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美
icon
搜索文档
从“高潮针”到资本狂欢:医美乱象背后的血色泡沫何时破灭?
搜狐财经· 2025-04-29 21:07
医美行业乱象与资本炒作 - 所谓"高潮针"实为骨科用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器(PRP),注册用途明确标注为"骨折修复",却被医美机构偷换概念为"阴道敏感点注射",价格飙升至9800元/针 [2] - PRP制备器作为Ⅲ类医疗器械审批严格,平均需5.2年完成127项技术文件,但73%设备流入非审批领域 [4] - 医美机构通过伪造学术背书(如截取论文片段、PS电镜图、专家站台)进行话术包装,精准针对86%对性生活不满意的已婚女性群体 [6][8] 资本市场的极端波动与利益链 - 芭薇股份在"高潮针"概念发酵时单日市值暴涨2.3亿元,辟谣后次日暴跌9%,超5亿资金出逃 [3] - PRP厂商实行双轨制定价:骨科医院出厂价2800元/套,医美机构采购价达5800元,差价用于灰色交易 [4] - 私募基金提前三个月布局概念股,即便暴跌后整体收益率仍超40%,医美业务毛利率高达89.7% [12] 灰色产业链运作模式 - 河北医疗器械集散地存在"开骨科发票配送医美耗材"的洗白链条,2023年PRP医美渠道销售额突破14亿元 [5] - 厂商通过私立医院中转,将PRP设备以骨科耗材名义流入医美机构,形成完整规避监管的流通网络 [4][5] - 医美机构将PRP技术包装成"发际线复活针"、"卵巢抗衰"等虚假项目,历史罚单金额达230万元 [7] 监管措施与行业整顿 - 国家药监局启动"医美器械清源行动",首批下架1723件违规产品,深圳将违法机构纳入征信系统 [12] - 杭州试点Ⅲ类医疗器械"一物一码"追溯体系,违规使用率下降68% [9] - 上海法院判定PRP虚假宣传构成欺诈,判决三倍赔偿消费者,韩国《医美事故特别法》使维权成功率从17%提升至63% [11][12] 医疗事故与行业危害 - 非法注射导致妇科并发症5年内增长470%,有患者因PRP注射造成坐骨神经损伤永久丧失性功能 [7][12] - 广州出现"高潮针"致多发性栓塞案例需抢救6小时,成都患者发生3cm×4cm阴道壁坏死灶 [7][12] - 《Lancet》研究显示医美技术滥用已形成系统性风险,行业信用被资本炒作严重透支 [12]
面部减脂新突破:星医联以功能核酸纳米递送技术破局新美业寒冬
财富在线· 2025-04-29 06:43
在医美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寒冬"之下,北京星医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医 联")凭借功能核酸纳米递送技术,在无创瘦脸、面部减脂领域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成为新美业 市场的破局者。 传统医美技术依赖"破坏-重建"逻辑,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而星医联推出的功能核酸纳米递送技 术,以"细胞对话"模式重构了无创美学新范式。该技术通过将核酸适配体与纳米脂质体结合,实现靶向 递送功效性成分,具备三大颠覆性优势:纳米级高速透皮吸收、精准靶向递送、高稳定性缓释调控。这 一技术突破,让脂肪管理精准至细胞级,轮廓雕刻进入无创时代,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安全、便捷的美容 选择。 星医联推出的雕刻家生物协同型三元递送系统 星医联的功能核酸纳米递送技术已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验证。以"雕刻家小薄瓶"为例,该产品针对居家场 景、术后渐进调控、社交友好三大需求设计,与传统美容技术协同增效,实现了从"破坏性减容"到"建 设性调控"的技术进化。数据显示,无创技术的复购率以年均210%的速度增长,而星医联的产品凭借其 精准调控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吸脂术后"轮廓生硬、动态失真"的痛点,成为脂肪管理领域的革命性解 决方案。 朱美如 中国 ...
这个板块领涨
第一财经· 2025-04-29 04:06
2025.04. 29 微信编辑 | 生产队的驴(午休版) 推荐阅读 多地宣布发钱奖励结婚! 截至午盘,上证指数报3287.45点,跌0.03%,深成指报9863.9点,涨0.09%,创业板指报1935.35 点,涨0.05%。PEEK材料概念股爆发,宠物经济、人形机器人、CRO、医美、固态电池、消费电 子、AI算力题材涨幅居前;电力股大幅调整,白酒、统一大市场、零售、免税店概念股走弱。 机构观点 中泰证券投顾邓天认为,目前市场处于修复阶段,预计大盘仍可能延续盘整。在操作上,随着年报、 季报陆续公布,个股不确定性大大降低,活跃资金有望重获定价权。短线可关注科技板块是否有技术 突破和基本面改善。长线可增配基建、光伏、军工等低估资产。 前海波本基金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晋军认为,市场强势攀升趋势不改,料关税争端尘埃落定前,中期市 场或延续其强劲韧性。短期指数运行至前期3319至3288重压区域难免承压,但节前市场无忧。待一 季报集中披露期后,尤其是节后补缺完成,应加强防范短期回落风险。 作者 | 第一财经 ...
华熙生物(688363):国内首款Ⅲ类械水光产品落地 期待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变革成效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40
财务表现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减少20.77% [1] - 2025Q1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减少58.13%,但环比2024Q4增加约2.90亿元 [2] - 剔除减值损失后,2025Q1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加约1.80亿元 [2] 业务结构 - 生物活性物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表现稳健,新原料和新管线研发、注册及市场化进度加快 [2]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仍处于调整周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已下沉管理该板块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2] 产品进展 - 自主研发的「润百颜·玻玻」于4月25日获批Ⅲ类医疗器械证,为国内首个明确"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的合规水光产品 [2] - 该产品凭借精准适应症、严格认证及优于竞品的安全性与功效性,有望为医疗终端业务贡献增量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57.74亿元、63.62亿元、72.21亿元,对应增速7.5%、10.2%、13.5% [3]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亿元、5.30亿元、6.28亿元,对应增速161.2%、16.3%、18.7% [3] - 预计EPS分别为0.94元/股、1.10元/股、1.30元/股 [3]
智通港股解盘 | 关税战后遗症袭来 泡泡玛特(09992)火爆凸显软实力提升
智通财经· 2025-04-28 13:06
市场表现与贸易影响 - 两地市场出现调整,港股微跌0.04%,量能锐减至1690亿[1] - 中国从美进口农产品数量锐减,巴西大豆船靠岸宁波舟山港同比增加48%,减载量增32%[1] - 美国零售业面临库存危机,高关税导致商家进货谨慎[1] 泡泡玛特海外扩张 - 泡泡玛特美国门店Labubu新款发售引发抢购,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2] - 美国市场毛利率超75%,零售价上涨20%可抵消100%关税涨幅[2] - 生产转移至越南(2024年占比10%),计划扩展至东南亚和墨西哥[2] 行业政策与银行股 - 资金抱团银行股,农业银行涨2.76%,青岛银行等小银行涨幅超5%[4] - 5年期与3年期利率倒挂,显示对未来利率走低预期[4] - 国家能源局支持民企投资能源领域,包括核电、水电、光热发电等项目[4] 风电与生物科技 - 金风科技一季度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70.84%,海外订单占比14%[5] - 君实生物一季度营收5亿元,同比增长31.46%,净亏损收窄17%[6] 自动驾驶与港口交易 - 美国放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要求,耐世特获60亿美元订单,中国车企订单占比28%[6] - 李嘉诚出售非核心港口,巴拿马运河港口因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保留[7] 金融科技与AI算力 - 蚂蚁集团通过上海云进收购耀才证券,溢价17.6%,战略整合支付宝香港300万用户资源[8] - 腾讯向字节跳动购买20亿元GPU算力资源,字节跳动去年囤积约10万个GPU模组[9] 医美与创新药 - 四环医药"童颜针"获批,医美业务收入7.44亿元,同比增长65.4%[11][12] - 创新药收入5760万元,同比增长388.1%,多款新药进入商业化阶段[12]
医美“三剑客”陷业绩困境,玻尿酸“黄金周期”落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00:12
医美三巨头业绩下滑 - 华熙生物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跌20.77%至10.78亿元 爱美客下降17.90%至6.63亿元 昊海生科减少4.25%至6.19亿元 [1]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71亿元 较2022年峰值63.59亿元持续下滑 净利润从9.61亿元骤减至1.74亿元 [2] - 爱美客2024年营收增速降至5%的历史低点 明星产品"嗨体"销售额3.14亿元 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产品增速均降至个位数 [5] 企业战略差异 - 华熙生物进行管理层大调整 三名副总经理被免职 董事长亲自抓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 [3] - 爱美客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完成"紧恋"和"濡白天使"延续注册 同时布局肉毒毒素、司美格鲁肽等新领域 [5] - 昊海生科2024年医美业务营收12亿元占总营收44.38% 玻尿酸产品收入超7亿元同比增长23% [6] 行业竞争格局 - 玻尿酸市场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和重组胶原蛋白等新兴材料正在重塑市场 [8] - 巨子生物预测2026年胶原蛋白产品市场份额将超越透明质酸 [9] - 三类医疗器械审批周期长 爱美客首款产品研发历时7年 合规产品公司具有先发优势 [9] 财务与运营问题 - 华熙生物销售费用从2022年30.49亿元压缩至2024年24.64亿元 但净利润率从15.1%跌至3.2% [2] - 华熙生物管理费用从2022年3.93亿元增至2024年6.58亿元 管理费用率从6.18%上升至12.26% [2] - 昊海生科人工晶体产品在集采中平均降价60% 涉及市场规模约65亿元 [7]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华熙生物推出"润百颜胶原紧塑霜"和"夸迪CT50抗垮面霜" 但业绩恢复预计要到2025年下半年 [4] - 昊海生科2024年7月获批第四代玻尿酸产品"海魅月白" [6] - 爱美客以13.86亿元收购韩国REGEN 但其"童颜针"中国代理权已被江苏吴中获得 [6]
智通决策参考︱科技和刺激内需或成为主要方向
智通财经· 2025-04-28 00:05
市场动态 - 港股上周反弹但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因特朗普关税战未解决根本性问题 [1] - 重磅会议提前召开但预期不强 政策以稳为主 短期强刺激难现 [1] - 本周关注美股"七巨头"财报(苹果、微软、亚马逊、Meta)及供应链情况 美欧一季度GDP和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可能引发衰退担忧 [2] - 伯克希尔·哈撒韦将公布一季报并举行股东会 重点关注现金变动及后市展望 [2] 行业热点 - 科技线成为主要方向 高层集体学习聚焦人工智能 天津市拟推"算力券"支持企业购买智算服务 [3] - Manus母公司获超5亿美元海外融资 重点开拓中东、日本市场 [3] - 消费线政策红包陆续发布 商务部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 国务院新增1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3] - 中马、中柬跨境结算业务快速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升 [3] - 核电行业获政策支持 国务院核准浙江三门三期等核电项目 [4] 重点公司 微创机器人-B(02252) - 2025年图迈手术机器人国内外双轮驱动放量 国内配置证放开推动装机量增长(2024年装机19台vs2023年10台) [5] - 图迈获欧盟CE认证并进入20国市场 2024年海外装机11台 [5] - 鸿鹄关节置换机器人全球订单超40台 与微创医疗渠道协同效应显著 关联交易额度大幅上调 [6] - 2024年净利润亏损收窄至-6.42亿元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大幅下降 [6] 美护行业 - 个护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实现高增长 2025Q1若羽臣/登康口腔/润本股份营收同比+54%/19%/44% [7] - 抖音渠道表现亮眼 绽家/冷酸灵/润本GMV同比+400%+/200%+/近70% [7] - 美妆板块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7% 丸美生物2025Q1营收+28% 毛戈平2024年营收/净利润+35%/33% [7] - 医美领域锦波生物2024/2025Q1营收+85%/63% 华熙生物获批首款合规水光产品 [7] 港股策略 - 恒生期指未平仓合约总数43859张 结算日4月29日 数据暗示本周看跌 [9] - 配置方向:内需消费/创新药及医疗器械/半导体及AI链/高红利标的 [12] - 重点关注个股:毛戈平(01318)、巨子生物(02367) [8]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428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7 13:12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 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 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 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今 日 聚 焦 【电新】上海车展趋势观察:大电量增程、商用车电动化、宁德时代引领新技术——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 百五十五) 宁德时代引领新技术突破,骁遥双核+自生成锂/钠负极再次拉开产品代差。增程车型有望成为电动化下半 场主力,大电量增程成为趋势。重卡等商用车电动化加速。上海车展新车型发布,大电量增程、商用车电 动化等趋势有望带动锂电需求,新技术突破有望催化固态电池、钠电等主题行情。 (殷中枢/陈无忌) 2025-04-27 您可点击今日推送内容的第1条查看 【汽车】2025上海车展开幕,聚焦智能化主旋律——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板块跟踪报告 2025上海车展开幕,智驾+机器人共振,全产业链变革加速。1)预计2025E销量提振前景依然可期, ...
【华熙生物(688363.SH)】变革进行时,“润百颜·玻玻”获批进一步丰富医美产品矩阵——2025年一季报点评(姜浩)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7 13:12
公司业绩表现 - 1Q2025公司营收10 8亿元 同比-20 8 归母净利润1 0亿元 同比-58 1 [4] - 原料及医疗终端业务收入保持增长 但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处于调整期 拖累整体业绩 [5] - 1Q2025毛利率72 2 同比-3 6pcts 归母净利率9 5 同比-8 4pcts [5] 费用结构变化 - 1Q2025期间费用率58 4 同比+7 1pcts 其中销售费用率36 6 (+0 5pcts) 管理费用率12 5 (+4 0pcts) 研发费用率9 7 (+2 7pcts) 财务费用率-0 4 (-0 1pcts) [5] - 管理费用率上升主因管理变革及长期战略性产能布局投入增加 [5] 医美产品创新 - 国内水光针市场预计2025年规模超200亿元 当前合规产品稀缺 [6] - 公司获批国内首个"面部肤质改善"三类械水光"润百颜·玻玻" 采用非交联透明质酸+0 3 利多卡因配方 解决传统产品效果短暂和注射不适痛点 [6] - 该产品凭借差异化适应症和合规优势 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 [6]
四环医药(00460.HK):渼颜空间自主研发的童颜针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
格隆汇· 2025-04-27 10:38
公司动态 - 四环医药旗下渼颜空间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童颜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用于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1] - 该产品以左旋聚乳酸微球为核心成分,具有即时填充和长效再生双重效果,可完全被人体降解代谢[1] - 产品采用独特专利技术,微球形态规则、粒径分布均一,临床数据显示其安全性和疗效优于同类已上市产品[1] - 公司一个月内接连获得"少女针"和"童颜针"两款再生注射类产品认证,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持有这两大合规再生填充产品的企业[3] 产品技术 - 童颜针通过刺激自体胶原蛋白再生实现长效效果,注射后1年仍能维持疗效[1] - 产品具有稳定的生物降解特性,在体内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1] - 公司两款再生注射产品将形成协同效应,覆盖不同年龄层和消费场景需求[3] 市场规模 - 全球童颜针市场份额占比6%,位居第三[2] - 2024年全球童颜针市场规模预计14.88亿美元,2025年将达15.445亿美元,2033年预计增至20.815亿美元,2025-2033年CAGR为3.8%[2] - 中国童颜针市场规模从2021年1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超30亿元[2] - 中国医美再生注射剂市场预计2027年达115.2亿元,2021-2025年CAGR高达54.73%[2] 战略布局 - 双产品布局彰显公司研发-注册-商业化全链条运作能力[3] - 产品获批将推动公司医美板块进入规模化增长新阶段[3] - 该突破为公司后续产品管线开发、渠道整合及市场教育奠定战略基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