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传感器

搜索文档
纳芯微(688052):二季度收入再创新高
长江证券· 2025-09-15 13:4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收入15.24亿元、同比+79.49% [2][6][7] - 2025H1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大幅减亏 [2][6][7] - 2025Q2实现收入8.07亿元、同比+65.83%、环比+12.49% [2][6][7] - 2025Q2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环比进一步减亏 [2][6][7] - 2025H1毛利率35.21%、同比+2.51pct [7] - 2025Q2毛利率35.97%、同比+4.44pct、环比+1.60pct [7] 产品结构分析 - 信号链产品营收占比38.45% [7] - 电源管理产品营收占比34.09% [7] - 传感器产品营收占比27.11% [7] - 汽车电子下游营收占比34.04% [7] - 泛能源下游营收占比52.67% [7] - 消费电子下游营收占比13.38% [7] 研发与并购进展 - 2025H1研发费用3.61亿元、研发费用率23.71% [12] - 产品覆盖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通用信号链、专用处理器芯片、数字隔离器、隔离采样、车载接口芯片等 [12] - 发布全国产化高速车载视频SerDes芯片、速度达6.4Gbps [12] - 完成麦歌恩收购并表、加强磁传感器核心竞争力 [12] - 截至2025H1可提供3600余款可供销售产品料号 [1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77亿元 [12]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1.35亿元 [12]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4.49亿元 [12]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31.27亿元 [17]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40.65亿元 [17]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50.61亿元 [17]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75.02元 [8] - 总股本14,253万股 [8] - 近12月最高价214.00元、最低价80.56元 [8]
来了!纳芯微汽车电子技术研讨会·重庆站,报名通道已开启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5 02:14
活动概述 - 纳芯微将于9月25日在重庆金科大酒店举办汽车电子技术研讨会 聚焦车身电子和智能座舱等核心应用场景[1] - 活动包括技术分享、Demo展示和互动环节 时间为13:30-18:00[6][8][9] 议程亮点 - 车身域控制器电机驱动IC一站式解决方案将重点展示[4] - 智能高边开关助力汽车电气架构升级[5] - 一站式车载电源管理芯片解决方案介绍[5][6] - 压力传感器开启智能感知新纪元[5] - 磁传感器在车身电子的应用[5] - 智驾智舱新品集中亮相 包括超声雷达探头芯片NSUC1800、车载视频SerDes芯片组NLS9116和NLS9246、Class D音频功率放大器NSDA6934、氛围灯驱动NSUC1500[5] - 通用接口与运放一站式解决方案[5] 会议议程 - 14:00-14:20进行纳芯微公司和汽车应用方案介绍[6] - 14:20-15:00详细介绍车身域控制器电机驱动IC一站式解决方案[6] - 15:00-15:30展示智能高边开关助力电气架构升级方案[6] - 15:30-15:50介绍一站式车载电源管理芯片解决方案[6] - 16:00-16:20探讨压力传感器开启智能感知新纪元[6] - 16:20-16:40分析磁传感器在车身电子的应用[6] - 16:40-17:40重磅新品介绍环节 涵盖AK2超声雷达探头芯片、车载视频SerDes芯片组、Class D音频功放和氛围灯驱动[6] - 17:40-18:00展示接口和运放一站式解决方案[6] - 会议包含茶歇、Demo展示和幸运抽奖环节[6][8] 活动特色 - 技术专家将进行深度讲解[7] - 现场设有热门应用方案Demo展示[8] - 提供精美好礼和幸运抽奖环节[8]
磁传感器迎「风口」,国内企业如何顺势起飞?
36氪· 2025-08-28 09:19
行业背景与技术趋势 -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技术格局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新兴领域展现出引领潜力[2] - 磁传感器是智能体实现智能行为的基础 广泛应用于电流测量 位置检测 方向感知等物理参数监控 是高密度电源 光伏逆变器 汽车电子 可穿戴设备 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关键感知层器件[3] - 磁传感器主要分为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磁阻效应传感器(xMR)两大技术路线 其中磁阻效应进一步分为AMR GMR和TMR三类 TMR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 在灵敏度 功耗等指标上实现突破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能源转换 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 具身智能 量子计算 超算中心等高端场景[3][4]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全球磁传感器行业销售额为1192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9年达到2930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19.7%[4] - 新能源汽车是核心增长引擎:传统燃油车使用约30个磁传感器 混合动力或纯电车增加至约50个 单车价值量从120元提升至250元[4] - AI电源需求爆发推动TMR传感器增长:2029年全球TMR传感器销售额预计达330亿元人民币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26.5% 高于行业整体水平[5] - 高端TMR磁传感器国产化率低 进口依赖比例达90% 因存在芯片设计 晶圆生产 模组制造等技术壁垒 国际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国内企业多以Fabless和代工为主[5] 公司技术与产业地位 - 希磁科技成立于2013年 专注TMR技术路线 产品覆盖电流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开关 金融磁头等全系列 其工业级电流传感器 车规级电流传感器和磁编码器关键性能达国际头部水平 部分产品超越全球龙头[7] - 2024年公司是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 产销规模超过部分国际大厂 以收入计位列全球TMR磁传感器市场第二[7][9] - 2021年收购德国Sensitec(原IBM晶圆制造工厂)获得晶圆产能 实现芯片设计 晶圆制造 封装测试到解决方案的IDM全链条整合能力[8] - 研发团队130余人 在蚌埠 宁波 无锡 德国 葡萄牙五地设研发基地 研发人员30%时间投入客户现场 深度参与客户产品研发[9] 市场机遇与竞争策略 - 通过IDM模式突破国际巨头垄断 切入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 以TMR技术替代传统霍尔方案获得市场认可[6][7] - 借助Sensitec的国际声誉接触头部客户 进入多家全球顶尖编码器厂商供应链体系[8] - 电气化向智能化转型加速 各领域对电流 位置 精度等感知需求提升 磁传感器市场持续扩容[10]
磁传感器迎「风口」,国内企业如何顺势起飞?
36氪· 2025-08-28 09:11
行业技术背景 - 磁传感器是现代电子系统的感知中枢 可将磁场、电流、温度、光等引起的磁性能变化转换为电信号 应用于电流测量、位置检测、方向感知等物理参数监控领域 [5] - 磁传感器主要分为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磁阻效应传感器(xMR)两大技术路线 其中磁阻效应进一步分为AMR、GMR和TMR三类 [5] - TMR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 在灵敏度、功耗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能源转换、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具身智能等高端领域 [6] - 全球磁传感器行业销售额将从2024年119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9年2930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达19.7% [6] - TMR磁传感器增长更快 预计从2024年至2029年以26.5%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2029年全球销售额达330亿元人民币 [7]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推动磁传感器需求增长 传统燃油车使用约30个磁传感器 混合动力或纯电车增至约50个 单车价值量从120元提升至250元 [7] - AI电源需求暴增 五年后全球用电量需翻倍才能满足AI需求 TMR传感器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将迎飞跃式发展 [7] - 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高密度电源、光伏逆变器、汽车电子、可穿戴设备、数据中心等领域 [5] 竞争格局与国产化挑战 - TMR磁传感器国产化率低 高端市场进口依赖比例达90% [8] - 国际龙头普遍采用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 国内企业以Fabless和委托代工为主 [8] - 磁传感器生产存在高技术壁垒 涉及芯片设计、晶圆生产、模组制造等环节 敏感芯体是核心 [8] - 客户资源是生存命脉 大客户对品质和供应链稳定性要求高 需厂商自主把控全生产流程 [8] 公司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通过TMR技术路线替代成熟的霍尔技术方案 为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研发全新TMR磁传感器 [10] - 产品线涵盖电流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开关、金融磁头等全系列产品 [11] - 工业级电流传感器、车规级电流传感器和磁编码器等关键性能指标达国际头部水平 部分产品超越全球龙头 [11] - 2024年公司成为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收入排名第一的中国公司 产销规模超过部分国际大厂 [11] IDM模式与产业链整合 - 2021年收购德国Sensitec公司 该公司曾是IBM晶圆制造工厂 拥有20余年磁传感器研发与产业化经验 [11] - 通过收购获得晶圆产能 实现覆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终端解决方案的IDM全链条整合能力 [12] - Sensitec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磁阻敏感芯体已进入全球顶尖编码器厂商供应链体系 [11] 客户合作与市场地位 - 借助Sensitec的国际声誉获得与众多国际头部大客户接触机会 进入多家大厂长期合作名单 [12] - 研发人员平均30%时间花费在客户处 早期参与客户产品研发 通过帮客户制定roadmap倒推自身发展路线 [14] - 在全球TMR磁传感器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 [14] - 研发团队达130余人 在蚌埠、宁波、无锡、德国、葡萄牙五地设立研发基地 [14] 发展前景 - 随着电气化向智能化转型加速 各领域对电流、位置、精度等感知控制诉求更清晰 磁传感器市场前景广阔 [15] - 公司作为学术背景浓厚、服务模式先进的制造业企业 将持续通过价值创造参与国际竞争 [14][15]
必易微(688045):购兴感半导体,增强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
中邮证券· 2025-08-28 05:44
投资评级 - 给予必易微"增持"评级 [8][10] 核心观点 - 公司拟以2.95亿元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深化电流传感器及磁传感器业务布局 [4] - 收购将补齐电流检测与运动感知环节短板 形成"电流检测—运动感知—电源管理—电池管理—电机驱动"完整产品体系 [6] - 标的公司承诺2026-2029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500万元 其中2029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 [6] - AI技术革新推动机器人领域发展 公司电机驱动控制等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4.57% Q2收入环比增长近30% [7]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1/10.0/12.3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4/0.8亿元 [8] 财务预测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17.8%) 2026年9.96亿元(增长22.84%) 2027年12.32亿元(增长23.66%) [11] - 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25年1104万元(增长164.32%) 2026年4339万元(增长292.85%) 2027年8159万元(增长88.06%) [11]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25.9%提升至2027年31.7% [12] - 每股收益预计从2025年0.16元提升至2027年1.17元 [11]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48.50元 总市值34亿元 流通市值18亿元 [3] - 总股本0.70亿股 流通股本0.38亿股 [3] - 52周最高价48.50元 最低价21.01元 [3] - 资产负债率9.7% 市盈率-194.00 [3] - 第一大股东为谢朋村 [3]
必易微拟溢价266%并购同行扩张 半年亏881万单季毛利率升至30%
长江商报· 2025-08-27 23:47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2.95亿元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标的整体估值3.01亿元 增值率266.33% [1][3] - 交易对手方承诺标的2026-202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00万/1500万/2000万/3000万元 四年合计不低于7500万元 [1][3] - 收购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自筹资金 交易完成后标的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2] 标的公司业务特性 - 兴感半导体主营高性能传感器芯片研发 聚焦电流传感器/磁传感器/信号链芯片三大方向 [2] - 产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 [2][4] - 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营收分别为4670.08万元和1863.73万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378.68万元和423.79万元 [2] 战略协同价值 - 收购可补齐公司在电流检测与运动感知环节的技术短板 [4] - 标的的技术与公司电源管理/电机驱动控制/电池管理架构形成高度互补 [4] - 双方在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供应链环节存在重合 有利于整合资源 [4][5] - 标的已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与公司业务高度契合 [4]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3亿元 同比下降6.99% 净利润亏损881.46万元但同比减亏16.92% [1][5] - 第二季度净利润431.79万元 环比增长132.88% 实现扭亏为盈 [6] - 第二季度综合毛利率攀升至近30% 毛利率水平连续四个季度增长 [1][6] - 电机驱动控制/DC-DC等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4.57% 带动第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近30% [6] 历史业绩回顾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87亿元/5.26亿元/5.78亿元/6.88亿元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3796.35万元/-1907.27万元/-1717.09万元 [5] - 2022年科创板上市后因行业竞争加剧及研发投入加大导致业绩承压 [5]
必易微2.95亿元并购兴感半导体背后的疑点
北京商报· 2025-08-27 16:36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2.95亿元现金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1][2] - 交易采用市场法评估 标的公司评估价值3.01亿元 增值率266.33% [1][5] - 收购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自筹资金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2.93亿元 [7]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兴感半导体2024年营收4670.08万元 净亏损1378.68万元 [2] - 2025年1-5月营收1863.73万元 净亏损423.79万元 [2] - 交易对方承诺2026-2029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500万元 各年度分别不低于1000万/1500万/2000万/3000万元 [2] 公司自身业绩状况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26亿元/5.78亿元/6.88亿元 [3] - 2022-2024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796.35万元/-1907.27万元/-1717.09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3亿元 同比下降6.99% 归属净利润-881.46万元 同比减亏 [3]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将补齐电流检测与运动感知环节 形成完整产品体系 [8] - 通过技术融合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强化技术领先地位 [8] - 整合采购需求和供应链资源 通过规模效应提升议价能力 [8] 市场反应 - 8月27日股价盘中触及54.2元/股年内新高 [9] - 当日收盘涨幅7.25% 报48.5元/股 总市值33.87亿元 [9] - 当日成交金额3.84亿元 [9]
必易微拟2.95亿元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巨潮资讯· 2025-08-26 13:50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2.95亿元收购上海兴感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 [2] - 交易完成后兴感半导体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 交易价款以现金方式支付且资金储备较为充裕 [3] 标的公司业务定位 - 兴感半导体为高性能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全集成式传感器芯片研发 [2] - 以电流传感器为核心延展至磁传感器及信号链芯片布局三大产品方向 [2] - 产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变频器、伺服器、机器人、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等场景 [2] 战略协同价值 - 技术团队在传感器设计、信号处理、数字算法、传感器封测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3] - 与公司在电源管理、电机驱动控制、电池管理的架构设计形成高度互补 [3] - 交易后公司将形成涵盖电流检测—运动感知—电源管理—电池管理—电机驱动的完整产品体系 [2] 市场协同效应 - 兴感半导体在能源与电力、工业控制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已形成稳定客户群体 [3] - 双方业务高度契合可通过整合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提升客户价值与粘性 [3] - 公司将成为国内少数可同时提供电流传感器、磁编码器及三电核心芯片的集成方案供应商 [2] 财务安排 - 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且将根据收购进展合理安排支付时间 [3] - 交易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纳芯微(688052):业绩高速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8-23 10:3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79.49% [1] - 归母净利润为-0.78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06亿元,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1] - 综合毛利率35.21%,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1] - 研发费用投入3.61亿元,同比增长13.18%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07亿元,环比增长12.49%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27亿元,环比大幅减亏 [1] - 单季度毛利率35.96%,环比提升1.59个百分点 [1] 收入结构 - 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52.57%,与去年基本持平 [1] - 工控板块随制造业回暖稳健增长,呈现低库存和温和复苏态势 [1] - 光伏新能源需求复苏受政策反内卷、技术升级及抢装潮驱动 [1] - 电源模块领域增长显著,尤其受AI服务器需求拉动 [1] - 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34.04%,出货量达3.12亿颗 [1] - 汽车电子累计出货量超过9.8亿颗 [1] 产品进展 - 磁传感器拓展产品矩阵,首代VHS 3D线性霍尔芯片流片 [2] - 第三代微功耗霍尔开关全国产供应链落地 [2] - 首颗ASIL-C汽车级角度传感器推出,磁性角度编码器研发顺利 [2] - 压力传感器小尺寸NSPAD1N绝压系列量产 [2] - 温湿度传感器车载与工业批量出货,带保护膜湿度传感器规模出货 [2] - 下一代超小高精度温湿度系列推进中 [2] - 新一代数字隔离器降本且EMI达汽车级最高标准 [2] - 多款接口芯片发布,SerDes芯片实现全国产化产业链,速率6.4Gbps用于车载 [2] - 非隔离的激光雷达及AI服务器GaN驱动实现量产 [2] - 音频功放4通道75W完成验证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实现收入30.51亿元 [3] - 预计2026年实现收入38.38亿元 [3] - 预计2027年实现收入47.42亿元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24亿元 [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0.96亿元 [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3.01亿元 [3]
你不一定知道的传感器巨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1 01:11
公司发展历程 - 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2014年发布首款三轴加速计信号调理芯片,2015年推出首款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2016年进军汽车电子市场 [2] - 2018年汽车压力传感器芯片实现批量装车,温度传感器芯片量产,2019-2021年持续推出新产品包括MEMS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调理芯片和霍尔电流传感器 [2] - 2022年4月上市时汽车芯片出货量已超1亿颗,同年集成式线性电流传感器、磁角度传感器等产品开始批量出货 [2] - 2023年持续丰富磁传感器产品品类并开拓海外市场,设立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分支机构 [2] - 2024年成为AEC汽车电子委员会成员,完成对磁传感器芯片厂商麦歌恩100%股权收购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专注于传感器芯片和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设计生产,而非传统传感器模组制造 [4] - 已打造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三大产品线,料号多达上千种 [5] - 压力传感器产品覆盖80%市场,磁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全品类市场覆盖 [5] - 创下多个"国内第一":小尺寸集成式磁电流传感器、功能安全ASIL B(D)的AMR轮速传感器、容式压力传感器调理芯片等 [6] - 与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研发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 [7] 市场应用与战略布局 - 传感器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车身底盘、座舱、热管理和内燃机动力系统等关键领域 [7] - 采用平台化研发策略,开发通用底层电路IP后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提高研发效率和产品鲁棒性 [8] - 通过收购麦歌恩补充磁传感器产品线,成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角度、速度、开关、电流等多品类磁传感器产品的公司 [9] - 磁传感器产品将应用于工业控制、安防、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