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柱(Optimus)

搜索文档
特斯拉:一场被 “完美定价” 的翻身仗
美股研究社· 2025-09-28 11:28
关于特斯拉(NASDAQ: TSLA )估值过高还是过低的讨论 非常激烈。一方面,电动汽车业务面临压力,2024 年销量将停滞不前,2025 年第 二季度甚至将出现两位数的下滑。此外, 约占净收入 40% 的监管信贷收入到 2027 年可能完全消失。另一方面,一些投资者认为,特斯拉不仅 仅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还将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发挥主导作用。 围绕特斯拉的讨论愈演愈烈。埃隆·马斯克营造了一种氛围,认为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它是一家科技公司,将在全自动驾驶 (FSD)、自动驾驶出租车以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引领潮流。看跌者则指出,马斯克倾向于言过其实,却未能兑现承诺。例如,他在2019年 承诺 ,到2020年底将生产出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 分析师深入研究后,发现了这个新兴市场的实际预期规模。预计 到 2030年,美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38亿美元。即使特斯拉占 据了该市场的30%,假设利润率为15%,到2030年也只会带来20亿美元的额外净收入。与1.3万亿美元的市值相比,这根本无法让人兴奋。 还有另一个问题 。埃隆·马斯克决定特斯拉专注于FSD的纯视觉系统。他的理由是,人类驾驶时也 ...
小扎把马斯克机器人一号位挖走了
搜狐财经· 2025-09-19 09:35
核心人才流动 - 特斯拉Optimus AI团队负责人Ashish Kumar离职加入Meta担任研究科学家[1] - Kumar在特斯拉任职期间负责推进用强化学习取代传统技术栈并通过视频学习提升机器人灵巧度的可扩展方法[2] - 除Kumar外特斯拉Optimus项目负责人Milan Kovac也于今年6月离职[5] 关键人物背景 - Ashish Kumar拥有UC伯克利博士学位师从计算机视觉专家Jitendra Malik教授[4] - Kumar于2023年7月以ML科学家身份加入特斯拉一年多后即晋升为Optimus AI负责人[4] - Milan Kovac是特斯拉9年老将从Autopilot工程师起步后作为创始成员从零打造擎天柱机器人[8][10] 业务发展状况 - 在Kovac领导下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发展为功能齐全的第二代双足机器人并能在工厂自主工作[10] - 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未来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项目[11] - 特斯拉采用人工智能作为解锁人形机器人的最关键技术因素[2] 组织管理动态 - xAI数位高管因对公司管理和财务状况担忧与马斯克两位亲密顾问发生冲突后离职[12] - 冲突焦点在于顾问Jared Birchall和John Herin缺乏正式指挥链却试图代表马斯克名义管理公司[14] - 马斯克作为xAI首席执行官负责最终决策两位顾问负责监督日常运营[14]
马斯克:月球计划当然还在推进,一切顺利的话30年内建成自给火星城
36氪· 2025-09-15 11:19
擎天柱机器人项目 - 公司正在敲定擎天柱第三版设计 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5] - 该项目占用管理层最多精力 需要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问题及供应链挑战[5] - 2030年规模化生产后每台机器人成本预计4万美元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边际生产成本降至2-2.5万美元[5][6] - 人工智能芯片占物料成本5000-6000美元 每只手臂含26个执行器[6] - 项目难度介于Model X和星舰之间 主要挑战在于硬件设计尤其是手部结构[8][9] 特斯拉芯片技术 - 公司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训练 AI系列用于推理[12] - AI5芯片较AI4实现40倍性能提升 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12][13] - 性能提升主要解决softmax运算瓶颈 从需40步运行优化至几步完成[13] - 当前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13] 星链与通信业务 - SpaceX计划两年后推出支持新频谱的手机 需改造手机硬件与芯片组[14] - 卫星与手机直连技术可实现全球高带宽覆盖 普通住宅室内使用无碍[14][15] - 不排除收购传统运营商可能性 用户可通过星链账户实现家庭与移动场景全覆盖[16][17] - 星舰第三代将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载荷能力超100吨 为猎鹰重型2.5倍 目标明年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18][19] - 主要技术挑战在于研发可重复使用轨道级热盾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抵御雨水[20] 人工智能研发 - xAI正训练Grok 5模型 通过合成数据重构知识库 纠正错误信息并补充缺失内容[21][22]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呈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可实现智能水平翻倍[23] - 预计2025年AI在特定领域超越单个人类 2030年整体能力可能超过全人类智能总和[23] 太空探索规划 - 月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 重点在于建立科研基地以研究古老地质[27][28] - 火星计划目标建立自给自足城市 关键指标为地球停止补给后仍能独立发展[28][29]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吨位指数增长 预计30年内火星可实现自我维持[30]
马斯克:目前最花精力的是打造“擎天柱”,两年后还要推星链手机
36氪· 2025-09-15 04:41
擎天柱机器人进展 - 擎天柱第三版设计正在敲定 将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3] - 项目占用马斯克最多精力 需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及供应链生产挑战 所有执行器无法从现有供应链获取[3] -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生产成本预计2万-2.5万美元 首批机器人AI芯片成本占物料清单5000-6000美元[4] - 机器人硬件设计是主要难点 手部设计占据工程难度大部分[5] - 选择人形设计为实现向后兼容 适配人类现有环境[5] 特斯拉芯片技术 - 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模型训练 AI系列芯片用于推理[6] - AI5芯片较AI4性能提升40倍 基础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7] - 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7] 星链通信计划 - 投入170亿美元购买频谱 实现卫星直连手机 需手机硬件改造支持新频谱[8] - 支持新频谱的首批手机预计两年后上市 同时研发适配卫星[8] - 目标提供全球覆盖高带宽网络 用户可拥有星链账户实现家庭移动场景全覆盖[10] - 不排除收购运营商获取频谱的可能性[11] 星舰发射计划 - 预计明年实现飞船完全可重复使用 能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轨道[13] - 第三代星舰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设计改动大但可实现完全复用[13] - 主要技术障碍是热盾研发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不需每次飞行后维修[15] Grok模型发展 - 使用合成数据重构知识 通过推理计算分析信息真实性并修正内容[16]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存在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使智能水平提升一倍[18] - 预计2030年AI整体能力超过全人类总和[18] 太空探索规划 - 建立月球研究基地有助于了解宇宙本质 后续将前往火星建立自给城市[23] - 关键目标是实现火星自我维持 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24]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物资指数增长 30年内可能建成自给火星城[25]
从优必选到智元,这家老牌机构用9年布下一张机器人产业大网
投中网· 2025-09-04 05:25
智元机器人市场表现与资本热度 - 智元机器人拟以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控股权 引发后者股价16个交易日内录得11个20%涨停板 市值从31亿元暴涨至371亿元 成为2025年A股首只"10倍股" [3] - 玉禾田公司因智元入股消息股价大幅拉升 "智元机器人效应"在二级市场蔓延 投资机构研究布局"智元概念股" [3] - 公司预计年底完成C轮融资 成立三年累计完成12轮融资 5月B+轮后估值达150亿元 成国内具身智能赛道未上市企业中估值最高独角兽 [3] 鼎晖投资战略布局 - 鼎晖2023年4月参与智元机器人A轮融资并在A2轮加注 内部定义为"S项目" 带来不菲账面回报 [3][8] - 九年前已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当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科技玩具"时便押注优必选 后续投资埃夫特/强脑科技/星动纪元/苏州铁近等产业链企业 [4] - 构建完整机器人产业生态 覆盖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再到垂直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 [5][16] 智元机器人技术优势 - 核心竞争力在于系统型能力 将机器人硬件/控制系统/操作系统与场景算法深度耦合 构建横跨感知/控制/交互与应用的软硬一体化平台 [8] - 团队具备从硬件/算法到场景融合的全链穿越力 符合具身智能军备竞赛最终赢家标准 [7] 鼎晖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成果 - 优必选2016年B轮获鼎晖领投 2023年12月登陆港交所成"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累计获近4亿元合同 市值达500亿港元 [11] - 埃夫特2020年科创板上市 2024年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超30% 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 - 长木谷骨科手术机器人2024-2025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爱博合创手术机器人完成世界首次介入治疗跨城远程手术(上海-喀什5000公里) [15] - 星动纪元2025年8月以95.641厘米原地跳高成绩打破人形机器人世界纪录 交付产品超300台 手握百余台订单 客户覆盖全球市值前十科技公司中的九家 海外订单占比超50% [15] - 强脑科技新一代仿生灵巧手Revo2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固态凝胶电极"与"智能假肢算法"达世界一流水平 [16] - 苏州铁近专注微型轴承13年 突破美蓓亚三美/日本精工等国际垄断 产品在灵巧手中大量应用 与明星独角兽企业均有合作 [22] 鼎晖投资方法论 - 通过产业链建模提前识别关键节点 在行业爆发前预判主流发展路径并完成前瞻性卡位 [20] - 对近百家机器人企业全面梳理 完成近千页深度研究报告 覆盖产业链各关键环节 [21] - 强调"投早"不是赌赛道 而是判断长期竞争力 通过PE/VGC/百孚三只基金协同构建投资生态网络 [21][23] - 深度参与被投企业运营 如协助埃夫特完成对意大利W.F.C集团收购 提供从尽调到治理整合的全方位战略支持 [23]
Optimus 3要来了?特斯拉全新“金色擎天柱”信息流出,手部酷似人类成焦点
华尔街见闻· 2025-09-04 04:32
产品升级 - 新一代Optimus机器人采用全新金色外观设计 提供高级视觉体验[3] - 手部设计精细度显著提升 接近人类生物力学结构 执行器移至前臂并通过电缆操作手指[8] - 腰部和膝盖关节构造更加流畅平滑 机械感大幅减少[8] 技术参数 - 第三代灵巧手自由度提升至22个 其中主动自由度由6个增至17个[15] - 驱动系统由内置改为外置 传动系统升级为行星齿轮箱+丝杠+腱绳混合方案[15] - 采用丝杠替代涡轮蜗杆 腱绳替代扭力弹簧 提升精度 负载能力和传动效率[15] 性能表现 - 机器人具备对指令的理解和初步自主行动能力 能执行"带路找可乐"等任务[1][6] - 步态仍带机械感但持续优化 包括手臂摆动 膝盖伸直和脚跟到脚趾连贯动作[13] - AI推理速度被指出较慢 指令响应存在延迟[6] 战略定位 - 公司未来约80%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而非传统汽车业务[16] - 公司正从汽车制造商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巨头全面转型[16] - 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带入物理世界 已进行近二十年基础工作[16] 量产计划 - 计划2025年生产超过1000台擎天柱 2026年产量目标增至5万台[17] - 目标定价每台约3万美元 部署于工业场景完成精密制造和物流搬运任务[17] - 需解决大规模量产和控制成本的挑战[17]
刚刚,马斯克「金色擎天柱」首曝!这双真人手刷屏,50万年薪岗危了
搜狐财经· 2025-09-04 02:49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更新 - 全新金色外观设计更精简 与第二代版本有所不同[2][4] - 手部设计与人类高度相似 引发网络关注[9] - 腰部关节和膝盖处构造与7月版本存在差异[14][16] 性能与生产规划 - 马斯克预告V3版本即将上线 灵活性将达到人类水平[16] - 2024年目标产量为5000台 2026年目标提升至5万台[19] - 目标定价约2万美元 但大规模量产面临成本控制挑战[19] 战略价值与定位 -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80%价值来自擎天柱机器人[16] - 机器人旨在承担重复性/危险性工作 解放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17] - 被行业视为生产力突破性创新 可替代20万-50万美元人力成本的工作[2] Figure机器人技术进展 - Figure 02机器人通过Helix模型实现自主洗碗机装载任务[21] - 仅通过新增数据训练(未改算法)即掌握叠衣服/整理包裹等多项技能[21][22] - 系统具备高鲁棒性 能处理物品湿滑/易碎/杂乱堆叠等复杂场景[21][25] 技术突破意义 - 实现厘米级高精度操作 应对无序状态和突发碰撞[21] - 单一系统适配多任务 无需针对每项任务重新设计[22][24] - 创始人认为这是通向通用型机器人的关键发展路径[24]
特斯拉(TSLA.US)涨逾3% 马斯克押注人形机器人“擎天柱”
智通财经· 2025-09-03 15:02
股价表现 - 特斯拉股价周三上涨逾3%至339.78美元 [1] 业务价值预期 - 公司首席执行官预计约80%长期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而非传统汽车业务 [1] 产品规划与市场预期 - 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2026年初投入商业化应用 [1] - 预测交易平台数据显示用户认为该产品2027年前上市概率仅为40% [1]
马斯克豪赌未来:特斯拉八成估值押注擎天柱机器人
环球网· 2025-09-03 07:58
公司战略转型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约80%的长期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而非传统汽车业务 [1] - 公司提出将AI能力大规模迁移到人形机器人和无人出租车网络 以可持续的富足为核心愿景 [2] - 长期故事由AI、机器人及自动驾驶出租车续写 被视为淡化电动车制造商身份转向人工智能与自动化赛道 [1][2] 业务表现与收入结构 - 全球汽车销量连续多个季度环比下滑 约75%营业收入依赖Model 3和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 [2] - 除汽车销售外剩余收入主要来自能源存储和服务板块 占比不足四分之一 [3] - 人形机器人目前处于原型测试阶段 尚未贡献任何收入 [3] 市场预期与机构观点 - 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预测到2029年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可能贡献特斯拉90%的估值 [2] - 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开启带安全员的Robotaxi试点 目标在全球10万亿美元自动驾驶市场抢占份额 [2] - 多家华尔街机构对擎天柱五年内实现商业化落地持保留态度 市场因缺乏具体时间表和财务细节产生广泛质疑 [2][3] 技术发展挑战 - 特斯拉需要在机器人量产、法规准入及应用场景落地方面实现跨越式突破以支撑战略转型 [3] - 发布的总体规划被指缺少具体实施细节 被评价为充斥着AI乌托邦式口号 [2]
马斯克曝终极AI计划!特斯拉堵上80%身家:500亿机器人打工,人类坐等拿钱
搜狐财经· 2025-09-02 10:43
公司战略规划 - 特斯拉发布秘密宏图第四篇章 核心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富足的世界[2] - 新战略将AI作为核心引擎 深度融入物理世界产品与服务[29] - 扩展FSD全自动驾驶和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是实现新战略最核心部分[3] 业务重点转型 - 公司未来80%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4] - 特斯拉汽车被定义为机器人生态的分支——轮式机器人[31] - 正在大规模统一软硬件体系 创造安全清洁愉悦的世界[14] 宏图计划演进 - 2006年第一篇章:交通电气化三步走策略 从Roadster到亲民电动车[20] - 2016年第二篇章:整合清洁能源生成与存储[12] - 2023年第三篇章:加速可持续能源经济 规划全球绿色电网需10万亿美元投资[12][28] 技术发展路径 - 构建全面整合可持续产品生态系统 涵盖交通能源存储机器人技术[16] - 开发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改变劳动认知 解放人类从事热爱之事[16][18] - 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产业 可达大规模量产和技术规模[18] 市场规模预期 - 马斯克预测未来可能有300-500亿台人形机器人 远超人类数量[30] - 第三篇章估算全球交通工具全电化所需电池产能[27] - 实现全球可持续能源经济需要100%可再生能源[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