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播带货乱象
icon
搜索文档
从罗永浩PK西贝,到“柴怼怼”被抓,食品行业迎来一场硬仗
搜狐财经· 2025-09-16 01:37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在微博连续发布30多条内容吐槽西贝门店几乎全是预制菜[1]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回应称门店100%没有预制菜并声称一定起诉罗永浩[1] -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寻找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1] - 在抖音平台相关讨论中西贝支持率仅6%[1] 直播带货行业乱象案例 - 柴怼怼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立案侦查 其直播间售卖染色和田玉及伪劣中药[4][5] - 东北雨姐直播间红薯粉被检出不含红薯成分 账号遭禁后多次试探性复出[6] - 疯狂小杨哥直播间涉及虚假宣传香港高端月饼 曾为3·15曝光的槽头肉产品带货[6] - 辛巴直播间调制乳粉涉嫌虚假宣传 自创卫生巾品牌检出致癌物硫脲[9] - 辛巴曾因假燕窝事件受质疑 2024年宣称拿1亿元赔偿消费者[9] 直播内容违规操作模式 - 擦边派通过性暗示内容吸引流量 涵盖男女主播群体[11] - 虚假人设派伪造家庭关系或励志故事博取同情[11] - 自虐派通过体罚食用非常规食物满足猎奇心理[11] - 街拍派未经允许偷拍造谣侵犯他人权益[11] - 主播为流量轻则违背道德重则践踏法律[12] 行业乱象成因分析 - 直播带货成本远低于传统门店 无需租金囤货等投入[13] - 高利润驱动铤而走险 利润率可达300%[13] - 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存在监管空白期[14] 监管整治行动 - 2025年4月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假打俗专项行动[15] - 处置超1万个违规账号 封禁2万多个直播间[15] - 将持续督导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从严处理违规现象[16]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 直播间售卖9.9元老班章古树茶 远低于市场均价178.5元/千克[17] - 昔归古树茶实际售价1600-2000元/200克 直播间357克仅售80多元[18] - 传统茶叶市场受冲击 昆明茶城下午4点即门可罗雀[18] - 行业面临最大外部危机 涉及梅菜扣肉月饼等多类食品[19]
辛巴又要退网,但谁来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
36氪· 2025-08-20 12:13
辛巴退网事件与产品质量问题 - 头部主播辛巴第五次宣布退网 时间点恰逢旗下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被检出致癌物硫脲 涉及2019-2025年生产的多批次产品 [1][3] - "棉密码"号称辛巴亲自参与研发 8年累计销售额达33.3亿元 但消费者长期使用后出现妇科炎症、甲状腺疾病等健康问题 [5][3] - 尽管7月24日公司声明产品经检测"合格" 但维权声浪持续 外界质疑辛巴借退网规避责任 [4][5] 直播带货行业乱象数据 - 2024年直播带货投诉量达40.2万件 同比增长19.3% 虚假营销、假冒伪劣、销售禁限售商品为三大突出问题 [10] - 典型案例包括:疯狂小杨哥团队因问题产品被罚没6894.91万元 东北雨姐涉虚假宣传被罚165万元 [10] - 职业弹幕人、虚假开蚌等新型造假手段涌现 主播互黑互踩成为流量收割方式 [10][11] 头部主播收入与违规成本对比 - 2024年主播收入榜显示:董宇辉以28.5亿居首 辛巴24.5亿位列第三 疯狂小杨哥18.9亿排名第四 [15] - 疯狂小杨哥槽头肉事件潜在赔付金额仅为其年收入的1/20 违规成本与收入严重不匹配 [17] - 行业存在"封号-道歉-复出"的恶性循环 主播通过退网转移焦点后往往高调回归 [12] 行业乱象根源分析 - 主播专业度不足:娱乐型主播缺乏选品能力 供应链管理薄弱 如与辉同行曾因缺货停播 [18][19] - 平台监管缺位:抖音快手等对头部主播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存在利益捆绑 [19][20] - 法规滞后性:传统监管模式难以匹配直播实时性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等新规正在完善 [22] 行业转型方向 - 东方甄选转型自营模式后股价涨幅超330% 股价回升至48港元以上 显示品质服务模式受市场认可 [25] - 经济日报呼吁行业需完成"成人礼" 建立主播-平台-消费者-品牌四方共赢的信任经济模式 [24][25] - 消费者转向山姆、胖东来等有服务保障的平台 减少对网红主播的冲动消费依赖 [25]
打击和田玉市场乱象,不能抓几个主播了事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05:31
行业乱象表现 - 和田玉直播销售市场存在以次充好现象 低品质青海料 韩料玉石被仿造成和田玉籽料并以高价销售 [1][2] - 商家普遍使用虚假鉴定证书进行商品品质背书 并夸大宣传商品具有神奇疗效 如宣称产品含血红蛋白元素能清理人体脏东西 [2] - 主播通过编造剧本吸引消费者 包括扮演外国商人急售玉石等虚构情节 实际演员使用方言表演 [2] 消费者受骗原因 - 直播带货模式提供沉浸式体验 导致消费者容易产生激情消费行为 [3] - 老年人成为主要目标人群 缺乏网络购物经验 易相信虚假宣传 [3] 平台监管问题 - 平台日常监管措施包括封禁高退货率和高投诉率的直播间 但商家可通过更换账号重新经营 [3] - 商家与平台存在利益关联 商家投入资金购买流量 可能影响平台监管力度 [3] 行业治理需求 - 和田玉市场乱象并非孤例 在多个行业和直播间存在类似问题 [4] - 需多监管主体协同规范商家行为 从源头打击乱象 而非仅惩罚个别商家或主播 [4]
保健品直播带货乱象:茶包宣称可改善瘫痪,有人虚构药效获刑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13:00
直播电商虚假宣传现象 - 直播电商平台存在大量将普通食品包装成"保健神药"的现象,例如宣称γ-氨基丁酸骨胶原小分子肽饮具有增高功效,实际执行标准仅为饮料国标GB7101 [6][7] - 北京同仁养生滋补茶直播间宣传14.8元的人参天麻平卧菊三七茶具有"通络化瘀、降血压"功效,实际产品类型为代用茶且封面出现错别字 [10] - 多个直播间销售号称国药药材的"鲨鱼软骨素乳钙片""氨糖软骨素",实际仅为压片糖果 [12] 虚假宣传案例与涉案金额 - 山子传媒有限公司通过直播虚构红曲胶囊降血脂功效,以499元/套(成本约18元/盒)销售给50岁以上人群,涉案金额超3089万元 [13] - 某团队虚构"北京某某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家"身份,虚假宣传产品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诱导116名老年人购买,涉案金额近百万 [15][16] - 2024年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同比增长19.3%,其中社交种草类直播平台投诉增长3倍 [12] 监管现状与行业问题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拟出台《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强化直播间责任 [17][18] - "三品一械"直播存在三大问题:虚假宣传、隐蔽性强、处罚力度不足,主播常借用"食药同源"概念进行心理暗示 [18][19] - 专家建议限制非专业机构带货"三品一械",参考健康类自媒体管理要求实施资格认证制度 [19] 产品安全风险 - 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已致391人死亡,但直播平台仍大量销售宣称"降血脂"的红曲胶囊及凝胶糖果 [14][15] - 红曲霉菌发酵易产生有毒物质,部分直播间销售的"曲远凝胶"等产品未公示成分表 [14][15]
药品保健品坑老专项整治启动!南都曾起底“诱导式剧本”乱象
南方都市报· 2025-05-28 06:39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坑老""骗老"行为 [1] - 专项整治聚焦老年人药品、保健品领域,依法查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法广告、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 [2] - 通过"你拍我查"活动鼓励群众拍摄涉嫌违法行为,收集违法线索并高效查处 [2] 直播带货乱象 - 部分直播间通过"剧情诱导"手段吸引流量,虚构伦理视频并推销无证商品欺骗老年人 [1][2] - 直播间利用争吵、指责等剧本制造人气,暗示普通食品具有治疗功效,误导消费者下单 [2] - 千万粉丝级网红通过团队成员单开账号进行直播带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如首饰、文玩手串 [3] 产品质量与法律风险 - 直播间销售用糖果冒充的保健品或"药品",可能对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3] - 部分主播销售三无产品或假药,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刑法相关条款 [3] - 违法行为包括伪造产品产地、冒用商标、虚假宣传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或伪劣产品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