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型保险产品

搜索文档
低利率时代,该如何理财?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10:54
低利率时代,该如何理财?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王梦瑶)低利率时代,家庭该如何理财?专家建议,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 四是另类资产。可关注黄金等商品投资、海外投资等创新产品,分散国内传统资产波动风险。(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永乐 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现代家庭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五个核心领域:医疗健康、养老规划、子女教育、财 富安全、财富传承。75.8%的受访家庭最担忧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68.2%的家庭为养老规划感到焦 虑,60%的家庭担忧子女教育问题,约41.1%和36.6%的家庭关注财富安全保障与传承问题。这些担忧折 射出当代家庭对确定性、安全感和可持续性的强烈诉求。 这种形势下如何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刘文鹏建议,可以参考保险公司的做法,通过大类资产配 置,实现保险资金稳健保值增值。家庭资产配置可参考类似思路,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 一是流动性管理。配置10%-15%高流动性资产,兼顾应急需求与灵活支取,确保家庭在面临突发支出或 短期资金需求时,能够快速调用资金,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被迫低价变现其他资产,从而保障财务稳定 性,构建家庭财富的"安全缓冲垫"。 二是固收类资产。家庭资产的核心配置, ...
银保渠道,挥别“代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2:09
银保渠道复苏与转型 - 银保渠道收入占比重回50% 上一次超过50%是在15年前的2011年[1][2] - 银保渠道回暖伴随业务质量明显改善 告别趸交短险为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1][2] 保费增长表现 - 银保市场期交业务同比增长4.8% 头部公司同比增长48.9%远高于行业平均[2] - 头部公司市场份额提升10个百分点 达到三分之一[2] - 五大上市险企银保渠道保费增速亮眼:太保寿险416.6亿元(+82.6%) 新华保险461.92亿元(+65.1%) 中国人寿724.44亿元(+45.7%) 中国平安415.97亿元(+37.5%) 人保寿险531.04亿元(+24.1%)[2] 业务质量提升 - 多家险企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超100%[3] - 新华保险和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价值贡献占比超过50% 成为第一大价值贡献渠道[3] - 长险首年期交保费显著增长:新华保险111.04亿元(+55.4%) 人保寿险152.82亿元(+53.9%) 中国人寿170.32亿元(+34.4%)[3] 政策驱动因素 - "报行合一"政策规范费用结构 要求上报费用率与实际执行完全一致[4] - 长期期交产品手续费形成统一标准:三年期9% 五年期14% 十年期18% 趸交3%[4] - 取消银保"一对三"限制 拓宽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空间[6] 渠道建设进展 - 中国人寿合作银行突破百家[7] - 新华保险与52家银行建立合作[7] - 人保寿险与90家银行合作 新单期交保费和出单网点明显增长[7] - 中国太保期缴举绩网点总数1.3万个(+28.9%) 月均网点数(+70.2%) 其中国有行增速达164.9%[7] - 中国平安外部银行可经营网点1.7万个 较年初1.2万个大幅增长[7] 市场环境变化 - 个险渠道增长乏力 险企将银保作为战略补位[11] - 银行面临息差压力 通过代销保险拓展非息收入[12] - 居民存款余额达151.25万亿元 利率下行催生"挪储"潮[12] - 招商银行零售代销保险存量保费突破1万亿元[12] - 平安银行代理个人保险收入6.66亿元(+46.1%)[12] 客户需求变化 - 老龄化加剧推动保障需求 预计2050年60岁以上人口超4亿[12] - 客户需求从单一理财向全生命周期规划转变[12] - 保险产品长期稳健收益特性受青睐[12][13] - 银保渠道客户渗透率仅3-5% 95%潜客待开发[13] 战略转型方向 - 从简单代销向战略协同模式转型[15][17] - 新华保险实施规模与价值并重经营定位[16] - 阳光保险聚焦客户经营能力、销售队伍专业能力和银行渠道合作[16] - 人保寿险计划从产品体系、专业化经营、银行合作、产品结构和监管合规五方面提升价值率[16]
五大上市险企日赚十亿的当下与未来
北京商报· 2025-08-28 17:24
核心业绩表现 - 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781.92亿元,平均日赚9.84亿元,同比微增 [1] - 中国平安净利润680.47亿元位居首位,新华保险净利润增速达33.53%最高 [1] -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净利润分别为409.31亿元、265.3亿元、278.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3%、16.94%、10.95% [1] 投资表现 - 资本市场回暖推升投资收益,成为拉动业绩主要引擎 [2] - 中国平安上半年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2] - 中国人保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2] - 中国人寿上半年在权益资产配置新增超过1500亿元 [2] 寿险业务 - 寿险新业务价值呈现强劲增长,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增速达71.7% [3]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 [3] -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均实现20%以上同比增长 [3] - 居民对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旺盛,主要受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影响 [3] 行业前景 - 寿险被认定为进入黄金发展期,提供财富保值增值、家庭保障、医疗健康养老三重价值 [4] - 行业发展空间大、保障需求大、政策支持大,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支撑行业持续发展 [4] - 银发经济兴起和数字浪潮催生多元化金融服务和风险保障需求 [4] 财险业务 -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5.3%和95.2%,分别下降1.5和2.6个百分点 [5] - 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5] - 新能源车险成为重点发力方向,人保财险上半年承保新能源车数量同比增长36.8% [5] - 平安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27.6% [6] - 新能源车险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人保香港、泰国项目落地,海外业务将成为新增长点 [5]
日赚十亿!五大上市险企高光背后的近喜与远虑
北京商报· 2025-08-28 14:47
整体业绩表现 - A股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1781.92亿元,平均日赚9.84亿元,同比微增 [1] - 中国平安净利润680.47亿元位居首位,新华保险净利润增速达33.53%最高 [3] -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净利润分别为409.31亿元、265.3亿元、278.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3%、16.94%、10.95% [3] 投资端表现 - 资本市场回暖推升投资收益,成为拉动业绩主要引擎 [3] - 中国平安上半年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4] - 中国人保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4] - 中国人寿上半年在权益资产配置新增超1500亿元,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优质高股息股票 [4] 寿险业务发展 - 寿险新业务价值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反映行业经营能力和业务拓展水平提升 [5]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增速达71.7%;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 [5] -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均实现20%以上同比增长 [5] - 行业认为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具有财富保值增值、家庭保障和医疗健康养老三重价值 [6] 财险业务优化 -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持续优化 [7] - 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5.3%下降1.5个百分点,平安产险95.2%下降2.6个百分点,太保产险96.3%下降0.8个百分点 [7] - 新能源车险成为重点发力方向,人保财险承保新能源车数量同比增长36.8% [8] - 平安产险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27.6% [8] 战略布局与展望 - 多家险企加大权益资产配置,中国人寿积极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4] - 新能源车险出海项目在中国香港、泰国落地,海外业务预计成为新增长点 [8] - 行业看好寿险未来发展空间,认为具有发展空间大、保障需求大、政策支持大三大支撑因素 [6]
瑞士再保险:中国寿险与健康险市场将迎来三大机遇
证券日报网· 2025-08-06 08:50
中国寿险与健康险市场机遇 - 人口老龄化推动退休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增长 包括风险保障 商业养老保险和长护险等 [2] - 医疗改革为健康险提供创新空间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厘清基本医保与商保责任边界 [2] - 医疗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9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并与健康险公司对接 引入全球先进医疗服务 [2] 行业短期挑战与应对策略 - 低利率环境对储蓄型保险产品影响较大 存在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风险 [3] - 保险公司持续下调人身险产品保证利率 积极推广分红型产品防范利差损风险 [3] - 监管机构放宽投资限制 鼓励寿险公司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3] - 应对低利率需负责任地进行利率定价 保持充足资本 为利率回升后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做准备 [3]
上半年保险业保费同比增长5.3%
证券日报· 2025-07-28 16:52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半年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3% [1] - 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27705亿元,同比增长5.4% [1] - 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5.1% [1] 人身险公司表现 - 上半年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4%,低于去年同期12.95%的增速 [2] - 6月单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高达16.3%,显著高于上半年整体增速 [2] - 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导致市场营销策略变化,6月高增长与8月底前产品切换窗口期相关 [2][3] - 储蓄型保险产品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背景下仍具市场优势,个险渠道复苏及银保渠道期缴产品发力支撑保费增长 [3] - 预计8月人身险保费将保持高增长,但9月至年底可能承压 [3] 财产险公司表现 - 上半年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其中车险保费4505亿元,占比46.7% [4] - 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661.7亿元,同比增长41.44%,远高于行业车险3.27%的增速 [4] - 新能源车险已结赔付额同比增长33.32%,行业整体车险赔款同比下降1.68% [4] - 健康险保费1609亿元,占财产险公司保费16.7%,同比增长9.08% [5] - 意外险保费291亿元,同比增长12.36% [5] - 非车险业务增长较快,尤其是短期健康险业务,反映民生保障需求提升及非车险战略成效 [5] 细分领域趋势 - 新能源车险在新车保险业务中占比将持续提升,但综合成本率较高,市场格局或向头部险企集中 [4] - 财产险公司健康险和责任险保费增长快于车险,短期健康险业务拉升整体增长 [5]
上半年保费出炉!人身险单月增16%,预定利率下调后能否继续“猛涨”
北京商报· 2025-07-27 12:31
保险业上半年保费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04% [1][3] - 人身险保费收入2.96万亿元 同比增长5.34% 财产险保费收入7744亿元 同比增长3.90% [3] - 6月单月人身险保费4908亿元 同比增长16.3% 与5月增速16.6%基本持平 [4] - 上半年保险业赔付支出1.35万亿元 同比增长8.6% [3] 人身险高增长驱动因素 - 个险渠道持续复苏 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旺盛 [1] - 分红险转型加速 部分上市险企分红险占新单保费超50% [4] -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优势明显 成为锁定长期收益优选工具 [4] -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及保险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催化新单增长 [4] 预定利率调整影响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 较上季度下降14个基点 [5] - 大型险企调整新产品预定利率 普通型最高2% 分红型最高1.75% 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最高1% [5] - 预定利率下调短期可能刺激"炒停"效应 拉动新单增长 [5] - 中长期看可能削弱产品吸引力 预计增速将回落至5%-8%区间 [6]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单纯依靠利率优势难以长期维持 需依赖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7] - 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受利率影响较小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7] - 建议建立"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保险"的一站式健康生态系统 [7]
非银行业中期策略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 保险行业、证券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保险行业 - **行情复盘**:2025年以来保险行业指数波动大,投资端有压力,负债端新业务增长受去年基数影响;除国寿外,新华、仁宝、平安、泰宝实现正增长,新华因业绩增速领先、分红水平高、一季度业绩优领跑行业;机构持仓显示主动权益基金对保险行业低配,配置类资金定价权提升及投资需求驱动有望补齐配置短板 [1][2][3] - **经营业绩**:一季度规模金利润和净资产增速表现分化,规模金利润同比增速回落受资本市场行情影响;2021年以来上市险企美股股利稳中有增,24年净利润正增长致现金分红比例下降 [3][4] - **负债端情况**:产险保费稳健增长,综合成本率改善,得益于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业务结构和大灾减少;寿险新单表现分化但新业务价值增速高,受益于新业务价值率提升;2025年开门红以储蓄型产品为主,24年9月普通寿险预定利率下调致Q3新单同比增速高;银保渠道落实政策,新单和新业务价值普遍增长 [5][6] - **监管影响**:人身险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落地,万能险新规出台,有助于引导险企强化资产负债联动、防控利率风险、防范利差损;23 - 24年下调预定利率缓解负债成本,今年预定利率或再次下调 [7][8] - **资产端情况**:利率中枢下行和优质非标资产供给有限,新增资产和到期资产再配置压力大,主要上市险企净投资收益率下降;未来上市险企或通过增长利率债、拉长资产久期和加大OCI类高股息股票资产配置稳定投资收益 [8][9] - **投资建议**:建议优先关注基本面稳健且具贝塔弹性的保险板块,震荡市优先关注太保,权益市场向好时关注新华和中国人寿;保险负债端延续改善,监管与险企转型共振有望压降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风险,资产端投资业绩有不确定性但贝塔属性显著、分红稳健、基金持仓低,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14][15] 证券行业 - **政策面**: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过去一年多证监会出台五十多项制度规则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生态;24年4月降公募基金交易佣金,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公募基金改革有序推进 [9][10] - **市场表现**:机构对证券行业低配,主动权益基金一季度末重仓持股比例仅0.37%,较沪深300权重低配6.29个百分点,沪深300中券商指数标的全部低配;年初到6月20日,非银金融行业涨跌幅排名25位,证券行业跑输沪深300 7.75个百分点 [10][11] - **行业基本面**:一季度市场景气度回暖,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规模净利润增长78%,42家上市公司中36家实现正增长,前10大券商规模净利润增速84%;投资业务和经纪业务是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收入占比合计65%且影响力增大;投资业务因A股市场一季度结构性行情表现好,部分券商加大方向性投资带动收入增长,债券市场波动大,自营规模延续增长,部分中小券商抓住机遇实现高速增长,大券商投资收入更具韧性 [11][12][13] -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业务结构均衡、基本面有韧性、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导向下更受益的头部券商,如中信、华泰、银河、中金;证券行业内在稳定性增强,全年基本面有望稳健增长,但需关注权益市场波动和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等风险 [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保险行业产险中车险坚持包型合一、强化费用精细管理,非车险主动优化业务结构控制风险敞口 [5] - 证券行业一季度上市券商中,投资业务和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上半年分别增加5个百分点 [12]
新低!银行存款利率集体跌入“1字头”!年中揽储压力大增,监管明确红线
券商中国· 2025-06-19 23:22
银行存款利率现状 - 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全面下跌 3年期和5年期平均利率分别环比下降30 3BP和30BP至1 711%和1 573% 5年期利率相比3年期倒挂13 8BP [2][3] - 各期限定期存款均进入"1%时代" 3个月 6个月 1年期和2年期平均利率分别为1 004% 1 212% 1 339%和1 428% 环比降幅达24 3BP至23BP [3] - 大额存单利率同步下行 5年期降幅最大达28 33BP 3个月至5年期平均利率区间为1 239%-2 069% [3] 利率下调传导效应 - 国有大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后 股份行 城商行及农商行迅速跟进 1年定期利率普遍降至1%以下 活期利率低至0 05% [4] - 大行与中小行利率调整时间差缩短 存款套利空间显著压缩 大行存款向中小行"搬家"趋势有望放缓 [4] - 利率下调有助于缓解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 减轻银行负债端压力 同时促进资金流向消费和投资领域 [5] 银行年中揽储压力 - 6月末考核窗口期银行面临存款规模与结构双重指标压力 部分分行储蓄存款日均增量考核要求100%完成 [6] - 资金掮客活跃度提升 6月末1000万资金单日价格达2 5万元 年化收益率超91% [6] - 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优化考核体系 强化日均贡献考评 加强月末存款偏离度管理以整治冲时点行为 [7] 资管产品营销策略 - 银行加大代销理财 保险等低风险产品力度 固收类理财及储蓄型保险成为替代存款的主要选择 [8] - 部分银行通过赠送高价值权益吸引客户 如某分行保险营销活动带动销售额超300万元 单客户获赠成本近千元 [8] - 违规揽储行为频现 包括赠送潮玩盲盒等实物礼品 监管部门明确禁止贴息 返现等不正当竞争手段 [9][10] 行业转型方向 - 银行需摒弃规模情结 通过代发工资 结算网络及合规代销等可持续方式提升存款竞争力 [10] - 构建"场景化金融服务+科技化体验+价值观共鸣"综合生态 应对基金 理财等多元金融产品分流压力 [11]
单月同比增速超11%!4月人身险保费“回春”,高增速能否持续
北京商报· 2025-06-02 11:02
人身险保费收入回暖 - 2025年前4月行业人身险原保费收入达2 1万亿元 同比增长1 8% 较一季度0 24%增速明显回升 [1][3] - 4月单月人身险公司原保费规模2879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1 6% 呈现"小阳春"态势 [1][4] 保费回暖驱动因素 - 个险渠道持续复苏 储蓄型保险产品需求旺盛 主因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背景下保险产品保本且收益确定性高的优势凸显 [1][4] - 4月分红险 年金险等产品集中上市 银保渠道资源向期缴 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 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 [4] 未来保费走势影响因素 - 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是关键变量 一季度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2 13% 若二季度仍低于2 25%则传统寿险产品竞争力将削弱 [5] - 存款利率持续低位运行短期内仍支撑保险产品收益率优势 尤其对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消费者具备吸引力 [5][6] 行业长期展望 - 预定利率预期下调背景下 人身险保费预计维持平稳增长但增速有限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