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体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远光软件(002063) - 002063远光软件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9
2025-09-19 09:04
产品与业务布局 - DAP产品推广策略:深耕电力行业,拓展发电集团及地方能源市场,并向医疗、建筑等非电行业延伸,通过"总部标杆+区域复制"模式实现跨行业突破 [1] - DAP全域应用进展:支撑电网主业单位开展工程财务、资产价值、帐卡物一致管理;完成辽宁、湖南原集体企业试点单位工程、物资应用上线 [1][2] - 医疗行业推广进展:数十家医院智慧财务项目顺利验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完成预算、报账、资金等模块上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数字财经系统完成预算、合同等模块全院科室全面上线 [3] - 人工智能业务布局:自主研发AI中台-远光天蜂,集成适配DeepSeek、光明等大模型;发布企业级超级助手数智人及知识智能问答、表单智能填报等企业级通用智能体;在国网、南网、国家电投等集团上线应用 [6][7] - 智慧能源业务机遇:电力市场深化推进带来数字化支撑需求,重点落地场景包括基于AI的功率预测、负荷预测、多能源协同交易决策、储能成本测算、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评估 [7] 运营与风险管理 - 人员规模规划:整体人员规模预计与去年持平,但会积极引进关键核心人才,持续优化人员结构并提升人均效率 [4] - 应收账款管理: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能源电力集团,商业信用良好;公司建立多部门联合专项工作小组,加强催收清理工作以控制规模 [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智能硬件产品:整合大模型、OCR、物联网等技术,发布智能票小栈、智能问数一体机、智能票据交收终端、智能U盾管家等软硬一体化产品 [7]
华创云信(600155.SH):目前暂未和机器人厂商直接合作
格隆汇· 2025-08-18 09:30
公司技术布局 - 子公司思特奇智能体平台采用通用标准架构 可适配各类应用场景包括机器人 [1] - 公司保持对AI及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高度关注 推动AI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 [1] - 目前暂未与机器人厂商直接合作 [1]
远光软件(002063) - 002063远光软件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6
2025-08-06 12:08
智慧能源业务机遇 - 电力市场深化推进带来数字化需求,市场主体面临多资源类型、多交易品种、多交易窗口、多交易区域的高频协同交易局面 [2] - 发电企业需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准确性和多电源协同优化能力 [2] - 售电公司需加强负荷预测精度和现货报价决策能力 [2] - 独立储能运营商需完善成本核算、多市场收益测算和智能交易策略 [2] - 虚拟电厂需建立资源评估、多市场协同和调度控制能力 [2] - 重点落地场景包括:基于AI的功率预测、负荷预测和电价预测、多能源协同交易决策、储能成本测算、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评估和多资源协同调度控制 [3] AI技术应用与布局 - AI提升公司产品研发、实施运维质量和效率,在代码生成、审查、自动化测试、单元测试等方面全面应用 [5] - 实施线利用大模型知识库提升知识培训和实施问题解决效率 [5] - 自主研发AI中台-远光天蜂,集成适配DeepSeek、光明、大瓦特等大模型 [6] - 研发可视化编排快速构建智能体的智能体平台,实现从接口定义到MCP服务的全链路自动化生成 [6] - 发布企业级超级助手数智人,作为统一自然语言交互入口,实现多智能体协同 [6] - 发布知识智能问答、表单智能填报、业务智能审核、报告智能生成、数据智能分析等企业级通用智能体 [6] - 研发商旅行程规划、资金智能排程等专业型智能应用,实现核心应用的“对话即操作、指令即办理”交互体验 [6] - 整合大模型、OCR、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应用于智能硬件设备,发布智能票小栈、智能问数一体机、智能票据交收终端、智能U盾管家等产品 [6] 股权激励与人才管理 - 公司重视核心骨干队伍建设,持续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4] - 是否推出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将综合考虑市场状况、公司发展战略、员工激励机制、股东利益等因素 [4] 业绩与市场策略 -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滑受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增加影响 [7] - 未来将进一步夯实能源电力行业市场基本盘,积极开拓非能源电力市场业务 [7] 区块链业务发展 - 区块链业务已形成自主可控技术平台与成熟行业解决方案,积累丰富案例成果和实践经验 [8] - 未来将持续投入区块链业务,聚焦技术创新、场景深化、生态协同 [8] - 区块链技术可应用于RWA领域,为资产确权、流转、追溯等提供可信技术支撑 [8]
天润云20250801
2025-08-05 03:17
天润云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公司概况 - 天润云是AI驱动的全周期客户联络SaaS平台 技术人员占比超60%[2] - 成立18年专注客户联络三大场景 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总人数近500人[8] - 在科技、汽车、保险等行业占据超过50%市场份额[2][6] - 2024年收入增长13 3%至5 06亿元 毛利增长22%至2 6亿元 毛利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 8%[2][15] - 净利润率回升至6 7% 经营性现金流良好[2][18] 业务结构 - 业务分为赋能人的SaaS业务(约90%)和替代人工的AI产品(约5%)[2][17] - 超过90%收入来自订阅式SaaS解决方案 占比93 7% 私有化部署VPC解决方案占5%[15] - 目前拥有4 000多个客户 涵盖十几个大行业和约100个细分行业[15] - 金额留存率创五年新高超过110% 数量留存率稳定在77 9%[15] AI技术进展 - 2023年推出微腾大语言模型 2024年升级智能体平台[2][16] - 约10%客户使用AI产品 不到5%使用AI agent平台[2][16] - 客户可与工程师无需编程语言定义每个AI agent流程[16] - 通过专用模型提高任务完成准确性 降低时延和成本[16][19] - 研发重心转向AI 让AI直接完成端到端工作[24] 行业分析 行业变革 - 云转化(2012-2016年):本地部署转向云模式 国内厂商成为主流[7] - 全渠道发展(2000年左右):从单一语音扩展到在线和社交媒体渠道[7] - 全渠道产品单价过低导致销售规模未真正起来 中国企业错过机会[7][10] - AI变革(2018年起):从Chatbot发展到智能体 实现端到端完成任务[11] 竞争格局 - 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头部供应商集中度提高[3][20] - 客户对供应商资质要求更高 智能化升级需求增加[3][20] - AI能力成为赢单关键因素[3][20] - 新兴AI创业公司对传统公司形成冲击[22] 财务表现 - 2024年签约200多个优质新客户[2][13] - 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10%至16 3%[2][18] - 销售费用率稳定在22%左右 管理费用率7%-8%[18] - 经营性现金流略好于净利润[18] - 每股分红0 1港币 50%利润回馈投资者[18] 发展战略 国内市场 - 战略耐心和规模优势是核心竞争优势[21] - 通过深厚客户关系及业务积累构建护城河[23] - 关注大消费领域客群补充的收并购机会[26] 海外拓展 - 重点关注欧洲、东南亚等地区[3][26] - 2025年9月发布完全面向海外的新产品[27] - 调整策略以专业化技术作为突破点 与其他厂商合作[26] - 应对数据出境监管问题 确保符合当地法规[3][26] 风险因素 - 技术和场景变化较快 企业需及时适应[2][9] - 每次技术和场景变化都会导致新公司成长 老企业可能被淘汰[9] - 海外业务不确定性较高 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时间可能较长[28] 未来展望 - 2025年短期利润率目标8% 中期(2-3年)目标10%[25] - 未来几年收入增长规划保持10%以上[28] - 继续延续分红政策为投资者提供回报[29]
锚定高质量发展,金融壹账通以AI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安全性与普惠能力
行业趋势与挑战 - 金融行业AI讨论焦点从"AI能做什么"转向"AI如何创造价值",重点关注降本增效与服务普惠[1] - 行业共性挑战包括AI技术融入日常业务、弥合技术与业务鸿沟、提升AI投入产出效率[1] - 金融科技公司如金融壹账通正探索实践,推动AI价值转化[1]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中国平安十余年前布局AI,构建"953"科技底座(九大数据库、五大实验室、三大科技公司)[2] - 金融壹账通作为平安金融科技输出窗口,依托AI、大数据构建数字化银行、保险、AI数智平台三大业务板块[2] - 2025年推出智能体平台和"大模型一体机"解决方案,采用开源大模型+智能体双引擎驱动模式[3] 产品创新与解决方案 - 金融RaaS服务新范式以"结果即服务"为核心,金融机构可按效果付费,降低前期投入[3] - 智能体实现全流程业务优化:某城商行营销话术设计周期从1周缩短至2天,响应率提升20%;催收效率提升4倍,30天内还款率从40%升至70%[4] - "小壹智能客服机器人"缓解人工压力,某商业银行机器人问答服务占比达91.52%,问题解决率92.64%[5][7] 业务场景赋能 - 精准营销系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某股份制银行AI销售占比突破60%,营销转化率翻倍[6][7] - 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依托平安AI算法,防控伪造身份、合成人脸等金融犯罪风险[6] - 数字化信贷系统报告自动化生成占比80%,服务超200万家中小企业,带动普惠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8] 社会价值与普惠金融 - "数据信用"模式替代传统抵押,助力乡村产业振兴[8] - 跨境业务风控模型支持民营企业出海,推动"全球普惠"战略[8] - AI技术赋能个性化服务体系,触达新市民、三农群体,下沉金融服务毛细血管[7][8]
港股异动 | 亚信科技(01675)午后转涨逾5% 公司中标特大能源央企建设核电5G专网建设项目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07:04
股价表现与市场动态 - 亚信科技午后转涨逾5% 截至发稿涨3.87%至11.82港元 成交额达1.78亿港元 [1] 业务拓展与重大项目 - 公司中标中国华能集团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5G生产无线网络建设项目 携手海南移动为3、4号机组搭建全国产化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高品质5G专网 [1] - 此次中标为大型企业专网业务拓展打开新局面 [1] 技术合作与创新布局 - 自研数字孪生平台AISWare Digital Gemini、MaaS平台及智能体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集成融合 结合大模型应用交付能力探索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1] - 公司通信网络与工业Know-how优势与Omniverse物理AI能力深度结合 为制造能源行业提供感知-决策-控制闭环解决方案 [1] - 数字孪生平台有望实现从技术底座到产业价值的全面重构 [1]
亚信科技午后转涨逾5% 公司中标特大能源央企建设核电5G专网建设项目
智通财经· 2025-08-01 07:04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亚信科技股价午后转涨逾5% 截至发稿涨3.87%至11.82港元 成交额达1.78亿港元 [1] 业务拓展与重大项目 - 公司中标中国华能集团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5G生产无线网络建设项目 为3、4号机组搭建全国产化安全高效的5G专网 [1] - 此次中标为亚信科技拓展大型企业专网业务打开新局面 [1] 技术合作与创新布局 - 亚信科技将自研数字孪生平台AISWare Digital Gemini、MaaS平台及智能体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进行集成融合 [1] - 基于大模型应用交付能力探索赋能国内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1] - 与英伟达Omniverse深度集成融合 结合通信网络及工业Know-how优势与物理AI能力 为制造能源行业提供感知-决策-控制闭环解决方案 [1] 机构观点与行业价值 - 浙商证券指出公司数字孪生平台有望迎来从技术底座到产业价值的全面重构 [1]
亚信科技盘中涨超9% 旗下数字孪生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平台实现集成融合
智通财经· 2025-07-31 07:08
股价表现 - 亚信科技盘中涨幅超9% 截至发稿时上涨6.17%至11.34港元 成交额达2.24亿港元 [1] 技术合作进展 - 公司将自研数字孪生平台AISWare Digital Gemini、MaaS平台及智能体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 3D工作流平台进行集成融合 [1] - 基于大模型应用交付能力探索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路径 [1] - 计划深化数字孪生平台与Omniverse集成 聚焦工业制造行业 开拓市场并推进解决方案实施 [1] 行业价值重构 - 英伟达Omniverse平台有望加速物理AI时代渗透 构建全新工业生态系统 [1] - 公司通信网络优势与工业Know-how能力将与Omniverse物理AI能力深度结合 [1] - 数字孪生平台将为制造、能源行业提供"感知-决策-控制"闭环解决方案 实现从技术底座到产业价值的全面重构 [1]
港股异动 | 亚信科技(01675)盘中涨超9% 旗下数字孪生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平台实现集成融合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07:07
股价表现 - 亚信科技盘中涨超9% 截至发稿涨6.17%至11.34港元 成交额达2.24亿港元 [1] 技术合作进展 - 公司将自研数字孪生平台AISWare Digital Gemini、MaaS平台及智能体平台与英伟达Omniverse 3D工作流平台进行集成融合 [1] - 基于大模型应用交付能力探索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路径 [1] - 计划深化数字孪生平台与Omniverse集成 聚焦工业制造行业开拓市场并推进项目交付 [1] 行业价值重构 - 英伟达Omniverse平台有望加速渗透物理AI时代 构建全新工业生态系统 [1] - 公司通信网络优势与工业Know-how能力可与Omniverse物理AI能力深度结合 [1] - 数字孪生平台将为制造、能源行业提供"感知-决策-控制"闭环解决方案 实现从技术底座到产业价值的全面重构 [1]
港股行业点评报告:亚信融合英伟达Omniverse,三大行业机会亦可关注
开源证券· 2025-07-30 02: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亚信科技将自研平台与NVIDIA Omniverse集成融合,探索赋能国内制造业转型之路,Omniverse使用扩散有望带来3方面行业机会 [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Omniverse平台情况 - NVIDIA Omniverse是易扩展开放式平台,可实现开放式协作及物理世界模拟,已被700多家公司和7万多名个人创作者采用,未来可拓展市场空间广阔 [5] 行业机会 - 重视Omniverse带动的仿真市场,算力、交付、企业端均有望受益,受益标的有亚信科技、商汤 - W、中国软件国际 [7] - 交付领域,以亚信为例,有望从大模型、agent交付延伸至AI平台交付,终端行业向制造型企业延伸,中国已有数百个项目运用Omniverse模拟数字孪生 [8] - 下游制造企业,可关注Omniverse带来的效率提升,如带动富士康产线布局周期缩短50%,优化仓储物流等 [8] - 若Omniverse打开国内仿真模拟市场需求,国产化替代方向可关注,如松应科技推出ORCA,商汤、中国软件国际等在数字孪生领域有布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