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Ultra

搜索文档
雷军风评逆转!背后是什么信号?
新浪财经· 2025-09-29 01:31
核心观点 - 小米公司面临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 产品夸大宣传和过度营销策略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导致创始人雷军的个人形象和公司口碑急剧下滑 [2][3][5][7][9][10][11][13][14][15][16][18][19][20][22][23][24] 产品问题 -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 实际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几乎无差异 未能实现宣传的"高效导流"和"辅助散热"功能 车主维权群一夜涌入300多人 要求退车或重新定配 [5] - 小米冰箱在广东佛山办公室发生爆炸事件 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严重担忧 [7] - 小米AI眼镜存在佩戴不适、拍摄效果差、连接不稳定等问题 抖音平台退货率高达40% 反映消费者极度不满 [7] 营销策略争议 - 小米采用固定营销模板 包括神秘爆料、吊胃口式预热和高管频繁发声等方式 长期使用引发消费者反感 [9] - 公司将普通产品特性包装成"黑科技" 如快充技术称为"行业颠覆性创新" 碳纤维机盖宣传为"赛道级散热神器" 实际效果与宣传严重不符 [10] - 雷军利用SU7爆燃事故进行危机公关营销 频繁发声回应质疑 被指责转移对产品问题的注意力 缺乏真诚 [10] 品牌信任危机 - 小米SU7爆燃事故导致三人遇难 公司回应未能获得家属和公众认可 被质疑隐瞒真相 [11] - 官网宣传"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 但标准版SU7仅搭载1个毫米波雷达 算力水平与10万级车型相当 与宣传存在巨大落差 [11] - 消费者态度从盲目追捧转向理性看待 更注重产品实际性能和质量 而非品牌人设和营销话术 [13][14][15][16] 企业家形象变化 - 雷军曾成功塑造"亲民""技术男""创业励志代表"等人设 通过食堂排队、为员工开门等细节建立接地气形象 [18] - 人设逐渐崩塌 面对产品问题和事故回应无力 被质疑缺乏诚信和对消费者生命的尊重 [19][20] - 个人人设不能替代产品本质 企业需要回归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来重建信任 [22][23] 行业启示 - 信息透明化时代消费者更加理性 单纯依赖营销技巧和人设的策略已失效 [16][24] - 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 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严格质量管控赢得信任 [22][23][24] - 营销过程中需坚守诚信原则 避免过度营销和虚假宣传 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 [24]
小米汽车官宣全家族产品参展成都国际车展
新浪科技· 2025-08-21 06:36
公司产品动态 - 小米汽车全家族产品将参展2025成都国际车展 包括SU7、SU7 Ultra和YU7三款车型 [1] - 展位位于16号馆H1607展台 媒体日为8月29日 公众开放日为8月30日至9月7日 [1] 行业展会信息 - 成都国际车展作为行业重要展会平台 为汽车品牌提供产品展示和市场推广机会 [1] - 展会采用媒体日与公众日双轨制 兼顾行业曝光与消费者触达 [1]
小米集团公布最新财报 机构称汽车业务加速增长 毛利率喜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2:15
港股市场表现 - 8月20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恒生指数开盘跌0.61% 恒生科技指数跌0.7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跟随指数下行 持仓股个股跌多涨少 仅舜宇光学科技和小鹏汽车等少数公司上涨 [1] - 快手、京东健康、金山软件、地平线机器人等跌幅居前 [1] 小米集团财务业绩 - 上半年实现营收227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2% 经调整后净利润215.1亿元 同比增长69.8% [1] - Q2实现营收1159.6亿元 同比增长30.5% 经调整后净利润108.3亿元 同比增长75.4% [1] - 总营收连续三个季度超千亿 经调整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破百亿 [2] 汽车业务表现 - Q2共计交付新车8.13万辆 累计交付30万辆 [2] - 汽车分部25Q2实现收入213亿元 毛利率26.4% 环比提升3.2% [2] - 高毛利率主要来自高毛利产品小米SU7 Ultra在Q2度过完整交付季度销量占比提升 [2] 资金流向与投资机会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近9600亿港元 主要流向人工智能和新消费等核心资产 [2] - AI和新消费两大赛道体现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稀缺性 有望进一步吸引资金加码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标的指数囊括30家港股科技龙头 成分股深度聚焦AI产业链上中下游 [2]
小米集团公布最新财报,机构称汽车业务加速增长,毛利率喜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2:10
港股市场表现 - 8月20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恒生指数跌0.61% 恒生科技指数跌0.7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下行 持仓股多数下跌 仅舜宇光学科技和小鹏汽车等少数上涨 快手、京东健康、金山软件及地平线机器人跌幅居前 [1] 小米集团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2272.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2% 经调整净利润215.1亿元 同比增长69.8% [1] - 第二季度营收1159.6亿元 同比增长30.5% 经调整净利润108.3亿元 同比增长75.4% [1] - 总营收连续三个季度超千亿 经调整净利润连续两个季度破百亿 [2] - 手机、大家电和汽车三大业务线持续展现增长活力 [2] 汽车业务进展 - 第二季度交付新车8.13万辆 累计交付量达30万辆 [2] - 汽车业务分部收入213亿元 毛利率26.4% 环比提升3.2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提升主要由于高毛利产品小米SU7 Ultra在第二季度度过完整交付周期且销量占比提升 [2] - 汽车业务维持强势 伴随YU7上市交付 第三季度有望稳步提升 [2] 资金流向与投资机会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近9600亿港元 主要流向人工智能和新消费等核心资产 [2] - 人工智能和新消费赛道体现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稀缺性 有望吸引资金加码 [2]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标的指数涵盖30家港股科技龙头 成分股深度聚焦AI产业链上下游 [2] - 指数成分股包括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和比亚迪等中国科技领军企业 [2]
脱掉皮衣换唐装,黄仁勋急了
36氪· 2025-07-17 12:33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动态 - 黄仁勋在"链博会"上穿唐装演讲,展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4] - 黄仁勋表示穿唐装是别人送的礼物,心情很好[5] - 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公司[7][23] 中国市场相关动态 - 英伟达H20芯片重新获得出口许可,将恢复向中国客户供货[5][13] - H20芯片虽不是最好产品,但系统内存带宽优秀,适合中国AI公司使用[14][16] - 英伟达将在中国发售RTXPro芯片,用于数字孪生和机器人领域[5][17] - 中国市场占英伟达全球营收15%,重要性显著[13] 汽车行业合作 - 黄仁勋对小米SU7 Ultra表示浓厚兴趣,但因不在北美销售无法购买[9] - 黄仁勋高度评价中国新能源车企包括吉利、小鹏、理想等[10] - 英伟达Orin和Thor智驾芯片为这些车企提供支持,年收入达50亿美元[10] - 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从芯片到训练全链条布局,暂无强力竞争者[10] AI行业观点 - 黄仁勋认为Meta重金投入AI是明智决策,AI将成为数万亿美元行业[19] - 苹果虽被挖角但仍有足够资源,只是按自己节奏发展[20] - 黄仁勋使用Google Pixel手机因其基于原生Android系统[20][21] 公司发展理念 - 黄仁勋享受从低谷到巅峰的过程,更看重创造新计算形式的价值[24] - 英伟达创造了加速计算,引领了AI浪潮[24] - 黄仁勋表示财务自由已久,更关注公司发展和帮助他人[26]
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快速增长|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6 03:51
影视行业 - 《哪吒之魔童闹海》衍生品销售额已达数百亿,未来有望突破千亿 [1] - 《哪吒2》海外票房已突破5000万美元,预计将超过1亿美元 [1] 对外贸易 - 2024年我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达6741.5亿元,较2013年增长116%,年均增速7.3% [2] - 2024年前5个月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864.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4% [2] - 出口1881.8亿元增长5.6%,进口982.4亿元增长21% [2] 基建投资 - 1-5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同比增长5.9% [3] 人工智能 - 百度启动最大规模AI人才招聘,岗位数量同比扩大60% [4] - 招聘覆盖23个核心业务和11类研究方向,聚焦大模型算法等前沿领域 [4] - 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启动,推动技术迭代与产业融合 [5][6] 显示面板 - 三星显示8.6代OLED产线年底试运行,2025年Q2全面量产 [7] - 量产时间与苹果OLED版MacBook Pro及iPad新品发布时间契合 [7] 新能源汽车 - 雷军表示小米SU7Ultra纽北破纪录只是开始,期待更多中国车企加入创新赛道 [9][10] - 理想汽车成为"苏超"官方战略合作伙伴 [11] 消费品 - 泡泡玛特因安全隐患暂停LABUBU系列产品在韩国的线下销售 [12] - 泡泡玛特股价年内涨幅超2倍,带动港股IP概念板块上涨 [15] - 德林国际年内涨幅1.22倍,多家潮玩企业计划上市将进一步提振板块 [15] 国际关系 - 马斯克父亲称赞中国人民勤奋聪明,是优秀竞争对手 [13][14]
企业家IP需要流量 更要超越流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5 14:46
企业家IP与流量经济 - 企业家IP本质是打造稀缺的明星企业家 通过个人影响力带动品牌发展 如黄子韬进军卫生巾市场首小时销售额达3000万元[1] - 流量明星转型企业家需将短期粉丝经济转化为长期产品力 卫生巾行业复购率决定成败 需建立透明工厂等基础设施投入2.75亿元[1] -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在于系统性能力构建 包括创新精神 冒险精神和长期主义 而非短期流量收割[1] 流量获取策略与品牌形象 - 董明珠与孟羽童合体直播实现流量爆发 通过"和解"事件双向获益 董明珠强化年轻化形象 孟羽童巩固职业标签[2] - 企业家IP需选择战略性流量获取方式 如董明珠与雷军持续10年的"十亿赌约"争议具备顶流潜力但存在合作障碍[2] - 雷军面临流量反噬风险 小米SU7系列产品争议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需通过技术突破如发布自研芯片"玄戒O1"重塑科技企业家人设[3] 企业家IP的可持续发展 - 顶级企业家IP需超越流量依赖 建立硬核技术支撑 小米通过芯片研发实现从"流量鲜肉"到"科技硬汉"的转型[3] - 品牌价值观锚定是长期发展关键 需平衡短期流量红利与长期战略目标 避免陷入舆论漩涡[3]
小米汽车就SU7Ultra排位模式致歉!曾有车主飙车被抓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02:20
小米SU7Ultra车机更新争议 - 公司推送车机更新版本限制马力,要求"在指定赛道圈速达到官方建议可解锁排位模式",引发车主不满 [1] - 公司对此致歉称"已暂停推送,未充分征询大家意见确有不妥" [1][2] - 已升级的少量用户将在下个版本更新中解决该问题 [2]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改配问题 - 公司针对首批交付的SU7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改配问题致歉 [2] - 未交付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改回铝制前舱盖 [2] - 已提车和在5月10日23时59分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将获赠2万积分 [2] 车辆性能与安全争议 - SU7Ultra因高马力强性能引发公众对城区道路行驶安全的担忧 [1][2] - 3月6日有车主深夜在城区道路飙车至300km/h,因严重超速被抓 [2] - 有博主建议"性能非常强的车只卖给赛车手,而不卖给普通用户" [2] 新手期安全限制措施 - 公司为所有SU7Ultra用户设置300km"新手期" [3] - 新手期内限制车辆最高时速为140km/h、限制最大动力性能、禁用一键Boost、直线竞速模式和赛道模式 [3] - 公司呼吁车主注意驾驶安全,遵守法律 [3]
“五一”消费实探丨车市“价格战”再起 各大车企花式降价促销量
证券时报· 2025-05-04 15:32
车企价格战 - "五一"假期汽车市场价格战达到小高峰 多家车企升级购车优惠 包括直接降价 权益赠送 0息贷款等方式 [1] - 特斯拉首次全系推出"5年0息"活动 焕新Model Y首付7 99万元 月供3060元 门店客流量明显提升 [2] - smart精灵1限时"一口价"14 99万元起 较原价降1 4万元 哈弗全系车型限时优惠最高4万元 叠加补贴后二代大狗PHEV起价12 28万元 [2] - 领克900上市价28 99万元较预售价降4万元 东风日产N7上市价11 99万元较预售价降4万元 [3] 促销效果与政策支持 - 麦肯锡报告显示价格战净刺激效果仅3 6% 对销量刺激作用微弱 [5] - 深圳出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报废更新最高补2万元 置换更新最高补1 5万元 [5]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小米SU7 Ultra持续热销 4月交付超2 8万辆 全年目标35万辆 [6][9] - 4月新势力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蔚来2 39万辆(+53%) 理想3 39万辆(+31 6%) 小鹏3 5万辆(+273%) 零跑4 1万辆(+173%) 阿维塔1 17万辆(+122 6%) 岚图1万辆(+150%) [9] - 新能源库存压力加大 2025年3月末库存达80万辆 较2023年初增长300% [9]
“五一”消费实探丨车市“价格战”再起,各大车企花式降价促销量
证券时报· 2025-05-04 15:21
车企"花式降价"促销 - "五一"假期汽车市场价格战达到小高峰 多家车企升级购车优惠 包括赠送冰柜、5年NOA免费使用、4000元补贴、5年0息贷款等 综合优惠达4.4万元[1] - 特斯拉首次全系推出"5年0息"活动 首付7.99万元月供3060元 焕新Model Y优惠拉动门店客流量提升[3] - smart品牌采取"一口价"直接降价策略 精灵1车型降价1.4万元至14.99万元 限时5月18日前购车[5] - 长城哈弗全系换新"一口价" 最高优惠4万元+2万元补贴 哈弗二代大狗PHEV综合优惠后12.28万元起[5] - 领克900和东风日产N7通过实际售价低于预售价方式降价 两款车型均较预售价下调超4万元[6]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小米SU7Ultra保持高热度 4月交付超2.8万辆 全年目标35万辆[8][10] - 4月新势力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蔚来2.39万辆(+53%) 理想3.39万辆(+31.6%) 小鹏3.5万辆(+273%) 零跑4.1万辆(+173%) 阿维塔1.17万辆(+122.6%) 岚图超1万辆(+150%)[10] - 新能源车库存压力显现 2025年3月末库存达80万辆 较2023年初20万辆增长300%[11]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深圳出台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报废更新最高补贴2万元 置换更新最高1.5万元[6] - 麦肯锡报告显示价格战净刺激效果仅3.6% 降价对销量促进作用显著减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