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

搜索文档
章丘区将加快规划建设济南(明水)生命健康产业园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06:46
章丘区产业链群发展战略 - 章丘区坚持"产业链主攻方向"不动摇,持续强链壮群、靶向补链、业态延链,做大做强做优"3+2+2"产业链群 [1] - "3+2+2"产业链群将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引擎,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 [3] 汽车产业链发展 - 规划实施整车扩能、改装车集聚、零配件强基等五大工程 [3] - 持续壮大汽车产业链 [3] 先进材料产业链发展 - 持续推进圣泉集团年产1000吨多孔碳等重点项目建设 [3] - 做优东辰瑞森特种尼龙材料、中材人工晶体材料等增长极 [3] 专用装备产业链发展 - 积极扩大工程机械、环保及新能源装备整体规模 [3] - 提升产业链能级水平 [3] 空天信息产业链培育 - 以科技创新转化平台、空天智能装备制造、低空基础设施网络为主攻方向 [3] - 抢抓空天信息大学(筹)等优势资源,集聚一批关键环节项目 [3]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打造 - 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 [3] - 实施一批数实融合项目,打造一批"双千兆"应用场景 [3] - 新认定一批晨星工厂和数字化园区 [3] 医药食品及包装产业链发展 - 加快规划建设济南(明水)生命健康产业园 [3] - 打造健康、安全、绿色、低碳的链群体系 [3] 绿色建材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优化 - 积极支持中建科技、华凌电缆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3] - 打造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区 [3]
明水经开区:产业集群蓄势聚能,推动章丘工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05:39
工业投资与项目建设 - 2023年及2024年共计完成工业投资162.97亿元、技改投资107亿元,占全区比重均达75%,技改投资占全市比重超10% [1] - 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15个,近三年实施9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年均工业投资项目260余个,占全市比重超10% [2] - 储备项目110个、签约项目67个,工业项目占比近90% [2]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建成江河幕墙绿色制造中心等重大项目,5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2] - 明泉集团投资25亿元实施聚苯硫醚项目,推动基础化工向新型高端材料转型 [3] - 伊莱特投资近30亿元打造深海核电产业园,实现传统铸造向高端智造蜕变 [3] 产业集群与生态构建 - 依托中国重汽龙头效应,近三年引进33个汽车产业项目,新增产值近50亿元 [3] - 雪花啤酒项目带动配套企业入驻,打造全国首条无缝衔接听装酒智能生产线,2024年营收突破20亿元 [2] - 发展空天信息产业(低空经济、卫星及火箭部件制造),引进中材人工晶体项目解决"卡脖子"技术,建设"中国晶谷产业园" [3] 绿色化与智能化发展 - 推进节能改造、光伏发电等项目,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刁镇化工产业园通过安全风险D级达标 [2]
报名开启 | 首届星启甬江科创大赛(SeedUp Global)正式启幕
DT新材料· 2025-07-29 01:23
星启甬江科创大赛概述 - 大赛定位为寻找具有技术颠覆性的科技创想者 旨在推动从原理验证到市场化的全周期培育 核心目标是"育科创良种・促成果转化・强产业根基" [3] - 依托甬江实验室资源 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通道 提供从选种到成苗的系统性支持 [3][4][5] 赛程规划 - 项目征集截止8月31日 初赛于9月11-12日通过线下路演筛选 9月底前对十强项目完成尽职调查 10月中旬决赛评选六名Gold Y Seed [6][7] 参赛项目要求 - 技术领域聚焦先进材料、关键器件、核心装备等硬科技方向 需满足TRL不低于4级 具备小试基础并可向中试发展 [6][8] - 团队需拥有2名以上核心成员 知识产权归属清晰 技术需具备原创性和颠覆性 市场潜力需达到定义行业的水平 [9][10] 获奖权益 - 资金支持最高达1500万元 入选甬江实验室项目扶持计划 [11] - 提供FOREST全生态赋能:包括全周期金融服务、价值数十亿的科研设备平台、全球顶尖专家智囊团、产业链对接、中试放大支持及创业培训 [11][12][13][14][15][16] 主办方背景 - 甬江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5月 定位新材料前沿技术突破 已聚集50多位学界带头人及23支国际科研团队 规划占地600亩 [20]
报名开启 | 首届星启甬江科创大赛(SeedUp Global)正式启幕
DT新材料· 2025-07-28 15:28
星启甬江科创大赛概述 - 大赛定位为寻找具有技术颠覆性的科技创想者 旨在推动从原理验证到市场化的全周期培育 核心目标是"育科创良种・促成果转化・强产业根基"[5] - 依托甬江实验室资源 打通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通道 提供从技术验证到中试量产的全流程支持[5] - 采用"选种—育种—成苗"培育模式 强调深度赋能而非单纯评选 促进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产品[5][6] 赛程规划 - 项目征集截止8月31日 初赛于9月11-12日通过线下路演进行 十强项目将在9月底前完成尽职调查[8] - 决赛定于10月中旬 最终评选出6名"Gold Y Seed"获奖项目[8] 参赛项目要求 - 技术领域聚焦先进材料 关键器件 核心装备等硬科技方向 要求技术成熟度(TRL)不低于4级且具备小试基础[9][10] - 团队需至少2名核心成员 知识产权归属清晰 技术需具备原创性和颠覆性 市场潜力需达到定义行业的水平[11][12] 获奖权益 - 资金支持最高达1500万元 可入选甬江实验室项目扶持计划[15] - 提供"FOREST"全生态赋能 包括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价值数十亿的科研设备共享 全球顶尖专家智囊团支持[16][17][18] - 配套产业资源对接 中试放大平台支持 以及体系化创业培训服务[19][20][21] 甬江实验室背景 - 2021年5月成立于宁波 定位为新材料领域前沿创新机构 已汇聚50多位学界带头人组建23支国际科研团队[25] - 规划占地600亩 使命聚焦"从0到1"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厚植[25]
重庆涪陵组建先进材料产业人才创新联合体 抱团研发攻克技术难关
人民日报· 2025-07-27 22:12
公司动态 - 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建成120头多孔高密度纺丝生产线,实现高强力耐高温聚氨酯弹性纤维产业化,新增销售收入逾2亿元 [1] - 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动28家单位,调配262名专家人才,打破企业壁垒 [1] - 公司副总经理赵风轩担任仿生催化剂和钌催化剂前体制备项目首席科技官,统筹调配多家成员单位专家人才,实现人才共享 [1] 行业创新 - 重庆市涪陵区先进材料产业2024年产值达1388亿元,占全市比重超1/4 [1] - 创新联合体采用"产业出题、人才揭题、各方答题"模式,确定21个技术项目攻坚团队 [2] - 联合体建立"成果转化共享池"和"知识产权联合体",实行阶梯式收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 [2] 研发成果 - 联合体成立以来转化成果11项,新申请专利16项,7项重点科研项目获市级立项支持 [2] - 2024年上半年涪陵区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749.4亿元,同比增长6.8% [2] - 先进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融”出幸福味,长株潭一体化加速提质
长沙晚报· 2025-07-25 02:10
产业协同 - 长株潭地区一季度生产总值突破5385亿元,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9.6%,长沙以3712.38亿元体量稳居主引擎地位 [3] - 湘江科学城76个政府投资项目加速推进,湘江科学中心封顶(2026年建成),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今秋开学,白庭路、科创大道等融城干道及湖南钢铁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同步建设 [3] - 三市形成错位竞争格局:长沙主攻工程机械与电子信息,株洲深耕航空动力与轨道交通,湘潭聚焦先进材料,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跻身国家级,工程机械与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3] - 雨韶、雨华飞地园区加速建设,渌口(长沙)飞地孵化器组建,龙头企业与高校联合发布100项科研成果 [3] - 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上"长株潭造"智能装备引全球客商关注,三市首次以都市圈整体形象赴深招商,深化"研发在长沙、配套在株潭"等模式 [4] 交通网络 - 长沙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通车,4号线北延线施工中,长浏快线提速,长浏、长宁、长株3条磁浮城际快线推进,将形成全国首个"磁浮都市圈" [6] - 新韶山南路通车,白庭路、科创大道施工加速,暮坪湘江特大桥合龙,连接长沙南部与大王山片区 [7] - 虞公港完成万吨级船舶靠泊,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上半年完成年度投资54.8%,建成后破解枯水期瓶颈,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连续4年保持千列规模 [7] 生态与文旅 - 天心区南托街道东窑港理想村通过生态修复转型为集民宿、研学、市集于一体的微度假综合体,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8] - 绿心保护条例落地,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创建中,长沙奥体中心、跳马片区绿道二期等项目开工,湖湘绿厅、三市峰等项目前期推进 [9] 民生服务 - 长沙品牌中小学校托管株潭14所学校,湖南师范大学竹埠港实验中学为合作共建案例 [10] - 三市16家三甲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二级以上医院"一卡通",200项高频政务服务"跨域通办",288种电子证照互通互认 [10]
30家!2025年重庆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示,一文解析申报单项冠军享受哪些政策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7-24 06:36
重庆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录 - 重庆市公示2025年度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录,共30家企业入选,涉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 [1] - 入选企业包括太极集团、宗申机车等传统产业"渝企老字号"和鑫景特玻、海润节能等新兴产业"渝企生力军" [1] - 入选企业需满足长期专注制造业某一环节或产品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近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4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低于1亿元)等条件 [1][1]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特点与价值 -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深耕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或工艺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的标杆企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1] - 这类企业通过长期专注与创新突破,在特定产品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是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支撑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节点 [1] 政府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支持政策 - 重庆市对新认定的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 [2] - 政府将在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参与强链补链行动、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上市融资、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2] - 深圳对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和"市级单项冠军"称号的制造业企业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和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2]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额外红利 - 政策护航:政府将"一企一策"提供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帮助 [3] - 上市扶助:单项冠军企业更容易受到金融资本关注,有助于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和发展 [4] - 信贷优惠:银行对单项冠军企业开放低息贷款及专项信贷额度,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5] - 品牌影响:有利于提高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地位、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 [6] 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申报过程中面临市场研究能力不足、数据来源单一且缺乏有效验证机制、政策调整响应效率滞后等挑战 [6][7] - 引入智库级第三方机构如前瞻产业研究院可提供佐证服务,其申报过审率达95%,已助力500+企业获取"行业地位证明" [7][16] - 前瞻产业研究院深耕6600+细分市场,是国内唯一自主研发产业大数据并获得"双软"认证的产业咨询机构 [16]
聚“创”发力,天桥区近三年共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63亿元
齐鲁晚报网· 2025-07-15 05:46
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 天桥区聚焦新能源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先进材料三大优势产业,系统推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 [1] - 通过产业链聚合、创新链耦合、服务链整合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 [3] - 规上工业企业总体年产值突破17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3] 新能源装备产业 - 以德源电力为链主,吸引输变电设备、变流器等11家上下游企业,推动研发-制造-销售无缝衔接 [3] - 德源电力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发挥链主作用 [3] 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产业 - 以德晟机器人为链主,集聚科亚电子、希润自动化等多家重点企业 [3] - 加快建设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园,打造集研发、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基地 [3] - 德晟机器人研发的高端智能装备工业母机平台攻克钢管、冶金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4] 先进材料产业 - 依托建邦胶体、银丰纳米等领军企业形成集群优势 [3] - 建邦胶体银粉销售市场占有率全国排名前三位 [4] - 推动材料技术向高性能、多功能集成、特种应用的高端层级跃升 [3] 科技创新成果 - 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省、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近100个 [4] - 近三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63亿元 [4] - 近两年累计取得重大技术突破14项,授权发明专利539件 [4] - 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创造我国星载SAR领域多个第一 [4] 人才队伍建设 - 培养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7人,海右名家领军人才59人,高层次外籍人才40人 [4] - 形成高水平研发团队 [4] 企业培育成效 -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0年的156家增长至582家 [5] - 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的37家发展到461家,8年增加11.5倍 [5] - 成立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吸纳成员单位100余家,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个 [5] 金融服务支持 - 搭建天桥金融超市综合服务平台,涵盖政策申报、银行融资等多领域服务 [5] - 为20余家公司解决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 [6]
2024年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现有规上企业308家
齐鲁晚报网· 2025-07-15 05:46
园区概况 -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是2006年由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 规划面积14 85平方公里 地跨黄河两岸 形成"一园两区"整体布局 [1] 产业发展 - 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 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 先进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集成电路 新型建材两大特色产业 获评国家火炬济南新型功能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3] - 现有规上企业308家 高新技术企业242家 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47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 7%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9 7% [3] - 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区71 9% 工业产值占比84 5% 是全区工业经济的核心引擎 [3] 产业链发展 - 围绕建邦胶体 银丰纳米 德源电力等龙头骨干企业项目 建成配套需求 客户群体和生态伙伴三张清单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3] - 强化招商引资 增资扩产 项目孵化三大发展动力 持续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发展 [3] - 联动部门 街道 协同推进机器人产业园等12个特色产业园建设 形成"1+12"联动招商 协同发展格局 [3] 产业布局 - 黄河北片区规划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桑梓组团 以建设工业大生产基地为核心 重点打造百亿级特色工业集群 [4] - 黄河南片区紧邻城市核心区域 以建设总部经济 研发基地为核心 重点打造标志性"亿元楼" [4] - 基本完成片区6个城中村拆迁改造 释放可利用土地1700亩 [4] - 规划建成新材料产业科技园 济南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各类特色产业载体400万㎡ [4] 创新服务 - 与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大学等高校机构共建产学研平台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 省级院士工作站等 [4] - 济大科技园已培育科技企业103家 [4] - 创新成立"产业联盟联谊之家" 促进产业链 供应链 银企 校企对接 [4] - 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金融超市" 提供政策申报 融资 应急转贷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累计服务企业200余家 [4][5] 人才引进 - 去年成功引育省市级人才9人 硕博青年人才90人 [5] - 依托园区产业载体及济大科技园 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 推动人才与产业融合 [5] - 去年省博士后大赛 市双创大赛落地注册企业8家 新增市级以上人才平台8家 形成"人才+项目+产业"联动格局 [5]
2025年四川省德阳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目标,全力推进“3+1”主导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4 01:25
德阳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架构 - 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产业协同为纽带、绿色低碳为底色,构建"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立体化架构 [1][14] - "3+1"主导产业包括机械装备(东方电气等链主企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材料化工(新能源材料技术突破)、食品饮料(品质化品牌化)、数字经济(智改数转赋能全链条) [1][14] - 新兴产业聚焦通用航空与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1][14] 德阳市经济运行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65.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位列全省前列 [4] -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8.5:51.4:40.1,工业主导地位巩固,第二产业增加值1677.1亿元(增长9.1%,贡献率64.2%) [4][5] - 工业增加值1525.2亿元(增长9.3%,贡献率6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2户,增加值增速14% [7] 主导产业发展数据 - 机械装备产业增长15.8%,材料化工增长16.9%,数字经济增长16.5%,食品饮料保持7.9%增速 [7] - 高技术制造业实现22.5%爆发式增长,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达48.8% [7] - 工业总产值突破4800亿元,利润总额超310亿元,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百强" [7] 科技创新成果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5家,高新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700亿元(增长12%) [10] - 突破32项"卡脖子"技术:国机重装完成超大吨位高温合金冶炼、东方电机研制150兆瓦级冲击式水轮机转轮、东方汽轮机实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商用化等 [10] - 技术合同成交额53.6亿元(增速142%),转化成果3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7项 [10] 产业空间布局 - 形成"两带两山、一轴一核"空间格局,中心城区为创新引擎,成德绵发展轴构建先进制造产业带 [17][19] - 培育5个全国影响力产业集群(东方电气智能装备、二重重装新材料等),配套3个省级实验室与5个中试基地 [19] - 农业空间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生态空间强化龙门山-邛崃山屏障,城镇空间依托成德绵城市发展轴 [17] 重点企业分布 - 高端装备制造:东方电气集团(发电设备)、国机重装(核电压力容器)、宝石机械(石油钻采装备) [21][23] - 先进材料:四川省玻纤集团(玄武岩纤维)、东树新材料(风电叶片复合材料) [21][23] - 电子信息:德阳三环科技(电子陶瓷)、亨通精密铜箔(锂电铜箔) [21][23] - 新能源:东方电气风电(海上风电机组)、英杰新能源(光伏逆变器) [21][23] - 航空航天:爱思达航天(商业火箭结构件)、天域航通(货运无人机) [21][23] 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 科技创新驱动:突破航空材料、工业软件等技术,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体系 [24][25] - 绿色低碳发展:以氢能、光伏、储能等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实施氢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6] - 区域协同深化:与成都共建产业园区,参与"一带一路"推动高端装备"走出去"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