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电解质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能的下一代电池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20:16
一直以来,广发证券主动担起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发挥业务优势,打造丰富的投教载体,贯彻资本市 场人民性立场,树牢金融为民的理念,引领投资者教育工作走在行业前列。随着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 我国资本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发证券特在《中国证券报》开设"投研财富+"投教专栏,聚焦新质生 产力方向和市场热点,向广大投资者普及专业投研框架、分享专业机构观点,帮助投资者掌握投资分析 方法,更加有效维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持续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聚力推动我国资本 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和技术共振下,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加速,建议可以关注产业链中的变化/增量环节,包括硫化 物电解质及硫化锂、锂金属负极、设备端等环节。同时,也提醒投资者注意固态电池产业化在技术和成 本层面仍面临一定制约,技术层面主要是离子输运机制尚未清晰,存在固固界面接触问题,成本层面主 要是原材料成本高,设备改动增加成本。 但需要提醒的是,固态电池可能面临新技术进展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中游价格下跌超 预期等风险情况。 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广阔,有望进入快速成长通道。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低空经 济、机器人等,短期增长有 ...
容百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已与清陶、宁德时代等多家国内外电池厂及整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格隆汇· 2025-09-18 08:14
固态电池业务进展 - 公司与清陶 宁德时代等多家国内外电池厂及整车企业建立固态电池领域合作关系[1] - 公司同时开展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合作研究[1] - 2025年上半年全固态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1] - 硫化物电解质实现小批量出货且产品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1]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正在加速推进中[1]
容百科技(688005.SH):在固态电池领域已与清陶、宁德时代等多家国内外电池厂及整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格隆汇· 2025-09-18 08:08
固态电池业务进展 - 公司与清陶、宁德时代等多家国内外电池厂及整车企业建立固态电池领域合作关系 [1] - 公司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的合作研究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固态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吨级出货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硫化物电解质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1] - 产品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1]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正在加速推进中 [1]
固态电池材料:产业进程加速,聚焦硫化锂、锰基材料
2025-09-17 00:5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材料行业,特别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1][2][5] * **涉及公司**: * **头部/二线电池厂商**:宁德时代、豪鹏、欣旺达[1][2] * **资源型企业**:天齐、雅化股份、赣锋[3][9] * **新进企业/材料供应商**:国瓷材料、岳阳兴长[10][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政策强力推动**: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工信部将其作为重点攻关技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已启动标准制定,去年下半年发布60亿元专项资金补助,今年持续进行中期抽检[1][2] * **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从实验室概念加速向产业化迈进,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已完成中试线贯通,即将招标20GWh级别产线,二线厂商积极跟进,行业趋势从龙头企业向整个板块扩散[1][2] * **明确发展时间表**: * 2026年:车规级电芯样品初步下线,上游原材料订单初步落地[1][4] * 2027年:数据获取和优化过程[1][4] * 2028年:实现初代产品设计定型[1][4] * 2030年:规模化起量[1][4] * **技术路线收敛**:技术路线逐渐向拥有最高离子电导率的硫化物方向收敛,硫化物是全固态环节中的核心方向[5] * **投资焦点转移**:目前最直接受益的是设备环节,但从2026年起应重点关注材料环节,核心是硫化物前驱体、硫化锂及硫化物电解质等高端辅材[1][5] * **核心成本与瓶颈**:硫化锂作为前驱体材料,占生产总成本的80%以上,是实现降本和产业化的关键瓶颈[1][5] * **核心壁垒与机会**:行业核心壁垒在于技术工艺的多样化及传统厂商的客户渠道与规模化能力,但技术路线未统一也为新玩家提供了机会[8] 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硫化锂的商业化挑战**:面临纯度较低、颗粒度较大、价格较高以及对水分敏感、提纯困难、生产设备要求高且开发难度大等痛点,其合成路线尚未统一(球磨法、高温高压法、液相法及碳热还原法四种)[1][6][7] * **硫化物的性能痛点与解决方案**:硫化物电解质存在对水分敏感、高压正极兼容性差、与锂金属负极接触不稳定等痛点,MOF(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复合硫化物形成复合电子体系,提高机械强度并抑制离子穿透,优化界面性能[3][11][12] * **资源型企业的布局与优势**:凭借上游锂矿或硫矿资源具备先天优势,例如天齐计划2025年年中动工接近50吨的硫化锂中试产线;雅化股份已敲定技术路线,2025年内完成初次试样;赣锋已打通从锂资源到电池的全产业链[3][9] * **新进企业的特点**:通常聚焦单一技术路线并取得核心突破,例如国瓷材料布局液相法与固相法两种工艺,计划2025年建成接近百吨级产线[10] * **关键辅材与标的**:MOF材料是提升硫化物性能的重要辅材,国内布局公司如岳阳兴长已建成中试产线并进行产品送样[12][13]
道氏技术:公司硫化物电解质目前正积极与头部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送样测试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09:42
硫化物电解质技术进展 - 硫化物电解质各项性能指标优异且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1] - 正与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并推进送样测试 [1] - 部分客户已通过测试并正按供货节奏推进多次测试 [1] 产能建设与客户合作 - 正在积极推进硫化物电解质产能建设 [1] - 力争配合客户需求实现供货 [1]
浙商证券:固态电池中试线加速落地 各材料环节全面升级
智通财经· 2025-09-11 03:41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性与极高能量密度 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终极技术路线[1]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当前国内外最重视路线 预计国内2027年突破电解质技术链 2030年迈向规模化[1] - 国内政策大力支持固态电池发展 电池和新能车龙头全面布局[1] 固态电解质发展 - 无机物电解质具备高离子电导率和宽电化学窗口优势 聚合物电解质柔韧性好可改善界面接触 复合物电解质远期有望成为最佳路线[2] - 当前硫化物电解质规模化难点在硫化锂降本 干法工艺的粘结剂也待优化[1][2] 正负极材料演进 - 高镍三元工艺成熟 CVD硅碳负极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 将是较长时间内全固态电池正负极首选[3] - 单晶化 元素掺杂 表面包覆等材料改性将是正极厂差异化能力 高性能低成本多孔碳是CVD硅碳负极规模化关键[3] - 富锂锰基和锂金属负极均具有极高比容量 当前正处0-1节点[3] 集流体技术突破 - 传统铜集流体与硫化物电解质界面易遇水腐蚀 镍与硫化物难反应 业界在铜箔表面镀镍进行防腐[4] - 多孔铜箔具备轻量化 弹性大等特性 适配硅碳负极[4] - 纳米多孔镍弹性柔度高 有效缓解锂枝晶生长 使远期硫化物加锂金属负极成为可能[4] 配套材料创新 - 单壁碳纳米管具备卓越导电性和柔性网络结构 可显著提升硅碳负极循环 倍率及首效 改善固态电池界面接触[5] - UV打印是胶框印刷路线之一 效率和性能驱动UV打印渗透提速 UV胶受益放量[5] - 骨架膜工艺迭代中 成熟后有望替代胶框打印路线 大幅提升电解质膜生产效率[5]
固态电池行业深度:固态中试线加速落地,各材料环节全面升级
浙商证券· 2025-09-10 11:2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性与极高能量密度 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终极技术路线 [3]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当前国内外最重视路线 预计国内在2027年突破电解质技术链 2030年迈向规模化 [3] - 国内政策大力支持固态电池发展 电池和新能车龙头全面布局 [3] 固态电池综述 -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电解液 可大幅降低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 具备本征安全性与极高能量密度 [18]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发展路线:2025-2027年重点攻克石墨/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链 向长寿命大倍率方向发展 2027-2030年重点攻关高容量硅碳负极 2030-2035年重点攻关锂负极 [22]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180GWh [21][23] - 全固态电池作为最具前景的新一代电池技术 中国及欧美日韩纷纷布局 [27] - 国内头部电池厂和整车厂争相布局 产业层面多认为2027年为小规模生产节点 [28] 固态电解质 - 无机物电解质(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具备高离子电导率和宽电化学窗口优势 尤其硫化物路线为当前热点 [32][33] - 聚合物电解质柔韧性好 可改善界面接触 但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 [32][33] - 复合物电解质可结合无机和有机物电解质两者优势 远期有望成为最佳路线 [32][33] - 硫化锂成本降低至50万元/吨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拐点 对应硫化物电解质的成本有望降至30万元/吨区间 [39]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本30万元时 占电芯BOM成本比重约34% [36][37][39] - 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具有远优于硫化物的正极稳定性 产业通过正极改性或与硫化物复合进行应用 [44] 正极材料 - 高镍三元将是未来较长时间内全固态电池的正极首选 [50] - 单晶高镍相比多晶高镍三元与硫化物电解质冷压组合时保持结构完整 高电压下体积应变小 [47][50] - 小颗粒尺寸单晶兼具高倍率和高容量 缓解体积应变 增强固-固界面接触 [50] - 超高镍三元需引入铝(Al)等实现高熵元素掺杂 提升界面接触和循环稳定性 [50] - 通过正极包覆形成缓冲层 防止高电压三元正极材料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直接接触 [50] - 厦钨新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等老牌三元正极厂商已推出适配固态电池的改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实现小批量出货 [48][50] - 富锂锰基放电比容量有望超过250mAh/g 能量密度超过1000Wh/kg [55]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低首效、寿命短、倍率差、结构脆弱等问题正通过ALD表面包覆、电化学退火、单晶化等技术逐步解决 [55] - 富锂锰基是正极材料圣杯 正处实验室向产业化的0-1节点 预计2030年后规模化应用 [55] - 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厦钨新能开发进度领先 [53][55] 负极材料 - CVD硅碳负极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 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未来较长时间的首选负极材料 [57][61] - 生产单吨CVD硅碳负极消耗约0.5吨多孔碳及0.7吨硅烷 [61] - 2025年初硅烷跌至10万元/吨以下 生物质类多孔碳跌至15万元/吨以下 生物质基CVD硅碳负极原材料成本相比2024年初已降低40%至20万元/吨 [61] - 据GGII 2024-2030年中国锂电硅基复合材料出货量预计从2.1万吨增长至30万吨以上 6年CAGR超过56% [58][61] - 锂金属负极具有超高理论比容量(3860mAh/g)和能量密度 结合固态电解质本征安全性 有望成为固态电池的终极负极 [62][66] - 锂金属负极制备主要有压延法、蒸镀法、熔融法三种路线 [65][66] - 固态电解质选择包括氧化物电解质和硫化物电解质+界面改性两种路径 [66] 集流体 - 传统铜集流体与硫化物电解质界面易遇水腐蚀 需在铜箔表面镀镍进行防腐 [69][73] - 针对硅碳负极充放电过程体积膨胀率大的问题 多孔铜箔能够缓解膨胀应力 [69][73] - 诺德股份和嘉元科技推出适配固态电池的耐高温双面镀镍铜箔并送样 [72][73] - 多孔铜箔还具备轻量化、电阻低、抑制锂枝晶生长等特性 [72][73] - 诺德股份、德福科技和三孚新科均有布局多孔铜箔 进入小批量送样测试阶段 [72][73] - 镍与硫化物难反应 有望成为硫化物固态电池的可选负极 [74][79] - 纳米多孔镍弹性柔度高 能有效缓解锂枝晶生长 使得硫化物+锂金属负极成为可能 [74][79] 其他材料 - 单壁碳纳米管具备卓越的导电性和柔性网络结构 可显著提升硅碳负极循环、倍率及首效 以及改善固态电池界面接触 [82][85] - 在硅基负极中添加0.1wt%单壁碳管即可提升20%容量保持率 同时降低界面阻抗40% [85] - 2024年中国单壁碳纳米管浆料出货突破10吨级 [84][85] - 全球实现吨级生产的只有OCSiAl、天奈科技及道氏技术 [84][85] - UV打印是胶框印刷路线之一 首先用激光在极片上制造凹槽 然后在槽内注入可通过紫外光快速固化的绝缘胶(UV胶) [88][90] - 德龙激光的极片制痕绝缘设备已获得行业头部客户订单 [90] - 松井股份的材料、工艺设备一体化电芯绝缘UV喷墨打印样板工程已成功交付 [90] - 骨架膜能够缓解锂枝晶生长和硅碳负极膨胀产生的应力从而增强界面接触 [92][95] - 星源材质、长阳科技、恩捷股份等已布局骨架膜产品 [94][9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各细分材料环节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 [8][99] - 电解质环节关注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新宙邦等 [99] - 硫化锂环节关注厦钨新能、上海洗霸、华盛锂电等 [99] - 正极环节关注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湖南裕能等 [99] - 负极环节关注贝特瑞、璞泰来、尚太科技等 锂金属负极环节关注赣锋锂业、天铁科技、英联股份等 [99] - 集流体环节关注嘉元科技、诺德股份、远航精密等 [99] - 其他材料环节关注单壁碳纳米管的天奈科技、道氏技术、捷邦科技 UV胶的松井股份 骨架膜的星源材质、恩捷股份、长阳科技 电解质粘结剂的海辰药业等 [99] - 同时建议关注终端龙头进展: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 [99]
固态电池产业链拐点已至 龙头企业把握先机(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08 00:11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已有8家电池厂建设0.3GWh中试线 表明产业化从科学验证转向量产工程阶段 [1] - 硫化物电解质在离子电导率 粒径 纯度等性能指标已达液态电解液水平 科学问题基本解决 [1] - 机构预计明年GWh级产线落地将推动新一波行情 行业热度可能超过今年 [2] 电解质材料机会 - 电解质是唯一价值量增加的环节 1GWh固态电池对应电解质价值量6亿元 即使降价90%仍达6000万元 比现有电解液贵三倍 [3] - 全球4000GWh电池市场对应电解质潜在规模2400亿元 先发企业具备显著市值弹性 [3] - 硫化物电解质主流工艺为湿法(华盛锂电 天赐材料)和气固分离法(上海洗霸) 湿法具备连续化生产和成本优势 气固分离法已实现吨级出货且进度最快 [3] 铜箔技术升级 - 固态电池推动镀镍铜箔 多孔铜箔 HVLP高频箔等新型铜箔需求 [3] - 德福科技HVLP铜箔3月销量200吨 预计全年3000吨贡献2亿元利润 明年1万吨对应8亿元净利 [3] - 诺德股份通过超薄+镀镍技术准备实现扭亏 但铜箔价值量增幅低于电解质 [3] 正极技术突破 - 容百科技披露宁德时代计划2026年底采用富锂锰基正极 电压提升至4.45V 实现降本提能 [4] - 富锂锰基正极技术难度最高 时间表明确后可能成为明年炒作主题 [4] - 容百科技同时布局硫化物电解质和富锂正极 是固态电池领域最纯正的正极标的 [4] 设备环节投资机会 - 设备企业享受扩产初期的紧急度溢价 纤维化设备需求旺盛 宏工科技效率为同行3倍 获宁德时代和万华化学认可 [5] - 辊压机和激光设备不可或缺 纳科诺尔 利元亨 先惠技术等传统厂商受益 德龙激光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 订单从1000万元跃升至1亿元 [5] - 中信建投和中金研报指出固态电池设备作为产业链最重要上游环节将最先受益 产业化进程提速带来斜率向上投资机会 [5] 产业链相关企业 - 港股市场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包括宁德时代 赣锋锂业 天齐锂业 龙蟠科技 瑞浦兰钧 中创新航 比亚迪 广汽集团等 [6]
港股概念追踪|固态电池产业链拐点已至 龙头企业把握先机(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0:08
产业化进展 - 已有8家电池厂建设0.3GWh中试线 表明固态电池从科学验证阶段进入工程量产阶段 [1] - 硫化物电解质在离子电导率 粒径 纯度等关键指标已达到液态电解液水平 科学障碍基本突破 [1] - 机构预计明年将出现GWh级产线建设 推动行业进入新一波发展行情 [2] 材料环节投资机会 - 电解质是价值增量最大环节 1GWh固态电池对应电解质价值量达6亿元 即使降价90%仍比现有电解液贵3倍 [3] - 全球4000GWh电池市场对应电解质潜在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 先发企业具备显著市值弹性 [3] - 硫化物电解质主流工艺为湿法(华盛锂电 天赐材料)和气固分离法(上海洗霸) 其中上海洗霸已实现吨级出货且进度最快 [3] - 铜箔环节需同步升级 镀镍铜箔 多孔铜箔 HVLP高频箔等新型产品需求增长 德福科技HVLP产品2024年3月销售200吨 预计全年3000吨贡献2亿元利润 2025年1万吨对应8亿元净利 [3] - 正极材料出现超预期进展 容百科技透露宁德时代计划2026年底采用富锂锰基正极 电压提升至4.45V [4] 设备环节投资机会 - 设备企业享受扩产初期紧急度溢价 纤维化设备需求旺盛 宏工科技效率达行业平均水平3倍 [5] - 辊压机 激光设备为必要环节 德龙激光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 订单从1000万元跃升至1亿元 [5] - 中信建投认为固态电池设备作为最重要上游环节将最先受益产业化 [5] - 中金公司指出固态电池产业链有望开启主线行情 相关布局企业将迎来投资机会 [5] 产业链相关企业 - 港股市场主要标的包括宁德时代 赣锋锂业 天齐锂业 龙蟠科技 瑞浦兰钧 中创新航 比亚迪 广汽集团等 [6]
固态电池重点标的汇报
2025-09-07 16:19
固态电池行业与公司分析纪要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固态电池产业链 包括材料 设备 制造等环节[1] * 涉及公司包括设备商航可科技 海目星 凯普新激光 德龙激光 纳克诺尔 材料商厦工新能 上海洗霸 博彦股份 中一科技 以及锂电中游材料商璞泰来 天赐材料 德方纳米等[1][2][9]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固态电池投资布局方向 * 投资布局三大方向 增量材料环节如硫化物电解质 干法电极 高电压正极 锂金属负极 已进入下游头部企业供应链并取得订单的公司 传统材料端因产能供需趋紧可能迎来价格修复[2] * 锂电中游材料呈现反内卷趋势 看好六氟磷酸铁环节潜在涨价弹性 推荐天赐材料 关注东多多[2][18] * 负极环节估值确定性高 璞泰来受益于低成本产能释放和产品价格反内卷[2][19] 设备领域进展与标的 * 后道高压化成分容设备是重点 因硫化物电解质生产时间长 需大幅提升设备数量以达同等效率 推荐航可科技 海目星和凯普新激光[1][4] * 海目星具整线建设能力 与新日电池合作建设两G瓦时4亿订单全线固态产线 新签订单预计全年达81至90亿元 其中七成为锂电且一半以上为海外客户 积极与亿纬 中航国轩对接[4][5] * 海目星2025年新签订单将显著提升2026年营收 锂电设备回收周期为一到两年 当前在手订单约100亿元 若净利率恢复至9%至10%则前景良好[1][7] * 德龙激光提供激光绝缘制痕技术 有效防止短路 已进入C公司供应链并获得明确订单 正与其他客户送样测试[1][13] * 纳克诺尔以滚压技术为核心 拓展锂金属成膜设备 电解质转印设备和等压设备 可能成为中前道综合供应商 等压设备将于今年10月发布[2][17] 材料领域进展与标的 * 厦工新能确定性最强 其硫化铝技术进入下游大客户P公司供应链 产能从300公斤扩至10吨 未来可能扩展至硫化物电解质领域[9] * 厦工新能新型正极材料NL相比三元和富锂锰基具有更高能量密度 高达5 1伏特高电压 形变率仅3%至5% 离子导电率高50%以上 已向头部客户C和B送样[9][10] * 上海洗霸确定性最强 通过收购有研新材硫化铝业务 实现五吨级别出货量 计划扩产至百吨规模 年底及明年初迎装车需求 进行模组 pack级别测试[9][11] * 上海洗霸在硫化锂领域市场占有率高 年底扩至百吨产能 具备先发和卡位优势 将受益于需求上涨[12] * 博彦股份专注于碘化锂生产 替代硫化物电解质中的氯元素 具吸水性 环境耐受性更佳 能提高硫化物电池离子电导率 是国内唯一能量产碘化锂的供应商 预计2026年需求从百吨扩至千吨级别[2][15][16] * 中一科技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推锂金属负极产品 与C公司21C实验室合作送样 计划明年上半年建中试线 在锂金属负极领域具明显卡位优势 锂金属负极技术通过2兆帕压力可实现500到1000次循环[1][14] 其他领域布局与公司前景 * 海目星还积极开拓激光和超声技术领域业务 包括半导体 医疗等[8] * 璞泰来干法成膜工艺路线取得突破 固态设备布局有望推动估值扩张 预计全年盈利23至24亿元 有望兑现股权激励业绩指引[2][20][21] * 德方纳米在磷酸铁锂领域具反内卷优势 可能通过蒙铁锂实现阿尔法收益 三元材料与蒙铁锂掺混路线可降本 并随头部车企导入而放量[2][22][23] 其他重要内容 * 全固态电池模组需对电芯施加10兆帕以上压力 导致系统集成效率降至50% 若压力降至2兆帕以内则效率可达80% 是车企可接受水平[14] * 锂金属负极技术周期可能提前至2026年初 而非2030年之后[14] * 当前电信板块表现火热[2] * 2025年锂电成长性突出 头部龙一龙二企业产能利用率达80% 若2026年继续外推 供需将进一步趋紧并提升价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