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数字经济A

搜索文档
点赞924周年基金成绩单:牛市中首现跑赢指数,领先幅度还不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8:06
主持:关珊(股市广播FM95.3《走进机构大本营》) 主动权益基金更是一扫前期调整市长期跑输指数的阴霾,整体收益水平大幅跑赢沪深300等宽基指数。 关珊:一年来业绩最高与最差基金收益差距悬殊,原因何在?这种分化对比过往是否正常? 嘉宾:庄正(爱方财富总经理) "9.24"一周年之际,随着净值披露,基金成绩单也靓丽出炉。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 股混合型基金等)近一年平均收益率达55.58%,中位数是49.78%,均显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等代 表性宽基指数,且领先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在牛市中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超越指数表现尚属首次。爱方 财富总经理庄正接受股市广播采访时表示,本轮牛市中基金业绩表现还有一大特征就是业绩分化加大, 当前在估值水位已显著抬升的基础上,兼顾考虑收益与风险,四季度可适当关注"老登股",以及部分估 值百分位不高且景气度上升的赛道股,重仓这类资产的基金具备配置价值。 关珊:"9.24"一周年,基金业绩整体表现如何? 庄正:基金业绩和市场表现高度相关。截至到2025年9月23日的过去一周年,指数市场大幅上涨,上证 指数累计上涨39%,沪深300上涨41%;创业板指累计大涨约10 ...
A股924行情1周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首尾相差290%:东财价值启航亏8%,广发价值优势亏3%,广发内需增长亏2.5%
新浪基金· 2025-09-23 07:57
专题:专题|A股"924行情"一周年回顾与展望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A股"924行情"一周年之际,Wind数据显示,从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22日,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 型以及QDII混合型等基金,只统计主份额)中,458只主动权益基金翻倍,其中,德邦鑫星价值A区间回报282%位居第一,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 A回报271.5%位居第二,中欧数字经济A区间回报262%位居第三。 7只主动权益基金924行情以来亏损,其中,东财价值启航A亏损8.13%位居跌幅榜第一名,广发价值优势亏3.26%位居跌幅榜第二名,广发内需增长A亏 2.55%位居跌幅榜第三名。 | 简称 | 区间回报 区间超基准 | 规模 and and any and the commend of the submit of the commend of | | | --- | --- | --- | --- | | | % % | | | | 德邦鑫星价值A | 282.09 280.58 | 9.33 雷涛,陆阳 | | | 中信建 ...
从2700点保卫战到市值首破百万亿,“9·24”一周年改变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9-22 11:45
市场的修复不仅体现在K线图上,更渗透到每个投资者的决策逻辑里 "去年这时候还在愁2700点能不能守住,今年已经有信心上3900点,并犹豫要不要追了。"股民老张的感 慨,道出了"9·24"一周年最直观的变化。 去年9月24日,多部门联合打出"政策组合拳",成为市场重要转折点。一年过去,上证指数已从2700点 攀升至3800点以上,总市值首破100万亿元,超过1500只个股实现区间股价翻倍。 更"隐秘"的改变藏在数据里:曾经"深套"的基民从"解套就跑"变成"犹豫加仓",8月A股新开户同比增加 165%;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激增32%达21.4万亿元,ETF规模突破5.31万亿元; 近700只基金区间回报翻倍,"毛基"占比从56.87%骤降至17.58%…… 市场的修复不仅体现在K线图上,更渗透到每个投资者的决策逻辑里,即使近来市场面临短期压力,部 分机构人士也不改长期看好态度。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刚对第一财经表示,短期调整压力丝毫未改变至少在中期层面对股市持续修复 前景的预期,无论是资产荒之下流动性向A股方向的传导(增量资金继续流入),还是政策端对股市的 友好态度,都将继续成为重要的正面催 ...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基金市场迎来一股“热旋风”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8 01:00
基金发行热度显著提升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34只产品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出现年内首只"一日售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基金[1][2] 爆款产品案例表现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远超50亿元募集上限[2] - 实际确认比例56.67% 有效认购户数达3.84万户[2] - 该产品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权益类基金[2] 三季度发行市场活跃度 - 三季度已有404只新基金启动认购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选择提前结募 超过完整二季度数量[3] - 81只基金在10天内完成认购 较二季度63只显著提升[3] 存量基金限购现象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申购[4]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1][4] - 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1][5] - 投资者对后市走势讨论更趋活跃[1][5] - 权益基金销售整体回暖 受益于市场表现和信心恢复[3] 市场情绪分析 - 乐观情绪随市场上行蔓延 但未达过热水平[5]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创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5] - 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支撑市场信心[1][5] 机构观点分歧 - 部分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1][5] - 另有声音建议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6] - 市场新增主力资金为绝对收益机构 不具备脱离合理估值基础[6] 板块表现特征 - AI+板块成为近期市场绝对主线 包括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7] - 部分板块出现交易持续拥挤情况[7] - 其他主题性板块今年以来鲜有表现机会[7]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2:34
基金市场热度提升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2][4]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5] - 出现年内首只"一日售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基金[2][5] 新基金发行表现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确认比例56.67%[5] - 该产品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权益类基金[5] - 三季度已有404只新基金启动认购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6]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6]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7]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6] - 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6] - 多只翻倍收益基金实施限购 包括中银港股通医药A等[7]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2][9] - 投资者对后市走势讨论更趋活跃[2][9]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市场新增主力资金[10] 市场情绪分析 - 投资者兴趣度显著提升 但情绪尚未达到过热水平[9] - 个人投资者未创造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9]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微观结构风险有所积累[10] 板块表现特征 - AI+板块构成绝对主线 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表现突出[12]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12] - 部分板块出现交易持续拥挤情况[12]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不具备脱离合理估值体系的基础[10] - 建议维持低估高质的结构切换 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0] - 三季度向上拐点可能引发风格向顺周期资产倾斜[10] - 回调释放交易过度拥挤压力 利于后续市场行稳致远[11]
从新发“日光基”到绩优“限购令”,市场现在“热不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1:32
新基金发行热度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成为年内首只"一日售罄"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产品[2] - 三季度新发基金达404只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3]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 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 多只产品年内回报翻倍[4] - 中欧数字经济A和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单日限购5万元[4][5] 投资者情绪与资金流向 - 投资者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数量显著增加[1][6] - 瑞银证券调研显示各类机构投资者对A股兴趣度提升[6] - 市场情绪改善源于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6]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达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6] 市场结构与板块表现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强势板块涨幅显著[7] - AI+板块(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构成近两个月绝对主线[8]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8]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新增主力资金 市场估值体系保持合理[7]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 个人投资者未大规模入场[6] - 另有观点提示需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7] - 部分资金存在收益兑现预期 对监管导向存在担忧[7] - 稳定性资金力量表现不活跃 助长市场担忧情绪[7]
历史罕见!最牛涨超175%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00:44
市场整体表现 - 前8月A股市场大幅走强 主流指数普遍上涨 其中北证50指数涨幅达51.49% 科创创业50指数涨32.25% 科创50指数涨28.00% 创业板指涨24.13% 中证2000指数涨幅超30% 仅红利指数小幅下跌[2][4] - 8月份市场强势反弹 沪指突破3800点关口 创10年新高[4]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前8月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达23.83% 其中98.19%的基金实现正收益[6][7][10] - 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28.38%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28.79% 均显著超越主流指数表现[8][9] - 共有603只主动权益基金涨幅超50% 其中21只实现翻倍 最牛基金永赢科技智选A涨幅达175.68%[11][13][16] - 业绩领先基金主要集中在科技 医药和北交所板块 包括中航机遇领航A涨125.68%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涨120.29%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涨119.98%[14][20] 指数型基金表现 - 创新药主题指数基金表现突出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4.22%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2.24%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0.83%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0.44%[23][24][25] - 稀土和人工智能主题ETF同样表现优异 易方达中证稀土产业ETF涨77.46% 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涨83.81% 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涨79.11%[24][25] 结构性投资机会 - 北交所 创新药 人形机器人 AI 半导体和科创领域出现显著结构性机会[12] - 永赢科技智选A重点布局全球云计算产业 关注前沿模型发布和新兴应用发展[16][17] - QDII基金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涨幅达133.56% 重仓创新药个股[20] 机构观点 - 易方达基金认为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回稳向好 创新药 AI 机器人 卫星等行业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25] - 摩根资产管理指出资金正从美元资产向非美元资产 从债券市场向权益市场进行再平衡[26] - 鹏华基金表示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偏低位置 若企业盈利出现积极变化 可能出现业绩和估值双击行情[26]
8月超百只绩优基金“拒钱门外”,如此限购为哪般?
第一财经· 2025-08-27 11:15
基金限购现象普遍化 - 超过150只基金在8月暂停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 其中非债产品中超三成年内收益超30% 14只近一年回报翻倍 [1][2] - 永赢科技智选A三个月上涨126.34%后暂停100万元以上申购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A近一年回报108.65%后单日限购10万元 [1][2] - 中欧数字经济A一月内三次收紧限购 从100万元降至5万元 广发上证科创板成长ETF联接A设置单日限购额度100元 [3] 小盘策略基金限购尤为突出 - 38只小盘股基金中55%处于限购状态 其中4只完全暂停申购 万德微盘股指数去年以来上涨121.85% [4] - 小微盘策略基金规模多低于10亿元 20亿元被视为舒适管理区间 超过30亿元可能影响策略有效性 [5][6] - 微盘股流动性较弱 单日调仓超成交额10%会显著提升买入成本 稀释现有持有人收益 [5] 限购核心动因分析 - 防止规模增速脱离策略承载能力 拦截冲动型大额资金 避免重蹈2020年末新能源等赛道基金船大难掉头的覆辙 [1][7] - 基金行业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 强调合理约束管理规模 符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 [7] - 保护持有人利益为核心考量 但不代表不看好市场 中国权益资产大周期繁荣仍在上半场 [8] 市场资金结构变化 - 8月下旬市场从基金+游资主导转向多元化增量资金流入 外资回流和散户借基入市成为新特征 [9] -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限购产品关注度激增 某小盘风格产品单周浏览人数超1万 [3] 投资者应对策略 - 不必强求限购基金 可寻找同类型或类似策略的未限购优质产品 [8] - 风险承受能力强者选择规模适中产品并控制仓位 风险偏好较低者建议观望或少量配置并分散风险 [8]
近一个月超百只基金限购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05:14
绩优基金限购现象 - 近期A股市场回暖,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并创年内新高,绩优基金产品密集发布限购公告,超四成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回报率超30% [2] - 近一个月至少有133只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其中214只限购的主动权益基金中211只近一年斩获正收益 [3] - 中欧数字经济A以146.87%的同期回报领跑限购产品,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等产品近一年累计回报也实现翻倍 [4] - 限购额度差异较大,单日申购上限从100元至5000万元不等,部分产品近期收紧申购上限,如中信保诚多策略从1万元降至1000元 [4] 基金规模快速增长 - 中欧数字经济规模从去年二季度末的1238.46万元暴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15.27亿元,一年增长超过122倍 [4] - 限购基金中有36只产品规模实现翻倍增长,海富通量化前锋A等9只产品增幅超过10倍,去年底规模均不超过6000万元 [4] - 除主动权益类产品外,部分绩优债基及QDII基金也加入限购行列,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近一年累计上涨143.85% [5]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公司表示限购是为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性,让基金运作更加稳定,避免规模约束影响阿尔法收益获取能力 [5] - 限购机制可避免投资者受短期业绩驱动跟风买入,减少盲目追涨杀跌行为,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绩优基金 [5] A股市场走势 - 上证指数8月11日盘中冲高至3656.85点创年内新高,今年以来A股累计新开户数量达1456万户,同比增长36.9% [6] -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A股估值仍处于低位,未来存在较大扩张空间,国内出口数据超预期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是支撑因素 [6] - 长城基金汪立认为国内经济自然周期底部可能已出现,结构性机会将频繁出现,短期行情未必立即结束但可能进入中后段 [2][6] 行业投资机会 - 金鹰基金建议以科技成长为核心主线,搭配医药生物与周期制造的业绩弹性,保留金融红利的防御属性 [7] - 博时基金陈西铭认为创新药板块进入考验实际兑现的第二阶段,能达成BD合作和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有望表现突出 [8] - 医疗设备、骨科、创新药上游等业绩表现突出或有望改善的板块值得关注,部分CXO公司2025年业绩有所改善 [8]
近一个月超百只基金限购
第一财经· 2025-08-12 05:04
绩优产品密集限购 - 知名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自8月11日起单日限购10万元,上一轮限购为2019年10月单日限购500万元 [5] - 近一个月至少有133只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多数为年内业绩突出、规模快速扩张的产品 [5] - 目前处于限购状态的214只主动权益基金中,211只近一年正收益,超四成回报率超30%,中欧数字经济A以146.87%回报领跑 [5] - 限购额度差异大,单日申购上限从100元至5000万元不等,部分产品近期收紧上限,如中信保诚多策略从1万元降至1000元 [6] - 业绩推动资金涌入导致规模暴增,中欧数字经济一年规模从1238.46万元增至15.27亿元,增长超122倍 [6] - 36只限购基金年内规模翻倍,海富通量化前锋A等9只增幅超10倍,去年底规模均不超6000万元 [6] - 限购阵营还包括绩优债基及QDII基金,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近一年上涨143.85%后暂停申购 [6] 限购原因分析 - 基金公司主动限购是为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性及运作稳定性,避免规模约束影响阿尔法收益获取能力 [7] - 限购机制可避免投资者受短期业绩驱动盲目追涨杀跌,建议理性规划及逆向投资 [7] A股市场走势 -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后持续攀升,8月11日创年内新高3656.85点 [9] - 今年以来A股新开户1456万户同比增36.9%,7月新开户196万户同比增71%,融资余额创2016年来新高 [9] - 国内出口数据超预期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A股估值仍处低位存在扩张空间 [9] - 经济周期见底早期通常表现为总量平淡但结构活跃,结构性机会频繁出现 [9] 行业展望 - 短期流动性支撑仍在,但指数震荡调整可能性加大,成长与价值或轮动表现 [10] - 创新药板块进入业绩兑现第二阶段,能达成BD合作或产品放量超预期公司有望突出 [10] - 科技成长为核心主线,搭配医药生物与周期制造业绩弹性,保留金融红利防御属性 [10] - 创新药上游及CXO公司2025年业绩改善,骨科、医疗设备等板块值得关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