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蒸汽
icon
搜索文档
大连热电上半年亏损超4000万元,完成售电量9938万千瓦时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11: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9亿元同比减少6.41% [1] - 利润总额-4075.74万元较上年同期-4142.74万元减亏67万元 [1][2] - 净利润-4068.91万元扣非净利润-4267.1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1元 [1] - 扣除拆迁补偿款减值准备影响后合并利润总额为-230万元较去年同期改善3912万元 [2] 经营数据 - 售电量9938万千瓦时同比增加1458万千瓦时 [1] - 售汽量0.4万吨同比减少1.6万吨 [1] - 高温水销售量63.2万吉焦同比减少44万吉焦 [1] - 期末收费面积1847万㎡同比增加5.2万㎡ [1] 业务变动原因 - 售电量增长源于优化机炉组织方式及厂用电率大幅下降 [1] - 蒸汽和高温水销量下降主因气温偏高导致热力需求减少 [1] - 利润亏损主要因拆迁补偿款减值计提比例由6%提高至20%致减值准备增加3845万元 [2] 战略措施 - 公司围绕减亏扭亏目标加强运行精细管理优化生产运行方式 [2] - 通过争取长协煤比重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3] - 庄河环海热电改造工程计划2025年下半年完工将转型为供热服务型企业 [4] 行业环境与展望 - 煤炭价格逐渐恢复正常波动区间公司盈利能力呈现上升趋势 [3] - 燃煤供热锅炉关停后生产运营成本将大幅下降热源保障性提高 [4] - 煤炭市场趋稳为降本增效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4]
2025年中国工业蒸汽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8-11 08:34
行业概况 - 工业蒸汽是由锅炉燃料燃烧产生的用于工业领域的热能 分为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两类[7] - 热电联产是蒸汽行业发展的基础 指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方式 较分别生产电和热能更节约燃料[7] -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中心 工业生产对热负荷的需求巨大 工业用热规模几乎为耗电的两倍 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蒸汽市场[1][17] 市场规模 - 2024年工业蒸汽行业市场规模达193.46亿元 市场均价约为39.7元/吉焦[1][17] - 2024年工业蒸汽供应量为67161万吉焦 消费量为48730万吉焦[1][14] - 蒸汽供热能力从2018年的92322吨/小时增长至2024年的131419吨/小时[13][15]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设备制造(蒸汽锅炉、蒸汽发生器等)和原材料供应(煤炭、天然气、工业用水等)[10][11] - 产业链下游应用广泛 涵盖化工、造纸、食品、纺织等工业领域[1][10][11] 竞争格局 - 行业区域性明显 整体较为分散 企业通过在工业园区布局入驻 以供热范围内的区域性排他性优势为主要竞争方式[2][20] - 主要企业包括宁波能源、新中港、杭州热电、百通能源、嘉化能源、钱江生化、恒盛能源等[2][20][22] - 竞争类型分为热力公司(占比54%)、自有热源供热企业(占比36%)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企业(占比10%)[2] 发展趋势 -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因能源综合利用率高和节能环保优势 成为区域性供热的重要发展趋势[1][14] - 长距离管网输送能力逐渐成为集中供热发展道路上的难题[1][14] - 研究使用SCP模型、SWOT、PEST等专业方法分析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等技术革新因素[3]
永兴股份签约供热保障合作 热电联产蓄力致远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3:51
公司业务动态 - 永兴股份下属从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签约蒸汽保障合作 采用移动供热与管道供热双轨并行模式 移动供热项目7月投运提供应急用热保障 管道供热工程正推进东西两向固定管网建设[1] - 公司2024年对外售汽量达16.44万吨 同比增长21% 但供热量及供热比仍低于行业领先企业[2] - 公司在广州地区拥有6个循环经济产业园 合计焚烧处理规模超3万吨/日 热电联产业务存在巨大增长潜力[2] 技术模式创新 - 热电联产通过抽取部分蒸汽对外供热 减少乏汽量和冷端损失 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在发电量降低时仍可销售工业蒸汽[1] - 欧盟R1能效指标显示 纯发电项目R1值仅0.51 热电联产项目R1值达0.78 远超0.65合格标准[1] - 中信建投证券测算显示 供热比例25%和50%时 项目综合收益较纯发电状态分别提升37%和74% 无补贴项目利润增厚效应更明显[2] 行业发展趋势 - 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正积极推进热电联产 对外售汽业务从配角向主角切换[2] - 2024年A股主要垃圾焚烧上市公司售汽业务营收达十亿元级规模 并保持高速增长[2] - 在国补退坡环境下 对外售汽业务成为行业维持利润水平的重要抓手 同时有助于改善企业现金流[2] - 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热占比仅3% 显著低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比 双碳目标下供热行业绿色转型至关重要[2]
是“能源岛”,更要成为“环保岛”
新华日报· 2025-07-22 20:50
电力供应与需求 - 江苏用电负荷峰值在入夏后不断刷新纪录 [1] - 煤电被描述为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 [1] -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电厂二期3号机组于7月15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投入商业运营 [1] 国能常州电厂二期项目 - 项目位于长江常州段常泰长江大桥南几公里处 [1] - 3号机组已投运 4号机组计划7月底至8月初并网发电 [1] - 两台机组均为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 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达160亿千瓦时 约占常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的25% [1] - 项目集成多项创新技术 包括高效供热柔性回热 耦合热泵回收闭冷水废热 全工况自适应启停等 [1] - 技术应用可实现20%负荷度电煤耗下降20克以上 宽负荷煤耗指标领先国内外同类机组 [1] 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 - 电厂为周边供应热力 工业蒸汽 压缩空气 并协助处置污泥 [2] - 发电冷凝后的温排水(40℃)被用于几公里外LNG接收站的气化 用过的水降温至5℃后作为冷源循环利用 [2] - 电厂锅炉温度超1300℃ 可分解城市污泥并转化为电能 焚烧灰渣处理后成为混凝土掺合料 [2] - 目前电厂每年处理15万吨市政污泥 约占常州市污泥总量的40% [2] 煤炭运输与环保措施 - 沿江码头停靠载有5.5万吨燃煤的船舶 采用封闭输送系统 码头几乎无粉尘 [1] - 3号机组可根据电网需求迅速切换煤种制粉发电 [1]
“和气一号”稳定供汽突破三百万吨
新华日报· 2025-06-23 06:42
项目概况 - 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建成投产一周年 截至6月19日0时安全稳定供应工业蒸汽317万吨 [1] - 项目位于连云港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 通过近23公里管道向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输送高温工业蒸汽 [1] - 采用三回路物理隔绝设计 利用核裂变热量加热二回路生成蒸汽 部分用于发电 部分通过蒸汽转换设备生成工业用蒸汽 [1] 运营数据 - 项目累计稳定供汽超过8600小时 每小时输出400吨260摄氏度的工业蒸汽 [2] - 配套海水淡化工程每小时生产1520吨淡水 为全国核电行业最大海水淡化项目 [3] - 已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发明专利5项 发布标准2项 [2] 经济效益 - 解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37.5%的蒸汽缺口 保障11家石化企业产能释放 [2] - 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一年减少标准煤消耗26.42万吨 等效减排二氧化碳70.66万吨 [2] - 减排效果相当于2600多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植树造林量 [2] 技术拓展 - 海水淡化技术吸引约旦 阿联酋等国研究团队调研 [3] - 未来服务对象将拓展至非化工类 分散型用户 [2] - 公司计划推进滩涂光伏 抽水蓄能 核能制氢等清洁能源项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