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保险

搜索文档
保险业交出稳中有进“周年答卷”
金融时报· 2025-09-04 08:41
核心观点 - 新"国十条"政策实施一周年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在资产规模、保费收入、赔付支出等核心指标实现稳步增长 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 并通过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能 [1][2][12] 行业整体表现 - 保险业总资产达39.22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9.2% [2] - 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4% [2] - 原保费收入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其中人身险公司2.77万亿元增5.4% 财产险公司9645亿元增5.1% [2] - 赔款与给付支出1.3万亿元 同比增长9% 增速快于保费增长 [2] 民生保障服务 - 巨灾保险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覆盖20多个省份试点 [3] - 2025年汛期支付极端强降雨灾害赔款20.5亿元 [3] - 商业健康险2024年赔付支出4052亿元 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超2.5万亿元 [4] - "沪惠保"累计赔付超22亿元 单人最高赔付超300万元 [4] - "深圳惠民保"参保人数达615.9万人 累计赔付近38万人次 [4]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9亿人 累计筹资超千亿元 支出逾850亿元 [5] -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达329只 [5] - 中国人寿积累商业保险年金责任准备金近4万亿元 [5] - 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85个城市 [5] 实体经济服务 - 中国人保2025年上半年为科技活动提供保险保障近24万亿元 [6] - 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联合设立鸿鹄基金总规模925亿元 [6] - 人保财险绿色保险风险保障126.35万亿元 同比增长23.9% [7] - 太保产险绿色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超30% 同比增速13.03% [7] - 新华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投资余额突破1.21万亿元 [8] - "五篇大文章"投资余额近1500亿元 同比增长54% [8] 行业深化改革 - 2025年上半年新推分红险产品259款 占寿险新产品总量33% [11] - 太平人寿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分红险占比87.1% 新单长险分红险占比91.3% [11] -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法人数量从2019年2642家降至2024年2539家 [11] - 吉林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销62家 机构总数较年初下降11.7% [11] - 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10]
截至6月末,深圳辖内科技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8.8亿元,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3.12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25 09:21
科技保险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深圳辖内科技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8.8亿元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近3.12万亿元 [1] - 辖内保险机构已备案399款科技保险产品 2025年以来新增备案科技保险产品86款 [2] - 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清单汇集81款特色保险产品 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清单包含103项产品 [1]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推出知识产权保险、低空经济保险、机器人保险等创新产品 市级统筹与各区特色政策结合的科技保险政策体系初步成型 [2] - 指导行业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深圳地区)示范性条款》 报备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 [2] - 落地全国首单政府投保的低空经济领域三者责任保险 制订全国首个无人机保险服务标准 [2] 跨境保险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备案跨境医疗险产品8款 为大湾区居民提供风险保障超30.2亿元 [2] - 深入实施跨境车险"三地保单、一地购买" 优化跨境车险承保理赔服务 [2] - 持续升级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 推进"等效先认"在深落地 [2]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 优化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机制 联合印发深圳市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和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两张清单" [1] - 推动成立国内首个海外知识产权联共体 破解海外知识产权保险"不敢保"难题 [2]
机器人带火新需求,机器人保险是新蓝海吗
北京商报· 2025-08-18 13:06
机器人产业与保险需求 - 机器人应用场景爆发式扩张 催生全新风险保障需求蓝海 [1] - 机器人从工厂走向大众视野 从单一功能向多元应用拓展 新场景面临新风险 [5] 风险类型与保障需求 - 机器人失控案例凸显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风险 如比赛期间某品牌机器人失控撞向技术人员 [3] - 服务型机器人在餐厅酒店可能因故障碰撞顾客 物流机器人在仓库可能操作失误撞货架 产生第三方责任风险 [3] - 专家提出机器人险种应覆盖四方面:产品责任保险 财产损失保险 网络信息安全保险 研发保险 [4] 保险创新与实践案例 - 中国人保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提供货物运输险和财产险保障 [3][5] - 大家财险为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VIATRIX提供承保服务 实现该领域首次尝试 [5] - 人保财险梅州市分公司为物流机器人提供1800万元财产损失风险保障 [5] - 人保财险宁波公司为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提供产品责任险与产品质量险综合保障 [5] 政策支持与补贴 -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研发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保险产品 [6] - 宁波市对投保费率不超过3%的企业给予不超过保费金额80% 最高200万元补助 [6] - 深圳市龙岗区将平安产险机器人产品综合责任保险和人保财险机器人综合责任保险纳入科技保险备案名单 [6] 行业发展挑战 - 缺乏历史数据支撑 传统精算技术难以应用 [6][7] - 事故涉及硬件软件操作等多主体 责任边界不清增加风险评估难度 [7] - 技术迭代快导致风险动态变化 精算模型需动态调整 [7] 数据共享与解决方案 - 需由保险公司 机器人厂商 应用主体共建事故共享平台积累风险数据 [8] - 开发模块化保险产品以适应不同场景风险保障需求组合 [8] - 保险业协会需牵头构建风险数据共享机制 制定数据采集标准与信息脱敏办法 [8] 市场前景 - 机器人渗透率提升 工业与消费领域均有非常大增量市场 [8] - 保险行业值得从机器人研发生产使用全流程开发产品 服务制造强国建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