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保险

搜索文档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8.1亿元增资落地 国际金融公司携手亚开行“入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3:33
增资概况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 国际金融公司及亚洲开发银行成为新股东 原股东复星医药持续加码 共同参与本轮增资[1] - 增资总额高达8.1亿元人民币 公司注册资本由6.9444亿元增至10.1085亿元[1] - 本次增发31641万股股份 增发价格为2.56元/股 复星医药 国际金融公司 亚洲开发银行均认购10547万股[3] 股东结构变化 - 增资前复星产投持股14.4%为第一大股东 宜华地产持股14.04%为第二大股东 复星医药和南沙科金分别持股14%并列第三大股东[3] - 增资后复星医药持股20.05%成为第一大股东 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持股10.43%并列第二大股东 复星产投持股比例稀释至9.89%[3] - 复星系合计持股比例从增资前28.4%小幅升至29.94%[3] 战略投资者背景 - 国际金融公司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 全球规模最大的聚焦新兴市场私营部门发展机构 在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4] - 亚洲开发银行是聚焦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机构 自1966年成立以来在健康医疗 民生保障领域积累大量项目经验[4] - 复星医药深耕医药健康产业多年 业务覆盖研发 生产 分销及医疗服务全链条 具备强大产业资源整合能力[4] 公司经营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2.26亿元 同比增长27% 净利润0.4亿元 同比大增超80%[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42亿元 净利润0.33亿元[5] - 长期健康保险占据业务大头 2024年健康险保费收入52亿元 同比增长27%[5] 偿付能力变化 - 2023年末核心偿付能力下滑至55.34% 综合偿付能力下滑至110.67% 已逼近监管红线[6] - 截至2024年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17%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73%[6] - 公司曾于2018至2021年多次发布增资计划但未实质性落地 2023年完成增资使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加至6.94亿元[6]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依托股东资源拓展保障范围 优化产品形态 针对重大疾病 慢性病管理 长期护理等领域研发更具针对性产品[7] - 借助国际股东经验与复星医药医疗资源 全面升级服务体验 提供从预防 诊疗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支持[7]
复星联合健康8.1亿元战略增资落地!亚开行联合世界银行成员IFC入局,他们看中了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14:32
增资概况 - 复星联合健康获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 国际金融公司及亚洲开发银行成为新股东 复星医药持续加码 共同参与本轮增资 增资总额达8.1亿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由原6.9444亿元增至10.1085亿元[1] - 本次增发31641万股股份 增发价格为2.56元/股 复星医药、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均认购10547万股[1] 股权结构变化 - 增资前复星产投持股14.4%为第一大股东 宜华地产持股14.04%为第二大股东 复星医药和南沙科金分别持股14%并列第三大股东[2] - 增资后复星医药持股20.05%成为第一大股东 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分别持股10.43%并列第二大股东 复星产投持股比例稀释至9.89%[2] - 复星系合计持股比例从增资前的28.4%小幅升至29.94%[2] 股东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际金融公司作为世界银行集团成员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聚焦新兴市场私营部门的发展机构 在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3] - 亚洲开发银行是聚焦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机构 自1966年成立以来在健康医疗、民生保障领域积累大量项目经验[4] - 复星医药深耕医药健康产业多年 业务覆盖研发、生产、分销及医疗服务全链条 具备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4] 公司经营表现 - 公司自2021年开始扭亏为盈 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2.26亿元同比增长27% 净利润0.4亿元同比大增超80%[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42亿元 净利润0.33亿元[5] - 长期健康保险占据业务大头 2024年健康险保费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7% 前五大产品为两款重疾险和三款护理保险[5] 偿付能力变化 - 2023年末核心偿付能力下滑至55.34% 综合偿付能力下滑至110.67% 已逼近监管红线[5] - 2023年10月增资后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加至6.94亿元 截至2024年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17%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73%[6] - 此次8.1亿元战略注资将进一步缓解偿付压力[6]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依托股东资源拓展保障范围 针对重大疾病、慢性病管理、长期护理等领域研发更具针对性的产品[6] - 借助国际股东经验与复星医药医疗资源 全面升级服务体验 提供从预防、诊疗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支持[6]
4520亿和谐健康减持3家公司股份,陪伴2家企业冲刺IPO
搜狐财经· 2025-09-16 14:06
和谐健康保险投资动态 - 和谐健康保险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万达信息不超过3%的股份 若按9月15日7.33元/股收盘价计算 预计套现约3.17亿元[2] - 2025年以来和谐健康对万达信息进行三次减持 合计套现约6.6亿元 包括1月14日至2月20日以7.54元/股均价减持1.1318%股权套现1.23亿元 6月9日至8月11日以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2.13%股权套现超2.2亿元[6][7][8][9] - 和谐健康通过司法拍卖于2020年末获得万达信息9.87%股权 斥资约23.34亿元 每股成本19.92元 截至9月16日万达信息股价7.42元/股 较入股时下跌62.8%[11][12] 其他上市公司持股调整 - 和谐健康通过万能产品账户持有七只股票 包括金风科技、三峡能源、金融街、中兴通讯、光威复材和*ST金科[13] - 2025年和谐健康减持金风科技两次 3月17日至4月2日以9.22元/股均价减持1258万股 9月15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877.62万股 持股比例从10.21%降至9.99% 合计套现超5.8亿元[14][18] - 2025年一季度和谐健康减持光威复材12.6万股 持股比例从1.38%降至1.1% 按一季度最高价35.35元/股计算套现445.41万元 按最低价30.83元/股计算套现388.46万元[19][20] 战略投资项目进展 - 和谐健康2022年参与摩尔线程15亿元B轮融资 持股比例1.699% 摩尔线程2025年上半年营收7亿元 超过2022年至2024年全年营收 亏损2.7亿元同比收窄 预计最早2027年实现盈利[21] - 和谐健康2022年出资20亿元投资长鑫存储 目前仍为股东 长鑫存储于7月7日启动科创板IPO辅导 辅导期不少于3个月 预计最快2025年底或2026年初提交申请[23] 公司历史与经营状况 - 和谐健康前身为2006年开业的瑞福德健康保险 注册资本3亿元 2006年至2009年累计亏损约2.8亿元 2009年遭监管处罚后由安邦财险收购并更名为和谐健康[23][24] - 安邦控股期间和谐健康主打万能险 原保险保费规模2015年达308亿元 2016年突破1000亿元 2013年至2016年净利润约65亿元 其中2014年净利润33.77亿元 2016年净利润22.52亿元[25] - 2020年3月安邦集团将和谐健康139亿股股份转让给福佳集团、扬子国投、珠海大横琴集团、金科地产和良运集团 转让后持股比例分别为51%、25%、13.1%、9.9%、1%[2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谐健康资产总额4520.5亿元 较2020年翻倍以上 全年营业收入753亿元 原保费收入641亿元 2024年推出40余种新产品[28]
复星旗下数十家企业,具备IPO潜力
新浪财经· 2025-09-01 05:57
复星国际生态企业IPO潜力 - 复星国际旗下拥有数十家生态企业具备IPO潜力 [2] 核心子公司业绩表现 - Fidelidade葡萄牙保险2025年上半年保费收入32.7亿欧元(约272.3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33亿欧元(约11.08亿元人民币) [4] -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2025年上半年保费收入36.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0.33亿元人民币 [5][6] - 鼎睿再保险2025年上半年保费收入10.6亿美元(约75.7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0.89亿美元(约6.36亿元人民币) [6] - 复星健康2025年上半年收入35.8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29.6亿元人民币 [7][8] - 三亚亚特兰蒂斯2025年上半年收入7.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8.66亿元人民币 [10][11] - 豫园珠宝时尚2025年上半年收入128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204.7亿元人民币 [12] - 复星体育2025年上半年收入10.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500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收入9.8亿元人民币 [13] - 葡萄牙光明医疗集团2025年上半年收入3.99亿欧元(约33.2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0.24亿欧元(约1.9992亿元人民币) [14][15][16] - 地中海俱乐部2025年上半年收入92.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经营利润1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 [17] - 百合佳缘2025年上半年收入2.6亿元人民币,亏损幅度收窄72%,去年同期收入3.25亿元人民币 [18] - 复星康养2025年上半年收入4.0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2.9亿元人民币 [19][20]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Fidelidade葡萄牙保险业务遍及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及澳门,葡萄牙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4] - 复星健康控股19家医疗机构,核定床位6600张,形成综合与专科医院相结合、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平台 [7] - 葡萄牙光明医疗集团在葡萄牙拥有27间医院及诊所、1100张床位,约占当地私立医院25%市场份额 [15] - 地中海俱乐部在全球六大洲运营68家度假村,为家庭及情侣提供一价全包高端假期服务 [17] - 百合佳缘旗下百合网、世纪佳缘总注册用户近4.5亿,2025年上半年月活用户超360万 [18] - 复星康养在近十个城市运营养老及护理机构,已锁定床位超1.1万张 [19] 业务调整与范围变更 - 翌耀科技2025年不再纳入复星国际报表合并范围 [9]
阳光人寿重磅发布中高净值银发人群需求洞察核心发现,创新推出“美好人生”银发产品体系
齐鲁晚报· 2025-08-14 23:26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阳光人寿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发布"美好人生"银发产品体系,旨在满足中高净值银发人群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和医疗健康保障需求 [1] - 公司紧跟国家养老金融政策步伐,由集团董事长张维功提出银发战略,强调突破传统产品设计束缚,探索银发时代的阳光解决方案 [1] - 产品体系基于对国内备老、已老人群真实养老需求的深度洞察,整合集团资源优势推出差异化养老综合解决方案 [1] 市场调研与需求洞察 - 中高净值银发人群需求洞察由阳光人寿联合尼尔森IQ历时半年完成,覆盖全国各线城市40-59岁备老人群和60岁以上银发人群 [2] - 调研采用问卷收集、1V1定性访谈与定量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交叉验证主观反馈与客观行为数据 [2] - 发现中高净值人群注重多元化稳健投资组合,担心通胀和长寿风险影响养老生活品质,超高净值人群更多考虑传承规划和资产安全性 [2] - 备老、已老人群期待专人指导的慢病管理,追求高品质就医资源和主动式健康管理服务,希望减轻子女照护负担 [2] 产品创新与特点 - 养老年金保险突破投保年龄上限至90周岁,保险期间覆盖至105周岁,最快支持犹豫期后即可领取 [4] - 创新开发双被保险人连生模式,夫妻两人同时投保一张保单,只要一人健在即可持续领取养老年金 [4] - 医疗保险针对"三高"无并发症慢病人群开放投保,提供1万/2万元免赔额选项,费率较0免赔产品大幅降低 [5] - 护理保险提供72个月或120个月按月给付护理金方案,可增加疾病身故保险金和一次性关爱护理保险金责任 [6] 产品细分与增值服务 - 养老年金保险提供传统型与分红型、有无保证领取期限等多种选择,客户可灵活组合 [4] - 医疗保险增加海南博鳌及粤港澳大湾区临床急需进口药械保障,院外特定药品保障包括Car-T细胞免疫疗法所需药品 [5] - 高端医疗险提供0免赔选择,保障区域从中国大陆至全球,医院范围从普通医院特需部到私立医院 [6] - 由指定服务供应商提供就医直付、名医点诊、海外转诊等全流程就医服务 [6]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此次发布是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具体实践 [7] - 拟将中高净值银发人群需求洞察汇集成白皮书对外发布,为行业银发研究提供参考 [7] - 公司将持续深耕银发经济赛道,围绕"保险+服务"迭代升级全场景解决方案 [7]
保险公司破产,我们的保险怎么办?
搜狐财经· 2025-07-22 14:47
健康险公司与寿险公司的比较 - 健康险公司主要提供医疗险、疾病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健康相关产品,不销售寿险产品 [1] - 寿险公司可销售寿险、年金险、储蓄险、重疾险和意外险等多种人身保险产品 [1] - 在中国寿险公司被允许经营部分健康类保险业务 [1] 购买条件差异 - 健康险公司对投保人健康状况要求严格,慢性病患者可能被加费或拒保,投保年龄上限较低,高风险职业限制多 [2] - 寿险公司对健康状况要求相对宽松,除非严重疾病一般不影响投保,年龄上限较高,职业限制较少 [2] 监管与安全性 - 寿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都受保险法约束,需缴纳保险保障基金 [3] - 健康险公司还需遵循《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等规定 [2] 破产处理机制 - 寿险公司破产时,人寿保险合同和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寿险公司,无人接盘则由监管机构指定接手 [3] - 长期健康险产品如终身重疾险、护理险等破产后通常不会失效 [4] - 短期健康险如一年期医疗险可能进入清算程序,保险保障基金对个人损失5万元以下全额救助,超出部分救助90% [4] 行业整体安全性 - 寿险和健康险公司破产概率很低,破产后保单通常由其他公司接手 [6] - 保险监管体系通过多重机制确保投保人利益 [6]
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告(二)
东吴证券· 2025-05-13 02: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日本、英国人身险市场均经历转型阶段,重点发展健康险与年金、养老险及其闭环产业链是顺利转型的关键;海外成熟人身险市场通常以保障型产品+储蓄型养老年金为主,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推进养老年金保险市场发展时常用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因各国医保制度差异,健康险发展路径及产品重点各不相同,健康险企业多选择保险+服务模式构建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5] - 美国人身险业密度领先全球市场,完成“储蓄+保障”到“投资+增值”的转变,年金险逐渐成为最主要保费收入来源,平均死亡率下降带来的老龄化加剧等为年金险及健康险发展提供社会和人口基础 [5] - 日本人身险产品多样化,第三领域寿险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寿命变化是影响产品发展的底层推动因素 [5] - 英国人身险产品起源早、创新积极性高、种类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等是影响其人身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各部分总结 美国人身险产品情况 - 美国人身险占全球市场份额比例上升明显,2010 - 2022年从18.7%波动提升至23.9%;人身险密度领先全球市场,2010 - 2022年从1504美元/人提升至2017美元/人;人身险深度呈整体下降趋势,2010 - 2022年从3.1%下降至2.6% [11] - 美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稳中有升,2000 - 2023年从5429亿美元上升至685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0% [14] - 美国人身险产品完成由“保障+储蓄”到“投资+增值”的转变,二战前定期寿险及终身寿险以保障及储蓄功能为主,二战后投资连结型产品及指数型产品具备投资及增值属性 [16][18] - 年金险占比超50%,健康险接过增长大旗;2000 - 2023年寿险保费稳定在1200 - 1500亿美元之间,年金险保费从3067亿美元增加到3609亿美元,健康险保费从1056亿美元增长至2029亿美元;年金险及健康险发展得益于平均死亡率下降带来的老龄化加剧等社会和人口基础、政府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影响个人年金需求 [20][25][27] 日本人身险产品情况 - 日本人身险业发展逐渐疲软,2022年人身险密度、深度较2010年分别从3445美元/人、7.5%下降至1942美元/人、5.9%;健康险成为增长主力,二战后至1990年主力险种过渡并推出新产品,1990 - 2000年附有定期的终身保险成主流、医疗保险市场占比提升,21世纪以来健康险迅速发展,医疗、护理、癌症险占比持续提升 [33][36][37] - 日本人身险产品演变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人身险公司自身发展、保险监管政策多方面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影响业务需求和产品类型,老龄化加深增加医疗等保险需求,人身险公司通过改变组织与产品构成增强竞争力,监管政策影响行业竞争和产品类型 [39][40][48] 英国人身险产品情况 - 英国人身险保费收入有所下滑,2000 - 2022年从2498亿美元震荡下降至2482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比稳定在8%左右;人身险深度与密度长期领先,2022年分别为8.1%、3669美元/人 [50][51] - 英国人身险产品种类丰富,目前主流为年金产品;18世纪以互助保险及年金险为主,19世纪团体险和简易险成主流,20世纪年金保险及新型寿险产品发展,21世纪以来养老年金产品更新迭代,变额年金产品出现 [55][56] - 英国人身险业发展受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监管法案、税收优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提供宏观基础,死亡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推动产品演变创新,监管法案促进人身险业繁荣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塑造产品结构 [58][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