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加工

搜索文档
预制菜风波下的国联水产
环球网· 2025-09-28 10:23
文章核心观点 - 罗永浩质疑西贝"现制菜品实为预制菜"引发舆论危机 话题阅读量破亿 西贝全国门店单日营业额环比暴跌百万元 行业信任危机蔓延至产业链 国联水产作为水产预制菜龙头企业虽非西贝核心供应商但仍受连带效应影响 股价低迷[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6.51亿元 净亏损5.4亿元 较去年同期扩大3180.5% 连续亏损态势与风波冲击形成共振[1] 公司业务转型 - 2019年前构建全产业链布局包括水产种苗、饲料、养殖、科研、加工与销售 但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2年水产食品毛利率14.02% 饲料毛利率仅3.54%[2] - 2023年起启动战略收缩 剥离种苗和养殖业务 2024年继续剥离饲料业务 当前94.8%营收来自水产食品行业 饲料营收占比降至4.35% 其他行业营收占比0.85%[5] - 形成三大核心产品体系:以预制菜为主的精深加工类(牛蛙、风味鱼、小龙虾等系列)、初加工类(生熟带头、虾仁、鱼片等系列)及全球海产精选类(阿根廷红虾、黑虎虾、帝王蟹等) 客户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达美乐、永和大王等知名连锁品牌[5] 扩产计划与终止 - 曾计划募资10亿元 其中5亿元用于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 总投资6.02亿元 规划建设期12个月 达产后新增年产能1.53万吨小龙虾和2.97万吨鱼类深加工产品[5] - 2025年4月终止该项目 将剩余募集资金转为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称因市场环境变化 暗含对预制菜行业竞争加剧的预判[6] 财务表现与亏损原因 - 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 2019-2024年持续亏损 2024年全年净亏损扩大至7.42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5.4亿元 亏损周期达七年 为行业亏损时间最长企业之一[7] - 存货管理系统性崩塌为主要亏损原因 水产制品保质期特性要求高库存周转效率 但陷入冷冻库困局 2024年末存货账面余额25.65亿元 跌价准备计提6.6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332天 远超行业90天合理水平[7] - 毛利率全面下滑 2025年上半年水产食品毛利率同比下滑17.05% 饲料毛利率同比下滑27.72% 其他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155.77%[7] - 营收下降因贸易类产品和市场受影响较大 净利润亏损扩大因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贸易关税持续影响、水产消费市场景气度不佳、南美白对虾等销售价格持续低位、终端销售缓慢及计提较大资产减值[8] 行业标准与影响 - 预制菜风波凸显消费者知情权缺失与质量隐忧 行业存在模糊地带 国务院食安办组织多部门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9] - 公司曾与中国烹饪协会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 政策严格规范将有利于规范化头部企业健康发展[9] - 法律专家表示预制菜本身无错 关键在于消费者知情权和食品添加剂充分告知 未来可能出现无添加预制菜 风波对公司影响有限[10]
国联水产拟终止中央厨房项目,1.93亿元募集资金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新浪财经· 2025-09-26 12:53
公司重大决策 - 公司终止"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厨房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1934056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 - 该决议已获董事会全票通过 后续需提交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2][3] 行业市场状况 - 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预制菜市场繁荣度明显减退[2] - 公司现有生产线产能负荷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现有产能足以满足市场需求[2] 公司治理安排 - 公司定于2025年10月14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3] - 董事会全票通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 具体内容已披露于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平台[3]
国联水产(300094.SZ):终止募投项目并将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格隆汇APP· 2025-09-26 11:49
公司财务决策 - 国联水产终止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厨房项目" [1] - 将相应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1] - 该议案已通过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及第六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 [1] 公司治理程序 - 终止募投项目及资金用途变更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1]
福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成功举办“海之味・海韵臻品”线上线下促销活动
搜狐财经· 2025-09-25 09:17
活动概况 - 福鼎市政府于9月19日至21日主办"海之味・海韵臻品"线上线下促销活动 整合品海味、购臻品、赏山海体验[1] - 活动通过线下展销与线上直播联动 实现现场体验与云采购结合[3] - 现场设置1元拍卖环节 福鼎品品香白茶酒以200元成交[3] 产品展示 - 展销区集中呈现福鼎工业名企特色产品 包括鲈鱼、大黄鱼等鲜活水产及海蜇、海苔即食海产[3] - 深加工产品覆盖福鼎白茶、白茶饮品、白茶酒及福鼎蜜翅 体现传统与创新结合[3] - 预制菜、即食海产通过直播间直观展示食材来源与加工工艺 吸引线上用户下单[3] 产业背景 - 福鼎作为福建省十大海洋经济强县 拥有1.49万平方公里海域 超6万人参与海洋经济[5] - 市政府实施"海洋强市"战略 推进"鼎鱼计划" 重点推动鲈鱼和大黄鱼为核心的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5] - 构建现代化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 巩固全国渔业产业标杆地位[5] 战略转型 - 水产加工业从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终端产品转型 通过线下体验+线上传播模式拓展市场[9] - 活动助力工业龙头企业品牌升级与产业链延伸 促进渔民和企业共享产业红利[9] - 未来将探索产业+文旅融合模式 推动福鼎鲜味进入更广阔市场[9]
对话上品堂刘旭升:千亿海参市场的「新变量」,鲜炖品类能否打开增量空间?
36氪· 2025-09-18 10:18
有机鲜炖如何重构消费者对海参的期待? 1700多年前,渤海湾的渔民在赶海时,偶然捕获到肉厚体韧的"土肉",通过炙烤的方式完成了海参最早走进人类饮食的历史。 在吴国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里,也有相关记载:"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 这一吃,便是一千七百多年。从三国时期的"炙食土肉",到明清宫廷的"竹影海参",海参的滋补价值被代代相传。东晋文学家郭璞在《江赋》中曾以"土 肉石华"盛赞海参的珍奇。 从古代皇室的御膳珍品,到近代沿海人家的节庆佳肴,海参始终带着"珍贵"的标签。却也始终困在"干制保存"的枷锁里。 没人细算过,那数小时的泡发水中,究竟流失了多少营养;也没人质疑过,高温炖煮后,海参里最关键的海参皂甙、海参多糖、氨基酸等是否还能留存。 直到薛长湖院士团队用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传统干海参经泡发、高温水煮后,核心滋补成分流失率竟超60%——相当于人们花高价买来的海参,近 三分之二的价值都悄无声息地消散在水中。 将时钟拨回到2003年,这种"营养流失"的行业痼疾就已引起上品堂创始人刘旭升的警觉。当时已推出即食海参品类的团队发现,经过多次泡发的海参"不 好吃、没味道"。后来才知 ...
上品堂创始人刘旭升:消费者需求在变,产品必须与时俱进
新浪财经· 2025-09-13 02: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13日,近日,以"十倍营养,开创海参新纪元"为主题的上品堂2025有机鲜炖海参新品发布会在北京 举办。会上,上品堂正式推出新品——"有机鲜炖海参"。全球权威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上品 堂"中国大连有机鲜炖海参首创者"认证,上品堂同时宣布奥运冠军田亮成为其代言人。 据悉,庄河作为"大连海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产区,拥有独特的"冷暖流交汇"生态系统,海水自 净能力强,营养盐与氧气含量丰富,为海参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海域还创新构建了"参- 贝"立体综合系统,实现了生态平衡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统一。得益于低温环境和较长生长周期,庄河海 参呈现出肉厚质优、营养丰富的特点。 沙利文执行董事蔡进锋现场授予上品堂"中国大连有机鲜炖海参首创者"认证。该认证基于沙利文独立、 客观、公正的研究方法,从产品创新、技术领先性和行业影响等多个维度综合评定。 目前,上品堂在大连海王九岛拥有38万亩海域,是率先实现海参、生蚝双品类、全产业链发展的企 业,"生蚝小镇"大连蚝已年产过5万吨。 发布会现场,上品堂创始人刘旭升表示:"时代在变,消费者的需求 ...
精准把握消费需求 有机鲜炖海参推动海参产业传统向现代转型
新华网· 2025-09-11 07:21
行业消费趋势 - 养生年轻化趋势加速 海参作为传统滋补品以全新形态进入现代消费者日常生活[1] - 海参消费突破传统社交与家庭消费范畴 成为冬令进补等定期调理优选品类 同时满足加班熬夜时健康管理需求[2] - 低脂低卡产品特性使海参成为办公室加餐和外出随身携带的营养补充佳品[2] 产品创新特点 - 有机鲜炖海参采用开盖即食设计 解决传统海参食用繁琐痛点 具有便捷性和高营养价值[1] - 产品口感Q弹且营养保留完整 契合碎片化养生的现代生活方式[1][2] - 有机鲜炖海参定位为"属于这个时代消费者的产品" 推动海参从传统滋补食材向现代方便食品转型[2] 生产工艺与技术 - 采用双舱锁鲜技术 以活参为原料通过低温熟化工艺 不添加任何调味料或水分[3] - 16种氨基酸总含量达到传统泡发海参的10倍[3] - 每10斤活参仅出1斤成品 从源头杜绝传统水发海参因注水、发酵倍数过高导致的营养流失问题[4] 原料品质控制 - 选用北纬39度黄金海域的有机海参 该海域拥有冷暖流交汇形成的高自净能力[3] - 海水温度较低使海参生长周期更长品质更高 产品持续拥有有机认证并每年复检[3] - 加工过程中除海参外无任何添加 甚至不添加水 完全使用海参原有的海水[3] 质量保障体系 - 通过固定化工艺实现产品标准化 建立完善的全质量把控体系[4] - 依托溯源系统让消费者可查询从海域到成品的全链路信息 增强产品透明度与消费信任[4] - 企业坚持"非上品不出品"理念 养成于过往二十多年经历中国外客户的严苛要求[3]
乳山市牡蛎协会致贺蝾螈海产品投产,数智赋能牡蛎产业新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9-02 23:37
公司发展里程碑 - 蝾螈海产品加工(乳山)有限公司加工基地于2025年8月27日正式投产 标志着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2] - 加工基地采用无菌净化车间 精准液氮控温技术及自动化冷库等先进设施 实现全流程参数实时监控[2] - 基地以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支撑 为高附加值牡蛎产品研发提供坚实保障[2] 产业升级突破 - 加工基地建设体现数智制造核心特色 推动牡蛎加工产业从传统模式向数智化模式跨越[2] - 项目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品质严格把控 完成牡蛎"从海到舌尖"的鲜度无损传递[2] - 基地投产打破传统加工局限 开启乳山牡蛎产业数智化、高端化发展的新维度[2] 行业影响价值 - 项目提升国产牡蛎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 - 加工基地投产将直接拉动乳山本地就业 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2] - 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对数智赋能牡蛎产业具有深远意义[2] 未来发展展望 - 乳山市牡蛎协会期待公司充分发挥数智制造实力 引领产业迈向"鲜"活未来[3] - 加工基地将为牡蛎产业升级迭代注入新动能 推动乳山牡蛎品牌走向更广阔舞台[3]
青岛自贸片区:以优质营商环境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7 07:29
核心观点 - 青岛自贸片区和中德生态园通过"研学交流+赋能培训+特色团建"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系统性提升企业服务能力 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需求 拓展政企协同发展路径 [1] 服务方案定制 - 为110家次优秀企业量身定制专项服务方案 通过服务精准化 对接精细化和资源多元化三大路径推进专项服务行动 [2] - 已开展研学交流4期 赋能培训1期 特色团建6期 覆盖52家次企业539名员工 [2] 标杆企业研学 - 组织44家次企业69位代表赴新加坡 杭州 深圳 成都等地参访 学习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物流管理等前沿技术 [3] - 活动促成25家片区企业与参访地标杆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构建起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3] - 参访活动为企业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方案 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路径和供应链优化模式等关键领域 [3] 专项赋能培训 - 针对企业生产管理和团队建设需求 开展精益管理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定制化培训 [4] - 为青岛澳科仪器有限责任公司30名核心岗位人员提供精益管理专项培训 帮助企业排查生产盲区并厘清改进方向 [4] 企业团建活动 - 以"山海之旅"为主题开展定制化团建 融合户外运动和红色教育等多元形式 [5] - 已为包括赛轮集团 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等企业举办活动 累计服务员工440人 [6] - 团建活动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并将凝聚的团队精神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6]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应收账款池融资” 畅通水产外贸资金链
搜狐财经· 2025-08-25 10:23
行业背景 - 舟山是浙江海洋经济重镇 聚集大量从事水产精深加工的外贸小微企业 [1] - 水产外贸行业普遍存在出口订单碎片化 应收账款账期离散 资金回笼与生产采购周期错配等资金难题 [1] - 传统单笔融资模式手续繁琐且融资成本高 难以匹配企业灵活用款需求 限制企业接单能力 [1] 金融产品创新 -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推出应收账款池融资产品 将零散多笔应收账款集合形成应收账款池 [1] - 按池内余额为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短期融资便利 以应收账款回款作为还款保障 [1] - 采用动态池化+线上循环模式 实现信贷资源精准高效灵活配置 [4] - 池内资产可随新订单持续滚动增补 支持随借随还功能 [2] 业务实践案例 - 稠州银行舟山沈家门小微综合支行为本地水产食品公司授信池融资41万美元 [2] - 企业主营水产品精深加工 产品远销欧盟及亚洲多国 持有多个买家不同到期日的应收账款 [2] - 企业受多批次中长账期出口模式限制 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 影响原料采购和产能扩张 [2] 产品优势 - 融资期限匹配规则不要求单笔融资与单笔账款一一对应 [2] - 企业可基于资金周转需求灵活选择融资期限 [2] - 有效缓解因账期不一导致的还款压力 降低流动性风险 [2] - 帮助企业无缝衔接生产资金缺口 及时交付旺季订单 [2] 战略规划 - 稠州银行将持续优化业务模型 以金融创新破解外贸小微短小频急融资痛点 [4] - 通过金融创新为区域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金融动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