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

搜索文档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实现“九连冠”
深圳商报· 2025-09-28 06:43
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广东创新"主力军" 【深圳商报讯】(驻穗记者 张莹)9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下称《报告》)在 北京发布,广东再次夺得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成功实现"九连冠"。 《报告》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 究小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编著,被视作全国各地创新能力的"年度大考"。 具体来看,广东在企业创新方面表现最好,广东企业创新指标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企业研究开发投 入综合指标排第2位,设计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技术提升能力综合指标排第1位,新产品销售收入综 合指标排第3位。 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构成了广东创新的"主力军"。在设计能力、技术提升能力等核心维度排名全国首 位的广东企业群体,与大科学装置形成了良性互动。散裂中子源孵化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已进入临床 研究,合成生物设施周边汇聚了众多研发企业,"科研-技术-产业"的转化路径,成为广东创新的密码。 在强化产业源头创新能力方面,广东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专 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原生鸿蒙发布、大 ...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发布江苏保持全国第二,创新能力全面均衡
新华日报· 2025-09-27 23:01
9月27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5》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 名保持全国第二。广东、江苏、北京处于第一方阵,综合值在50分以上,江苏与榜首广东的差距缩小; 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一级指标上,江苏是唯一的所有指标得分 均高于50分的省(市、区),创新能力全面均衡;创新绩效、科技孵化器数量等多项一级指标、基础指 标,江苏排名第一。 《报告》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联合编写。中国区域创新能 力评价报告已连续发布25年,受到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去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较前年 跃升一位,居全国第二。 今年,江苏创新绩效总体得分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具体到基础指标,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 上升一位,至全国第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均保持全国 第二。其他4个一级指标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环境的总体得分皆保持第三,而企业创新的总 体得分则稳居第二。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科技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规上 工业企业国外技术引进金额、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等 ...
江苏保持全国第二,创新能力全面均衡
新华日报· 2025-09-27 21:45
今年,江苏创新绩效总体得分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具体到基础指标,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上升 一位,至全国第二;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均保持全国第 二。其他4个一级指标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创新环境的总体得分皆保持第三,而企业创新的总体 得分则稳居第二。具体到基础指标,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科技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实际使用 外资金额、规上工业企业国外技术引进金额、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等均居全国首位,折 射江苏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对外开放创新效果显著、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报告》介绍江苏一系列创新亮点:设基础研究专项资金,布局建设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三大省 基础科学中心,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前沿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在全球首次发现引力子激 发,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总装下线;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 术转移转化中心获批建设,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机构落地江苏,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 太湖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累计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44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7万 家,新增中国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 ...
8小时速抵59个国家和地区,这座海岛何以“圈粉”全球?
金融时报· 2025-09-23 09:23
在擦亮免税购物金字招牌之余,吸引高端医疗消费回流、大力发展教育也是海南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推 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主要举措。 在这里,4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世界47%的人口;8小时飞行时间 就 可以覆盖 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世界67%的人口和全世界41%的GDP,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 这个地方就是海南。 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距离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不足3月,《金融时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 团,两路开拔,深入海口、澄迈、陵水、琼海、万宁、洋浦、三亚等地,解码海南如何做好高水平对外 开放这一课题。 极具活力的消费"增长极" 提及海南,除了椰风摇曳的阳光与沙滩,"免税购物天堂"或许是无数游客心中的重要标签。 如今,海南的免税商业版图已形成全方位覆盖的成熟格局。据了解,海南共有7家离岛免税经营主体, 共设立12家离岛免税门店,覆盖了南北和东线主要城市,经营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除常见的离岛自提 外,海南于2021年和2023年分别新增"邮寄送达""返岛提取"和"即购即提""担保即提"四 种 提 ...
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整体效能稳步提升——专家解读《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9月21日,《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发布。作为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自2015年开始发布,是迄今国内持续时间较长、评价体系 较为稳定的评价报告之一。报告评价结果被纳入多地科技发展五年规划目标、指标,为国家和地方科技 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今年的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为80.20分,比上年提高1.77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冬梅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与去年相比,今年报告综合考虑高质量发展、新质 生产力培育和科技强国建设总体要求,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和 创新促进发展5个方面,设置12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对全国31个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 价和分析。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创新投入和产出规模不断扩大,创新环境优化明显,创新绩效显著提 升。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凸显 根据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得分,《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三大梯 队。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 ...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占全球免税市场超8%
中国青年报· 2025-09-23 00:49
今年1-8月海南全省社零总额1762亿元,增长9.6%,较全国平均高5个百分点。离岛免税累计购物金 额突破2500亿元,免税市场规模占全国68%以上。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丛劲松介绍,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 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活力加速奔涌。"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好 封关运作系列准备工作,全力打造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以最开放的胸怀、最优惠的政 策、最高效的服务,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本报海口9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喆)记者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海 南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上获悉,海南自贸港建设5年来,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产业体系越来越优, 离岛免税销售额占全球免税市场的比重超过8%。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丛劲松提到,过去5年,海南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 增长14.6%,累计176个国家和地区在琼投资。可免签入境海南国家扩大至85个,同境外39个自贸区 (港)建立伙伴关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 ...
人民财评: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联动
人民网· 2025-09-20 00:57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4年达到6.8万亿元[1] 企业创新能力 -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2]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2] 产业结构优化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创新驱动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态势明显[2] - 航天产业链协同发展带动上下游材料 电子 机械等领域技术突破[3] - C919大飞机商业飞行推动航空工业体系完善 带动航空材料 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创新升级[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3] - 基础研究与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显著进步 科技成果惠及农业 健康 环保等领域[3] - 科技体制改革深化 "揭榜挂帅"等模式与人才 金融政策释放创新活力[3] 重大科技成果 - "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推动航天产业链协同发展[3] -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促进深空探测技术产业化 催生航天器研制 深空探测装备制造等新产业增长点[3] - 实现关键技术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 构建科技创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循环[3]
《中关村指数2025》在京发布 凸显创新发展态势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22:16
综合指数表现 - 2024年中关村综合指数达362.1 较上年提升32.7个点 相比基期2013年年均增长12.4% [1] 分项指数构成 - 指标体系包含创新引领 创新创业生态 产业发展 开放协同 宜居宜业5个一级指标 11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 [3] - 以2013年为基期 基期数值设定为100 通过加权合成综合指数和分项指数 [3] 创新引领指数 - 2024年指数达549.2 首次突破500 较上年大幅提升71.2个点 [3][6] -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6.7% 增速位居各分项之首 [3][6] - 反映示范区在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6] 创新创业生态指数 - 2024年指数达524.3 首次突破500 较上年提升46.4个点 [3][6] -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6.3% 增速仅次于创新引领指数 [3][6] - 体现全链条服务体系优化和人才 资本 技术等创新要素加速汇聚 [6] 其他分项指数 - 产业发展指数达287.1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0.1% 延续向好趋势 [3] - 开放协同指数达316.4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1.0% 呈现波动上升态势 [3] - 宜居宜业指数达133.4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2.7% 保持平稳提升 [3] 行业地位 - 指数体系成为表征中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3] - 示范区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园区创新发展路径 [8]
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大湾区要素改革破除壁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1:54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新一轮重磅改革正在开启。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 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简称:《方案》)也随之公布。其中,"引导人力资源 要素畅通流动"成为《方案》布局重点之一。 作为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今年以来广东已多次瞄准人才发力,2月部署实施"百万英才 汇南粤"行动计划,4月"北上"京沪杭等8城揽才,截至7月底广东全省已吸纳超10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粤 来粤就业创业。而自9月中下旬开始至年底,广东还将继续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秋季招聘活动,携万 企奔赴覆盖全国21省份的超100所高校。 具体来看,《方案》提出,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除广州市、深圳市外的城市开展户籍准入年限同城 化累计互认,同时明确将逐步向试点城市事业单位和科技型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限,通过破除人才 流动障碍、优化人才评价标准等举措,推动实现人才要素高效配置。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行动。9月12日,惠州发布《惠州市户口迁入登记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全 面放宽落户限制,取消市辖区与市辖县差别化落户条件。据南方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 ...
中关村指数2025:创新引领与双创生态指数强劲增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9 08:57
综合指数表现 - 中关村指数2025综合指数达362.1 较上年提升32.7个点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2.4% [2] 分项指数表现 - 创新引领指数达549.2 首次突破500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6.7% [2] - 创新创业生态指数达524.3 首次突破500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6.3% [2] - 产业发展指数达287.1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0.1% [2] - 开放协同指数达316.4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1.0% [2] - 宜居宜业指数达133.4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2.7% [2] 创新引领领域进展 -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汇聚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硬科技成果涌现 协同创新向纵深迈进 [3] - 创新引领指数增速在中关村一级指标中最快 [3] 创新创业生态优化 - 创新服务体系呈现专业化集成化全球化趋势 [3] - 高能级人才队伍壮大 股权投资和硬科技创业活跃度高 专业服务集成化全球化特征突出 [3] 行业战略定位 - 中关村指数连续14年发布 指标体系含5个一级指标 11个二级指标 35个三级指标 [1] - 指数旨在刻画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动态 成为我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晴雨表和风向标 [1] - 中关村探索科技园区创新绿色开放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全球贡献中国创新智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