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食品

搜索文档
中消协:2025年上半年家具商品投诉量为19760件,同比增加36.79%
财经网· 2025-08-07 03:52
投诉总量 - 全国消协组织上半年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 同比增长27.23% [1] - 投诉解决量509,655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 [1] - 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3万人次 [1] 商品投诉结构 - 投诉量前五位商品类别为服装、通讯类产品、普通食品、鞋、日用杂品 [1] - 日用杂品、鞋、服装投诉量较2024年上半年出现明显上升 [1] 家具行业投诉情况 - 家具类商品投诉量位居第九位 [1] - 家具投诉量达19,760件 较2024年同期的14,445件同比增长36.79% [1]
中消协发布上半年投诉热点,老年消费三类误导行为亟待规范
新京报· 2025-08-06 09:51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8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 析》,报告显示,当前部分不法商家针对老年人群体设置消费陷阱现象层出不穷,且形式不断翻新、手 段更加隐蔽。 报告指出,三类误导行为亟待规范。一是互联网宣传诱导陷阱。一些无良商家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走路 赚钱""免费领红包"等宣传语吸引老年人点击,随后跳转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收取"会员费"。二是线下会 销欺诈陷阱。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促销""免费赠送"或"健康讲座"的幌子,在农村及城乡接合部进行营 销,向老年人兜售"三无"产品、劣质商品或冒用知名品牌名称的假冒产品,并以远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 进行销售。三是直播虚假宣传陷阱。一些不良主播利用老年人信息识别能力较弱、健康焦虑心理等特 点,在网络直播间进行虚假宣传,将普通工艺品包装为"古董收藏品"、将普通食品或保健品宣传为"包 治百病"的神药等,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 中消协表示,老年消费环境的好坏,不仅关乎消费安全,更是社会公平与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建议相 关部门强化精准化消费教育,面向老年群体开展"短、实、新"的防骗宣传教育,提升其识骗防骗能力。 呼吁子女加强与老年人沟通,主动协助识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同比增长27.23%
北京商报· 2025-08-06 09:31
投诉总量及解决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 同比增长27.23% [1] - 解决投诉509,655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 [1] - 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3万人次 [1] 投诉性质分类 - 售后服务问题占投诉总量26.47% 为最突出投诉类型 [1] 商品与服务投诉结构 - 商品类投诉541,215件 占总投诉量54.34% 较2024年上半年比重上升8.79个百分点 [1] - 服务类投诉406,747件 占总投诉量40.84% 比重下降1.56个百分点 [1] - 其他类投诉48,009件 占总投诉量4.82% [1] 商品大类投诉分布 - 投诉量前五位:家用电子电器类 服装鞋帽类 日用商品类 食品类 交通工具类 [1] - 服装鞋帽类和日用商品类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 [1] 服务大类投诉分布 - 投诉量前五位:互联网服务类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 教育培训服务类 销售服务类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 [2] - 金融服务类 教育培训服务类 销售服务类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 [2] -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 电信服务类投诉比重下降 [2] 具体商品投诉热点 - 投诉量前五位:服装 通讯类产品 普通食品 鞋 日用杂品 [2] - 日用杂品 鞋 服装投诉量较2024年上半年明显上升 [2] 具体服务投诉热点 - 投诉量前五位:经营性互联网服务 餐饮服务 培训服务 移动电话服务 远程购物 [2] - 交通运输 教育服务 放映演出服务投诉量较2024年上半年明显上升 [2] - 移动电话服务 住宿服务投诉量有所下降 [2]
中消协:上半年假冒、安全、虚假宣传等问题投诉比重上升
新京报· 2025-08-06 07:51
投诉总量及解决情况 -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 同比增长27.23% [1] - 解决投诉509655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 [1] 投诉性质分类 - 售后服务问题占总投诉量26.47% [1] - 假冒 安全 虚假宣传投诉比重同比上升 [1] - 售后服务 质量 计量投诉比重同比下降 [1] 投诉类型分布 - 商品类投诉541215件 占总投诉量54.34% 同比上升8.79个百分点 [1] - 服务类投诉406747件 占总投诉量40.84% 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 [1] - 其他类投诉48009件 占总投诉量4.82% [1] 商品大类投诉情况 - 投诉量前五:家用电子电器类 服装鞋帽类 日用商品类 食品类 交通工具类 [1] - 服装鞋帽类 日用商品类投诉比重同比上升 [1] 服务大类投诉情况 - 投诉量前五:互联网服务类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 教育培训服务类 销售服务类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 [2] - 金融服务类 教育培训服务类 销售服务类投诉比重同比上升 [2] -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 电信服务类投诉比重同比下降 [2] 具体商品投诉热点 - 投诉量前五:服装 通讯类产品 普通食品 鞋 日用杂品 [2] - 日用杂品 鞋 服装投诉量同比上升明显 [2] 具体服务投诉热点 - 投诉量前五:经营性互联网服务 餐饮服务 培训服务 移动电话服务 远程购物 [2] - 交通运输 教育服务 放映演出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明显 [2] - 移动电话服务 住宿服务投诉量同比下降 [2]
中消协: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6 06:30
投诉总量及解决情况 - 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 同比增长27.23% [1] - 解决投诉509,655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 [1] - 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33万人次 [1] 投诉性质分类 - 售后服务问题占投诉总量26.47% 为最突出投诉类型 [1] - 假冒 安全 虚假宣传问题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 [1] - 售后服务 质量 计量问题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 [1] 商品与服务类投诉结构 - 商品类投诉541,215件 占总投诉量54.34% 比重同比上升8.79个百分点 [3] - 服务类投诉406,747件 占总投诉量40.84% 比重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 [3] - 其他类投诉48,009件 占总投诉量4.82% [3] 商品大类投诉分布 - 投诉量前五商品大类:家用电子电器类 服装鞋帽类 日用商品类 食品类 交通工具类 [3] - 服装鞋帽类 日用商品类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 [3] 服务大类投诉分布 - 投诉量前五服务大类:互联网服务类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 教育培训服务类 销售服务类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 [3] - 金融服务类 教育培训服务类 销售服务类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 [3] -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 电信服务类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 [3] 具体商品投诉热点 - 投诉量前五具体商品:服装 通讯类产品 普通食品 鞋 日用杂品 [3] - 日用杂品 鞋 服装投诉量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明显 [3] 具体服务投诉热点 - 投诉量前五具体服务:经营性互联网服务 餐饮服务 培训服务 移动电话服务 远程购物 [4] - 交通运输 教育服务 放映演出服务投诉量较2024年上半年上升明显 [4] - 移动电话服务 住宿服务投诉量较2024年上半年有所下降 [4]
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提示: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
北京商报· 2025-08-04 09:45
行业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明确提示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或疾病预防治疗功能[1] - 保健食品实行注册和备案双轨制管理 必须标注"蓝帽子"标识[1] -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标签不得含虚假内容或涉及疾病治疗宣传[1] - 《广告法》严禁食品广告使用医疗用语或宣传治疗作用[1] 产品合规界定 - 普通食品无论成分如何特殊 未获"蓝帽子"标识禁止宣称保健功效[2] - 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 功能限于调节机体而非治疗疾病[2] - 药品与保健食品有本质区别 后者不能替代药物治疗[2] 市场乱象分析 - 不法商家通过口头宣讲/微信群/直播间话术违规宣传普通食品功效[3] - 炒作"养生""天然"等概念 为普通食品披上科学外衣[3] - 部分商家虚构科学实验或专家背书 夸大保健食品治疗效果[3] 消费者指引 - 选购需认准"蓝帽子"标识及批准文号 查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信息[4] - 线上购买应选择正规电商平台 警惕朋友圈/微信群等非正规渠道[4] - 线下购买需到商场/超市/药店等正规场所 保留销售凭证[4]
新店扩张成利润黑洞,老百姓规模效应难以为继,控股股东减持与质押狂欢
搜狐财经· 2025-07-09 02:18
大股东减持与质押操作 - 控股股东医药集团在2025年5月6日宣布减持计划,计划减持不超过2280.29万股,占总股本3%,按当时股价测算套现约4.51亿元,宣称目的是降低股票质押率 [1][4] - 但随后医药集团在6月27日进行"解押再质押"操作,先解除5111万股旧质押,再新质押3211万股给建设银行湘江支行,期限三年 [2] - 截至6月30日,医药集团累计质押股份1.19亿股,占其持股比例62.04%,占公司总股本15.65% [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23.58亿元,同比下降0.36%,归母净利润5.19亿元,同比暴跌44.13%,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1][6]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26亿元,同比下降25.77%,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2.04亿元,长期借款13.97亿元,利息费用1.78亿元占净利润34%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4.35亿元,同比下降1.88%,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下降21.98% [7] 门店扩张与转型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门店15277家,行业第二,但2025年一季度减少25家至15252家 [8] - 2025年计划开店1000家,主要以老店转加盟为主,少量填空式开店和资产性收购 [9] - 积极布局DTP药房,截至2025年一季度拥有176家,覆盖14省55城,2024年DTP药品销售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8% [9] 行业环境 - 2024年全国关闭零售药店约3.9万家,闭店率5.7%,第四季度关店1.4万家,行业出清加速 [8] - 医保个账减少、统筹医保落地滞后、医保强监管等因素导致行业营收增长停滞、利润下滑 [7] - 行业从快速扩张转向规范化发展,为大型连锁企业提供市场集中度提升机会 [8]
药品保健品坑老专项整治启动!南都曾起底“诱导式剧本”乱象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06:39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坑老""骗老"行为 [1] - 专项整治聚焦老年人药品、保健品领域,依法查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法广告、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2] - 通过"你拍我查"活动鼓励群众拍摄涉嫌违法行为,收集违法线索并高效查处 [2] 直播带货乱象 - 部分直播间通过"剧情诱导"手段吸引流量,虚构伦理视频并推销无证商品欺骗老年人 [1][2] - 直播间利用争吵、指责等剧本制造人气,暗示普通食品具有治疗功效,误导消费者下单 [2] - 千万粉丝级网红通过团队成员单开账号进行直播带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如首饰、文玩手串 [3] 产品质量与法律风险 - 直播间销售用糖果冒充的保健品或"药品",可能对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3] - 部分主播销售三无产品或假药,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刑法相关条款 [3] - 违法行为包括伪造产品产地、冒用商标、虚假宣传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或伪劣产品罪 [3]
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超46万件 虚假宣传、假冒、安全问题投诉比重同比上升
人民日报· 2025-05-11 22:19
消费者投诉总体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461767件,同比增长33 33% [1] - 解决投诉2612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723万元 [1] - 因经营者欺诈行为获得加倍赔偿的投诉585件,赔偿金额38万元 [1] - 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65608人次 [1] 投诉性质分布 - 合同问题占比最高,达26 56%,其次是售后服务问题26 07%和质量问题19 67% [1] - 虚假宣传问题占比7 27%,安全问题5 8%,价格问题4 18%,假冒问题3 54% [1] - 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虚假宣传、假冒、安全问题投诉比重上升,质量、合同问题投诉比重下降 [2] 投诉类别结构 - 商品类投诉245964件,占总投诉量53 27%,比重同比上升6 38个百分点 [2] - 服务类投诉190382件,占比41 23%,比重同比下降5 00个百分点 [2] - 其他类投诉25421件,占比5 51% [2] 商品大类投诉情况 - 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 [2] - 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投诉量比重同比上升,农用生产资料类投诉量比重下降 [2] - 具体商品投诉量前五位:服装、通讯类产品、普通食品、鞋、日用杂品 [2] - 日用杂品、鞋、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同比上升,普通食品投诉量下降 [2] 服务大类投诉情况 - 互联网服务类、生活及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销售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量居前五位 [2] - 金融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公共设施服务类投诉量比重同比上升 [2] -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互联网服务类、电信服务类投诉量比重同比下降 [2] - 具体服务投诉量前五位:经营性互联网服务、餐饮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培训服务、远程购物 [3] - 交通运输、远程购物、教育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住宿服务、餐饮服务投诉量下降 [3]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461767件|315青诉
搜狐财经· 2025-05-08 07:54
投诉总体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61767件,同比增长33.33% [1] - 解决投诉2612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723万元 [1] 投诉分类情况 - 合同问题占比最高,达26.56%,其次是售后服务问题26.07%和质量问题19.67% [2] - 虚假宣传、假冒、安全问题投诉比重较2024年上升,质量、合同问题投诉比重下降 [2] 商品与服务投诉结构 - 商品类投诉245964件,占总投诉量53.27%,比重同比上升6.38个百分点 [3] - 服务类投诉190382件,占比41.23%,比重同比下降5.00个百分点 [3] - 其他类投诉25421件,占比5.51% [3] 商品大类投诉情况 - 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 [8] - 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投诉量比重同比上升,农用生产资料类比重下降 [8] 服务大类投诉情况 - 互联网服务类、生活及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销售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量居前五位 [4] - 金融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公共设施服务类投诉量比重同比上升 [4] - 生活及社会服务类、互联网服务类、电信服务类投诉量比重同比下降 [4] 具体商品投诉热点 - 服装、通讯类产品、普通食品、鞋、日用杂品投诉量居前五位 [6] - 日用杂品、鞋、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投诉量同比上升,普通食品投诉量下降 [6] 具体服务投诉热点 - 经营性互联网服务、餐饮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培训服务、远程购物投诉量居前五位 [6] - 交通运输、远程购物、教育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住宿服务、餐饮服务投诉量下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