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

搜索文档
北方华创(002371):业绩实现稳步增长,平台化布局加速推进
东吴证券· 2025-09-02 14:0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1.42亿元,同比增长29.51%,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同比增长14.97% [7] - 半导体设备业务收入152.58亿元,同比增长33.89%,占营收比重超85% [7] - 平台化布局加速推进,推出离子注入机和电镀设备新品,并通过收购芯源微拓展产品线 [7] - 存货311亿元,同比增长47%,显示在手订单充足 [7]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3.4/93.0/112.7亿元,对应动态PE 37/29/24倍 [7] 财务表现 - 2025H1综合毛利率42.17%,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 [7] - 研发投入29.15亿元,资本化比例28.74%,同比下降10.61个百分点 [7] - 2025E营业总收入385.64亿元,同比增长29.24% [1] - 2025E归母净利润73.44亿元,同比增长30.65% [1] - 2025E每股收益10.18元/股,对应PE 36.60倍 [1] 业务分析 - 电子工艺装备收入152.58亿元,同比增长33.89% [7] - 刻蚀设备超50亿元 [7] - 薄膜沉积设备超65亿元 [7] - 热处理设备超10亿元 [7] - 湿法设备超5亿元 [7] - 电子元器件收入8.66亿元,同比下降17.47% [7] - Q2单季营收79.36亿元,同比增长21.82%,环比下降3.3% [7] 市场数据 - 收盘价378.51元,市净率5.99倍 [5] - 流通市值272.91亿元,总市值273.13亿元 [5] - 一年股价区间278.13-490.03元 [5] - 每股净资产63.22元,资产负债率52.49% [6]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385.64/478.61/571.63亿元 [1]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73.44/93.03/112.65亿元 [1]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10.18/12.89/15.61元 [1] - 2025-2027年PE预测36.60/28.89/23.86倍 [1]
光力科技:公司国产半导体设备已进入满产状态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13:37
公司运营状况 - 国产半导体设备提货速度在7月份以来加快 目前进入满产状态 [1] - 新增订单持续增加 [1] - 四季度仍会保持良好的供货趋势 [1]
高盛:中国光刻机落后20年!
国芯网· 2025-09-02 13:20
光刻机技术差距 - 国产光刻机仅能生产65nm工艺芯片 相比ASML落后约20年 [1] - 中国7nm芯片生产可能依赖ASML老旧DUV设备 不具备自主制造能力 [3] - 国内公开光刻机为ArF型 仅支持90nm工艺 与ASML存在代际差距 [5] ASML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ASML垄断全球光刻机市场80%份额 EUV光刻机份额达100% [4] - 最新High-NA EUV光刻机单台价格超4亿美元 重180吨 支持1.4nm以下工艺 [3] - ASML从65nm发展到3nm耗时20年 累计投入研发与资本费用400亿美元 [3] 技术代际对比 - 光刻机分六代:G线(436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ArFi(等效134nm)→EUV(13.5nm) [5] - ArFi光刻机对应7nm工艺 EUV光刻机对应7nm以下先进制程 [4][5] - 浸润式DUV光刻机(ArFi)用于65nm工艺 EUV用于7nm及以下工艺 [4] 产业设备成本结构 - 光刻机占芯片生产线设备总成本约30% 为核心设备 [3] - 其他半导体设备需围绕光刻机进行配套协作 [3]
中国光刻机,落后20年?
半导体芯闻· 2025-09-02 10:39
光刻技术差距 - 中国光刻机公司技术落后美国同行至少20年 [2] - 中国本土光刻设备制造商目前处于65纳米工艺阶段 [5] - ASML从65纳米过渡到3纳米以下技术耗费20年时间及400亿美元研发投入 [4][5] 技术瓶颈与限制 - 光刻设备是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瓶颈 [4] - 中国无法获取ASML最先进的EUV设备导致芯片制程技术落后业界巨头10-15年 [5] - ASML因遵守瓦圣那协议从未向中国出口EUV设备 [5] 国际管制影响 - 美国政府有权限制ASML对华销售因其设备依赖美国零部件 [2] - 美国正施压ASML停止对中国先进DUV系统提供维修服务 [6] - 荷兰政府尚未同意美方关于维修服务的限制要求 [6] 行业技术对比 - 当前领先芯片制造商如台积电已量产3纳米并推进2纳米芯片生产 [4] - EUV及高数值孔径EUV扫描仪可实现更精细电路图案转移 [4] - 图案转移后需经过蚀刻、材料沉积及晶圆清洁等完整制造流程 [4]
芯源微(688037):收入保持稳健,化学清洗、临时键合机放量
华创证券· 2025-09-02 10:13
投资评级 - 强推评级(维持) 目标价150.2元 [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9亿元 同比增长2.24% 毛利率36.26% 同比提升1.73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7] - 利润端承压主要因研发投入加大(研发费用1.32亿元 同比增12.87%)及汇兑损失增加 [7] - 化学清洗机和临时键合设备等新产品进入放量阶段 合同负债5.05亿元(较年初4.51亿元增长)为后续业绩提供保障 [7] - 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国产化突破加速 获得国内头部逻辑及存储客户订单 offline/I-line/KrF机台量产数据良好 [7] - 北方华创成为控股股东(持股17.87%) 双方产品互补 未来将在研发/供应链/客户资源方面协同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9亿元(+2.24%) 毛利率36.26%(+1.73pct) 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7]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34亿元(环比+57.57%) 毛利率37.51%(环比+3.22pct) 归母净利润0.11亿元 [7] - 2024-2027年收入预测:17.54亿元/20.46亿元(+16.7%)/27.48亿元(+34.3%)/35.98亿元(+30.9%) [3] - 2024-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03亿元(-19.1%)/2.45亿元(+21.0%)/4.19亿元(+70.6%)/6.03亿元(+44.0%) [3] - 毛利率趋势:2024年37.7% 2025E 38.5% 2026E 38.8% 2027E 40.3% [8] - 市盈率:2024年123倍 2025E 102倍 2026E 60倍 2027E 41倍 [3] 产品进展 - 前道化学清洗机打破国外高温SPM工艺垄断 核心指标对标海外龙头 已获多家大客户订单 [7] - 新一代涂胶显影机架构FT Alkaid研发顺利 匹配先进光刻机产能需求 [7] - 临时键合/解键合设备逐步放量 [7] 估值与预测 - 采用2026年11倍PS估值 对应目标价150.2元 [7] - 每股盈利预测:2024年1.01元 2025E 1.22元 2026E 2.08元 2027E 2.99元 [3] - 每股净资产:2024年13.37元 2025E 14.19元 2026E 15.80元 2027E 18.01元 [8]
研报掘金丨招银证券:北方华创长期增长轨迹稳健,重申"买入"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9-02 09:34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7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 环比下降3% [1] - 毛利率41.3% 同比下降6.0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 [1] - 净利润16亿元 同比下降2% 环比增长3% [1] - 净利率20.5% 较2024年一季度18.8%和2025年一季度19.3%持续提升 [1] 业务分析 - 收入环比下降主要因一季度收入为历史第二高基数导致的季节性波动 [1] - 毛利率收窄受电子元器件业务利润率较低影响 [1] - 净利率提升显示公司出色的运营与成本管控能力 [1] 增长前景 - 预计2025年收入同比增长32% 2026年增长26% [1] - 公司在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程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 [1] - 招银证券持续看好公司成长轨迹 重申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上调至460元人民币 [1]
北方华创(002371):Q2业绩呈季节性波动,平台化布局成效显著
东莞证券· 2025-09-02 08:5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7] 核心观点 - 公司Q2业绩呈季节性波动 但平台化布局成效显著 [2][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1.42亿元 同比增长30.86% 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 同比增长15.37% [3][6] - 预计2025-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元和13元 对应PE分别为37倍和29倍 [7]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79.36亿元 同比增长21.84% 环比下降3.30% [6] - 25Q2归母净利润16.27亿元 同比下降1.47% 环比增长2.95% [6] - 25Q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1亿元 同比增长2.77% 环比增长2.59% [6] - 2025H1销售毛利率42.17% 同比下降3.33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19.83% 同比下降2.71个百分点 [6] - 25Q2销售毛利率41.29% 同比下降6.10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72个百分点 [6] - 25Q2销售净利率20.59% 同比下降5.07个百分点 环比提高1.48个百分点 [6] 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15亿元 同比增长30.01% [6] - 累计申请专利9,900余件 授权专利5,700余件 稳居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企业首位 [6] 业务板块表现 - 刻蚀设备收入超50亿元人民币 形成ICP、CCP、干法去胶设备、高选择性刻蚀设备和Bevel刻蚀设备全系列布局 [6] - 薄膜沉积设备收入超65亿元人民币 形成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外延、原子层沉积、电镀和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全系列布局 [6] - 热处理设备收入超10亿元人民币 形成立式炉和快速热处理设备(RTP)全系列布局 [6] - 湿法设备收入超5亿元人民币(不含芯源微) 完成对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并购 丰富前道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领域布局 [6][7] 公司基本数据 - 总市值2,726.51亿元 [4] - 总股本7.22亿股 [4] - ROE(TTM)17.90% [4] - 流通股本7.21亿股 [6] - 收盘价377.84元(2025年9月1日)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392.73亿元 2026年479.13亿元 2027年589.33亿元 [8]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73.09亿元 2026年94.27亿元 2027年116.79亿元 [8] - 预计2025年摊薄每股收益10.13元 2026年13.06元 2027年16.18元 [8] - 对应2025年PE 37.30倍 2026年28.92倍 2027年23.35倍 [8]
苏大维格:拟不超5.1亿元收购常州维普不超51%股权
搜狐财经· 2025-09-02 08:43
收购方案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常州维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不超过51%的股权 [1] - 收购完成后预计实现对标的公司的控股 [1] - 标的公司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为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 [1] - 本次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人民币5.10亿元 [1] 标的公司业务地位 - 标的公司为国内极少数在半导体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领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 [1]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和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的量产线 [1]
苏大维格拟不超5.1亿元收购常州维普不超51%股权 双方有望优势互补
证券日报· 2025-09-02 08:16
收购交易概况 - 苏大维格拟以现金收购常州维普不超过51%股权 交易对价预计不超过5.1亿元 收购完成后将实现控股[5] - 常州维普100%股权整体估值暂定不超过10亿元[1] - 常州维普需在2025至2027年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不低于2.4亿元[1] 标的公司业务与技术 - 常州维普主营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和晶圆缺陷检测设备 均属半导体量检测核心设备[1]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为收入主要构成 国内极少数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1] - 核心技术及算法通过正向自研开发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与自主可控[1] - 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晶圆厂及国内外头部掩膜版厂商量产线[1]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光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主导 国产率不足3% 国产替代处于早期阶段 市场空间广阔[2] - 国内半导体企业所用激光直写光刻设备主要依赖美国应用材料和瑞典迈康尼等美欧企业[2] 技术协同与整合价值 - 激光直写光刻机与掩模缺陷检测设备在光学系统 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 精密运动控制平台 电气电控系统五部分高度相似[3] - 苏大维格在光学系统与精密运动控制平台积累深厚 常州维普在核心算法 软件系统与电气电控系统具备技术优势与量产经验[3] - 技术整合可增强研发实力 加快产品迭代 借助现有客户资源降低开发成本与验证周期[3] - 通过"生产-检测"一体化供应提升客户黏性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3] 战略意义与行业趋势 - 收购符合晶圆厂"一站式解决方案"需求 契合海外头部厂商发展路径[6] - 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提升推动设备企业整合 从"单点竞争"转向"系统竞争"[6] - 为行业提供整合样本 探索"设备集群化"模式[6] 交易进展与关注要点 - 目前仅为初步意向约定 处于筹划阶段 尚未完成审批程序与实施步骤[4] - 需关注核心专利完整性 客户合同稳定性及经营合规性[6] - 需关注正式协议中业绩补偿机制的考核方式 补偿手段与责任主体[6] - 需关注关联方是否参与交易及定价公允性[6]
北方华创(002371):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产品平台化进程顺利
华创证券· 2025-09-02 08:12
投资评级 - 强推评级维持 目标价466.2元 当前价377.84元 潜在涨幅23.4% [2][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1.42亿元 同比增长29.51% 归母净利润32.08亿元 同比增长14.97% [8] - 半导体设备业务多点开花 刻蚀/薄膜沉积/热处理/湿法设备收入分别超50/65/10/5亿元 [8] - 平台化布局成效显著 内生研发与外延并购双轮驱动 收购芯源微17.87%股份实现产品线互补 [8] - 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公司作为平台型龙头企业覆盖刻蚀/薄膜沉积/热处理/清洗/涂胶显影/离子注入等核心工艺环节 [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98.38亿元 同比增长35.1% 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 同比增长44.2% [3] - 2025年预测营业收入395.09亿元 同比增长32.4% 归母净利润73.49亿元 同比增长30.7% [3][8] - 2026年预测营业收入501.46亿元 同比增长26.9% 归母净利润96.13亿元 同比增长30.8% [3][8] - 每股盈利从2024年7.79元提升至2027年16.78元 市盈率从49倍降至23倍 [3] 业务细分 - 电子工艺装备业务2025H1收入152.58亿元 同比增长33.89% 毛利率41.70% 同比下降2.93个百分点 [8] - 电子元器件业务2025H1收入8.68亿元 同比下降17.47% 毛利率50.43% 同比下降6.96个百分点 [8] 研发与并购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15亿元 同比增长30.01% 发布多款12英寸离子注入设备 [8] - 立式炉和PVD设备实现第1000台交付里程碑 产品成熟度持续提升 [8] - 完成对涂胶显影设备龙头芯源微的收购 持有17.87%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8] 行业前景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需求迫切 下游晶圆厂积极配合国产设备验证导入 [8] - 公司工艺覆盖度及市场份额在国内厂商中处于领先地位 有望受益于晶圆厂产能扩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