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流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钧崴电子(301458) - 301458钧崴电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4
2025-09-24 10:1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473万元 同比增长16.79%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824万元 同比增长24.20% [2] 技术布局 - 深耕电流感测精密电阻领域并建立产业护城河 [2][3] - 战略布局磁通门/霍尔效应/TMR三大电流传感器技术 [3] - 收购Flat Electronics获得高阶薄膜电阻技术互补 [6][7] - 具备全制程制造能力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10] 产品应用领域 - 磁通门传感器应用于交流充电桩/光伏逆变器/汽车OBC/BMS [3] - 霍尔传感器应用于光伏储能系统/工业逆变器/汽车域控 [3] - TMR传感器应用于汽车及储能BMS/电驱/消费电子/家电 [3] - 大功率分流器在储能BMS应用提升 [10] 市场战略 - 境内与境外营收比例约为7:3 [5] - 境外收入占比呈稳步上升趋势 [5] - 在美国/日本设立本地服务团队 [5][8] - 实施多品牌运营策略增强抗风险能力 [8] 行业前景 -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9% [4] - 汽车和工业控制是最大且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 [4] - 高端车规级传感器价格和毛利率保持稳定上行 [4] 增长驱动板块 - 电动工具领域持续扩大欧美市场份额 [10] - 电动汽车领域处于客户导入和批量爬坡阶段 [10] - 储能与光伏领域保持健康快速增长 [10]
小米投资的这家常州新能源汽车传感器企业获得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9-18 12:43
近日,冰零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简称"冰零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元创新投。 此次融资将进一步推动冰零科技在电子元件制造及技术服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冰零科技 成立于2022年5月18日,是一家致力新能源领域关键"传感器+"产品的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公司,专注于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及动力系统能效管理关 键新型传感器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 公司拥有数条定制化自动化产线,量产工艺涵盖晶圆封测、传感器组装、标定及性能测试等。 传感器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测量汽车的位置、压力、电流等信息并转换成电信号传输给汽车电子控制器,实现汽车电子控制。 汽车传感器的精确性、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成立不到一年,冰零科技就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天眼查显示,2023年3月,冰零科技获得小米智造基金和险峰长青的天使轮融资。 2023年底,冰零科技又完成了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纳川资本领投,复利汇通、常金控跟投。 据悉,三羊马智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元器件制造、轴承、齿轮和传动部件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 机器人销售等。 冰零科技 创 ...
【看新股】安徽希磁冲刺港交所:2024年扭亏,客户集中度较高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8 23:26
上市申请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8月2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计划将募集资金投向研发工作、无锡市新生产基地建设及运营、升级德国晶圆生产线等 [1] 公司业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是磁传感集成器件制造商 作为磁传感领域的IDM企业 凭借xMR核心技术和量产能力 致力于磁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3] - 公司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 在德国子公司设有传感器晶圆设计和制造中心以及编码器设计和制造中心 在葡萄牙设立传感器晶圆设计研发中心 国内有三家子公司分别位于蚌埠、无锡和宁波 2023年在无锡投资成立专门从事编码器研发生产的ESSTMAGS公司 [3] - 核心产品包括AMR、GMR和TMR晶圆、磁性角度编码器、磁性位移传感器、电流传感器芯片&模块、磁检测系统等 [4] 股权结构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 王博士及其控制的实体构成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合计持有公司25.29%的股份 [7] - 王博士直接持有28,730,110股 占比24.93% 通过蚌埠乐思持有16,176,253股 占比14.04% 通过蚌埠华瑞科技持有8,219,641股 占比7.13% 其他关联实体包括蚌埠华容、蚌埠华盛等 [5][7]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为5.94亿元 较2022年的6.66亿元下降10.8% 主要由于光伏行业对电流传感器的需求放缓 [8] - 2024年收入恢复增长至7.03亿元 较2023年增长18.4% 2025年前四个月实现收入2.65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3.9% [8] - 2022年及2023年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分别亏损12.06亿元和0.66亿元 2024年实现扭亏 净利润9852万元 2025年前四个月实现净利润1003.6万元 [8] - 2024年毛利为1.21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毛利为5173.5万元 [9] 产品收入构成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电流传感器 2024年该产品收入为1.55亿元 占总收入78.5% 2025年前四月该产品收入约为2.18亿元 占比升至82.1% [10] 行业风险与客户集中度 - 公司营收受光伏行业及半导体行业波动影响较大 半导体行业周期性下行可能导致产品需求骤降、平均售价加速下滑、产能利用率走低、存货水平攀升及存货减值 [10] - 2022年至2025年前4个月 公司来自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31.3%、24.6%、20.9%及17.8% 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65.2%、62.4%、62.5%及58% [11][13] - 客户集中度较高 留住现有客户、吸引新客户以及维持客户持续使用公司产品的能力对收入增长至关重要 [13]
【看新股】安徽希磁冲刺港交所:2024年扭亏 客户集中度较高
新华财经· 2025-08-28 23:20
上市申请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2024年8月26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1]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研发工作 无锡市新生产基地建设及运营 以及升级德国晶圆生产线[1] 公司背景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13年 是磁传感领域的IDM企业 专注于xMR核心技术和磁传感器产品研发制造[2] - 全球化布局包括德国子公司Sensitec GmbH(传感器晶圆和编码器设计制造中心) 葡萄牙传感器晶圆设计研发中心 以及中国蚌埠(制造) 无锡(研发) 宁波(工程和制造)三大中心[2] - 2023年在无锡投资成立ESSTMAGS公司 专门从事编码器研发生产[2] 核心产品线 - 产品包括AMR GMR和TMR晶圆 磁性角度编码器 磁性位移传感器 电流传感器芯片及模块 磁检测系统等[3] 股权结构 - 王博士及其控制的实体(包括蚌埠乐思 蚌埠华瑞科技等)构成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合计持有公司25.29%的股份[6] - 主要股东包括王博士(24.93%) FIIF(15.79%) 国投招商(15.79%) 蚌埠乐思(14.04%) 蚌埠华瑞科技(7.13%) 蚌埠华容(8.87%) 蚌埠华盛(7.13%)[4]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10.8%至5.94亿元(2022年:6.66亿元) 主要因光伏行业对电流传感器需求放缓[7] - 2024年收入恢复增长18.4%至7.03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收入同比增长33.9%至2.65亿元[7] - 2022年及2023年分别亏损12.06亿元和0.66亿元 2024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9852万元 2025年前四个月净利润1003.6万元[7] - 电流传感器是核心收入来源 2024年收入占比78.5%(1.55亿元) 2025年前四个月占比升至82.1%(约2.18亿元)[10] 客户集中度 - 2022年至2025年前四个月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65.2% 62.4% 62.5% 58%[11] - 单一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同期分别为31.3% 24.6% 20.9% 17.8%[11] - 客户包括高科技公司 绿色能源领域分销商及新能源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供货商[11] 行业风险与挑战 - 半导体行业波动剧烈 受周期性下行 技术变更 供需波动等因素影响 行业低迷期可能导致需求骤降 售价下滑 产能利用率走低及存货减值[10] - 光伏行业及半导体行业若出现较大波动 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1]
磁传感器迎「风口」,国内企业如何顺势起飞?
36氪· 2025-08-28 09:19
行业背景与技术趋势 -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技术格局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新兴领域展现出引领潜力[2] - 磁传感器是智能体实现智能行为的基础 广泛应用于电流测量 位置检测 方向感知等物理参数监控 是高密度电源 光伏逆变器 汽车电子 可穿戴设备 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关键感知层器件[3] - 磁传感器主要分为霍尔效应传感器和磁阻效应传感器(xMR)两大技术路线 其中磁阻效应进一步分为AMR GMR和TMR三类 TMR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 在灵敏度 功耗等指标上实现突破 适用于高功率密度能源转换 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 具身智能 量子计算 超算中心等高端场景[3][4]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全球磁传感器行业销售额为1192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9年达到2930亿元人民币 年复合增长率19.7%[4] - 新能源汽车是核心增长引擎:传统燃油车使用约30个磁传感器 混合动力或纯电车增加至约50个 单车价值量从120元提升至250元[4] - AI电源需求爆发推动TMR传感器增长:2029年全球TMR传感器销售额预计达330亿元人民币 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26.5% 高于行业整体水平[5] - 高端TMR磁传感器国产化率低 进口依赖比例达90% 因存在芯片设计 晶圆生产 模组制造等技术壁垒 国际龙头普遍采用IDM模式 国内企业多以Fabless和代工为主[5] 公司技术与产业地位 - 希磁科技成立于2013年 专注TMR技术路线 产品覆盖电流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开关 金融磁头等全系列 其工业级电流传感器 车规级电流传感器和磁编码器关键性能达国际头部水平 部分产品超越全球龙头[7] - 2024年公司是全球磁性传感器行业排名第一的中国企业 产销规模超过部分国际大厂 以收入计位列全球TMR磁传感器市场第二[7][9] - 2021年收购德国Sensitec(原IBM晶圆制造工厂)获得晶圆产能 实现芯片设计 晶圆制造 封装测试到解决方案的IDM全链条整合能力[8] - 研发团队130余人 在蚌埠 宁波 无锡 德国 葡萄牙五地设研发基地 研发人员30%时间投入客户现场 深度参与客户产品研发[9] 市场机遇与竞争策略 - 通过IDM模式突破国际巨头垄断 切入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 以TMR技术替代传统霍尔方案获得市场认可[6][7] - 借助Sensitec的国际声誉接触头部客户 进入多家全球顶尖编码器厂商供应链体系[8] - 电气化向智能化转型加速 各领域对电流 位置 精度等感知需求提升 磁传感器市场持续扩容[10]
必易微(688045):购兴感半导体,增强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
中邮证券· 2025-08-28 05:44
投资评级 - 给予必易微"增持"评级 [8][10] 核心观点 - 公司拟以2.95亿元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深化电流传感器及磁传感器业务布局 [4] - 收购将补齐电流检测与运动感知环节短板 形成"电流检测—运动感知—电源管理—电池管理—电机驱动"完整产品体系 [6] - 标的公司承诺2026-2029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500万元 其中2029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 [6] - AI技术革新推动机器人领域发展 公司电机驱动控制等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4.57% Q2收入环比增长近30% [7]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1/10.0/12.3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4/0.8亿元 [8] 财务预测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17.8%) 2026年9.96亿元(增长22.84%) 2027年12.32亿元(增长23.66%) [11] - 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25年1104万元(增长164.32%) 2026年4339万元(增长292.85%) 2027年8159万元(增长88.06%) [11]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25.9%提升至2027年31.7% [12] - 每股收益预计从2025年0.16元提升至2027年1.17元 [11]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48.50元 总市值34亿元 流通市值18亿元 [3] - 总股本0.70亿股 流通股本0.38亿股 [3] - 52周最高价48.50元 最低价21.01元 [3] - 资产负债率9.7% 市盈率-194.00 [3] - 第一大股东为谢朋村 [3]
31亿估值,机器人“感官”领域冲出一家IPO,基石参投,来自安徽蚌埠
36氪· 2025-08-28 03:01
公司概况 - 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1] - 公司专注于磁性传感器领域 产品包括电流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 采用IDM模式运营[6] - 创始人王建国博士及其控制实体持有公司25.29%投票权 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4] - 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持股15.79% 该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4] 融资历程 - 截至2025年8月18日完成六轮融资 E+轮融资后估值达31.72亿元[4] - A轮融资成本为17.78元/注册资本 B-1轮和B-2轮均为4.04元/注册资本[5] - E轮融资成本升至27.53元/注册资本 显示估值持续提升[5] 管理团队 - 核心团队由三位磁学博士组成:王建国博士(董事会主席) 白建民博士(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 毛思宁博士已于2023年8月退任[2][3][6] - 王建国博士拥有兰州大学磁学学士学位及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博士学位 在磁性传感器行业有逾20年研发及企业管理经验[6] - 白建民博士曾担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及兰州大学助理教授[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66亿元、5.94亿元、7.03亿元 2025年1-4月收入2.65亿元[9] - 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10.8% 主要因光伏行业需求放缓 2024年恢复增长18.4%[9] - 2022年净亏损12.06亿元 主因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减少11.95亿元 2024年实现净利润990万元[9] - 毛利率从2022年15.3%提升至2025年1-4月19.5%[12] 产品结构 - 电流传感器占2024年总收入82.7% 运动传感器占12.5%[11] - 主要应用领域:绿色能源(61.3%)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21%) 工业自动化(12.7%) 机器人(5.1%)[6] - 运动传感器裸晶圆价格持续下滑 从2022年2.46元/件降至2025年1-4月0.96元/件[13] 研发投入 - 研发团队118人 占员工总数14.1%[13]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4270万元、5090万元、5370万元 占收入比例6.4%-8.6%[13]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磁性传感器市场规模1192亿元 预计2029年达2930亿元 复合增长率19.7%[19]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371亿元 预计2029年达1011亿元 复合增长率22.2%[19] - 希磁科技在全球市场排名第十 市场份额0.6% 在中国磁性传感器公司中排名第一[21] 现金流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3.14亿元降至2025年4月30日1.77亿元[14] - 贸易应收款项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27.58%升至2025年1-4月66.6%[14]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81亿元[15] 行业特性 - 全球有超过200家磁性传感器供应商 前十大供应商市场份额合计31%[21] - 行业受半导体周期波动影响显著 存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技术快速变更特征[22]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莱尼、TDK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等国际IDM企业[21]
必易微拟溢价266%并购同行扩张 半年亏881万单季毛利率升至30%
长江商报· 2025-08-27 23:47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2.95亿元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标的整体估值3.01亿元 增值率266.33% [1][3] - 交易对手方承诺标的2026-2029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00万/1500万/2000万/3000万元 四年合计不低于7500万元 [1][3] - 收购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自筹资金 交易完成后标的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2] 标的公司业务特性 - 兴感半导体主营高性能传感器芯片研发 聚焦电流传感器/磁传感器/信号链芯片三大方向 [2] - 产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 [2][4] - 2024年及2025年前5个月营收分别为4670.08万元和1863.73万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378.68万元和423.79万元 [2] 战略协同价值 - 收购可补齐公司在电流检测与运动感知环节的技术短板 [4] - 标的的技术与公司电源管理/电机驱动控制/电池管理架构形成高度互补 [4] - 双方在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供应链环节存在重合 有利于整合资源 [4][5] - 标的已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 与公司业务高度契合 [4]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3亿元 同比下降6.99% 净利润亏损881.46万元但同比减亏16.92% [1][5] - 第二季度净利润431.79万元 环比增长132.88% 实现扭亏为盈 [6] - 第二季度综合毛利率攀升至近30% 毛利率水平连续四个季度增长 [1][6] - 电机驱动控制/DC-DC等产品收入同比增长64.57% 带动第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近30% [6] 历史业绩回顾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87亿元/5.26亿元/5.78亿元/6.88亿元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3796.35万元/-1907.27万元/-1717.09万元 [5] - 2022年科创板上市后因行业竞争加剧及研发投入加大导致业绩承压 [5]
必易微2.95亿元并购兴感半导体背后的疑点
北京商报· 2025-08-27 16:36
收购交易概况 - 公司拟以2.95亿元现金收购兴感半导体100%股权 [1][2] - 交易采用市场法评估 标的公司评估价值3.01亿元 增值率266.33% [1][5] - 收购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自筹资金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货币资金2.93亿元 [7]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兴感半导体2024年营收4670.08万元 净亏损1378.68万元 [2] - 2025年1-5月营收1863.73万元 净亏损423.79万元 [2] - 交易对方承诺2026-2029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7500万元 各年度分别不低于1000万/1500万/2000万/3000万元 [2] 公司自身业绩状况 - 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26亿元/5.78亿元/6.88亿元 [3] - 2022-2024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796.35万元/-1907.27万元/-1717.09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3亿元 同比下降6.99% 归属净利润-881.46万元 同比减亏 [3]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将补齐电流检测与运动感知环节 形成完整产品体系 [8] - 通过技术融合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强化技术领先地位 [8] - 整合采购需求和供应链资源 通过规模效应提升议价能力 [8] 市场反应 - 8月27日股价盘中触及54.2元/股年内新高 [9] - 当日收盘涨幅7.25% 报48.5元/股 总市值33.87亿元 [9] - 当日成交金额3.84亿元 [9]
必易微斥资近3亿收购兴感半导体,业绩连年亏损下逆势扩张!
南方都市报· 2025-08-27 12:14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2.95亿元收购上海兴感半导体100%股权[1] - 交易不涉及关联交易且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1] - 收购旨在深化核心业务布局并增强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4] 市场反应与财务表现 - 公告后首日股价涨幅一度达19% 收盘涨超13%报51.21元/股 市值达35.76亿元[6] - 公司2023年营收5.78亿元 2024年营收6.88亿元 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亏损1907.27万元 2024年亏损1717.09万元)[1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3亿元(同比下降6.99%) 归母净利润亏损881.5万元(同比收窄16.92%)[13]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兴感半导体2024年营收4670.08万元 净利润亏损1286.45万元[10] - 2025年1-5月营收1863.73万元 净利润亏损416.02万元 净资产4631.43万元[10] - 评估价值3.01亿元 较净资产增值2.19亿元 增值率266.33%[10] 业务协同与战略规划 - 标的公司产品包括高精度集成式电流传感器及磁编码器芯片 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工业控制等领域[7][15] - 收购可整合产品/技术/市场及供应链资源 形成协同效应[15] - 符合公司长期发展规划 拓展能源电力/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增长前景领域[15] 业绩承诺条款 - 业绩承诺期覆盖2026至2029年 各年净利润承诺分别不低于1000/1500/2000/3000万元[10] - 四年累计承诺净利润不低于7500万元[10] - 未达成100%承诺时触发补偿 累计低于80%需返还对价 超额达110%以上可获奖励[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