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

搜索文档
瞭望 | 场景驱动工业智能升级
新华社· 2025-08-11 09:08
中国制造业基础优势 - 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为AI大模型在工业场景的探索性应用提供丰富试验田和广阔需求空间[1] - 钢铁企业AI应用使带钢表面缺陷检出率提升至95%,热轧环节成材率提升使一年可多产出2万吨钢[1] - 油气勘探领域AI应用将地质专家数据分析时间从一整年缩短到一个月,在矿井智能化、炉温预测、地震波勘测等核心环节取得突破性应用[1] AI+工业发展路径 - 中国形成场景与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技术架构、筑牢自主可控数字底座的特色转型升级路径[2] - 科技企业与工业企业紧密携手,探索聚焦场景落地、技术适配、安全可控的实践路径[7] - 平台化模式解决工业AI应用碎片化、定制化成本高难题,实现从单点突破到规模化推广[8][9]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采用"非正常即异常"架构思路,通过定义正常状态简化学习目标,规避负样本穷举问题[8] - 跨领域合作团队从7000多个数据维度中筛选出约1500个核心维度,将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7] - 通过软硬协同创新优化大模型和芯片性能,推动国产大模型与国产芯片深度适配[10] 数据与安全解决方案 - 全球约70%的工业数据未被有效激活,工业设备因传感器噪声、协议割裂形成数据孤岛[5] - 采用"私有云+公有云"模式成功纳管上千台服务器,提供上万台云主机,支撑数百个业务应用[9] - 为南方电网打造云数底座,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协同变更,保障核心数据私密性[9] 行业发展挑战 - AI+工业落地存在数据壁垒、安全顾虑、技术瓶颈等多重难点[5] - 工业实时场景要求低延迟推理,但通用大模型轻量化不足、多模态数据融合困难[5] - 企业不愿在公共平台运行数据,专家标注故障数据的高成本制约模型训练[5] 国际竞争格局 - 中美两国被视为主要领军者但路径迥异,美国坐拥通用大模型与算力优势但缺乏工业场景支撑[5][6] - 美国通过持续巨额投入算力提升通用大模型性能,或依赖算力虚拟化模拟工业体系迭代[6] - 中国凭借丰富真实场景与产业协同构成独特优势,科技企业大量投入加上工业企业积极支持取得突破[6]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持续突破技术瓶颈、深化场景应用、营造鼓励创新的友好环境[10] - 推动更多终端产品集成智能功能,包括AI手机、AI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11] - 监管以"宽容"为基调,破除制度性障碍,允许一定范围内试错,采用"先放后管、先立后破"策略[11]
中国东方集团(00581)上涨10.47%,报2.11元/股
金融界· 2025-07-30 02:23
股价表现 - 7月30日盘中股价上涨10.47%至2.11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3369.68万元 [1] 公司概况 - 为香港上市综合一体化钢铁企业 [1] - 主要在中国北部市场销售钢坯、带钢及H型钢、冷轧板等下游钢材产品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及机械制造行业 [1] - 2007年引入全球最大钢铁集团安赛乐米塔尔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和主要股东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29.57亿元 [2] - 2024年净利润1.49亿元 [2]
钢材:焦煤供应干扰结束 黑色金属价格或再次回落
金投网· 2025-07-01 01:49
现货与期货市场 - 华东螺纹实际成交价2990元每吨 10月合约期货升水现货7元 [1] - 华东热卷价格维稳至3220元每吨 主力合约贴水现货97元每吨 [1] 供应情况 - 铁水产量下降0.11万吨至242万吨 五大材产量环比增加12.5万吨至881万吨 [2] - 螺纹产量增加5.7万吨至217万吨 热卷产量增加1.8万吨至327.3万吨 [2] - 1-6月铁元素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500万吨 日均增长近10万吨 [2] - 6月产量随需求见顶回落 铁水回流至热卷导致热卷产量压力抬升 [2] - 当前减产主要体现在螺纹钢 热卷减产幅度不大 [2] 需求情况 - 五大材表需下降4.3万吨至880万吨 1-6月表需同比持平而产量同比下降1.3% [3] - 五大材产量低于表需 铁元素增量流向非五大材和钢坯 [3] - 1-5月内需同比下降 外需同比增加 钢材总需求同比略有增加 [3] - 表需环比见顶回落但整体仍处高位 库存低位显示供需基本平衡 [3] 库存情况 - 五大材库存环比持平 增加1万吨至1340万吨 [4] - 螺纹库存下降2万吨至549万吨 热卷库存增加1万吨至341万吨 [4] - 螺纹供需双降维持去库 热卷小幅累库 [4] 市场观点 - 环保督查结束导致焦煤价格走弱 钢坯和带钢需求淡季转弱累库加快 [5] - 淡季需求逐步体现为库存压力 不利于价格反弹 [5] - 钢材维持成本拖累和需求预期弱格局 焦煤供应干扰结束需验证开工数据 [5] - 铁矿库存持平 估值取决于成材需求 热卷和螺纹3150和3050压力位存在 [5]
钢铁产业链:5月价格普跌,6月或延续跌势
搜狐财经· 2025-06-04 05:14
5月钢铁产业链价格走势 - 5月钢铁产业链价格整体走弱,原料及成材环比普遍下跌[1] - 价格下跌主因需求淡季拖累、成本支撑松动及宏观利空压制[1] - 原料走势强于成材,焦炭同比降幅大但环比仅跌0.65%[1] 价格下跌原因分析 - 需求端:钢厂利润尚可但铁水产量高位,国内钢材出口下滑,传统施工淡季导致供大于求[1] - 成本端:铁矿价格重心下移,煤焦价格持续下跌导致支撑松动[1] - 宏观端:美对华加征关税利空影响存在,虽会谈有共识但未带来足够利多支撑[1] 开工率变化 - 原料端开工率环比多回升,但铁矿石开工同比明显下降因产能受限[1] - 成材端冷轧板卷开工率环比回升,带钢开工率同环比降幅大至51.14%,环比降3.41个百分点,同比降10.22个百分点[1] 利润表现 - 5月产业链平均利润同比多回升,环比部分下降[1] - 终端需求有韧性,建材需求回落但制造业用钢需求强[1] - 房地产行业未触底仍拖累钢材需求,制造业投资高支撑用钢韧性[1] 6月展望 - 产业链价格或环比继续下跌,宏观转弱且美国关税影响持续[1] - 成本端有下探空间,焦煤、焦炭价格共振下行,铁矿石或补跌[1] - 需求端面临淡季和出口回落风险,"抢出口"动能趋弱[1] - 市场不确定性加剧,钢厂利润收缩概率加大[1]
华北钢铁产业链调研情况分析
期货日报· 2025-05-27 08:19
调研背景 - 钢厂生产积极性较高,3月以来铁水产量持续攀升至同期最高水平后开始回落,供应压力持续累积,河北作为全国最大钢材生产基地,产量占比达20%-30%[1] - 在"抢出口"效应带动下,钢材需求展现较强韧性,出口量同比增长,部分缓解国内供给压力[1] - 钢坯出口比例显著提升,河北地区轧钢厂密集,钢坯资源消化能力成为影响区域供需平衡的关键变量[1] 生产与排产 - 多数钢厂采取超接策略,订单接到15-30天,部分品种排产至7月底,环比略有走弱但同比仍较好[2] - 钢厂即期利润约100-200元/吨,部分钢厂净利达100元/吨以上,加工厂有微利[2] - 唐山市场中钢坯、带钢、轧硬现货偏好[3] 出口情况 - 螺纹钢坯、线材出口量增长,冷轧出口至中东、非洲增量较多,韩国、日本减量明显[4] - 多数认为抢出口会透支未来部分需求,但实际影响或没有预期大,低价格使中国钢材具竞争力[4] - 6月韩国可能对中国热卷反倾销,若政策落地韩国采购商计划进口轧硬[5] 库存与预期 - 钢厂、贸易商库存处于低位(如从2万吨降至0.4万吨),短流程企业原料零库存[6] - 部分认为7月天津上合峰会、8月成都世界运动会、国庆阅兵会影响短期供给,但地方保GDP压力下政策性限产落地效果存疑[6] 淡季钢材需求展望 - 当前钢厂利润和排产较好,钢厂没有大幅减产动力,建材需求季节性下滑难以拖动整体成材走向负反馈[7] - 板材需求是决定钢材淡季需求韧性的关键变量,热卷在3300元/吨以下出口具韧性,预计板材需求或好于市场预期[7] - 强现实弱预期格局维持,若六月现实仍偏强,弱预期或会边际反转[8] 企业调研详情 热卷加工企业A - 彩涂年产量240万吨,今年需求爆单接单至7月底,镀铝锌需求较好但有花无花镀锌需求同环比下滑[9] - 年出口量约120万吨,主要出口至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镀锌出口同比下滑[9] 钢厂期现贸易部B - 钢厂接单基本在25天以上,净利润50-100元/吨,冷轧镀锌出口接单至7月底[10] - 当前基本面无矛盾,价格震荡运行,淡季预期可能被证伪[10] 钢厂冷卷销售部C - 年产能320-350万吨,约1/3出口,当前库存3万多吨,出口至中东非洲增量多,日韩减量明显[11] - 内贸转向高端高附加值终端产品如家电汽车领域,订单相对稳定[11] 钢厂的国际贸易公司D - 唐山地区钢坯投放量约2万吨/天,接单至7月,每月出口量10-20万吨[13] - 铁矿四大矿山全年发运或在目标下沿,矿价具韧性[13] 贸易商E - 月成交量不到10万吨,80%以上销售给终端,5月需求环比转弱[14] - 对天津等地环保限产预期持谨慎态度[14] 钢厂F - 总产能3万吨,当前日产约2.6万吨,线材盘螺利润较好,钢坯利润约150元[15] - 建材出口以散销给贸易商为主,线材多数集港出口至南非、东南亚、中东等地[15] 钢厂G - 月产约60多万吨,终端和贸易商比例约6:4,完全锁利润型约120-130元/吨[16] - 板材需求处于上升趋势,增速放缓,无需过多关注转弱时点[17] 短流程钢厂H - 电炉炼钢企业,产能1万吨/天,当前产量约0.7万吨,电炉利润约100元/吨以上[18] 加工厂钢坯外贸部I - 月出口量5-6万吨,热卷和镀锌各半,热卷主要出口至沙特、迪拜、中东和越南[19] 加工厂J - 轧硬接单至7月中旬,环比走弱,有花交期35-40天,无花15-20天[20] - 6月出口韩国可能存在增量,因韩国可能出台热卷反倾销政策[20] 加工厂K - 日产2.2万吨,主产轧硬镀锌,2023以来加工利润稳定在10-30元/吨[21]
走在前 挑大梁丨听!保护与发展的潮声在黄河入海口共鸣
齐鲁晚报· 2025-05-24 11:0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沿黄九省区协同推进大保护和大治理 [1] - 2024年山东GDP达9 86万亿元 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连续9年保持Ⅱ类 [1][28] - 山东成为沿黄经济出海口 2024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居全国首位 [1][33] 生态保护成效 - 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188平方公里 现有685种种子植物和1633种野生动物 [5] - 2024年山东PM2 5平均浓度35 5微克/立方米创监测记录最好水平 Ⅴ类及以下水体连续4年动态清零 [7] - 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 [7][27] 朱鹮保护成果 - 2022年20只朱鹮从陕西迁至黄河三角洲 2024年成功孵化20只幼鸟 [5] - 2025年3月黄河口朱鹮产下首批3枚卵 产卵时间恢复至全国平均水平 [5] - 保护区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等工程 构建"河—陆—滩—海"良性循环 [5] 产业绿色转型 - 日照钢铁ESP生产线将炼钢流程从3小时缩短至7分钟 生产线长度从1000米压缩至190米 [8] - 2024年山东压减焦化产能450万吨、炼油产能200万吨 粗钢产能沿海占比突破53% [8] - "两高"行业能效标杆产能比例达35% 超过"十四五"目标5个百分点 [8] 新兴产业发展 - 山东聚焦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八大未来产业 省级以上产业集群达42个规模3 5万亿元 [11] - 15个未来产业集群产值超3200亿元 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0% [11] - 2024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 15亿千瓦 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 [31] 区域协同发展 - 山东与沿黄省区共建"西煤东矿"绿色通道 物流成本降低超70% [12] - 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推动生态、能源、产业等领域合作 内陆港达51个 [12][13] -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挥龙头作用 联动济南、青岛、郑州都市圈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23] 技术创新案例 - 山钢股份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油罐钢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9] - 比亚迪济南基地1分钟下线1辆新能源车 带动近400家供应商形成千亿级集群 [9] - 国网东营供电公司研发"小红伞"防鸟罩 在500多个鸟巢实现电网与鸟类共生 [16][18]
中重科技:中重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3-30 14:22
发行信息 - 本次发行股数9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0%,发行后总股本45000万股[5][29] - 每股发行价格17.80元,发行市盈率29.01倍,发行市净率2.79倍[29] - 募集资金总额160200万元,净额149737.41万元[29] - 发行日期为2023年3月27日,拟上市上交所主板[5] 业绩数据 - 2019 - 2022年新签订单金额分别为6.59亿、23.08亿、19.60亿和9.25亿元[21][73] - 2019 - 2022年末在手订单余额分别为13.08亿、29.96亿、29.55亿和21.58亿元[21][73]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58915.39万、54959.81万、177923.79万和92390.97万元[46] - 2022年营业收入152836.14万元,较2021年下降14.10%[55]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489.62万元,较2021年增长1.52%[55] 财务指标 - 2021 - 2022年6月,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54.20%、48.59%[51] - 2021 - 2022年6月,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3.49%、3.63%[52] - 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3.88%、32.74%、24.18%和28.77%[85] 股权结构 - 发行前实际控制人马冰冰、谷峰兰合计持股74.78%[89] - 发行前国茂股份、天津华瑞达持股比例均为7.00%,沈惠萍持股5.00%[155][156][159] 公司概况 - 公司注册资本36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是马冰冰[26] - 公司行业分类为C35专用设备制造业[26] 风险提示 - 公司采购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23]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行业政策变动和市场竞争等风险[69] 重大事项 - 2021年收购中重环保100%股权,作价520.15万元[123][125] - 2020 - 2021年收购中直公司经营性资产,作价12421.21万元[126] - 2020年出售亚太海威100%股权,作价10800万元[128]
中重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3-19 12:30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公开发行9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0%,发行后总股本45000万股[6][30]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3月27日,拟上市上交所主板[6]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6] 业绩数据 - 2019 - 2022年新签订单金额分别为6.59亿、23.08亿、19.60亿、9.25亿,同比变动250.10%、 - 15.05%、 - 52.79%[22][75] - 2019 - 2022年末在手订单余额分别为13.08亿、29.96亿、29.55亿、21.58亿,同比变动129.05%、 - 1.39%、 - 26.97%[22][75]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58915.39万、54959.81万、177923.79万、92390.97万,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48.10万、10018.40万、27612.15万、16462.04万[47] - 2022年营业收入92390.97万,净利润16699.48万,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462.04万[53] - 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额266473.52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6985.52万,合并资产负债率48.59%,母公司资产负债率45.57%[52] 市场与行业 - 2019 - 2021年国内新上热轧型钢产线约29条,公司提供产线数量占比65%以上[42] - 2019 - 2021年国内新上热轧带钢产线约43条,公司提供产线数量占比30%以上[43] - 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比例将达40%,现阶段我国占比20.50%[48] 公司架构与股权 - 公司注册资本36000万元[27][104] - 发行前实际控制人马冰冰、谷峰兰合计持有公司74.78%股份[91] - 2021年4月公司第一次增资,国茂股份等5家新增股东共认购3075.2991万股,增资款4.37亿[118] - 2021年5月公司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注册资本增至3.6亿[121] 收购与重组 - 2021年1月11日公司以520.15万元收购中重环保100%股权[125][127] - 2020年11 - 12月公司以12421.21万元收购中直公司经营性资产[128][129] - 2020年12月18日公司以10800万元将亚太海威100%股权转给天津中海威[130] 风险提示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下游行业需求下降、行业政策变动等风险[20][21][22][24] - 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公司生产成本和盈利水平[79] - 若全球疫情反弹,可能影响公司项目进度和生产经营[101]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扣除费用后投入项目,不足部分自筹[64]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36000万,募资111384.42万)和年产3条冶金智能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投资14064.08万,募资14064.08万)[65]
中重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3-14 11:28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国泰君安证券保荐,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不超9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45000万股[7] - 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26日,注册资本36000万元,实控人和控股股东为马冰冰、谷峰兰[28] -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主营轧制自动化生产线等,采用“以销定产”模式,直销给大型钢厂[32][36][37] 业绩数据 - 2019 - 2022年新签订单金额分别为6.59亿、23.08亿、19.60亿、9.25亿元,同比变动250.10%、 - 15.05%、 - 52.79%[23][70] - 2019 - 2022年末在手订单余额分别为13.08亿、29.96亿、29.55亿、21.58亿元,同比变动129.05%、 - 1.39%、 - 26.97%[23][70] - 2019 - 2022年营收分别为58915.39万、54959.81万、177923.79万、92390.97万元[45] - 2019 - 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48.10万、10018.40万、27612.15万、16462.04万元[45] - 2022年营收152836.14万元,同比 - 14.10%;净利润28489.62万元,同比1.52%[54] - 2022年资产总额273773.80万元,同比4.24%;负债总额124998.13万元,同比 - 12.19%[54]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收2.83 - 3.22亿元,同比 - 2.93% - 10.25%;净利润0.38 - 0.44亿元,同比 - 8.05% - 4.64%[55] 财务指标 - 2022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合并)48.59%,(母公司)45.57%[50] - 2022年6月30日,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3.63%[50]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余额分别为34916.89万、33439.32万、42970.52万、37346.27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7.99%、18.81%、18.99%、17.54%[80]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分别为35281.87万、27129.12万、51795.43万、69121.54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8.28%、15.26%、22.89%、32.46%[81] - 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3.88%、32.74%、24.18%、28.77%[82][83] - 报告期内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28%、11.19%、30.53%、12.98%[90] 风险提示 - 面临宏观经济下滑、下游需求下降、行业政策变动、新签订单下降等风险[21][22][23] - 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开拓、人力成本上升、管理等风险[25][74][75][77] 股权结构 - 发行前实控人合计持股74.78%,发行后股权将被稀释[86][161] - 申报前十二个月新增股东为国茂股份、天津华瑞达等,入股价格14.21元/股[163][170] 资产重组 - 2021年收购中重环保100%股权,作价520.15万元;2020 - 2021年收购中直公司经营性资产,作价1.242121亿元[120][123] - 2020年出售亚太海威100%股权,作价1.08亿元[125] 未来展望 - 拟募资125448.50万元投入项目,投资总额150064.08万元[59]
中重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_招股说明书(上会稿)
2023-03-01 10:54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5000万股[7][31] - 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拟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7]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7] 业绩数据 - 2019 - 2022年各期新签订单金额分别为6.59亿元、23.08亿元、19.60亿元和9.25亿元,同比变动比例分别为250.10%、-15.05%和-52.79%[23] - 2019 - 2022年各年末在手订单余额分别为13.08亿元、29.96亿元、29.55亿元和21.58亿元,同比变动比例分别为129.05%、-1.39%和-26.97%[23]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8915.39万元、54959.81万元、177923.79万元和92390.97万元[45] - 报告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48.10万元、10018.40万元、27612.15万元和16462.04万元[45]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2836.14万元,较2021年变动率为 -14.10%[54]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8489.62万元,较2021年变动率为1.52%[54] - 2022年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603.63万元,较2021年变动率为 -3.65%[54] - 2023年1 - 3月预计营业收入2.83 - 3.22亿元,较2022年同期变动-2.93% - 10.25%;净利润0.38 - 0.44亿元,变动-8.05% - 4.64%;扣非后净利润0.37 - 0.43亿元,变动-8.72% - 4.22%[55]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余额分别为34916.89万元、33439.32万元、42970.52万元和37346.27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7.99%、18.81%、18.99%和17.54%[80]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余额分别为35281.87万元、27129.12万元、51795.43万元和69121.54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8.28%、15.26%、22.89%和32.46%[81] - 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3.88%、32.74%、24.18%和28.77%[82][83] - 报告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28%、11.19%、30.53%和12.98%[90]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国泰君安证券保荐拟于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冶金轧制自动化生产线等[7][32] - 公司注册资本为36000万元,成立于2001年6月26日[28]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马冰冰、谷峰兰[14][28]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拥有273项主要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4项[44] 市场与行业 - 早期外资企业主导冶金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国内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39] - 2019 - 2021年间国内新上热轧型钢产线约29条,公司提供的产线数量占比65%以上[40] - 2019 - 2021年间国内新上热轧带钢产线约43条,公司提供的产线数量占比30%以上[41][42] - 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40%,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20.50%[46] 风险提示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和下游行业需求下降、行业政策变动、新签订单下降、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21][22][23][25]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三年将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募投项目为支撑,增强冶金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与研发能力,发展目标客户,提升品牌价值[61] 募投项目 - 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000万股,募集资金扣除费用后投入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年产3条冶金智能自动化生产线项目[59] 股权结构 - 本次发行前实际控制人马冰冰、谷峰兰合计持有公司74.78%的股份[86] - 按发行9000万股测算,发行后马冰冰持股比例从59.82%降至47.86%,谷峰兰从14.96%降至11.96%[161] 资产重组 - 2020 - 2021年公司进行多项资产重组,包括收购中重环保100%股权、中直公司经营性资产,转让亚太海威100%股权[122][123][125] 子公司情况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有2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天津市中重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和中重科技(江苏)有限公司[142] 公司治理 - 公司本届董事会由9人组成,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成员每届任期3年[183][188]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为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192] - 公司其他核心人员有7名核心技术人员[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