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争当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先行者 陈吉宁为复旦大学师生代表作形势与政策报告
解放日报· 2025-09-29 01:32
记者 张骏 市领导华源、解冬,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出席报告会。 陈吉宁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寄予厚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赋予一系列重大 战略任务,为新征程上深化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正按照中央决策部 署,紧盯关键和裉节,狠抓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实现全过程创新,持续攻坚突破。着眼提高基 础研究的整体效能,加快建设基础研究先行区,引导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研究,建立健全健康的学术交流 制度、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文化,持续深化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探索走出选人、选题、评价及配置科 技资源的科学路径。推动高校围绕办学定位,把加强与产业界的协同作为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关 键,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更多技术路线选择中比选寻优、动态纠偏。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切入点和突 破口,带动高校进一步明确在创新链的定位并不断优化调整。支持探索以项目经理人为主责的科研项目 管理体制,强化项目布局的敏捷性,建立全链条孵化机制,强化全要素配置,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 期的支撑。 陈吉宁强调,长期以来,复旦大学始终与上海同频共振、双向奔赴,为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 了有力支撑。要以建校120周年为新起点, ...
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服务大局 市委深改委会议举行
解放日报· 2025-09-27 02:39
记者 张骏 会议听取深化上海高等教育重服务强贡献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指出要按照"四个面向"要求,紧扣教 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以凝练办学定位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改革为核心,牵引高校更好对接国家发展战 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强化政策引导,动态优化调整,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用好"招生—培养—就 业"联动机制,完善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评价调查机制,有力有序推进办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 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龚正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昨天下午举行会议。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吉宁主持 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着眼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聚 焦"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强化改革的整体设计和系统集成,把改革先行先试和成果复 制推广抓得更实更细更深入,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会议听取关于进一步健全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工作机制情况汇报,指出授权制定浦东新区法规,是党 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推动浦东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形成更多 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意义 ...
科技部:将从五方面着手开展“十五五”时期科技工作
新华财经· 2025-09-18 13:49
核心观点 - 科技部将在十五五期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2] 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2] 人才发展机制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 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2] 科技体制改革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 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 [2] 开放创新生态 -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
信长星在苏州调研时强调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着力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
苏州日报· 2025-08-20 00:06
城市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 苏州北站综合枢纽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 打造站城融合模式 衔接车站功能与城市功能 提高人流物流聚集疏散效率 培育各类业态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2] - 综合交通枢纽需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设计 高质量建设 高标准管理 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2] 城市更新与存量资源盘活 - 美罗文化创意园由老旧仓库改造而成 坚持修旧如旧 融入园林特色 推动业态焕新 探索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建筑功能合理转换 有效盘活存量资源[3] - 阳澄数谷产业社区形成研发办公+人才公寓+商业空间的复合业态 需完善教育医疗托育等公共服务 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3] - 城市更新需保持定力耐心 建立可持续模式 让工业遗产成为城市新富矿 践行人文经济学[3]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融合 - 德龙激光与苏州大学设立协同创新中心 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协同培养科技人才 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4]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 营造无围墙创新生态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 -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 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多出科技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4]
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6-20 01:1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力和关键举措,核心要素包括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3] - 需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等瓶颈领域加大技术研发,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4] - 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6G等应用推广[4] - 强化5G、AI等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4]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主力军,需强化其主体地位,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和核心技术攻关[5] -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攻关,完善产学研融通创新机制[5] - 80%全社会研发投入和人员来自企业,注册制改革后超半数创业板公司获私募基金支持[10] 科技成果转化 - 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建设,推动样品到产品的转化[6] - 发挥科技金融作用,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培育耐心资本加速产业链应用[6] 基础研究与开放合作 -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仍低于发达国家,需提高组织化程度并鼓励自由探索[11] - 已与160多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签署118个政府间协定,参与近60个国际大科学工程[15] - 发起"深时数字地球"等国际计划,推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至70余家[15] 科技体制改革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数字经济占比达10%[18] - 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支配权,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21]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6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大学文化人口超2.18亿[23] - 职业教育为现代制造业输送70%一线从业人员,需加强交叉学科和拔尖人才培养[25]
全省组织人事部门领导干部提升履职能力专题培训班开班
陕西日报· 2025-05-26 22:42
组织工作部署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 -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2] - 坚持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组织工作 [2] - 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2] - 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 [2] - 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 干部队伍建设 - 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 [2] - 鲜明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导向 [2] - 全链条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 [2] - 持续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 基层党建工作 - 深入实施"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 [2] - 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2] -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2] - 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 [2] - 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2] 人才发展战略 - 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2] - 统筹抓好人才引育留用 [2] - 加快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 [2] - 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2] 部门自身建设 - 扎实践行"两个绝对" [2] - 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 [2] - 砥砺严实作风 [2] - 锤炼能力本领 [2]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西安日报· 2025-05-14 02:20
高校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调研 -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调研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情况,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 - 方红卫要求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统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1] 西北工业大学调研重点 - 方红卫参观科技成果展,了解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科研成果和基础前沿交叉研究情况 [1] - 走访飞行器基础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询问实验室建设运行、成果应用等情况,表示将全力支持基础应用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 希望学校发挥"三项改革"示范作用,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推动更多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调研重点 - 方红卫走访电子装备机电耦合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雷达信号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专家交流研究方向和技术应用 [2] - 希望学校攻克更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 [2] 产学研合作推进 - 方红卫要求相关部门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攻关、协同培养人才 [2] - 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
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年会暨能源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座谈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
中国青年报· 2025-05-02 03:00
行业会议概况 - 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年会暨能源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座谈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 [1] - 会议由中国石油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 [1] - 参会方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近20家二级单位及12所石油高校共50余位代表 [1] 核心议题与发言要点 - 会议主题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旨在通过政府、学会、企业、高校四方交流实现深度对接 [3] -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构建"一奖两赛"评奖创优工作体系,推动石油高等教育创新 [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出改革思路,希望成为行业高校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标杆示范 [3] - 北京市昌平区强调能源企业与高校协同融合,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战略支撑 [3] 后续行动与授牌仪式 - 中国石油教育学会高教专委会将持续联动油气行业与高校人才供给,完善多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 [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能源高校代表接受评奖创优承办单位授牌 [4]
习近平: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快讯· 2025-04-30 08:51
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 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1]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 [1] - 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 [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1] -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1] 科技攻关与创新支撑 - 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 [1]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1] - 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