饶河码头,空气里飘着淡淡 的鱼鲜。岸边,渔民们有的扛着连夜修补的渔网,网眼还沾着未干的江水;有的弯腰搬运装满鱼饵的木 桶,木桶碰撞船板发出"咚咚"声响;还有的仔细检查着船用引擎,确保万无一失…… "开船咯!"年过六旬的老把头尤双喜吆喝声洪亮。渔网 ...
又是一年丰收时|丰收时节享美景,农文商旅融合铺就乡村振兴画卷
新华社· 2025-09-22 01:28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祖国大地被点缀出多彩的美丽景色。在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全 国多地结合自身农业特色和自然风光优势,积极探索农文商旅融合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秋日活力。 在湖南常德鼎城区石公桥镇李家桥村,200多亩猕猴桃迎来丰收,村民们通过电商直播等线上销售模 式,将猕猴桃远销至北京、哈尔滨等地。近年来,村里还通过猕猴桃产业的土地流转、就近务工等方 式,让10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不少游客还带着家人、朋友,来这里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田 园风光。 在云南省普洱市,庄园咖啡、山林咖啡、稻田咖啡等业态,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咖旅"体验新场景。近 年来,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咖啡产业与农文旅融合的模式,将"咖旅"融合打造为城市新名片。 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2025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让人们 在娱乐中感受丰收美好。活动现场还设有稻田"尝新宴"、农产品展销等区域,丰富的美食和产品吸引不 少游客驻足。 眼下正值河北衡水湖开渔期。在开渔期内,衡水湖旅游景区还会推出文创市集、非遗展示、长桌宴等活 动,让各地游客在观赏打渔、品尝鱼鲜的同时,充分体验"可观、可玩、可学、可购 ...
唱着民歌迎丰收(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01
民歌,诞生于广袤田野之上,是广大劳动人民质朴动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众多民歌中,丰收的旋律总 能勾起人们的心弦,简单的几句便勾勒出一代代农民的朴实、辛勤。这些从劳动生活里流淌出的美丽音 符,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变的是这片土地旧貌换新颜,不变的是歌唱丰收的情感。农业更强、农村更 美、农民更富,经典民歌背后有着越来越多新故事。 秋分将至,又迎一个丰收节,又是一年丰收季。在田间、在果园、在渔场,飞扬着收获的欢声,洋溢着 幸福的笑容。记者分赴黑龙江、山东、湖北、广西、云南、新疆等省份,倾听劳动人民在丰收之际的喜 悦与期盼。 黑龙江饶河——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本报记者郭晓龙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尤双喜看着热闹的景象,感慨地说:"以前鱼卖不出去发愁,现在靠电商都抢着要。丰收节,过得一年 比一年有滋味!" 山东临沂—— "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本报记者王者 人人那个都说哎 ——《乌苏里船歌》 清晨5点,乌苏里江浸在淡青色的薄雾里,江风裹挟着水汽掠过黑龙江饶河码头,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鱼 鲜。岸边,渔民们有的扛着连夜修补的渔网,网眼还沾着未干的江水;有的弯腰搬 ...
瓜果飘香、禾谷满仓、鱼跃人欢 希望田野上处处金秋好“丰”光
央视网· 2025-09-13 05:27
黑龙江秋收作业 - 黑龙江垦区新华农场16万亩玉米实现高效机械化收割 配备收割 剥皮 秸秆粉碎还田一体化作业[3] - 种植户实现地头直接售粮和即时变现 收购商田间现场完成称重交易[1][3] - 友谊农场11个管理区启动水稻收获 种植户提前与食品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实现收割直接交付[5][7] 江西仙女湖秋捕产业 - 仙女湖秋捕期持续7天 预计捕获100万斤鱼 总产值达500万元[14] - 采用集中收网作业模式 每日清晨十余艘渔船协同捕捞 渔获经分拣称重后通过十余辆货车发往全国[12][14] - 捕捞场面壮观 鱼群密集如沸腾饺子 形成独特观赏性渔业生产场景[11] 内蒙古葡萄产业 - 乌海市葡萄种植面积达1.85万亩 年产量近万吨 形成红提 巨峰等多品种种植体系[16][21] - 构建种植加工观光全产业链 建成30余处葡萄主题观光园 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 吸纳就业近万人[18][21] - 延伸加工产业链 产品涵盖原榨果汁 葡萄干 葡萄酒等深加工品类 提升产品附加值[23] 新疆向日葵产业 - 喀什地区向日葵种植面积达6.6万亩 依托充足光照与昼夜温差优势 预计10月上旬进入采收期[24][26] - 葵花籽作为炒货原料经济效益可观 具备生长周期短 易管理 市场需求稳定等特点[24] - 形成田园观光经济 6万余亩金色花海吸引游客打卡 为农户开辟增收新路径[23][24]
智能养鱼、数字挤奶:“塞上第一村”如何“无中生有”创产值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9:15
核心观点 - 杨家窑村通过智能渔业、生态种植和数字乳业三大特色产业实现经济转型 从欠债4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落后村发展为产值超千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1][3][5] 渔业项目 - 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11328.62平方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 配备16套智能循环水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3] - 采用竖流沉淀池过滤、紫外线杀菌、液氧储罐增氧和恒温调控等技术保障鱼类生长环境 [3] - 预计2025年成鱼产量达25万公斤 创造经济产值约1250万元 [3] - 项目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并拓展研学功能 形成"产研学"融合新模式 [3] 种植产业 - 投资3亿元建设农牧业文旅体验园 融合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 [3] - 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年培育60余种蝴蝶兰超30万株 产值突破1000万元 [5] - 建成4000平方米高标准水果种植大棚 种植木瓜、香蕉和金龙枣等特色水果 [5] 乳业项目 - 2015年村集体投资2.4亿元创立牧同乳业 构建从牧场到工厂的"千米黄金链"生产体系 [5] - 实现鲜奶10秒内锁鲜处理、机器人码垛和特色"黄花牛奶"产品开发 [5] - 带动6800户农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 每年吸引游客3万多名 [5] - 作为全国研学基地年均接待学生6500多名 [5] 产业融合成效 - 形成渔业+研学、种植+文旅、乳业+观光的三产融合模式 [3][5] - 智能养鱼、数字挤奶等科技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3][5] - 通过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将生产空间转化为"果园、公园、乐园"多元价值空间 [3][5]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由“规模扩张”向“质效并重”转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5 00:24
产业规模 - 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4605.32万亩 同比增长2.56% [3] - 水产品产量443.36万吨 同比增长6.41% 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12.55% [3] - 超100万亩省份达11个 前五为湖北/安徽/湖南/四川/江苏 合计占比89.64% [3] 主要模式 - 稻小龙虾为第一大模式 面积约2600万亩 占比56.46% 采用"一稻两虾"共作模式 [5] - 稻鱼为第二大模式 面积近1400万亩 占比30% 现代模式通过工程改造提升效益 [6] - 稻蟹模式与各地特色模式共同构成多元化种养体系 [4] 经营主体 -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广泛推行 实现标准化生产与市场对接 [7]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成为技术推广主力 [7] - 企业提供苗种与保底收购 保障农户利益并提升生产规范性 [7] 产业链发展 -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持续推进 贯通产加销与农文旅环节 [8] - 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湖南形成小龙虾优势产业集群 [8] - 加工环节稳步发展 但加工转化率与品牌溢价仍需提升 [10] 技术挑战 - 水稻抗倒伏要求与水产养殖水深需求存在矛盾 [10] - 稻渔专用机械适配性不足 制约标准化生产推广 [10] - 种养适配性品种研发亟待加强 包括耐深水水稻与耐低氧水产品种 [11] 发展路径 - 强化科技创新 研发适配品种与智能化机械设备 [11] -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小田并大田"提高机械化率 [11] - 发展精深加工与冷链物流 开发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 [11] - 构建区域公用品牌矩阵 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溯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