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

搜索文档
立讯精密: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42.46亿元–46.99亿元,同比增长15.41%–27.74%
华尔街见闻· 2025-08-25 12:3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2.46亿元至46.99亿元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15.41%至27.74% [1]
隆利科技:产品暂未应用在机器人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5 12:1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产品暂未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1] - 2024年成立精密工业事业部 积极布局智能新型硬件终端 [1] - 开展AI端侧产品精密结构件研发 未来将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1]
越南制造、印度制造?抱歉,你们的命门,仍握在中国供应链手里!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27
制造业外迁现象与供应链稳定性分析 - 富士康、苹果、三星等跨国公司将部分工厂迁移至越南、印度等地 [1] - 工厂迁移引发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及制造业空心化的担忧 [1] 工厂与供应链的本质区别 - 工厂为技术含量低、利润薄的组装环节 可随成本变动迁移 [3] - 供应链包含多级供应商、基础设施及专业人才 构成完整产业生态 迁移难度极高 [3] - 订单转移不等于供应链转移 存在三大结构性壁垒阻碍短期复制 [3][5] 中国供应链的核心壁垒 - 供应商密度优势:珠三角、长三角形成"一小时产业圈" 零部件配套高效集中 [5] - 基础设施优势:稳定工业用电供应 高效高速铁路网与港口物流体系 [5] - 人才储备优势:庞大熟练工程师与产业工人队伍 体现长期积累的"工程师红利" [5] 供应链粘性的具体表现 - 高供应商密度缩短产品从设计到上市周期 [7] - 稳定电力与物流保障大规模生产连续性 [7] - 专业技术团队支撑产品落地与迭代创新 [7] 产业迁移的本质与战略意图 - 外迁主要为低附加值组装环节 核心零部件与高端设备仍依赖中国进口 [9] - 体现"中国+1"战略:中国作为核心生产基地 东南亚作为备份工厂 [7] - 属于中国供应链的"溢出"而非"迁移" 主干仍扎根中国 [9] 制造业升级与价值链爬升趋势 - 制造业主动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转型 [9] - 京东方高端屏幕、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代表产业升级方向 [11] - 未来竞争聚焦芯片、大飞机等高科技领域 [11]
月内近20家A股公司扎堆赴港,全球化布局加速!细分龙头纷纷抢滩
搜狐财经· 2025-08-25 09:35
赴港上市趋势 - 8月以来近20家A股公司宣布拟筹划赴港上市 步伐明显加快[1][7] - 立讯精密 胜宏科技 军信股份 星环科技等企业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1] - 格林美 华勤技术 科兴制药等企业于8月披露赴港上市计划[1] 行业分布特征 - 覆盖电子 机械设备 医药生物 食品饮料 化工 传媒等多个领域[5] - 电子行业企业最为集中 包括华勤技术 芯海科技 露笑科技 极米科技 晶合集成 普源精电等[5] - 医药生物领域有科兴制药 可孚医疗两家公司披露相关计划[5] - 计算机行业卓创资讯与万兴科技 传媒行业天下秀 食品饮料行业天味食品 化工行业美锦能源等加入赴港上市行列[5] 企业上市动因 - 拓展国际化战略 优化海外业务布局 提升品牌知名度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及综合竞争力[1] - 电子行业企业通过港股上市拓展海外客户 优化投资布局 为后续再融资及海外并购奠定基础[6] - 科兴制药赴港上市将深化创新+国际化战略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5] 头部企业案例 - 立讯精密A股总市值突破千亿元 实际市值超3000亿元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产能扩充 技术研发及上下游投资[1][6] - 胜宏科技A股总市值突破千亿元 实际市值约1899亿元 拟通过港股IPO强化全球制造能力 提升供应链韧性[1][6] - 科兴制药药品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上半年在约60个国家提交注册申请 已获10余个国家和地区批准[5] 市场驱动因素 - 资源能源 装备制造 基建工程 医药创新 互联网平台等全球化属性较强的板块更易通过A+H布局受益[5] - 资产体量大 国际化程度高的央企与行业头部企业更倾向选择A+H模式支持长期国际融资需求[7] - 港交所8月4日生效的新规优化了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则 提升发行人融资灵活性[7]
歌尔股份(002241):盈利质量持续改善,看好AI+AR眼镜成长机遇
长城证券· 2025-08-25 09:15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预期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行业指数涨幅介于5%~15%之间 [4][10][19]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全球AR/VR硬件代工龙头 直接受益于行业客户新品发布备货需求和端侧AI趋势下的卡位优势 [10] -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预估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4.56亿元 42.12亿元 50.38亿元 对应PE分别为30X 25X 21X [10] - 近期频繁进行AI/AR眼镜产业链资源整合 形成从MicroLED芯片 光波导到整机组装的完整链条 [9]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实现营收375.49亿元 同比-7.02% 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 同比+15.65% [1] - 2025年Q2营收212.45亿元 同比+0.83% 环比+30.30% 归母净利润9.48亿元 同比+12.12% 环比+102.20% [1] - 2025年H1毛利率为13.47% 同比+1.96pct 净利率为3.70% 同比+0.75pct [2] - 2025年Q2毛利率为14.29% 同比+0.66pct 环比+1.88pct 净利率为4.49% 同比+0.58pct 环比+1.81pct [2] 业务板块分析 - 智能硬件业务营收203.41亿元 同比+2.49%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营收83.24亿元 同比-34.92% 精密零组件业务营收76.04亿元 同比+20.54% [2] -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下降主因个别项目受产品迭代周期影响 但AI智能眼镜 智能可穿戴等细分产品线进展顺利 [2] - 端侧AI驱动零组件技术升级 声学传感器支持端侧AI语音交互 产品价值量提升 光学模组适配AI眼镜轻量化需求 [3] 行业趋势 - 2024年全球VR MR和AR设备出货量约760万台 同比增长约12% VR/MR产品市场规模重回增长区间 [3] - 2024年全球TWS智能无线耳机出货量约2.8亿部 同比增长约14% 整体呈现健康成长态势 [3] - AI大模型技术在智能手机产品端持续渗透 智能语音交互使用场景有望持续增加 [3] 战略布局 - 拟以约104亿港元收购香港米亚及昌宏有限公司 提升精密结构件业务综合竞争力与垂直整合能力 [9] - 子公司向HayloLabs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附股权收益权的有息借款 增强AR光学领域Micro LED技术能力 [9] - 子公司歌尔光学以增发股份方式取得上海奥来100%股权 增强光波导等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领域核心竞争力 [9]
广合科技(001389):上半年业绩快速增长,各工厂持续向好
东莞证券· 2025-08-25 05:43
投资评级 - 广合科技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上半年业绩快速增长 营业收入24.25亿元(同比增长42.17%) 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53.91%) 扣非归母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47.78%)[4][5]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算力需求强劲 公司在高阶HDI、AI服务器、高速交换机、新代际通用服务器、光模块等核心产品领域持续突破技术瓶颈[5] -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上半年毛利率36.41%(同比提升2.07个百分点) 净利率20.27%(同比提升1.54个百分点)[5] - 各工厂运营持续向好 广州厂通过数字化技改提升产能和工艺能力 东莞厂全面投入运营 黄石厂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泰国厂6月正式投产并处于产能爬坡阶段[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510.74亿元 2026年营业收入635.37亿元[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00.93亿元 2026年归母净利润131.79亿元[6] - 预计2025年基本每股收益2.37元 2026年基本每股收益3.10元[6] - 对应2025年PE 29.24倍 2026年PE 22.39倍[6] 股价数据 - 当前收盘价69.40元 总市值295.11亿元[1] - 12月最高价72.99元 12月最低价32.45元[1] - 总股本4.25亿股 流通股本1.50亿股[1] - ROE(TTM)25.00%[1]
这些股票 受融资客青睐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5:11
市场整体表现 - 上周A股主要指数全面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3.49%、4.57%、5.85% [1] - 截至8月22日,A股两融余额报21550.68亿元,融资余额报21401.26亿元,均创2015年6月26日以来新高 [5] - 上周融资余额增加915.27亿元,其中8月18日单日增加395.06亿元 [1][5] - 8月13日至22日连续8个交易日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均超2万亿元,A股历史上仅有13个交易日达到此水平 [3][5] 行业融资情况 - 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有30个行业融资余额增加,仅煤炭行业出现净卖出2.82亿元 [6]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金额最高,达233.81亿元 [4][6] - 计算机和通信行业融资净买入金额分别达134.19亿元和87.54亿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6] - 机械设备、电力设备、汽车行业融资净买入金额均超50亿元,分别为63.18亿元、57.50亿元、51.19亿元 [8] 个股融资变动 - 中兴通讯获融资净买入19.87亿元,成为上周融资净买入金额最多的股票 [2][10] - 融资客对255只股票加仓金额超1亿元,中芯国际、寒武纪-U、中际旭创分别获净买入18.69亿元、17.31亿元、14.71亿元 [10] - 寒武纪-U上周涨幅达34.59%,在融资加仓前十股中涨幅最大 [10] - 东方财富遭融资净卖出5.80亿元,成为上周融资净卖出金额最多的股票 [2][12] - 融资客对43只股票减仓超1亿元,歌尔股份、宁德时代、盛和资源分别遭净卖出4.18亿元、2.95亿元、2.84亿元 [12] 融券市场情况 - 截至8月22日,融券余额为149.42亿元,上周增加8.98亿元,融券余量为28.67亿股 [16] - 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宁德时代融券余额居前,分别为1.04亿元、0.81亿元、0.77亿元 [17] - 上周融券净卖出额居前的股票为用友网络、海康威视、中芯国际,分别净卖出1256.75万元、1242.98万元、997.83万元 [18]
建滔集团(00148)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持有人应占纯利约25.82亿港元 同比增长71%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04:28
财务业绩 - 营业额216.08亿港元 同比增长6% [1] - 公司持有人应占纯利25.82亿港元 同比增长71% [1] - 每股基本盈利2.329港元 每股中期股息0.69港元 [1] 业务表现 - 覆铜面板及印刷线路板需求增长 两部门利润同比提升 [1] - 投资业务部门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 [1] - 垂直整合产业链经营模式及多元化业务组合贡献超25亿纯利 [1] 行业动态 - 整体电子市场需求畅旺 [1] - AI人工智能等高端领域快速发展 [1] - 围绕AI概念的新兴电子产品需求强劲 [1]
建滔集团(00148.HK)上半年纯利升71%至25.82亿港元 中期息69港仙
格隆汇· 2025-08-25 04:20
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额216.08亿港元 同比上升6% [1] - 公司持有人应占纯利25.82亿港元 同比大幅上升71% [1] - 董事会决定派发中期股息每股69港仙 [1] 业务驱动因素 - 整体电子市场需求畅旺 AI人工智能等高端领域快速发展 [1] - 围绕AI人工智能概念的新兴电子产品需求强劲 [1] - 覆铜面板产品及印刷线路板产品需求增长 两个部门利润均较去年同期提升 [1] - 投资业务部门利润较去年同期录得增长 [1] 竞争优势 - 公司垂直整合产业链经营模式发挥优势 [1] - 多元化业务组合带来竞争优势 [1] - 公司同仁努力不懈 推动收获超过二十五亿纯利 [1]
瑞声科技(02018.HK):1H25净利润符合预期 光学延续盈利改善趋势
格隆汇· 2025-08-25 04:04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同比增长18%至133.18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3%至8.76亿元 [1] - 其他收益净额同比增加2.72亿元 主要来自PSS相关应付或有代价公允价值变动 [1] 光学业务表现 - 光学收入同比增长20%至26.5亿元 毛利率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至10.2% [1] - 塑胶镜头6P及以上出货占比超18% 7P稳定出货 带动毛利率同比增幅超10个百分点 [1] - 光学模组32MP以上出货占比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34% OIS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50% [1] - WLG技术实现安卓高端旗舰机型1G6P主摄和棱镜项目突破 [1] 电磁传动与精密结构件 - 收入同比增长27%至46.3亿元 毛利率保持稳定 [1] - 配合海外客户推进创新侧键应用并持续放量 [2] 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 - 传感器及半导体收入同比增长56%至6.1亿元 [2] - 高信噪比麦克风大规模向海外客户出货 [2] AI驱动硬件升级机遇 - AI语音交互提升MEMS麦克风性能要求 [2] - 扬声器产品受益于超薄化趋势 [2] - VC散热技术有望在客户旗舰机快速放量 [2] 新兴领域布局 - 在车载 机器人 XR领域进行多方位布局 [2] - 声学系统 光学系统 精密加工件具备深厚技术储备 [2] - 制造和设计能力从智能手机向新兴领域复用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4.56/28.66亿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25/26年P/E 20.3倍/17.1倍 [2] - 目标价61.0港元对应25/26年P/E 27.3倍/23.0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