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气
icon
搜索文档
ETF午评:标普油气ETF领涨2.72%,科创芯片ETF富国领跌2.89%
快讯· 2025-05-09 03:32
ETF市场表现 - 标普油气ETF(513350)领涨2.72% [1] - 标普油气ETF(159518)同样上涨2.72% [1] - 德国ETF(513030)上涨1.84% [1] - 科创芯片ETF富国(588810)领跌2.89% [1] -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下跌2.78% [1] - 科创芯片ETF南方(588890)下跌2.78% [1] 行业表现 - 油气行业相关ETF表现强势,两只标普油气ETF均上涨2.72% [1] - 芯片半导体行业ETF普遍下跌,科创芯片ETF富国领跌2.89%,半导体设备ETF和科创芯片ETF南方均下跌2.78% [1] - 德国市场ETF表现相对稳健,上涨1.84% [1] 市场策略 - 市场建议通过指数ETF打包市场龙头进行反弹操作 [1]
中证油气资源指数下跌0.52%,前十大权重包含中远海能等
搜狐财经· 2025-05-08 11:0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 中证油气资源指数下跌0 52%报736 04点 成交额112 26亿元 [1] - 中证油气资源指数近一个月上涨6 59% 近三个月下跌3 91% 年至今下跌6 98% [2] 指数构成 - 中证油气资源指数选取石油天然气开采 服务设备制造 炼制加工 运输销售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为样本 基日为201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 0点 [2] - 前三大权重股为中国石油(10 47%) 中国海油(10 06%) 中国石化(9 64%) 合计占比30 17% [2] - 行业分布中能源占比75 48% 工业占比18 72% 金融占比2 34% [2] 指数维护机制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 [3] 相关金融产品 - 跟踪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包括汇添富 博时 银华旗下中证油气资源ETF产品 [3]
三大股指涨跌不一!大金融板块活跃,消费股表现分化
金融界· 2025-05-07 09:1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0.13% 国企指数下跌0.23%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75% [1] - 消费板块表现强劲 汽车经销商、体育用品、香港零售股、奢侈品股及节假日概念股普涨 [1] - 煤炭股涨幅居前 南南资源上涨13.46% 中国神华上涨1.53% 中煤能源上涨1.49% [2] - 港口运输股走强 太平洋航运上涨3.49% 海丰国际上涨3.44% 东方海外国际上涨1.53% [2] - 油气股与黄金股活跃 中国石油股份上涨2.2% 中国黄金国际上涨4.17% 赤峰黄金上涨3.44% [2] - 医药股大幅调整 百济神州下跌7.96% 荣昌生物下跌7.33% 药明生物下跌6.67% [2] - 科技相关板块走低 机器人概念股、芯片股及消费细分领域(化妆品、烟草、奶制品等)普跌 [3] 政策动向 - 中国人民银行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及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 从5%降至0% [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加强消费领域资金支持 [1] - 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 [1] 个股表现 - 金融股表现突出 泸州银行上涨8.3% 建设银行上涨2.02% 友邦保险上涨2.92% [1] - 期货公司涨幅显著 弘业期货上涨34.24% [1] - 消费类个股领涨 中升控股上涨4.8% 普拉达上涨4.41% 安踏体育上涨1.86% [1] - 科技硬件股承压 高伟电子下跌5.98% 优必选下跌4.26% 华虹半导体下跌3.03% [3] - 日常消费股走弱 蒙牛乳业下跌3.6% 思摩尔国际下跌2.45% 统一企业中国下跌1.96% [3]
2025年全球能源展望报告:能源转型的阻力与动力
搜狐财经· 2025-05-07 07:21
全球能源转型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达2万亿美元,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创新高,显示转型进展与减排目标存在差距 [1] - 能源投资收益分配不均,能源安全、政策变动及新兴技术用电需求构成主要挑战 [1] 能源需求与发电结构变化 -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缓慢或下降,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2050年超50% [1] - 煤炭发电减少,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显著增长,但地区分布不均 [1] 油气与新能源发展趋势 - 多数情景下2050年全球石油需求低于当前水平,2030年左右达峰后下降 [2] - 天然气需求地区差异显著,发展中国家增长而发达国家持平或下降 [2] - 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大增,但2030年目标面临电网整合与供应链挑战 [2] - 氢能在"难减排"领域潜力大,地热能在部分情景下发展良好 [2] 地区能源发展差异 - 中国太阳能需求与出口领先全球,印度增长强劲但仍落后于中美 [3] - 中国成为全球风能需求领先国家,未来与印度需求持续增长,欧洲增长面临挑战 [3] - 印度尼西亚是地热能主要生产国,新技术推动其发展潜力 [4] 非洲与中国能源转型 - 非洲人均能源消费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煤炭需求减少但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增长 [4] - 中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上升,煤炭占比下降,多数情景下有望提前实现排放达峰 [4] 全球电力与能源需求趋势 - 全球电力需求增长主要由建筑和交通领域电气化驱动,风能和太阳能成本优势显著 [20][31] - 煤炭发电量2050年预计下降35%-94%,天然气发电量变化范围从下降7%至增长83% [37] -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占比2050年达37%-74%,但区域分布高度集中(中美欧占75%产能) [38][40]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与挑战 - 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562GW,但实现2030年11,000GW目标需年均新增950GW [66] - 太阳能组件价格下降推动产能扩张,但电网整合与供应链瓶颈可能制约增长 [71] 液化天然气市场前景 - 全球LNG出口能力2030年预计达850bcm,但需求增长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产能过剩 [73] - 欧洲LNG需求持续下降,中国增长有限,贸易争端或进一步影响市场格局 [77] 区域天然气需求分化 - 北美和欧洲天然气需求2050年预计下降7%-74%,亚洲太平洋地区短期仍增长 [82] - 非洲和中东需求在参考情景下持续增长,但气候雄心情景中增速放缓或下降 [83]
年报“难产” ST新潮被证监会立案,公司股票已停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6 13:55
值得关注的是,与大部分国内企业不同,ST新潮的核心资产在境外。根据该公司今年2月披露的公告, ST新潮的境外资产占比超过99%,交易所也曾因此向ST新潮发函询问,是否存在境外资产审计受限情 况。对此,ST新潮回应称,公司历年均按照审计机构的要求,向其提供境外资产财务报表、重大合 同、重要内控记录等文件,不存在境外资产审计受限情况。ST新潮还表示,公司对美国子公司与油气 资产能够进行100%控制。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面对"难产"的年报,ST新潮披露:年审会计师团队在美国公司现场审计的三周时间里,公司积极配合 审计要求,竭尽全力推进2024年度审计进程。但是因时间过于紧迫,所需材料细致且复杂,部分材料包 括审计所需的询证函回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全面收集。因此,公司正按照审计要求进一步补充提供前 述资料。 ST新潮称,将尽快催促公司客户完成回函,以便补充审计所需重要依据,争取在法定披露期限届满之 日起两个月内尽早披露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ST新潮原本聘请的2024年度审计会计师事务所曾提出,在与 ST新潮沟通过程中发现,所需工作量及专业胜任 ...
政策解读 | 民营经济参与能源领域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
中国电力报· 2025-05-06 02:17
民营经济参与能源领域发展建设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在市场准入 要素获取 公平执法 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举措 [2] - 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出台十项具体举措 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 推动公平参与市场 提升能源政务服务水平 [2]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意义 - 提升能源基建运营效率 民营企业通过灵活投融资机制和市场化管理模式缩短决策周期 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加速规模化布局 通过混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 - 提高能源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 民营资本打破传统垄断格局 带来商业模式颠覆性创新 增强市场定价科学性 促进国企与民企优势互补良性竞争 [3] - 提升能源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在储能 智能电网控制等短板领域具有需求敏感度高 创新转化快优势 形成"需求识别—技术攻关—产品迭代"闭环 与央企协同创新 [4]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 - 明确民营企业投资范围 放宽传统能源 新能源 科技创新领域准入 支持参与核电 油气储备 管网等基建 引导参与新型储能 虚拟电厂 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 [5] - 优化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环境 推进油气管网运销分离 完善电网建设参与机制 简化办电流程 提高自然垄断企业信息透明度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6][7] -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优化审批流程 健全政企沟通机制 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能源合作 增强新能源装备制造和跨境项目话语权 [8]
这下轮到台湾了
猫笔刀· 2025-05-05 14:09
伯克希尔公司概况 - 伯克希尔最初为纺织厂 60年前被巴菲特收购后转型金融行业 通过收购保险公司利用保费进行投资 [1] - 旗下拥有189家子公司 员工总数近40万 2023年营运利润达474亿美元 提供稳定现金流 [1] - 子公司享有高度自治权 总部仅30人团队管理 核心投资团队5-6人 专注CEO任免和资金调配 [1] - 股票投资组合规模约2700亿美元 占公司总市值11000亿美元的24.5% [1] - 业务模式与中国平安类似 但投资决策和风控能力存在显著差距 [2] 东亚货币汇率波动 - 人民币5月2日升值1% 5月5日突破7.2关口 离岸汇率达7.19 [2] - 台币两个交易日累计升值近10% 其中5月2日升4.3% 5月5日升5.6% [2] - 台湾外汇储备1.6万亿美元 相当于两年GDP 其中7000亿为寿险持仓 两日汇率损失达1700亿 [3] - 货币升值可能反映市场预期东亚地区将通过汇率调整缓解贸易摩擦 [3] - 汇率波动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构成压力 可能重演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困境 [3] 宏观经济与贸易动态 - 特朗普计划对国外制作电影征收100%关税 反映好莱坞10年产量下降40% 就业减少25% [4] - 过去10年电影特效制作大量外包 加税政策可能引发贸易反制 影响美国文化输出 [4] - WTI原油价格下跌5% 最低至55美元 跌破技术平台位 [5] - 苹果Q2营收953亿美元 利润247.8亿美元 超预期 计划千亿美元回购 [6] - 贸易政策可能使苹果下季度成本增加9亿美元 [6] - 寒武纪拟定增募资49.8亿用于芯片项目 科技行业融资活跃 [6] 地缘政治与能源 - 美乌签署矿产协议 但俄罗斯持续多线进攻 显示战略优势判断 [6] - 美国放弃调停转向军援乌克兰 欧洲准备新一轮对俄制裁 [6]
中国海油(600938):一季度销量稳定增长,桶油成本进一步降低
招商证券· 2025-05-04 12: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068.54亿元,同比降4.14%,归母净利润365.63亿元,同比降7.95%,扣非归母净利润370.27亿元,同比降6.2%;国际局势不稳定,关税政策变化使原油需求预期降低,地区局势冲突或影响原油供应致油价大幅波动 [1] - 公司产量稳定增长,新项目持续推进;2025年第一季度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74.98美元/桶,同比降8.3%;公司油气净产量188.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升4.8%,其中中国净产量130.8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升6.2%,海外净产量58.0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升1.9%;公司获2个新发现,成功评价14个含油气构造;番禺10/11等多个项目已投产,其他新项目顺利推进 [6] - 销量增长部分抵消油价下跌影响,公司桶油成本继续降低;2025年第一季度油气销售收入约882.7亿元,同比降1.9%,归母净利润365.6亿元,同比降7.9%;桶油主要成本27.03美元,同比降2.0%;一季度石油售价平均72.65美元/桶,同比降7.7%,平均实现气价7.78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升1.2%;一季度资本支出约277.1亿元,同比降4.5% [6]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541.46亿元、4854.01亿元和5096.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6.23亿元、1540.6亿元和1592.97亿元,EPS分别为3.06元、3.24元和3.3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2倍、7.7倍和7.5倍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与估值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166.09亿元、4205.06亿元、4541.46亿元、4854.01亿元、5096.7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1%、1%、8%、7%、5% [2]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1728.91亿元、1899.64亿元、2006.04亿元、2122.83亿元、2195.3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11%、10%、6%、6%、3% [2]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8.43亿元、1379.36亿元、1456.23亿元、1540.6亿元、1592.9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13%、11%、6%、6%、3% [2] - 2023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61元、2.90元、3.06元、3.24元、3.35元,PE分别为9.6、8.6、8.2、7.7、7.5,PB分别为1.8、1.6、1.4、1.2、1.1 [2] 基础数据 - 总股本47530百万股,已上市流通股2990百万股,总市值1189.2十亿元,流通市值74.8十亿元 [3] - 每股净资产(MRQ)16.5,ROE(TTM)17.2,资产负债率28.7% [3] - 主要股东为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44% [3] 股价表现 - 1m、6m、12m绝对表现分别为 - 3%、 - 6%、 - 11%,相对表现分别为0%、 - 3%、 - 16% [5] 财务预测表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2502.75亿元、2646.09亿元、3992.68亿元、5583.83亿元、7168.22亿元 [12] - 2023 - 2027年非流动资产分别为7553.23亿元、7916.72亿元、7449.18亿元、7010.6亿元、6623.49亿元 [12] - 2023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10055.98亿元、10562.81亿元、11441.86亿元、12594.42亿元、13791.71亿元 [12] - 2023 - 2027年流动负债分别为1239.39亿元、1188.75亿元、1062.16亿元、1124.7亿元、1179.56亿元 [12] - 2023 - 2027年长 期负债分别为2137.83亿元、1879.7亿元、1879.7亿元、1879.7亿元、1879.7亿元 [12] - 2023 - 2027年负债合计分别为3377.22亿元、3068.45亿元、2941.86亿元、3004.4亿元、3059.26亿元 [12] - 2023 - 2027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6665.86亿元、7475.48亿元、8480.63亿元、9570.15亿元、10712.04亿元 [12]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097.43亿元、2208.91亿元、2583.97亿元、2597.67亿元、2588.89亿元 [12] - 2023 - 2027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780.95亿元、 - 1754.26亿元、 - 626.86亿元、 - 626.86亿元、 - 626.86亿元 [12] - 2023 - 2027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842.28亿元、 - 979.35亿元、 - 668.13亿元、 - 429.55亿元、 - 417.2亿元 [12] - 2023 - 2027年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474.2亿元、 - 524.7亿元、1288.97亿元、1541.26亿元、1544.82亿元 [12]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166.09亿元、4205.06亿元、4541.46亿元、4854.01亿元、5096.71亿元 [13]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1728.91亿元、1899.64亿元、2006.04亿元、2122.83亿元、2195.33亿元 [13] - 2023 - 2027年利润总额分别为1729.74亿元、1899.76亿元、2006.16亿元、2122.95亿元、2195.45亿元 [13] - 2023 - 2027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38.43亿元、1379.36亿元、1456.23亿元、1540.6亿元、1592.97亿元 [13] 主要财务比率 - 年成长率: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 1%、1%、8%、7%、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 - 11%、10%、6%、6%、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 - 13%、11%、6%、6%、3% [13] - 获利能力: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49.9%、53.6%、50.7%、50.0%、49.2%;净利率分别为29.7%、32.8%、32.1%、31.7%、31.3%;ROE分别为19.6%、19.5%、18.3%、17.1%、15.7%;ROIC分别为18.4%、18.8%、17.7%、16.7%、15.3% [13] - 偿债能力: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3.6%、29.0%、25.7%、23.9%、22.2%;净负债比率分别为3.5%、2.7%、0.5%、0.5%、0.4%;流动比率分别为2.0、2.2、3.8、5.0、6.1;速动比率分别为2.0、2.2、3.7、4.9、6.0 [13] - 营运能力:2023 - 2027年总资产周转率均为0.4;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2.9、32.0、36.4、35.4、35.1;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1.4、12.1、13.2、13.1、13.0;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4、3.2、3.5、3.4、3.4 [13] - 每股资料:2023 - 2027年EPS分别为2.61元、2.90元、3.06元、3.24元、3.35元;每股经营净现金分别为4.41元、4.65元、5.44元、5.47元、5.45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4.02元、15.73元、17.84元、20.13元、22.54元;每股股利均为0.95元 [13] - 估值比率:2023 - 2027年PE分别为9.6、8.6、8.2、7.7、7.5;PB分别为1.8、1.6、1.4、1.2、1.1;EV/EBITDA分别为7.9、7.2、6.0、5.9、5.8 [13]
暂停美国油气进口,特朗普背后金主受挫,问起中国损失,只有四字
搜狐财经· 2025-05-02 19:26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在能源领域反制美国精准强硬,暂停进口美国油气未影响自身能源供应,却给美国能源行业带来巨大困扰,凸显中国能源战略布局深远且多元化,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好,美国通过能源出口施压中国难以成功 [1][9][20] 中国能源供应情况 - 今年2月对美国原油和天然气加征关税,初期税率10% - 15%,4月跃升至145%,但国内能源供应未受影响 [3] - 从美国进口油气量大幅下降,液化天然气连续两个月零进口,全球供应商多,3、4月趁机采购,库存充足,2025年初全球原油供应仍宽松 [4] - 过去二三十年间在全球找可靠供应商,进口渠道分散,美国份额停供可由其他国家补上 [6] - 能源供应体系多元,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多,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能源自给率稳定保持在80%以上 [18] 美国能源行业困境 - 中国是美国液化天然气最大买家,失去中国市场后,天然气公司订单骤减,库存压力陡增 [12] - 关税战期间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价格频繁波动,出口商面临困难 [12] - 能源行业是特朗普“金库”,能源巨头利润受损,间接削弱特朗普政治支持 [13] 中美政策及局势 - 特朗普关税政策效果差,国内经济乱,股市跌、物价涨,企业供应链成本高 [15] - 中国政策工具箱满载,未来将继续释放措施,特朗普政府焦虑提“谈判”,老路子行不通 [22] - 中国按部就班发展,短期应对关税战,长期发展壮大,能源反制只是开始 [24] 中国能源战略方向 - 未来方向是可再生能源,预计到2025年光伏和风电装机总量将突破10亿千瓦,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 [20]
叫停所有美国油汽,狙击特朗普背后金主,问起中国损失只有四个字
搜狐财经· 2025-05-02 19:26
中美贸易摩擦态势 - 中美贸易战持续,美国表现出难以承受的迹象,前总统特朗普在谈判中多次出尔反尔并提出前提条件,如不扭转贸易逆差则拒绝达成协议 [1][6] - 美国对华策略包括关税战、技术封锁和禁止贸易往来等 [11][12] 中国对美贸易反制措施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叫停所有美国油气进口,以此针对特朗普背后的油气行业金主 [7][9] - 中国拒收美国波音公司交付给厦门航空的飞机 [3] 中国能源供应格局 - 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企业减少甚至停止自美进口油气对中国的能源供应没有影响 [15] - 中国油气进口来源多元化,2024年美国原油在中国进口来源国中排名第11,液化天然气排名第5 [17] - 中国通过与其他多国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实现贸易多样化布局以降低风险 [13][17] 美国行业与市场影响 - 中国的反制措施直击美国油气行业,使其面临失去中国大客户而损失惨重的风险 [9] - 美国贸易订单被冻结,大量货物滞留港口,对美国国内造成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