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威士忌
icon
搜索文档
百润股份20250923
2025-09-24 09:35
公司业务与业绩表现 * 百润股份预调酒业务下半年有望恢复增长 微醺果冻酒和12度清香新品或在2026年实现较好表现 强爽和清爽等品类亦有潜力[2] * 公司2025年整体表现较为稳定 九月份业绩仍能基本持平甚至略有增长 剔除新品贡献后原有358度主要产品表现依旧稳健 主业已经出现拐点[4] * 公司上半年订单数据同比下滑逐渐企稳 下半年进入轻装上阵的正常运作状态 预调酒业务预计将实现不错的增速[4] * 公司预调酒业务发展经历三阶段:2012-2014年通过央视广告赞助及热剧赞助迅速打开知名度 2015年上半年每季度发货量同比翻倍 收入一度达到16亿元[12] 2019-2020年推出微醺产品绑定宅家休闲场景 业绩连续八个季度超预期[12] 2022年至今推出强爽产品通过抖音 小红书话题挑战吸引真正饮酒消费群体[13] 威士忌业务发展 * 公司威士忌项目已投入约40亿元 拥有国内威士忌行业80%的橡木桶储备 约50万桶橡木桶[2][5] * 莱州酒厂2024年底已产出成品 具备先发优势 但2025年二季度受禁酒令影响铺货受阻 大型营销活动预计2026年展开[2][5] * 公司拥有弧式蒸馏器 柱式蒸馏器及双冷冷凝设计等技术储备 能够生产多样化酒体风格[5][6][7] * 公司培养多名从苏格兰学成归来的调酒师 取得黄酒桶和蒙古栎统标准化等创新成果[7] * 公司推出白色烈酒品牌交易金酒和冷链伏特加 莱州威士忌采用双品牌策略:高端线莱州主打单一麦芽 百利得专注于调和威士忌[8] * 百利得提供25毫升至700毫升多个规格 莱州多为700毫升大瓶装 公司开发了蒙古栎头 黄酒桶等中国特色桶形以及朗姆 龙舌兰 啤酒桶等经典桶形[8] 市场推广与渠道建设 * 公司通过参与威士忌酒展 举办品鉴会 开设莱州门店和会员小程序等方式推广威士忌产品[10] * 线上累计几万名活跃会员 仅上海和广州两地服务超过二十万名消费者[10] * 与全国18个城市五十多家餐厅酒吧合作 培育威士忌佐餐氛围[10] * 在黔江布局莱州文化体验中心 2024年底对外开放[10] * 每年推出三次单桶发售营造稀缺性 去年创世版限量1万瓶价格已翻倍至八百多元 首批单桶产品基本当天售罄[10] * 华东和华南地区渠道基础较好 威士忌氛围浓厚 现有渠道与威士忌业务可协同 威士忌消费者与预调酒消费者均以年轻人为主[14] 行业市场分析 * 国产威士忌市场潜力巨大 规划产能约25万千升 对应市场空间约170亿元[3][23] * 若成功培育餐饮端消费者 假设切入啤酒市场5%到10%份额 对应市场容量约100亿到180亿元[23] * 国内威士忌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整体市场规模约50至60亿元 相比白酒6000亿和啤酒3000亿规模非常小[15] * 国产威士忌目前仍不成熟 多数流通产品为进口品 2020年 2021年起进入密集建厂潮 2025年至2026年将迎来产能释放高峰期[16] * 威士忌适合本土化发展:酿造原料及产地要求不高 风味主要来源于橡木桶 全球可交易性强 不同区域可发展独特风味[17] * 高端市场主要集中在高线城市高收入 高教育水平群体 消费场景目前更多用于小规模朋友聚会或独饮 四人以上聚餐及商务宴请占比较低[22] 公司估值与发展前景 * 公司目前市值约250亿人民币 估值相对合理甚至偏低 适合左侧布局[2][9] * 预计年底或明年初有望迎来基本面驱动的增长[2][9] * 2026年公司预计将有较大发展弹性 目前是布局合适时间点[24] * 看好公司在威士忌市场发展原因:具备舶来品成功本土化经验与实力 拥有强大研发实力对国人口味精准把握 突出营销能力验证[11]
百润股份20250919
2025-09-22 01:00
**百润股份与中国预调酒及威士忌行业研究关键要点** **行业与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中国预调酒行业及威士忌行业,核心公司为百润股份[1] - 百润股份是中国预调酒市场绝对龙头,市占率72%,形成寡头垄断格局[2][4]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晓俊,持股41%,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股权结构稳定[3] **预调酒业务发展** - 中国预调酒市场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4.4%,销售额同比增长6.6%[2][4] - 市场渗透率与均价均低于全球水平:中国消费量占全球5.3%,均价0.5美元/升(全球0.7美元/升),人均消费量0.1升(日本12.6升)[6][7] - 预调酒规模占啤酒规模约2%(全球平均7%),渗透率低位但增长潜力巨大[6][7] - 百润产品矩阵覆盖5-15元价格带及3-12度酒精度,含微醺、强爽、清爽等系列,2025年新增果冻微醺和轻享新品[9] - 线下渠道为核心,2024年线下销售收入27亿元,占比约90%,覆盖超10万家传统门店[2][9] **威士忌业务布局** - 中国威士忌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消费者偏好500元以上高价产品,产能需提升(当前超5万千升,老酒储存不足)[10][11] - 百润已实现威士忌全品类布局,统筹规模达50万桶,目标扩张至100万桶(国际一流烈酒梯队门槛)[2][13] - 2024年推出创始版威士忌,2025年发布中低端百利得调和威士忌及高端莱州单一麦芽威士忌(239-499元价格带)[3][14] - 公司通过四个生产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形成规模效应[12] **竞争与渠道策略** - 预调酒市场CR3超90%,百润市占率72%(第二名为17%),渠道以大卖场、商超、电商为主(占比89%),现饮渠道溢价高但占比低[4][5] - 线上覆盖抖音、天猫等平台,线下深耕便利店、校园渠道,营销通过国际奖项提升品牌知名度[9][15] **增长潜力与风险** - 预调酒市场因低渗透率与消费升级有望持续增长,威士忌业务为未来增量核心[2][3][16] - 公司通过一体化产业链与产能储备为稳健增长奠定基础,维持重点推荐评级[2][16]
酒企大佬拟套现14.7亿,温州富商接盘浮盈超1.3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14:13
股权变动 - 实控人刘晓东协议转让63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总股本6.01% 交易后持股比例由40.59%降至34.58% [2][3] - 交易对价14.7亿元 转让价格23.337元/股(签署日前一日收盘价九折) [2][7] - 受让方刘建国成为第二大股东 持股6.01% 其为本间高尔夫董事长 未涉足预调鸡尾酒领域 [2][6] 交易影响 - 转让目的为丰富股东结构并引入战略资源 刘晓东暂无后续股份转让计划 [4] - 截至9月19日收盘价25.45元/股 刘建国浮盈超1.3亿元 [7][8] - 此次转让为刘晓东多年罕见股份变动 此前仅因上市、定增及可转债导致持股比例波动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9亿元 同比下滑8.56% 归母净利润3.89亿元 同比减少3.32% [9]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降9% 归母净利润同比降10% 连续两年上半年营收下滑 [9] - 业绩下滑主因RIO预调鸡尾酒收入下行 酒类产品销量及产量出现两位数下降 [10] 业务动态 - RIO推出青梅龙井、果冻酒新品 强爽及清爽系列推出多款零糖产品 [10] - 威士忌业务全面开展 百利得与崃州上半年推出流通款产品 目前处于渠道铺货阶段 [10] - 通过体验式营销及经销商合作拓展渠道 持续提升崃州蒸馏厂品牌知名度 [10][11]
酒企大佬拟套现14.7亿,温州富商接盘浮盈超1.3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14:11
股权变动 - 实控人刘晓东协议转让63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总股本6.01%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由40.59%降至34.58% 套现14.7亿元 [1][2] - 受让方刘建国成为持股5%以上第二大股东 其为本间高尔夫董事长 交易基于对上市公司发展前景的认可 [1][3][6] - 转让价格按签署日前一日收盘价九折定为23.337元/股 以9月19日收盘价25.45元计算 刘建国浮盈超1.3亿元 [8] 实控人持股历史 - 刘晓东自1997年创立百润以来长期控股 上市前持股超60% 2011年IPO后持股38.8% 2014年定增并购巴克斯酒业后持股回升至48% 2021年可转债发行后持股稳定在40%出头 [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9亿元 同比下滑8.56% 归母净利润3.89亿元 同比减少3.32%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9% 连续两年上半年营收下滑 [11] - 业绩下滑主因RIO预调鸡尾酒收入下行 酒类产品销量和产量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11]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9%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 [11] 业务发展 - RIO推出青梅龙井、果冻酒新品及强爽/清爽系列零糖新品 [11] - 威士忌业务全面开展 百利得和崃州上半年推出流通款产品 目前处于铺货阶段 通过体验式营销拓展渠道 合作经销商和销售网点持续增加 [11] - 百利得以"至少还有百利得"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传播 崃州聚焦"中国风味代表"定位强化专业圈层影响力 [12]
百润股份回应21:实控人卖股为引入资源,后续暂无转让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1:04
公司股权变动 - 实控人刘晓东协议转让63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股份 占公司总股本6.01%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下降至34.58% 直接套现14.7亿元 [1] - 刘建国成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及第二大股东 刘建国为奔腾电器创始人兼董事长 同时控制港股上市公司本间高尔夫并持有38.72%股份 [1] - 股权转让系为丰富股东结构并引入促进发展的资源 转让后刘晓东暂无其他股份转让计划 [1] 实控人持股历史 - 刘晓东作为创始人于1997年成立百润香精香料公司 与其弟持股超60% [2] - 2011年上市后持股稀释至38.8% 2014年定增并购巴克斯酒业后持股回升至近48% 2021年发行可转债后持股稳定在40%出头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9亿元 同比下滑8.56% 归母净利润3.89亿元 同比减少3.32%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9% [4] - 连续两年上半年营收下滑 其中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9%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 [4] - 业绩下滑主要因酒类产品收入下行 酒类产品销量及产量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5] 业务发展状况 - 现有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 新业务加快培养 上半年毛利率及净利率保持较高水平 经营性净现金流大幅优化 [5] - RIO锐澳推出青梅龙井及果冻酒新品 强爽与清爽系列推出多款零糖新品 [5] - 威士忌业务全面开展 百利得与崃州上半年分别推出流通款产品 [5] 威士忌业务进展 - 威士忌流通产品于上半年逐步投放市场 百利得与崃州烈酒产品处于铺货过程 [7] - 通过体验式营销及目标市场研究开拓优质合作伙伴 合作经销商及销售网点数量持续增加 [7] - 百利得以"至少还有百利得"为传播主题 通过"百利得小酒馆"实现线上线下渗透 崃州突出"中国风味代表"定位 提升专业圈层影响力 [7]
隆重仪式、百亿协议、加沙分歧……英美“特殊关系”的“面子”和“里子”
新华社· 2025-09-19 06:40
科技合作投资 - 微软、谷歌、英伟达、OpenAI和核心编织等美国科技公司承诺斥资310亿英镑(约合420亿美元)用于提升英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 [1] - 投资涵盖数据中心、芯片以及人工智能背后的算力等领域 [1] - 英国科研实力强且擅长孵化初创企业 但这些企业往往会被美国科技公司收购 [2] 行业贸易影响 - 英国钢铝产品以25%关税出口美国 相关协议已被无限期搁置 [3] - 苏格兰威士忌行业因10%出口关税每周损失达400万英镑(约合540万美元) [3] - 贸易保护主义在需求收缩与成本高企背景下对钢铁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3] 技术领域合作 - 英美签署《科技繁荣协议》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民用核能等技术领域 [1] - 协议旨在帮助两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1] - 巨额投资能否赋予英国真正竞争力取决于能否补齐本土企业融资短板 [1]
百润股份20250911
2025-09-11 14:33
公司及行业 * 百润股份(预调酒行业龙头)及中国预调酒和威士忌行业[1][2][3]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表现与预期 * 百润股份三季度有望迎来经营拐点 受益于358系列老品企稳增长及果冻酒 轻享系列等新品贡献增量[2][4] * 威士忌业务下半年渠道铺货速度及销售表现预计将优于上半年 全年威士忌收入预计可达3亿元 占总收入约10%[3][4][22] * 预调酒业务下半年预计三季度同比持平 四季度在低基数下实现提速增长[4][16] * 公司整体报表收入和利润有望在三季度迎来底部的经营拐点和改善[4] 行业市场前景与驱动因素 * 预调酒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出厂规模约70亿元 零售规模约150亿元 未来将保持持续快速扩容趋势[2][6] * 中国预调酒市场发展驱动因素包括年轻消费者对高性价比 易入口 低度化饮品需求增加 人均销量低提升空间大 以及居家餐饮时间提升推动非现饮场景发展[6] * 威士忌市场快速增长 2013年零售出厂口径规模约10亿元 2024年达55-60亿元 年复合增速约20% 2023年总产量超5000千升[17] * 威士忌消费以中等收入年轻男性为主 18-29岁消费者占比超50% 消费场景90%以上为家中独饮和小型聚饮 区域集中在一二线沿海城市[17] 公司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 * 百润股份是国内预调酒龙头 销售市占率稳定在60%以上 深耕行业20余年 在产品 渠道及营销方面积累深厚竞争壁垒[2][7] * 公司持续进行产品创新 如6月推出果冻酒 7月上市轻享系列 新品销售反馈良好[2][7][14] * 未来预调酒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头部品牌持续集中 尾部品牌分散化特点 百润股份作为龙头竞争优势将持续增强[2][8] 产品策略与创新 * 公司明确358品类产品矩阵 即3度微醺 5度清爽 8度强爽三个核心大单品 精准细分人群和消费场景[2][10] * 微醺系列聚焦年轻女性 自2016年推出保持稳步增长 2025年上半年新口味青提乌龙带来收入和销量增长[11] * 清爽系列2024年重新定位 推出500毫升大罐高性价比产品 满足居家配餐场景 2025年推零糖系列在三四线城市推广表现良好[12] * 强爽系列通过话题营销吸引年轻男性 2025年上半年重新发力 与新游戏联名并开发新口味 逐步止跌企稳[13] * 2025年6月推出果冻酒和12度轻享系列 果冻酒覆盖盒马超市及罗森便利店 轻享系列切入10度以上预调酒市场 七八月销售表现超预期[14] 营销策略与成效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细化营销 包括电视综艺 明星代言 游戏跨界联名等方式 有效提升费销比 推动微醺和清爽等品牌实现流量和销量增长[2][9] * 威士忌品牌百利得通过线上直播 小推车推广及新零售渠道合作创新营销模式 莱州通过精准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19][20][21] 威士忌业务布局 * 百润股份自2015-2017年开始建设威士忌生产项目 截至2024年陈酿威士忌桶达40万桶 已成为国内产量最大的威士忌生产商[3][18] * 通过百利得和莱州双品牌布局 百利得为调和型威士忌 适合年轻消费者 2025年2月上市 上半年完成2万家便利店和3万家零售店铺货[19] * 莱州定位单一麦芽威士忌 2025年6月上市 推出五个口味类型 定价200-500元 目标人群30-40岁已有威士忌消费群体 铺货渠道包括雪茄屋 高尔夫会所等高端场所[21] 其他重要内容 * 借鉴日本预调酒市场经验 日本预调酒销量约230万千升 占整个日本酒类消费市场约30% 零售规模约6000亿日元[5] * 日本预调酒崛起原因包括酒类税收政策调整 年轻人偏好清淡微醺饮品 以及便利店超市发展和家庭小型化趋势[5] * 国内威士忌产量一半左右为进口 酒厂数量增加 包括传统白酒 啤酒企业及外资企业布局[17]
百润股份(002568):预调酒业务筑根基,威士忌业务空间亟待展现
华源证券· 2025-09-01 00:0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预调酒业务和威士忌业务均处于行业发展初期 未来具备较大想象空间[5][7] 核心观点 - 预调酒业务筑根基 威士忌业务空间亟待展现[5] - 经营调整导致业绩阶段性承压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9亿元同比下滑8.56% 归母净利润3.89亿元同比下滑3.32%[5] - 预调酒阶段性承压 但招商进度积极 上半年经销商数量较年初增加200家 有望持续贡献后续收入增长[6] - 盈利水平维持高位 上半年毛利率70.33%同比提升0.25个百分点 自由现金流从上年同期-2.15亿元转正为2.73亿元[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5/9.31/11.23亿元 同比增速6.35%/21.75%/20.56%[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9亿元同比下滑8.56% 归母净利润3.89亿元同比下滑3.32%[5] - 2025年Q2单季度营收7.52亿元同比下滑8.98% 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下滑10.85%[5] - 上半年酒类产品营收12.97亿元同比下滑9.35% 食用香精营收1.69亿元同比下滑3.91%[6] - 上半年毛利率70.33%同比提升0.25个百分点 Q2单季度毛利率71%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7] - 预计2025年营收31.02亿元同比增长1.77% 2026年营收35.37亿元同比增长14.03%[8] 业务发展 - 预调酒业务持续完善"358"产品矩阵 6月推出果冻酒新品 线上首批迅速售罄[6] - 威士忌业务已推出10个以上SKU 崃州蒸馏厂罐桶达50万桶[6] - 华北区域营收2.31亿元同比下滑21.43% 华东区域营收5.34亿元同比下滑4.73%[6] - 华南区域营收4.82亿元同比增长3.09% 华西区域营收2.19亿元同比下滑23.05%[6] - 华北经销商数量增加76家至560家 华东增加64家至541家 华南增加12家至635家 华西增加48家至532家[6]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28.14元 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39/32/26倍[7] - 总市值295.29亿元 流通市值203.38亿元 总股本1.05亿股[3] - 资产负债率42.77% 每股净资产4.37元[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3/0.89/1.07元[8] - ROE预计从2024年15.34%提升至2027年18.00%[8]
东吴证券:给予百润股份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8 05:20
核心观点 - 东吴证券发布百润股份2025年中报点评报告 给予买入评级 预调酒主业延续调整 威士忌业务逐步贡献增量并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1][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9亿元 同比下降8.56% 归母净利润3.89亿元 同比下降3.32% 扣非归母净利润3.56亿元 同比下降9.04%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7.52亿元 同比下降8.98% 归母净利润2.08亿元 同比下降10.85% 扣非归母净利润1.78亿元 同比下降22.61% [2] - 酒类业务营收12.97亿元 同比下降9.35% 食用香精业务营收1.69亿元 同比下降3.91% [2] 业务表现 - 预调酒业务中微醺系列受新品带动表现较好 清爽和强爽系列阶段性承压 [2] - 威士忌业务3月推出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 6月推出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 逐步贡献增量 [2] - 线下渠道营收13.11亿元 同比下降9.63% 数字零售渠道营收1.55亿元 同比下降0.57% [2] - 华东地区营收5.34亿元 同比下降4.73% 华南地区营收4.82亿元 同比增长3.09% 华北地区营收2.31亿元 同比下降21.43% 华西地区营收2.19亿元 同比下降23.05% [2] 盈利能力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净利率同比下降4.18个百分点至23.71% [3] - 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至71.00% [3] - 税金及附加率同比上升1.20个百分点至6.86%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至19.17% 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1.59个百分点至8.05% [3] - 其他收益0.36亿元 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 所得税率28% 主要因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重新认证影响 [3] 产品与渠道 - 果冻酒6月上市 8月逐步进行线下铺货 轻享系列7月上市 [4] - 预调酒库存水平保持良性 百利得和崃州威士忌进入铺货阶段 [4] - 预调酒业务具备品类创新能力 产品营销经验和全国化产能优势 威士忌业务具有先发优势 [4] 盈利预测 - 东吴证券更新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86亿元 9.02亿元 10.48亿元 对应PE分别为37倍 33倍 28倍 [4] - 东北证券预测2025年归属净利润8.82亿元 对应预测PE33.27倍 [5] - 最近90天内共有12家机构给出评级 买入评级9家 增持评级3家 目标均价33.01元 [7]
预调酒龙头与国产威士忌渠道调研
2025-08-27 15:19
**行业与公司** * 预调鸡尾酒行业与国产威士忌行业 * 百润股份及其旗下Rio预调鸡尾酒品牌和威士忌业务 [1] **核心观点与论据:财务表现与市场挑战** * 2024年安徽地区预调鸡尾酒销售额为1.18亿元 较2023年的1.2亿元出现轻微下滑 但较2022年的7500万元有显著增长 [2] * 2025年夏季销售受大环境影响 回转速度比2024年同期至少慢了30% [16] * 公司2025年在安徽地区的一季度和二季度目标是1.44亿元 但根据目前进度最终达成可能低于1亿元 [16] * 销量增速放缓主因是经销商毛利空间下降和市场上临期品增多 经销商为获得返利超量进货导致库存积压 [3] * 线上平台(如拼多多、淘宝)低价倾销是导致整体价盘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5] * 公司采取处罚经销商团队和收缩市场费用投入等措施整治市场乱象 但效果有限 [5]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品与渠道策略** * Rio产品针对18-35岁消费群体 推出不同酒精度以吸引男性消费者 但三度酒女性消费者占比达60%至70% 男性消费群体增长有限 [9] * 强爽产品销量下滑 线上售价约5元而线下约6元的价格差异影响消费者选择 [9] * 2024年安徽地区产品结构为:强爽占比50% 微醺占比30% 清爽占比15% 其他产品占比5% 2025年目标维持此结构 [22] * 预调鸡尾酒销售渠道比饮料窄 主要集中于传统渠道 餐饮渠道基本没有涉猎 [8] * 公司缺乏专门团队负责餐饮渠道 之前尝试但因费用管控严格且缺乏维护人员未能成功 [13] * 超大型会员商超(如山姆)是重要渠道且价格稳定 但地方性折扣店的低价策略会影响整个市场价格体系 [15] **核心观点与论据:经销商与库存管理** * 经销商库存周转期健康水平应控制在1.5到2个月之间 超过两个月则有风险 安徽地区已调整至此水平附近 但其他省份可能存在三到五个月周转期 [18] * 经销商库存中约60%至70%是强爽单品 因大面积铺货导致部分产品在终端过期 [17] * 公司为处理过期产品问题 将回购比例从最高50%或100%降至30%-50% [17] * 经销商一年通常有四个主要打款节点 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相对较高 [20] * 经销商对Rio强爽产品积极性不高 因每箱仅赚2至3元 毛利空间几乎为零 依赖返利维持盈利且存在价格倒挂现象 [11] **核心观点与论据:利润与价格体系** * 强爽经销商打款价为98.5元/箱 供给终端价格介于95元至96元之间 存在价格倒挂 [26] * 强爽供到终端价格约为105元 终端零售价为12元一罐(144元/箱) [27] * 强爽返利政策:季度返利4元 年度返利2元 总计6元 经销商实际可获得80%返利(约5元) 因此经销商底价约93元 [27] * 微醺产品打款价为112.8元 供到终端价格在120至125元之间 零售价在7.5至8元之间 [28] * 微醺返利政策:季度返利6元 年度返利3.4元 总计9.4元 经销商实际可获得80%返利 [28] * 清爽产品打款价是91.5元 供到终端价格约110元 终端零售价在6.5至7元之间 [29] * 清爽返利政策:季度返利4元 年度返利2元 总计6元 经销商实际可获得70%至80%返利 [29] **核心观点与论据:新品与威士忌业务** * 轻享新品定位餐饮渠道但未有效执行 难以成为大单品 [12] * 轻享更多受到女性消费者青睐 而非其定位的男性消费者 [24] * 威士忌业务有专门团队负责(与预调酒团队完全分开) 但招商情况不理想 多数客户年销售额仅几百万 缺乏消费者拉动活动 [32]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战略与调整** * 公司进行大区调整 引入来自可口可乐、香飘飘等外部公司的管理人员 以提升业绩 [7] * 预调鸡尾酒与饮料产品在销售渠道、消费群体和保质期上存在差异 调整效果需时间验证 [7] * 公司更注重渠道增量而非消费者增量 因整体市场份额有限 抢占渠道份额更现实 [31] * 经销商缺乏积极性 若公司无法成功调整价格体系和渠道结构 问题难以解决 [34] * 公司预计至少要到2025年底才能完成渠道和库存调整 使情况变得健康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