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I芯片

搜索文档
中国银河:Agent驱动要素进入“量价齐升”阶段 AI产业投资遵循四大主线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3:00
行业背景与质变 - 人工智能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从技术向要素的跃迁 体现为技术 算力 数据 政策 市场五大质变 [2] - 技术质变表现为视觉红利收尾 Transformer架构成为AIGC统一引擎 参数量突破千亿级触发涌现 通用智能雏形确立 [2] - 算力质变表现为国产AI芯片推理能效比与海外差距逐级收敛 数据中心形态由IDC转向AIDC 电力成本占比大幅提升 算力定价权向内转移 [2] - 数据质变表现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与资产入表打通财政-数据循环 数据升级为可交易 可分成财政要素 填补土地收入缺口 [2] - 政策质变表现为中央顶层设计完成攻关—筑基—应用—变革四段跳 AI首次写入社会治理层面 定位由产业工具升级为转型引擎 [2] - 市场质变表现为供给曲线与支付曲线同步下移 云计算SaaS估值回落 AI叙事从模式创新跃迁为要素变现 [2] 发展前景与场景 - 十五五期间AI要素化将体现价格发现 规模交易 跨境输出三条主线 Agent为核心载体 [3] - 产品维度交互范式移至CUI Agent升级为自主协作 收费基准从Token计价转向增量收益分成 AI部门由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 [3] - 供给维度实现国产全栈闭环 Agent专用芯片可定义指令集 框架层定义国产AgentOS生态 数据层公共数据转为可价值化资产 [3] - 需求端外溢至全球南方市场 总人口超45亿占世界近60% 全球数字经济年复合增长率达9.2% 远超传统经济 [3] - Agent出海可实现数字丝绸之路2.0 实现要素跨境交易并回流数据资产形成飞轮效应 [3] - 未来五年AI原生任务 企业流程编排 具身物理交互 消费级端侧伴生 社会级自治系统五大场景实现扩容迭代 [1][3] - 要素消费频率由项目制转为订阅制后大幅提升 [1][3] 投资方向 - 算力基础设施主线包括国产AI芯片 AI服务器 智算中心及绿色算力配套设施 [1][4] - AI Agent与MaaS服务主线覆盖垂直行业软件 低代码平台及系统集成商 [1][4] - 智能终端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主线包括智能网联汽车 AI手机/PC AR/VR及机器人产业链 如车端域控制器 边缘端模型部署工具 云端训练即服务 [1][4] - AI+绿色低碳主线涉及智慧电网 工业节能 碳管理软件及系统集成 [1][4]
*ST仁东:看好国产AI芯片市场空间 拟1亿元投资江原科技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14:54
公司战略投资 - 公司尝试战略投资深圳江原科技有限公司1亿元 投后持股比例为4.14% [1] - 公司看好国产AI芯片未来的市场空间 认可江原科技的技术实力与发展前景 [1] - 此次投资为跨界投资 公司缺乏初创企业投资经验 [1] 被投资公司业务与财务 - 江原科技专注全国产AI芯片研发 与本土先进工艺制造厂商协作完成全流程国产自主先进工艺芯片成功量产交付 [1] - 江原科技实现先进自主设计 工艺制造 封装的本土化全流程 [1] - 江原科技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1230.55万元 归母净利润-6853.69万元 尚未实现盈利 [1] 公司基本情况 - 江原科技于2022年11月成立 [1]
全面适配国产AI芯片!芯片ETF下跌2.37%,寒武纪-U下跌4.6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07:21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上证指数盘中下跌1.07%[1] - 银行 贵金属 保险等板块涨幅靠前 餐饮旅游 互联网跌幅居前[1] - 芯片ETF(159995)下跌2.37% 成分股圣邦股份下跌4.66% 寒武纪-U下跌4.63% 三安光电下跌4.25%[1] - 部分芯片个股活跃 沪硅产业上涨9.47% 拓荆科技上涨2.32%[1] 行业动态 - 腾讯云平台已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 标志着大型互联网公司加速"软硬一体"内循环和自主可控进程[1] - 国内云厂商主动适配国产AI芯片 有助于提升国产芯片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成熟度[1] - 此举将推动中国AI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创新突破 对国内芯片厂商具有长期利好[1] 产品信息 - 芯片ETF(159995)跟踪国证芯片指数 包含30只成分股[1] - 成分股覆盖芯片产业材料 设备 设计 制造 封装和测试等环节龙头企业[1] - 代表性成分股包括中芯国际 寒武纪 长电科技 北方华创等[1] - 场外联接基金A类代码008887 C类代码008888[1]
开源证券每日晨报精选:8月汽车产销保持稳健增长,英伟达入局Robotaxi
中国能源网· 2025-09-22 01:50
9月22日,开源证券发布开源晨会。以下为晨报精选: 【汽车】8月汽车产销保持稳健增长,英伟达入局Robotaxi——行业周报 8月汽车生产275万台同比增11%,新能源汽车生产133万台,同比增23%,渗透率 48%, 燃油车生产142万台,同比增1%;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相关标准公开征求意 见,针对 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不同功能,设置了人机交互、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 安全、信息安全、数据记录等全 方位安全技术要求,构建了"三重安全保障";全国新能源 汽车销量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邓健全、王镇涛) 【策略】坚持科技,高低切的时机尚未到来——投资策略周报 本轮行情的重要特征:中微观信号频繁,但宏观预期并未显著变化 。近期,在中枢抬 升的过程中,A股市场呈现显著的"增量市"特征,成交额放大与资金活跃度提升成为 核心标 志。同时本轮居民更多通过ETF入市,带来了和历史上的"指数牛"不同的特征:①ETF的流 入强化"龙 头"风格,尤其是ETF权重股重要性提升,对微盘股造成虹吸;②ETF被动配置, 缺乏主动基金经理填"估值坑", 导致本轮牛市行业之间的涨幅差异扩大,赚钱效应更集 ...
芯片产业链高开高走!科创50ETF龙头、科创100ETF广发、科创成长ETF集体涨超4%,全方位立体打包优质科创资产
新浪财经· 2025-09-18 05:13
芯片产业链表现 - 芯片产业链高开高走 海光信息涨超8%再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突破6000亿元 中科曙光涨超6%同创历史新高 利扬芯片和新相微涨超10% [1] - 光模块(CPO)板块持续走强 光库科技涨超10% 盛科通信-U 源杰科技和锐捷网络跟涨 [1] - 科创板块整体上行 科创综指涨超3% 汇成股份和德科立20CM涨停 国盾量子等跟涨 [1] 量子计算业务 - 国盾量子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 同比增长74.54% 量子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83.92% [1] - 公司研发投入达5517.08万元 同比增长33.77% 占营收比重45.46% [1] - 量子计算软硬件体系初具雏形 2023年市场规模达47亿美元 预计2035年有望超过8000亿美元 [1] 国产AI芯片发展 - 国产AI芯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头部互联网厂商落地具有先发优势 [2] - AI大模型是算力需求量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 头部互联网厂商投入较大 [2] - 受到头部互联网厂商认可和规模化采购的国产AI芯片产品在商业化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2] 科创ETF表现 - 科创50ETF龙头(588060)一度涨超4% 跟踪指数成份股中微公司涨超13% 拓荆科技和海光信息等涨幅居前 [2] - 科创100ETF广发(588980)一度涨超4% 跟踪指数成份股国盾量子涨超15% 盛科通信-U等涨超8% [2] - 科创成长ETF(588110)一度涨超4% 跟踪指数成份股国盾量子领涨超15% 中科飞测等涨幅居前 [2] 国产算力进展 - 腾讯表示推理芯片供应渠道具备多种选择 国际供应链波动背景下国产推理算力芯片有望提供助力 [3] - DeepSeek更新模型支持FP8精度与下一代国产芯片 头部开源模型对国产芯片的支持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加速落地 [3] - 华为昇腾芯片参与政府 金融和运营商等行业客户招投标 印证国产芯片竞争力持续提升 [3] ETF产品特性 - 科创50ETF龙头(588060)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由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证券组成 定位硬科技龙头标杆 [4] - 科创100ETF广发(588980)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聚焦市值中等流动性较好的100家企业 凸显中小市值企业高弹性特质 [4] - 科创成长ETF(588110)跟踪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 选取业绩指标增长率较高的50只证券 聚焦业绩高增长优质标的 [4]
恒生指数盘中突破27000点关口,头部互联网大厂自研芯片成市场关注焦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3:3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盘中突破27000点关口后回落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1% [1] - 半导体股持续拉升 机器人概念延续强势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指数上行 华虹半导体涨超9% 地平线机器人 中芯国际 百度集团 美团领涨 [1] 国产AI芯片进展 - 百度旗下昆仑芯在中国移动2025~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集采项目中中标十亿级订单 [1] - 昆仑芯AI服务器产品在"类CUDA生态"标段中标份额排名第一 [1] - 阿里旗下平头哥PPU芯片在部分重要参数上比肩英伟达H20芯片并超过A800芯片 [1] 行业分析观点 - 国产AI芯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头部互联网厂商落地具有先发优势 [2] - AI大模型是AI算力需求量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 头部互联网厂商投入较大 [2] - 受头部厂商认可和规模化采购的国产AI芯片产品在商业化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2] 市场展望 - 恒生科技指数站上6300点大关 [2] - 美联储降息重启 南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2] - 内外资共振及AI叙事回归共同催化下 恒生科技估值重构可期 [2]
A股半导体股拉升,北方华创逼近涨停,华虹公司涨超7%
格隆汇· 2025-09-18 02:31
A股半导体板块表现 - 汇成股份20CM涨停 涨幅1999% 总市值137亿 年初至今涨幅8328% [1][2] - 利扬芯片涨超16% 涨幅1653% 总市值7958亿 年初至今涨幅9532% [1][2] - 中微公司涨超14% 涨幅1415% 总市值1624亿 年初至今涨幅3733% [1][2] - 新相微涨超11% 涨幅1169% 总市值123亿 年初至今涨幅4568% [1][2] - 灿芯股份涨超10% 涨幅1006% 总市值9541亿 年初至今涨幅356% [1][2] - 瑞芯微10CM涨停 涨幅1000% 总市值964亿 年初至今涨幅10941% [1][2] 半导体设备与制造企业涨幅 - 北方华创涨超9% 涨幅935% 总市值3083亿 年初至今涨幅4738% [1][2] - 中芯国际涨超6% 涨幅665% 总市值10015亿 年初至今涨幅3232% [1][2] - 华虹公司涨超7% 涨幅782% 总市值1508亿 年初至今涨幅8722% [1][2] - 广立微涨超6% 涨幅652% 总市值177亿 年初至今涨幅7027% [1][2] AI芯片与设计公司表现 - 海光信息涨超8% 涨幅832% 总市值6110亿 年初至今涨幅7571% [1][2] - 翱捷科技涨超7% 涨幅798% 总市值465亿 年初至今涨幅10542% [1][2] - 盛科通信涨超9% 涨幅990% 总市值621亿 年初至今涨幅8036% [1][2] - 圣邦股份涨超6% 涨幅670% 总市值554亿 年初至今涨幅4292% [1][2] 国产算力产业进展 - 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涉及国产算力建设 [1] - 阿里平头哥(万卡) 沐曦股份 壁仞科技 中昊芯英 太初元碁 燧原科技 摩尔线程等多个国产AI芯片品牌已签约或拟签约 [1] 检测设备与封测板块 - 中科飞测涨超7% 涨幅776% 总市值329亿 年初至今涨幅1673% [1][2] - 矽电股份涨超7% 涨幅786% 总市值7318亿 年初至今涨幅23745% [1][2] - 闻泰科技涨超7% 涨幅751% 总市值602亿 年初至今涨幅2476% [1][2]
芯片半导体爆发,科创50拉涨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02:02
芯片半导体板块表现 - 早盘芯片半导体板块大幅领涨 海光信息 龙芯中科 寒武纪 中微公司涨幅居前 [1] - 科创50指数涨超2% 因半导体板块持仓占比达66% [1] 国产AI芯片项目进展 - 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采用多款国产AI芯片 涉及阿里平头哥等多个品牌 [1] - 阿里云已签约1024台设备 配备16384张平头哥算力卡 提供1945P算力 [1] 行业发展趋势 - 芯片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 板块有望获得持续催化 [1] - 科创50指数持仓电子行业占比68.77% 医药生物行业占比9.85% 合计78.62% [1] - 指数成分与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前沿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覆盖半导体 医疗器械 软件开发 光伏设备等硬科技领域 [1] 投资标的 - 科创50ETF(588000)追踪科创50指数 硬科技含量高 [1][2]
清华教授:中国企业应该设计新型芯片,而不是依赖英伟达GPU架构
观察者网· 2025-09-12 06:25
行业战略方向 - 亚洲国家应放弃使用英伟达GPU进行人工智能开发以减少技术依赖 [1] - 当前亚洲国家在开发算法和大模型时仍效仿美国模式利用英伟达或AMD的GPU [1] - 亚洲需在算法设计和计算基础设施等基础领域与美国模式形成差异化战略 [1] 英伟达市场表现 - 英伟达H20芯片因安全问题在国内市场遇冷 第二财季未售出任何新芯片 [1] - 英伟达向其他地区客户释放价值1.8亿美元的H20芯片库存 [1] 国产替代进程 - 中国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国产算力占比从2023年14%激增至2024年34.6% [2] - 预计2027年中国国产AI芯片比例将从2023年17%升至55% [2] - 美国供应商份额将从83%降至45% [2] 技术发展路径 - 深度求索案例证明中国企业可在无尖端硬件情况下实现算法突破 [2] - 国内企业应专注开发专为大型模型设计的新型芯片而非依赖游戏架构GPU [2]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的战略重组正在推进,曙光数创在手订单充足
北京商报· 2025-09-11 12:08
公司战略重组进展 - 与海光信息的战略重组正同步推进尽职调查与资产评估 交易完成后将再提交董事会审议并披露进展 [1] - 双方拟整合芯片设计至算力服务全栈能力 推动国产AI芯片在政务 金融等关键行业规模化落地 [1] 技术研发与商业化 - 曙光数创研发的第三代浸没液冷解决方案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750kW以上 为国内唯一实现浸没相变液冷大规模商业化部署的企业 [1] - 曙光数创在手订单充足 但受到项目实施周期影响 收入确认存在不确定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