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

搜索文档
健之佳(605266)2025年半年报点评:营收企稳 降本增效
新浪财经· 2025-09-27 00:30
财务表现 - 1H25公司实现收入44.6亿元 同比下滑0.6% 归母净利润0.7亿元 同比增长15.1% 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元 同比微降0.8% [1] - 2Q25营收21.6亿元 同比降0.4%环比降5.7% 归母净利润0.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65.9%环比增15.9% 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元 同比增123.9%环比增10.2% [1] - 利润大幅增长主因去年同期政策影响致低基数 以及公司强化租金、人工费、配送费、分部管理费等前后台费用全面管控 [1] 门店运营 - 1H25门店总数5464家 较2024年末净减少22家 其中自建门店38家 关闭低效门店60家 [2] - 医药零售门店共5167家 较2024年末5173家减少6家 便利零售门店297家 较2024年末313家减少16家 [2] 业务结构 - 1H25医药零售业务收入40.2亿元 同比降0.4% 毛利率35.0% 同比微升0.1个百分点 [2] - 处方药收入14.7亿元 同比降6.7% 毛利率30.4% 升3.7个百分点 非处方药收入17.6亿元 同比增3.9% 毛利率35.4% 降3.4个百分点 [2] - 中药材收入1.5亿元 同比降11.7% 毛利率46.4% 降0.6个百分点 医疗器械收入3.3亿元 同比增5.1% 毛利率46.9% 降1.4个百分点 [2] - 生活便利品收入2.2亿元 同比增8.5% 毛利率26.9% 升1.4个百分点 [2] 盈利能力 - 1H25综合毛利率35.7% 同比降0.2个百分点 净利率1.6% 同比升0.2个百分点 扣非净利率1.5% 同比持平 [3] - 销售费用率29.1% 同比升0.2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2.5% 同比降0.2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1.5% 同比降0.1个百分点 [3] 现金流 - 1H2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5.51亿元 较1H24的2.9亿元同比大幅改善 [3] 业绩展望 - 调整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7亿元、2.1亿元、2.6亿元 同比变动分别为+36%、+22%、+22% [3] - 25-26年前值预测为2.4亿元、2.7亿元 [3]
江中药业拟收购精诚徽药70%股权 标的刚发生药品召回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2:40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江中药业拟以不高于7078.393万元收购精诚徽药70%股权 [1] - 精诚徽药主要从事中成药研发生产和销售 聚焦中药补益类OTC产品 [1] - 核心品种包括六味地黄口服液 脑力静糖浆及脑力静胶囊 [1] 目标公司基本情况 - 精诚徽药成立于2013年11月 注册资本5100万元 [1] - 前身为1968年建立的蚌埠中药厂 是综合性现代制药企业 [1] - 2015年被配天集团全资收购 2021年在安徽股托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 [1] 生产能力与运营状况 - 2016年投入5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单班产值可达3亿元 双班24小时全开可达6亿元 [2] - 中药饮片产线于2020年8月主动停产 [2] - 2024年7月发布蛇胆川贝液召回通知 原因为规避潜在质量风险 [2] 交易背景与相关方情况 - 精诚徽药现为配天集团100%持股子公司 [1] - 配天集团2018年发生债务危机 2024年4月被法院受理破产重整 [3] - 2024年6月法院裁定配天集团 精诚徽药等公司实质合并重整 [3] - 重整计划中精诚徽药按现状保留 其112亩土地使用权处置收益将用于清偿担保债权 [3] 战略意义与业务协同 - 收购将补充江中药业中药补益类品种 丰富OTC产品矩阵 [1] - 江中药业产品分类涵盖非处方药 处方药和健康消费品 [1]
White House launches investigations that could lead to tariffs on machinery, medical devices
Youtube· 2025-09-25 11:09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launching national security investigations into imports of robotics, industrial machinery, and medical devices that could pave the way for future tariffs on those products. In the medical field, products could include prescription drugs, syringes, and imported medical equipment like wheelchairs, pacemakers, and insulin pumps.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is seeking comment from affected companies to see whether domestic production can meet US demand.Those are things you don't want shorta ...
美国启动调查,为征收机器人和医疗设备关税做准备
华尔街见闻· 2025-09-25 00:11
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根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对机器人、工业机械和医疗设备进口启动国家安全调查 可能征收关税 [1] - 调查范围扩大至个人防护设备贸易 包括手套和口罩等疫情相关产品 [1] - 新调查为政府提供政策后盾 若现有全面关税被法院推翻可发挥关键作用 [2] 调查范围与产品类别 - 医疗设备调查涵盖注射器、缝合线、导管和纱布等医疗耗材 不涉及处方药及生物制品 [1] - 机器人及工业机械调查聚焦计算机控制机械系统、铣床和工厂用冲压机等设备 [1] - 当前政府已对制药、半导体、飞机、关键矿物、卡车等多个领域开展类似调查 [1] 法律依据与时间框架 - 调查依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 于9月2日正式启动 [1] - 商务部拥有270天时间向总统提交政策建议 [1] - 政府曾利用该法律对汽车、铜、钢铁和铝材征收关税 [1]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图 - 医疗设备调查反映政府对依赖外国医疗耗材的担忧 [1] - 第232条款调查构成政府贸易政策的重要支撑机制 [2] - 调查针对被认定为国家安全关键的商品类别 [1]
秋意渐浓 健康防护正当时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6:06
中国经济网9月24日讯(记者 韩璐)9月22日是秋分节气,此时昼夜平分,我国大部分地区步入秋高气 爽时节,但北方冷空气活动渐强,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发 布会,聚焦秋分养生、疾病防治等话题,为公众送上健康指南。 中医妙招应对秋季常见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及腹泻等疾病高发。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黄欲晓指出,今年秋分"燥湿交织",干燥易致口鼻不适,湿气影响脾胃功能,增加腹泻风险。 针对过敏性鼻炎,可按压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处的迎香穴3 - 5分钟,能疏通鼻腔、缓解症状。对于 腹泻,推荐茯苓15g、山药15g、炒薏苡仁30g、粳米50g、百合10g熬粥温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心血管患者巧度秋凉 秋分时节,北方昼夜温差超10℃,心血管系统调节面临挑战,血管收缩舒张易致心脏负荷增加、血 压波动,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风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马文君给出防护策略: 首先是动态保暖:采用"洋葱式"穿衣,根据温度增减衣物,保护头、颈、背、足等易受凉部位。 另外需注意择时运动:在温度适宜时段锻炼,充分热身,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 宜。 区分 ...
美国医疗行业系列研究(三)——美国药品支付体系:拆解:美国高药价的成因?特朗普药价政策的影响?
华福证券· 2025-09-23 02:1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1] 核心观点 - 美国处方药支付体系由PBM主导的零售渠道和"Buy-and-Bill"主导的非零售渠道构成,高标价、高回扣机制推高药价[4] - 商保和Medicare是核心支付方,2023年分别占处方药支出41%和34%[4][12] - 特朗普药价政策聚焦最惠国定价、PBM透明度改革、FDA审评流程和340B改革,可能重塑行业利润分配格局[4][108] 行业规模与结构 - 2023年美国处方药总支出6934亿美元(经调整口径),占医疗费用14.2%,2018-2023年CAGR 6.6%[4][7] - 零售渠道支出4590亿美元(占比66%),其中线下药房/卖场2775亿美元(40%),邮寄药房1815亿美元(26%)[4][8] - 非零售渠道支出2344亿美元(占比34%),其中医院1401亿美元(20%),诊所618亿美元(9%)[4][8] - 按标价(WAC)口径计算规模达9170亿美元,经支付方调整后为6500亿美元,制造商净收入4350亿美元[10] 支付方结构 - 商业健康险支出2865亿美元(41%),Medicare支出2384亿美元(34%),Medicaid支出654亿美元(10%),自费825亿美元(12%)[4][12] - 零售处方药中商保/Medicare/Medicaid/自费占比分别为39%/32%/11%/13%[4][14] - 非零售处方药中商保/Medicare/Medicaid/自费占比分别为46%/39%/6%/10%[4][14] 零售支付体系机制 - PBM通过回扣分成和差价定价获利,回扣占标价比例达23%(2021年),糖尿病药物回扣超50%[19][40] - 典型原研药回扣率25%,PBM留存2-5%服务费,其余转移至保险公司[19] - 行业高度集中,TOP3 PBM(Express Scripts、Caremark、Optum Rx)合计份额80%[41] 非零售支付体系机制 - "Buy-and-Bill"体系按ASP+6%支付,终端机构利润与药品标价正相关[4][70] - 340B机构享受约50%折扣,2023年采购额663亿美元(折扣价),15-23年CAGR 23.6%[87][89] - 340B医院利润率极高,无仿制药原研药利润率达107.8%[92] 重点支付方分析 - Medicare Part D 2023年支出1311亿美元,再保险补贴占比49%[46][49] - IRA法案将患者自付额限制在2000美元,药企在灾难性阶段承担20%返点[52] - Medicaid采用法定回扣机制,2020年回扣占支出53%,其中基础回扣占比33%[63] 政策影响研判 - 最惠国定价可能直接压低部分药品价格[108] - PBM透明度改革要求公开回扣和费用细节,可能压缩中间环节利润[108] - FDA加速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审批,加剧原研药竞争[108] - 340B改革限制胰岛素加价,推动生物类似药替代[108]
专家提示: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处方药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09:25
专家提示: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处方药 中新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李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药师张海英22日在北京表示,公众不要自行购 买和使用处方药,即使知道自己的症状,也要由医生明确诊断后开具处方,并且严格按照处方上的用法 用量和疗程使用。 这位专家提示,公众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即使知道自己的症状,也要由医生明确诊断后开具处 方,并且严格按照处方上的用法用量和疗程使用。她举例说,一些人感冒之后会自行使用抗生素,但是 很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产生药物的耐药性问题。"用药要安全为先, 不要擅自用药。"(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嘉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张海英提示,处方药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处方上的用法用量、疗程来使用,不能自行调整。 张海英介绍说,非处方药是不需要经过医生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的一类药品,常见的有治疗感 冒、头痛、发烧、咳嗽的药物,还有一些外用药物、维生素类药物。这类药物的安 ...
里昂:处方药带动中国线上药房收入加快增长 线上渗透率进入黄金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7:37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线上药房收入增长加快 处方药销售为主要驱动力 [1] - 药品类别在线上渠道具有最大增长潜力 尽管大部分零售类别已实现高线上渗透率 [1] 京东健康业绩指引 - 公司指引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约20% [1] - 公司指引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5% [1] 阿里健康业绩指引 - 公司指引2026财年收入同比增长10%至15% [1] - 公司指引2026财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30% [1] 盈利前景 - 下半年原厂药销售持续强劲 相信盈利存在上行空间 [1]
大行评级|里昂:处方药带动线上药房收入加快增长 相信盈利有上行空间
格隆汇· 2025-09-19 02:56
行业增长前景 - 处方药带动线上药房收入加快增长 [1] - 药品在线上有最大增长潜力 因大部分零售类别已实现高线上渗透率 [1] - 下半年原厂药销售持续强劲 相信盈利有上行空间 [1] 京东健康业绩指引 - 公司指引今年收入按年增长约20% [1] - 公司指引今年经调整净利润按年增长约15% [1] 阿里健康业绩指引 - 公司指引2026财年收入按年增长10至15% [1] - 公司指引2026财年经调整净利润按年增长20至30% [1]
身边的药店,为何比饮品店还多?
36氪· 2025-09-16 04:15
药店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国药店总数超过64万家 截至2023年5月 显著高于新茶饮门店的51.5万家数量[1] - 2022年零售药店市场销售额达5421亿元 同比增长10.2% 为近五年最高增幅[1] - 2022年12月单月销售额突破800亿元 月度同比增长82% 呈现爆发性增长[2] 政策驱动因素 - 2017年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实行零差价政策 禁止医院从药品销售中获利[7] - 医药分离制度保障患者购药选择权 禁止限制处方药外流[9][14] - 处方药外流使零售药店承接万亿级医药市场份额[16] 资本扩张与行业结构 - 2018-2022年药店数量从50万家增至62万家 四年增加超10万家[17] - 连锁药店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 上市企业旗下门店超1万家[21][22] - 2020-2021年新开药店数量分别为2.2万家和3.31万家[22] 市场竞争与盈利状况 - 连锁药店平均净利润率约5% 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33] - 2021年超40%大型连锁药店销售额增长低于5% 其中18.18%为负增长[33] - 药店通过销售高毛利OTC药品、保健品及生活用品提升盈利能力[30] 行业饱和度与分布 - 中国药店人口比为3000:1 远超国际6000:1的标准[38] - 成都等城市药店密度达1800-2000人/家 行业呈现过度竞争状态[38] - 多地出台药店距离限制政策 如三亚100米、上海300米[23][24] 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 - 集采政策使55%处方药分销市场转向零售渠道[25] - 医保"双通道"机制和门诊统筹政策将药店纳入医保报销体系[25] - 医院住院药占比从80%降至46% 门诊用药需求持续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