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美团又又又投了一家「具身智能」公司|36氪独家
36氪· 2025-07-09 10:00
融资情况 - 星海图近日完成A4轮及A5轮战略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 [4] - A4轮由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联合领投,中金保时捷基金、襄禾资本、米哈游、无锡创投集团跟投 [5] - A5轮由美团龙珠、美团战投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基金超额加注,亦庄国投跟投,IDG资本、BV百度风投、凯辉基金等老股东持续追投 [5] - A轮总融资规模近15亿元人民币,最新轮次估值较年初增长超3倍 [6] 融资策略与行业阶段 - 公司将今年所有融资统一命名为"A轮系列",认为行业仍处于基础设施构建期,尚未进入应用规模爆发阶段 [5] 美团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 美团近期密集投资具身智能领域,包括领投自变量机器人A轮融资,并投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普渡科技等头部企业 [6] 资金用途与研发方向 - 本轮融资重点用于加强"整机+智能"全栈自研能力,包括突破VLA端到端模型能力上限,提升生产规模及关节模组研发等硬件能力 [6] - 公司围绕"整机+智能"战略,构建智能定义的本体构型、端到端VLA基础预训练模型及后训练工具链的产品体系 [6] 技术研发与产品 - 公司推出EFM-1模型架构,融合数百亿参数视觉语言大模型(VLM)与数十亿参数动作大模型(VLA),实现感知理解到控制的闭环决策 [8] - VLA模型基于全球最大规模单本体真机数据集训练,通过具身数据平台EDP在工业、家庭、商业等场景采集数据 [8] - 已推出三款通用机器人本体:仿人形机器人R1、R1 Pro及数据采集平台R1 Lite [9] 合作伙伴与应用场景 - R1应用于李飞飞团队WB-VIMA模型数据采集,R1 Lite用于Physical Intelligence的π0.5模型数据采集 [9] - 合作伙伴包括华为云、海尔等企业及顶尖科研院所、具身智能创业公司 [9] 团队背景 - CEO高继扬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南加州大学计算机视觉博士,曾任Waymo高级工程师、Momenta执行总监 [11] - 首席科学家赵行及许华哲为清华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负责强化学习、模仿学习等核心技术研发 [11] - 首席运营官李天威曾任Momenta高级总监,具备自动驾驶产品量产经验 [11] - 商业化负责人虞磊在智能制造、汽车、半导体行业有15年商业化及投资经验 [11]
银河证券每日晨报-20250709
银河证券· 2025-07-09 02:27
荣泰健康 核心观点 - 荣泰是按摩椅龙头,是家庭智能健康与理疗机器人开发先锋,整合AI+具身智能技术,引入AIGC改造按摩椅,开发理疗机器人,2025年与傲意科技、智元新创达成战略合作,还进入智能驾舱舒适系统市场 [2] 按摩椅市场回顾 - 按摩椅未满足消费者期待,制约渗透率提升因素有按摩体验、占地面积、价格、消费理念;过去10年按摩机芯技术升级、共享按摩椅教育消费者,2020 - 2021年市场需求爆发、线上性价比产品占比提升,2022年市场下滑;2021年公司营收20亿元,2024年营收16亿元,内销占41%,海外占59% [3] AI+具身智能技术应用 - 2024年8月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智慧健康与人因设计AI大模型,2025年3月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与阿里云启动“DeepHealth”智慧健康AI大模型,搭载该模型的RT8900AI(2025款)按摩椅智能交互能力卓越 [4] - 2025年推出第一代单机械手臂理疗机器人,未来发展双机械手臂产品,产品占地小、按摩方式适应场景多,按摩椅和理疗机器人将共同推动家庭智能健康设备渗透率提升 [4] 探索智能健康领域合作 - 2024年与佛吉亚合作开发智能驾舱舒适系统,汽车按摩椅机芯进入车型适配阶段,预计6月完成车规生产线验收认证 [5] - 2025年4月与傲意科技共建“脑机交互联合实验室”,推进脑机融合技术和仿生机械手在智能健康领域应用,未来按摩椅将集成机器人机械臂与灵巧手技术 [5] - 2025年5月与智元新创合作,聚焦人工智能与健康电器深度融合,涵盖多个创新应用场景 [5] 妙可蓝多 核心观点 - 妙可蓝多是国内奶酪行业市占率第一企业,前期C端业务经历爆发式增长和调整,2024 - 2025Q1企稳,整合蒙牛奶酪业务后B端业务加速增长,投资价值提升 [8][10] 行业发展契机 - 奶酪是长生命周期产业,中国奶酪产业处于起步期,年进口量约18万吨,未来成长空间大;国内生鲜乳供应过剩、奶价低,国产奶酪行业面临B端市场、原制奶酪发展契机及促消费政策推动市场加速发展可能性 [8] 公司积极变化 - 产品端创新加速,即食产品线拓展至成人休闲零食,家庭餐桌和餐饮工业产品线丰富,进入新品驱动增长阶段 [9] - B端业务实力增强,原制奶酪业务有突破,产业链本土化提供创新可能,收购整合蒙牛奶酪业务有协同作用 [9] - 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以来净利率提升,未来将保持提升趋势,原因包括成熟产品竞争减弱、B端业务增长、融入蒙牛体系后管理强化和成本降低 [9] 北证50指数(金工) 核心观点 - 北证50指数周涨幅为 - 1.71%,北交所268家上市公司中50家周涨幅为正,*ST云创涨幅领先,跌幅最大的是青矩技术;多数行业下跌,美容护理、医药生物和环保行业涨幅靠前,电子行业跌幅较大 [13] 交易活跃度 - 北交所整体交易活跃度回落,本周日均成交额约279.83亿元,较上周340.49亿元回落,本周整体成交额1399.16亿元,成交量61.05亿股,换手率32.33%,高于科创板、创业板和沪深主板 [14] 市盈率情况 - 北证A股市盈率为50.4倍,较上周51.3倍回落,科创板和创业板市盈率也回落,北交所市盈率持续高于创业板;电子行业平均市盈率最高,环保、传媒和交通运输行业较低 [15] 北交所举措 - 北交所锚定目标,已设置多元上市标准等,将通过保持企业供给、严监严管等举措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16] 本周公告 - 北交所企业公告覆盖对外投资、权益分派和业务进展等方向;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表现较好,其它策略基金也有不同表现 [17] 新能源(具身智能产业链) 核心观点 - 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具身智能指数涨幅 - 1.1%,年初至今涨幅27.41%,静态PE约40.25倍,成分股成交量环比 - 13.8%,上周换手率7.32%;个股行情回调,市场情绪低迷 [19] 行业重要事件 - 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展示与交易中心启动运营、港仔机器人签订3亿元订单等多起行业事件 [20] 最新观点 - 主机:海外T链项目负责人更换使板块不确定性加大,但国内产品迭代活跃,中短期看好细分场景落地能力强的主机厂,长期看好综合技术强和制造能力突出的企业 [21] - 应用场景:25年关注细分场景应用突破,率先落地场景集中在工业物流等领域 [21] - “大小脑”:产业硬件壁垒降低,“大小脑”是短板,灵巧操作模型重要度提升,数据训练多种方案并进 [21] - 灵巧手:本体厂商自研和第三方供应均有机会,关注技术和迭代能力强的厂商及细分材料、传感器等板块 [21] - 零部件:关注头部企业量产及配套供应链、1 - 100量产阶段优势企业、应用落地中重要性提升的板块 [21] 钢铁 核心观点 - 一周钢铁板块指数涨幅5.06%,板材和特钢涨幅分别为6.64%和4.29%,今年以来分别为8.11%和6.09%,本周38家个股上涨 [24] 价格情况 - 本周部分钢材价格回升,螺纹钢均价3231.60元/吨,涨幅0.97%,线材均价3477.80元/吨,涨幅0.53%等;铁矿石指数小幅向上,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均价94.08美元/吨,涨幅1.57%,国内进口矿市场均价671.20元/吨,涨幅0.81% [25] 政策影响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反内卷”行动在即,政策推动产能调控加速,行业有望受益于供需格局改善 [26] 投资建议 - 钢铁反内卷行动催化供给侧改革,加速产能调控,中长期普钢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供需格局改善 [27] 交运 核心观点 - 本周交通运输行业累计涨跌幅为 - 0.20%,位列第28位,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1.54%;SW交通运输各子板块有不同涨跌幅 [30] 各细分板块基本面 - 航空机场:2025年5月,主要上市航司国内和国际及地区ASK较2019年同期有不同恢复率;机场客流量方面,主要上市机场国内和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较2019年同期有不同恢复率 [30][31] - 航运港口:截至2025年7月4日,SCFI、CCFI指数有不同变化,分航线CCFI指数也有不同表现;油运BDTI、BCTI指数有变化;干散货运BDI指数及分船型指数有变化 [32][33] - 公路铁路:2025年5月,铁路客运量、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同比有不同变化;公路客运量、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同比有不同变化 [33] - 快递物流:2025年5月,快递行业收入1255.50亿元,同比上升8.20%,业务量173.20亿件,同比上升17.20%,业务单价7.25元/件,同比下降7.62% [34] 投资建议 - 航空板块:2025年民航出行需求有望释放,供需格局优化、油价向好,航司有望量价齐升、增厚盈利 [35] - 机场板块:当前悲观情绪基本被消化,国际线客流恢复是看点,政策驱动下商业板块客单价有望提升,建议把握底部布局机会 [35] - 跨境物流板块:在国内内需和制造业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提速,跨境物流年内有望受益 [36] - 快递板块:电商新业态发展,头部快递企业打造差异化优势,行业具成长性;2B物流行业受益政策,需求提振、格局优化,头部公司业绩潜力释放可期 [36]
它石智航再获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成立5个月累计融资超2.4亿美元
IPO早知道· 2025-07-08 14:37
继续向构建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目标迈进。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它石智航( TARS) 日前 完成 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战 投领投,钧山投资、碧鸿投资、国汽投资、临港科创投、赛富投资基金、建发新兴投资共同跟投。老 股东线性资本、襄禾资本等持续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3月 26日, 它石智航 刚刚 宣布完成天使轮 1.2亿美元融资 ,彼时 创下 了 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 本文由公众号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C叔↓↓↓ 换言之, 它石智航 的天使轮(包括天使 +轮)累计总规模为2.42亿美元。 成立于 2025年2月5日 的 它石智航 是 一家由 AI 驱动的具身智能技术公司。成立5个月时间里,团 队以行业首创的 Human-Centric 具身数据引擎为技术核心,全力研发全球领先的物理世界AI和通 用机器人全栈技术体系,继续向构建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目标迈进。 在团队方面, CEO 陈亦伦博士是中国具身智能、自动驾驶领域技术 ...
具身智能公司它石智航融资1.22亿美元,美团领投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08:57
融资动态 - 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完成1 22亿美元(约8 8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两轮融资累计达17亿元人民币 [2] - 天使+轮由美团战投领投 钧山投资 碧鸿投资 国汽投资 临港科创投 赛富投资基金 建发新兴投资跟投 老股东线性资本 襄禾资本追投 [2] - 公司新一轮融资估值达50亿元 [2] - 3月26日完成1 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创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纪录 由蓝驰创投 启明创投共同领投 线性资本等跟投 [2]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赛道进入大额融资密集披露期 [2] - 美团在具身智能领域布局活跃 已投资宇树科技 银河通用 自变量机器人等企业 [2] - 投资机构在行业前景不明朗情况下更看重创始人背景 [2] 公司团队 - 创始人兼CEO陈亦伦曾任华为自动驾驶CTO [3] -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丁文超主导过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 [3] - 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曾任华为ADS智能导航部部长 [3] - 董事长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 [3] 技术方向 - 公司布局机器人算法和本体全栈技术 目标构建AI机器人解决方案 [3] - 核心技术为"AI世界引擎" 被描述为具身版GPT模型 可预测行动及行动后的世界变化 [3] - 技术路线强调真实数据优先于仿真数据 仿真数据主要用于早期模型冷启动 [3]
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完成 1.22 亿美元天使+ 轮融资
晚点Auto· 2025-07-08 08:00
融资信息 - 它石智航近期完成1 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由美团战投领投 钧山投资 碧鸿投资 国汽投资 临港科创投 赛富投资基金 建发新兴投资共同跟投 老股东线性资本 襄禾资本追加投资 [5][6] - 今年3月公司完成1 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创下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 [4][8] 资金用途 - 融资将用于打造具身数字引擎Human-Centric在内的全栈技术体系 [6] - 进一步拓展生态与场景资源 并启动全球顶尖人才招募计划 [6]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陈亦伦为华为车BU前首席科学家 主导设计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S 1 0算法全栈 推动产品商业化应用于极狐阿尔法S等车型 [8] - 陈亦伦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 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 后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任智能机器人首席专家 负责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研发 [8] 行业观点 - 具身智能是热门创业赛道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将产生巨大技术创新空间 [8] - 未来人工智能将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对生产生活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8] 产品进展 - 公司产品尚未正式亮相 但已吸引众多投资机构关注 [8]
晚点独家丨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完成 1.22 亿美元天使+ 轮融资
晚点LatePost· 2025-07-08 07:41
融资情况 - 它石智航近期完成1 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由美团战投领投 钧山投资 碧鸿投资 国汽投资 临港科创投 赛富投资基金 建发新兴投资跟投 老股东线性资本 襄禾资本追加投资 [3] - 今年3月公司完成1 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创下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 [2][5] 资金用途 - 融资将用于打造具身数字引擎Human-Centric在内的全栈技术体系 [3] - 进一步拓展生态与场景资源 启动全球顶尖人才招募计划 [3] 团队背景 - 创始人陈亦伦为华为车BU前首席科学家 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 2011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 [5] - 在华为期间主导设计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S 1 0算法全栈 推动产品商业化应用于极狐阿尔法S等车型 [5] - 2022年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 任智能机器人首席专家 创新中心主任 负责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研发 [5] 行业观点 - 具身智能是热门创业赛道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将产生巨大技术创新空间 [5] - 未来人工智能将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对生产生活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5]
具身智能赛道加速发展: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行业融资热潮持续
经济观察网· 2025-07-07 08:53
公司融资与技术进展 - 星动纪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 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 厚雪资本、华映资本等跟投 老股东清流资本、清控基金继续加码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人形机器人软硬技术研发与量产落地 推动"模型-本体-场景数据"闭环飞轮高速运转 [2] - 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 是清华大学唯一持股的具身智能企业 已与全球市值前十名科技巨头中的9家达成合作 [2] - 2025年累计交付超200台产品 海外订单占比超50% 另有上百个订单在量产交付中 [2][3] 商业化布局与客户合作 - 业务布局覆盖"科研—工业—服务"三大领域 工业领域携手北自科技布局物流万亿产业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STAR1已进行工厂实训 [3] - 服务领域与海尔智家、联想、世纪金源合作 轮式服务机器人Q5提供接待、导览等个性化服务 [3] - 客户包括MIT、Stanford、UC Berkeley、字节跳动机器人实验室等顶尖研究机构 [3] 核心技术突破 - 模型侧开发VLA模型ERA-42 整合视觉、理解、预测、行动功能 支持语音命令完成上百种复杂操作 [4] - 本体侧自研人形机器人性能逼近人类 作为"通用接口"扩展数据来源至互联网视频 解决数据稀缺问题 [4] - 实现单一模型控制全身灵巧操作 全球仅特斯拉、Figure、1X等少数企业达成同类技术 [4] 行业融资动态 - 2025年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活跃 宇树科技C+轮后估值达130亿元 银河通用获宁德时代领投11亿元 非夕科技完成C轮亿级美元融资 [5] - 初创公司如它石智航、原力灵机成立数月即获亿元级融资 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及腾讯、宁德时代等产业资本加速布局 [5][6] 行业发展挑战 - 行业面临环境感知能力、硬件稳定性、数据积累和成本控制等瓶颈 大规模商业化需突破技术、生态和标准化限制 [6] - 政策层面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试点期为2025-2027年 [6]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 头部企业如星动纪元、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持续获资本加持 中小公司生存门槛升高 [6]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从"技术验证"转向"商业验证" 需解决复杂场景需求、硬件耐久性、数据稀缺性、标准缺失及高成本等系统性挑战 [7] - 成功依赖产学研协同 头部企业攻关核心技术 创业公司深耕垂直场景 资本保持战略耐心 政策提供制度保障 [7]
快秋招了,慌得一批!自动驾驶算法方向去哪里找面经和题目啊?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05 09:35
AutoRobo知识星球概述 - 核心定位为自动驾驶、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的求职交流社区 国内首个以该领域为核心的垂直平台[1][3] - 已聚集近1000名成员 涵盖地平线、理想汽车、华为、小米汽车等头部企业社招人员及2024-2025届校招群体[3] 核心服务内容 求职资源 - 提供算法/开发/产品等岗位的校招、社招、实习信息 与公司直接合作获取第一手招聘动态[5] - 包含内推渠道、简历优化等增值服务 覆盖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全领域岗位[3] 专业知识库 - 自动驾驶领域汇编毫米波视觉融合、BEV感知、规划控制等12类"一百问"技术专题[10] - 具身智能领域涵盖多模态3D检测、Diffusion Policy、VLN导航等9大技术模块的面试题库[11][13] 行业研究支持 - 整合《世界机器人报告》《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蓝皮书》等7份行业研报 系统分析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16][17] - 提供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状态研判 辅助职业方向选择[16] 面试实战资源 - 收录滴滴、英伟达、美团等企业算法岗面经 覆盖社招/校招/实习全场景的成败案例分析[19][20] - 专项整理谈薪技巧与HR面应答策略 包含岗位薪酬谈判关键话术[22][25] 运营模式 - 采用付费社群形式 会员日均成本0.3元 提供全流程求职服务支持[26] - 内容生产依托3年技术自媒体积累 整合行业研报、企业真题等多元资源[1][3]
一位90后融资7个亿
投资界· 2025-07-03 09:21
公司融资与团队背景 - 具身智能初创公司Genesis AI完成1.05亿美元种子轮融资,创硅谷具身智能行业种子轮最大融资纪录[2] - 创始人周衔为90后博士,团队集结卡内基梅隆大学、MIT、清华、北大等顶尖院校学者,平均年龄不到28岁[5][7] - 联合创始人包括许臻佳(英伟达前真机系统负责人)、王尊玄(MIT博士)、乔怿凌(马里兰大学博士)等,技术背景深厚[7][8] 技术方向与产品 - Genesis AI结合物理引擎与生成式AI,可自动生成4D物理世界(如机器人操作策略、交互式3D场景),专为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设计[6] - 公司目标为打造通用机器人,实现体力劳动自动化,解决物理AI滞后于数字AI的问题[6] - 此前开源项目Genesis为GitHub最大具身智能开源项目,奠定技术基础[6]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国内具身智能领域融资活跃:银河通用单轮融资超11亿元,累计融资24亿元;宇树科技C轮获腾讯、阿里等投资;帕西尼A轮融资数亿元[12] - 2025年国内机器人赛道融资达163笔,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等企业获大额融资[13] - 中国在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占比63%,拥有56家核心企业,具备成本工程与产业集成优势[14] 投资方与市场前景 - Genesis AI种子轮由Khosla Ventures、Eclipse领投,谷歌前董事长Eric Schmidt、红杉中国等参投[10] - 投资人认为Genesis AI在通用机器人基础大模型路径上最具潜力[10] - 行业爆发需技术路径清晰化与成本突破,但中国在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上具备优势[14]
四家具身智能公司齐聚,热钱与泡沫并存的万亿赛道谁能挺进决赛圈
贝壳财经· 2025-06-29 08:26
具身智能行业现状 - 具身智能赛道热度空前,投资金额攀升,各种资本涌入,被认为是万亿级赛道 [1] - 行业尚未达到泡沫阶段,融资规模与智能汽车头部企业相比仍有差距,国内头部公司融资规模在几十亿元人民币,美国同行达几十亿美元 [3] - 具身智能是中国少数能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领域,但国内融资规模仍落后美国一个数量级 [3] - 供应链和人才是国内发展具身智能的特有优势 [3] 商业化落地前景 - B端垂直场景如搬运、上下料、质检等将最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6] - 人形机器人当前能力有限,更适合执行简单任务,关键在于跑通数据、模型和服务体系 [6] - 家电制造产线已开始应用人形机器人进行涂胶工位上下料,因其能适应频繁产线切换 [6] - 具身智能当前应用场景可分为教具、展具、科研工具和素材工具四类,仍处于探索阶段 [6] 技术发展方向 -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被认为是机器人大脑的可能终局,但当前范式仍有改进空间 [7] - 现有VLA模型以模仿学习为主,未来可能转向先训练视觉和动作,再与语言对齐的新范式 [7] - 行业正朝着更统一、更端到端的通用模型方向发展,VLA被认为是技术收敛点 [8] 行业竞争格局 - 决赛圈可能呈现多元化格局,包括主机厂、硬件厂商、AI大脑开发商等不同定位的企业 [9] - 行业最终可能收敛到全球一二十家主机厂,介于手机(6-7家)和汽车(几十家)行业之间 [10] - 软硬一体能力将成为决赛圈关键,创业公司有望在决赛圈占据重要位置 [10] - 通用家用机器人市场可能高度集中,但整体机器人应用市场将保持多样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