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

搜索文档
H股破发股海天味业跌3.66% 创收盘价新低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09:31
股价表现 - 海天味业H股收报34.20港元 创上市以来收盘价新低 跌幅3.66% [1] - 该股H股处于破发状态 6月19日上市当日盘中最低报36.05港元 跌幅0.69% [1] 发行概况 - 全球发售股份数目为279,031,700股H股 香港发售55,279,900股 国际发售223,751,800股 [1] - 最终发售价为36.30港元 所得款项总额10,128.9百万港元 净额10,009.6百万港元 [2] - 上市开支119.3百万港元 [2] 承销团队 - 联席保荐人及协调人包括中金香港证券、高盛亚洲、摩根士丹利亚洲 [2] - 联席账簿管理人及牵头经办人涵盖中银国际、工银国际、汇丰银行等14家机构 [2] 资金用途 - 20%所得款项净额用于产品开发及技术研发 [3] - 30%用于产能扩张及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3] - 20%用于建立全球品牌形象及拓展海外供应链 [3] - 20%用于增强销售网络及渗透能力 [3] - 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3]
涪陵榨菜:未来将开发、优化萝卜、豇豆、海带及复合调味料等产品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08:12
公司战略规划 - 未来将持续夯实榨菜业务基础 [1] - 计划拓宽其他品类增长线 [1] - 重点开发萝卜、豇豆、海带及复合调味料等产品 [1]
A+H上市潮涌 消息称监管考虑将A股赴港上市门槛从100亿提至200亿
财经网· 2025-07-31 06: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吴瞬 赴港上市市值门槛或看齐GDR 前述消息显示,在赴港上市的市值门槛方面,内地监管部门有可能参考内地发行GDR的标准。早年大 量内地公司远赴欧洲交易所挂牌,其后内地于2023年收紧对GDR的上市要求。 2025年以来,在宁德时代等巨头带动下,A股公司赴港上市已成趋势性动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 超40家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另有30余家企业已公告启动相关流程。 近日有消息称,随着越来越多A股公司宣布拟赴港上市,内地监管部门正考虑为来港的A股公司设置最 低市值要求。对此,证券时报记者从多位券商人士处获悉,目前确有提高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市值门槛 说法,市值要求或看齐全球存托凭证(GDR)政策,市值门槛从100亿元提升至20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新要求对于目前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本身或许并不会产生过多影响,从目前已经 递表或公告将要赴港上市的公司来看,绝大部分都是行业龙头,其市值本身就不低。 多家小盘股7月密集官宣拟A+H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1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从这些公司的市值分布来看,几 乎都是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千亿级以上的公司就达到5家,百亿级以下的A ...
鑫蜀欧聚焦成都藤椒油批发行业:从田间到餐桌的 "麻香经济学"
搜狐财经· 2025-07-31 03:23
坏,价格仅为冷榨产品的一半。更令人担忧的是,市场上出现了用花椒油掺入藤椒香精的仿制品,成本仅为纯正 藤椒油的三分之一,严重扰乱了价格体系。 消费场景的拓展为行业注入新活力。除了传统的川菜烹饪,藤椒油正在渗透进更多领域:烘焙店用它制作藤椒味 曲奇,奶茶店推出藤椒柠檬茶,甚至有调味品企业开发出藤椒味的方便面酱料包。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 年 一季度 "藤椒油 + 创意食谱" 的搜索量同比增长 230%,年轻消费者对这种 "清麻鲜香" 的接受度远超预期。 产业链的痛点依然显著。鲜藤椒的保质期极短,从采摘到加工的 "黄金 6 小时" 内,任何延误都会导致品质下降。 目前成都的藤椒加工企业中,仅有 30% 配备了完善的冷链运输系统,多数中小作坊仍依赖普通货车运输,损耗率 高达 12%。此外,行业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将藤椒渣反复压榨,生产出的油品颜色暗 沉、麻味刺鼻,拉低了消费者对藤椒油的整体印象。 清晨五点的双流区藤椒种植基地,露水还挂在椒叶上时,采摘工人们已经开始忙碌。指尖划过带刺的枝条,将青 绿色的藤椒果收入竹篮 —— 这些凌晨采收的鲜货,必须在 6 小时内送进加工车间,否则麻味物质会随着 ...
A+H上市潮涌 市值门槛调升传闻扰动市场
证券时报· 2025-07-30 18:57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2025年以来A股公司赴港上市已成趋势性动向,宁德时代等巨头带动下已有超40家企业正式递表港交所,另有30余家企业已公告启动相关流程 [2] - 已赴港上市的10家A股公司中千亿级公司达5家,百亿级以下仅吉宏股份1家 [3] - 已递表的44家A股公司总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上,其中千亿级6家,200-1000亿元26家,200亿元以下12家 [4] 中小市值公司加速布局港股 - 30家披露赴港上市计划的A股公司中出现市值50-80亿元区间企业,如锐明技术(82亿元)、可孚医疗(78亿元)等 [4] - 中小市值公司赴港上市公告集中发布于2024年7月,显示在龙头企业示范效应下加速布局港股进程 [4] - 赴港上市优势包括港股市场回暖带来的融资窗口、再融资便利性及国际化价值发现 [4] 赴港上市市值门槛调整动向 - 内地监管部门考虑将赴港上市市值门槛从100亿元提升至200亿元,拟参考GDR政策标准 [2][6] - GDR现行标准要求上市公司A股12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不低于200亿元,与境外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标准一致 [6] - 券商人士确认存在设置"申报前120个交易日平均市值不低于200亿元"要求的说法 [6] 市值门槛调整的合理性分析 - 提高门槛可筛选优质企业、提升港股板块质量、统一GDR标准、避免企业盲目跟风 [6] - 2024年4月证监会"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表述已隐含对企业规模的要求 [7] - 港股境外投资者偏好高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赛道企业,传统产业公司表现分化 [7] 港股市场质量保障措施 - 分析师建议除市值限制外可增加行业或财务标准筛选,优化赴港上市公司质量 [8] - 限制小市值公司有助于避免盲目跟风,引导A股公司有序赴港上市 [8] - 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港股市场对实力不足企业不友好,每年存在主动退市案例 [8]
涪陵榨菜:公司已布局休闲零食属性的产品,如榨菜类的“小脆口”等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08:41
公司战略与产品多元化 - 公司正在尝试多元化发展 已布局休闲零食属性产品 包括榨菜类的小脆口和只有乌江产品 以及零食类的开味说系列产品[2] - 公司未来将不断创新和拓展休闲零食品类及渠道[2] - 公司于今年5月成立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 携手高校 科研院所和行业专家 通过技术攻关 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 产品适用性与市场定位 - 公司休闲零食产品可适用于各类场合食用[2] - 各家企业战略不一 产品各异[2] 行业竞争环境 - 投资者提及火锅底料为红海市场 而魔芋爽为蓝海市场[2]
仲景食品研发“仲景元气参”,入局大健康能开拓新出路?
新京报· 2025-07-30 04:3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研发储备首款即食滋补产品"仲景元气参" 依托仲景品牌优势布局大健康食品领域[1] - 运用现代技术实现活性成分高效萃取与功效成分标准化 未来将拓展药食同源类大健康产品[1] - 控股股东宛西控股(持股37.44%)与宛西制药形成深度协同 具备中医药基因优势[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0.98亿元同比增长10.4% 较2023年12.77%增速下滑[3] - 归母净利润从2023年1.72亿元微增至2024年1.75亿元 同比增速从36.72%下滑至1.8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8亿元同比增长1.1% 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滑4.8%[3] 经营压力 - 调味食品毛利率从2023年41.62%下滑至2024年39.19%[4] - 2024年销售费用达1.8亿元同比增长21.02% 市场推广费激增40.45%至7578.12万元[4] - 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制毛利率 电商推广费和平台仓储配送费增加压缩利润空间[3][4] 产品结构 - 主营业务包括香菇酱、上海葱油、鲜花椒油等 香菇酱为核心主导产品[4] - 2024年推出蒜蓉酱、0脂辣酱、香菇贡菜等零售产品及黄焖等餐饮系列[4] - 新产品尚未有效带动整体业绩提升 对传统调味品依赖明显[4] 行业前景 - 2025年中国健康食品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 同比增长16.8%[5] -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15% 大健康领域具有增长潜力[5]
仲景食品研发“仲景元气参”,入局大健康能开拓新出路
新京报· 2025-07-30 04:27
核心战略转型 - 公司研发储备首款即食滋补产品"仲景元气参" 依托控股股东"宛西系"中医药基因布局大健康食品领域[1] - 精选道地西洋参原料 运用现代技术实现活性成分高效萃取与功效成分标准化[1] - 未来将拓展药食同源类大健康产品 探索"风味+健康"战略新路径[1][4] 控股股东协同优势 - 控股股东河南宛西控股持股37.44% 实控人为"宛西系"家族孙耀志[2] - 与仲景宛西制药同属"宛西系"商业版图 在技术品牌渠道方面形成深度协同[2] - 中医药背景为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天然优势 有望摆脱对调味品单一业务的依赖[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0.98亿元同比增长10.4% 较2023年12.77%增速下滑[3] -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微增1.81% 较2023年36.72%增速大幅下滑[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8亿元同比增长1.1% 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滑4.8%[3] 盈利能力压力 - 调味食品毛利率从2023年41.62%下滑至2024年39.19%[4] - 2024年销售费用达1.8亿元同比增长21.02% 市场推广费激增40.45%至7578.12万元[4] - 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制毛利率 电商推广费和平台仓储配送费增加压缩利润空间[3][4] 主营业务现状 - 核心产品香菇酱长期主导市场 但新产品增长潜力未完全释放[4] - 2024年推出蒜蓉酱、0脂辣酱、香菇贡菜等零售产品及多个系列餐饮产品[4] - 传统调味品依赖明显 新品尚未有效带动整体业绩显著提升[4] 行业市场前景 - 2025年中国健康食品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5] -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过15%[5] - 即食滋补产品"仲景元气参"市场表现将成为新战略试金石[2]
酒企在啤酒中添加类似“伟哥”物质,被追究刑事责任
齐鲁晚报· 2025-07-30 03:49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执法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多年开展"铁拳"行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1] - 2025年上半年全系统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 [1] - 罚没金额达7.4亿元 [1] - 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53件 [1] - 通报5起典型案例 [1] 典型案例分析 广东湛江"保水虾仁"案 - 涉及4家冷冻虾仁企业超限量添加磷酸盐等水分保持剂 [2] - 企业虚假标注"零添加" [2] -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749.43万元 [2] - 吊销4家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 [2] - 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处以260余万元罚款 [2] 北京海淀"直播带货有毒压片糖果"案 - 直播平台销售含利尿剂"布噻嗪"的压片糖果 [3] - 销售网络覆盖9个省份 [3] - 通过15个直播间、21名网红主播销售 [3] - 涉案金额超5000万元 [3] - 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 [3] 重庆慕尼勃朗酒业非法添加案 - 啤酒中添加"O-丙基伐地那非"成分 [4] - 线上线下销售67箱问题啤酒 [4] - 罚款15万元 [4] - 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4] 浙江绍兴四方食品食醋案 - 使用冰乙酸勾兑假冒食醋 [5] - 查扣问题食醋900余箱 [5] - 待灌装食醋4000公斤 [5] - 涉案金额超100万元 [5] 福建石狮餐饮店硼砂案 - 馄饨馅、水饺中检出硼酸成分 [6][7] - 使用非食用物质硼砂 [7] - 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 [7] 行业监管趋势 - 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执法力度 [7] - 综合运用联合执法、信用惩戒等手段 [7] - 强调守法诚信是立业之本 [7] -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 [7]
安记食品实控人拟减持不超2%股份,上半年扣非净利下滑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03:21
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林肖芳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704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2% 减持时间为2025年8月20日至2025年11月19日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1] 股东持股情况 - 林肖芳直接持有112176435股 占总股本的4769% 其一致行动人东方联合国际投资(香港)有限公司持有3528万股 占总股本的15% [2] - 林肖芳当前持股全部来源于IPO前取得 [2]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为调味品企业 主要产品包括排骨味调料 海鲜味调料 骨汤味调料 牛肉味调料 鸡鲜味调料 餐饮菜式调料等六大类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3053万元至143053万元 同比增加46104万元至56104万元 增幅5302%至6452% 主要受益于证券市场回暖带来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2]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99508万元至109508万元 同比减少1489%至2266% [3] 市场表现 - 7月29日收盘价为1086元/股 当日下跌091% 总市值2554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