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净利润连亏,董事长却要求自己月薪涨至200万,最新公告来了:换董事长!投资人:曾要求十年净利润减1元后当他奖金
搜狐财经· 2025-09-13 12:30
公司治理变动 - 伯朗特机器人选举产生第五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包括李博铮、尹荣造、杨医华、邓共招和郭金龙[1] - 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李博铮为董事长 全面负责董事会工作及公司战略规划[1] 高管薪酬提案 - 8月6日董事会未通过总经理尹荣造固定月薪200万元的议案[2] - 提薪理由为激励总经理消除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负面影响并实现扭亏为盈[4] - 四位董事投反对票 理由包括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应优先弥补亏损[4] 财务表现 - 2020-2023年营业收入从4.47亿元降至2.01亿元 净利润从盈利7383.3万元转为亏损1.25亿元[4] - 2024年营收回升但净利润亏损3737万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至740.2万元[4] - 200万元月薪提案年薪2400万元 超过2024年应付职工薪酬总额1827万元[4] 股东矛盾 - 第十大股东君岚投资(持股346.7万股占比1.54%)通过公开信指控尹荣造提出"未来十年净利润减一元后全部作为个人奖金"的方案[6] - 公开信质疑该提案涉嫌掏空公司和羞辱股东[6] 公司背景 - 伯朗特机器人成立于2008年5月 主营工业机器人及机械手的研发制造销售[6] - 2014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 后因审计问题被终止挂牌[6] - 尹荣造为创始人兼第一大股东 持股21.65% 现年45岁拥有机械制造中专学历[7]
2025中国工博会工业考察报名启动!实地解锁智能制造硬核实力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3 02:05
活动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工博会组织"工业考察"活动 提供免费接驳大巴直达工厂 覆盖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全产业链 预计1000+专业制造业相关群体参与[1] 新时达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考察 - 新时达工业机器人负载覆盖1-600KG 完整掌握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和软件系统等关键技术 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领先企业[5] - 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入选上海首批20家智能工厂 2021年获评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单位[5] - 公司创立于1995年 股票代码002527 以运动控制技术为基石 聚焦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与驱动、电梯控制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2025年6月海尔集团战略入股 成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成员[5] - 考察日期为9月23日-26日 每日12:00和14:00发车 每班限30人 车程约1小时 参观时长1.5小时[4] 研华昆山制造园区考察 - 园区设有板卡、机箱、系统组装和定制化生产4个厂区 实现全环节智慧监控和运营 曾获2017国家第一批绿色工厂、2020中国制造标杆智能工厂称号[9] - 基于研华AgentBuilder智能体平台 逐步完成从"人机协作"到"自主决策"的Agent应用[9] - 研华物联网体验中心展示40多个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 包含智能制造、智慧能源与环保、智能交通等行业应用[9] - 考察日期为9月23日-26日 每日12:15发车 每班限80人 车程约1小时 参观时长2-2.5小时[8] 汇川技术工控博物馆考察 - 展示自动化行业重要设备及发展历程 是国内唯一工控博物馆 体现公司在工业文明中的贡献[12] - 智能车间展示伺服驱动器生产的高效自动化能力 采用自主研发设备和系统 实现数字化管理平台支撑的精益管理[12] - 考察日期为9月23日-26日 每日12:30和14:00发车 每班限30人 车程约1.5小时 参观时长1小时[11] 松下神视电子苏州工厂考察 - 松下集团FA领域关键企业 2002年成立于苏州新区 主营通用传感器、PLC、变频器等研发制造 2024财年中国区销售额占比84%[16] - 展示IT与OT融合的智能工厂实践 赋能锂电、半导体等行业自动化升级[16] - 考察日期为9月25日-26日 每日12:30和14:00发车 每班限20人 车程约1.5小时 参观时长1小时[15] 参与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5家代表性企业[24]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涵盖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等8家企业[25] - 医疗机器人领域包含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机构[26] - 人形机器人企业达28家 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领先厂商[26]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31家供应链企业[2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王一鸣:需求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9-13 01:46
9月1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2025中国汽车产业 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好于市场预期,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表现强 劲,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增速迅猛,服务业增长也比较突出,整体上供给大于需求。下一 步,需求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显。 ...
调研速递|埃斯顿接受摩根大通等130家机构调研 上半年营收25.49亿元等精彩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12 15:13
2025年半年度经营情况 - 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49亿元 同比增长17.50% 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20.92亿元 同比增长26.54% 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4.56亿元 同比下降11.50% [1] - 国内业务收入18.00亿元 同比增长25.31% 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 同比增长2.18%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锂电等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68.23万元 同比增长109.10% 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60.28万元 同比增长81.85% EBITDA为18,092.31万元 同比增长173.04% [1]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1,948.03万元 同比增长65.08% 通过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和供应链优化改善现金流 [1] - 研发投入2.35亿元 占销售收入比例9.21% 坚持系统级正向研发战略 发展具身智能技术 [1] 业务发展战略 - 下半年汽车、电子、锂电等行业需求预计保持增长趋势 [2] - 以欧洲市场为战略起点 设立多国分子公司及本地化管理团队 跟随国内头部客户出海 加快高价值产品海外拓展 [2] -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重点下游领域 通过大客户战略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 交付全国产大负载机器人汽车覆盖件冲压线 [2] - 2025年推行"产品+服务"双轮驱动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后服务市场毛利率较高 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2] - 协作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互为补充 通过技术融合和场景细分推动智能制造升级 [2] 运营管理措施 -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人均能效 期间费用率逐季下降 但因全球化布局导致相关费用增加 [1][2] - 未来将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盈利指标 持续加强库存及应收款管理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1][2]
国务院批复新政:支持城乡非就业居民持居住证参加广东医保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14:32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 国务院批复《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选择北京城市副中心 苏南重点城市 杭甬温 合肥都市圈 福厦泉 郑州市 长株潭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 重庆市 成都市10个地区开展试点 [1] - 改革涵盖传统生产要素(劳动 资本 土地 资源)和新型要素(数据 算力 空域 频谱轨道) 旨在解决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发育不充分等问题 [1] 粤港澳大湾区户籍与人才政策 - 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 扩大居住证附加的教育 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标准 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2] - 支持城乡非就业居民持居住证参加广东城乡居民医保 建立健全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 住房供应 教师医生编制等保障机制 [2][3] - 指导用人单位不以人才称号和学术头衔引才 不抢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合同期内高层次人才 对战略科学家和颠覆性技术团队采取"一事一议 一人一策" [1][3] 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建设 - 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5] - 支持制定省市两级重要数据目录 完善个人信息授权使用制度 探索设立公益性个人数据服务机构 [5] - 运用可信身份认证 数据签名 区块链等技术强化安全防护 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方式 [5]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 占全国25%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 占全国44% 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 占全国超40% [5] - 低空经济企业数量超1.5万家 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文远知行 小马智行成为全球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第一股 第二股 [5] 新型要素配置与空间建设 - 部署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探索新型要素配置方式 [4][6] - 聚焦深海 航空 生命健康 新型能源 人工智能 现代种业等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6] - 利用深圳 广州南沙 粤澳横琴等现有创新平台推动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 [6]
埃斯顿(002747) - 2025年9月1日-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4:25
财务业绩 - 销售收入25.49亿元,同比增长17.50% [5]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收入20.92亿元,同比增长26.54% [5] - 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4.56亿元,同比下降11.50% [5] - 国内业务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25.31% [5] - 海外业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18% [5]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68.23万元,同比增长109.10% [6] - 扣非净利润-1,760.28万元,同比增长81.85% [6] - EBITDA为18,092.31万元,同比增长173.04% [6]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1,948.03万元,同比增长65.08% [6] - 研发投入2.35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9.21% [7] 市场份额与行业地位 - 工业机器人出货量首次超越外资品牌,登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5][6] - 市场份额提升至10.5% [6] - 在汽车、电子、锂电等应用领域实现快速增长 [6] 业务战略与布局 - 欧洲市场作为全球化战略起点,已在多国设立分子公司和本地化管理团队 [10] - 采用"Local for Global"模式,建立全球化产能布局和供应链体系 [10] - 欧洲设立生产基地,开展本地化生产以提升交付效率 [10] - 后服务市场业务毛利率较高,工业机器人市场保有量近10万台 [14] - 推行"产品+服务"双轮驱动战略,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14] 行业需求与展望 - 下半年汽车、电子、锂电行业需求预计延续增长趋势 [8] - 汽车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头部客户订单增长 [8][12] - 电子行业受益于果链和手机需求增长,大客户战略推动订单增幅 [8] - 锂电行业需求回暖,头部企业扩产带来自动化投资提升 [9]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坚持系统级正向研发战略,聚焦高端应用市场突破和国产替代 [7] - 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加强机器人与AI技术融合 [7] - 针对汽车行业痛点,成功交付全国产大负载机器人汽车覆盖件冲压线 [13] - 深耕冲压、点焊、弧焊、激光焊等应用工艺,提高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 [13] 成本与费用管理 -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强化执行与考核机制,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6][11] - 出海业务投入、品牌宣传及外币汇兑损失导致费用增加 [6][11] - 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和供应链优化,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6] - 持续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规模效应和运营质量 [11] 产品与市场协同 - 协作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互为补充,非替代关系 [14] - 工业机器人适用于大规模、高负载、高精度场景(如汽车制造) [14] - 协作机器人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及人机协作场景(如3C电子、医疗) [14] - 技术融合将推动智能制造向柔性化、智能化升级 [15]
近500项首发首秀展品!“智”量十足的工博会即将在沪开幕
新华财经· 2025-09-12 11:47
展会规模与结构 - 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 规模及专业观众 国际展商比例均有望创历史新高[1] - 确定近300项全球首发和近200项产品中国首秀[1] - 采用"1+3+9+10"框架体系 包括1场开幕式 3大特展 9个行业主题展和10场重点行业峰会[1] 核心主题与定位 - 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 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产业生态[1] - 展会以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为底色[2] - 打造中国工业的4S店[1] 三大特展内容 - 国家展展示C919大型客机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国家重器[2] - 国家展呈现1500个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攻坚项目成果和8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成效[2] -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展集结17家科技品牌展示31款新产品 包括傅里叶 宣康 归墟 钧控等企业[2] - 未来工业创新展聚焦前沿领域突破性探索[3] 智能化技术展示 - 展示AI与制造业融合 如智能体机床实现全球首个"零人工经验"加工路径自主生成[2] - 国产化口腔手术机器人结合AI手术方案规划 实现更安全高效的口腔种植手术[2] - 重点展示"国和一号"核电高端装备 先进小堆浮式发电平台 可控核聚变等自主首台套重大核电装备与技术成果[2] 国际化参与 - 吸引来自德国 日本 美国 法国等28个国家及地区近3000家企业参展[2] - 国际展商参展面积创出新高[2] - 沙特展团展示沙特2030愿景中工业转型 工业4.0 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相关成就[2] 前沿技术探索 - 聚焦超导 可控核聚变 原子级制造 脑机接口 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3] - 展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小型模块化场反位形FRC-SMR 量子加密OTN行业专网等未来产业成果[3]
物理AI不只是“机器换人”:亚马逊新增30%高技能岗位
36氪· 2025-09-12 07:29
自动化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且在当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持续演进。尽管自动化已成为早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工智能、视觉系统与机 器人硬件的最新进展,正催生新一代"更智能、更具适应性"的机器。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新白皮书《物理AI:赋能工业运营新时代》探讨了这些技术发展正拓展机器人的作用边界,不仅是提升效率,更能为工厂车间带来 更高的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 此前,多数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初衷是在受控环境中执行固定、重复性任务,但这种局面正开始改变。借助物理AI,机器人逐渐具备感知、学习并响应更 复杂环境的能力,同时可支持更广泛的任务类型。 这一变革恰逢关键节点。当前制造商正面临成本上涨、劳动力短缺、客户需求多变等多重挑战,经营环境日趋复杂。 但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工业机器人的进化历程,可为把握未来趋势提供重要背景。 01.工业机器人的演进 物理AI的应用是工业机器人长期进化的下一步。我们或许会将机器人视为未来的产物,但最早的工业机器人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 (robot)"一词源自捷克语"robota",意为强制劳动。 早期工业机器人基于规则,即通过明确编程执行高精度、高速度的重复性任务,但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超5成,前8月相关企业注册量涨近40%
企查查· 2025-09-11 06:17
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工信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 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 [1] - 国内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现存量达37.97万家 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占比45.39%)和华南地区(占比19.27%) [2] - 超5成企业成立于近三年 其中成立1-3年企业占比30.67% 成立1年内企业占比23.16% [3] 企业注册增长趋势 - 2023年注册量首次突破7万家达7.16万家 2024年注册量达7.13万家 [4] - 2024年前8月注册量6.39万家 同比增长39.56% [4] - 新注册企业集中分布在新一线城市(占比30.71%) 一线城市(19.56%)和二线城市(18.89%) [4]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上涨2.01% 市盈率21.44倍 份额增加2.2亿份至79.5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135万元 [6]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6.16% 市盈率43.97倍 份额增加6800万份至52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5294万元 [6]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下跌5.12% 份额增加4000万份至5.1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出1395.1万元 [6]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下跌4.42% 市盈率112.48倍 份额维持3.8亿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723.6万元 [7]
五年来,我国制造业“家底”更厚实
人民日报· 2025-09-10 10:12
制造业全球地位与规模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 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2] - 全球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第一 2024年64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 中小企业登记数量超过6000万户 [3] 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 - 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约为2020年产销量的9.5倍 [2][7] - 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持续全球领先 [2][7]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7]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2] - 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3/4以上 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十三五"末90.7万件提高至2024年124.4万件 [4] -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33家 "十四五"期间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 [4] 数字化转型与基础设施 - 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 5G基站达459.8万个 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 [3] - "5G+工业互联网"建设项目超2万个 累计建成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3][7] - 全国中小学实现100%互联网接入率 电商直播/沉浸式购物/数字文旅等新型信息消费蓬勃发展 [3] 绿色制造与能效提升 - 国家级绿色工厂达6430家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 [2] - 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7] - 产业含"绿"量持续提升 生物制造技术在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 [2][7] 企业培育与产业集群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3] - 全国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4万家 [3] - 累计培育形成60余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7] 重大技术装备突破 - C919大飞机累计安全运送旅客300多万人次 [5] - "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深度完成钻探 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实现3小时太空物资闪送 [5] - 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 [2][7] 国家高新区发展 - 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 占全国GDP的14.3% [4] - 全员劳动生产率71.8万元/人 比"十三五"末翻一番 [4] - 诞生全球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等原创技术产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