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

搜索文档
A股新高科技成主推力,后市机会如何挖掘?长城基金科技投资观点集锦来了!
新浪基金· 2025-08-19 02:52
市场整体走势 - A股市场近期创新高 科技成长板块成为主推力 算力产业链的CPO和PCB表现亮眼带动科技板块整体上扬 [1] - 短期内市场或由上行转向震荡行情 9月前不太会存在大的系统性风险 但市场过热可能限制上行力量 [2][4] - 中期维持看好市场 但短期波动可能加大 市场总体处于良性趋势 可能持续有板块走强 [10] 科技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AI细分支线存在投资机会 包括液冷、电源、AI应用等细分领域 以及新切入供应链的公司和出海业绩较好的公司 [3] - TMT行业热度向国产算力、应用扩散 海外互联网大厂财报、指引、资本支出符合或略超预期 ASIC芯片渗透率提速推升光模块、PCB等环节价值量 [9] - 重点关注计算机、传媒、半导体等板块 其中半导体设计板块逐渐活跃 而PCB、光模块、半导体制造等方向有退潮迹象 [4] - 科创板中固态电池相关方向值得关注 卫星互联网、可控核聚变等市场关注度较低的领域也可能存在机会 [6] 特定行业投资方向 - 军工板块仍有新高潜力 板块内不少个股及卫星航天等方向位置相对较低 军贸方向可能有超预期利好 [5] - 机器人行业四季度或迎来较多催化 行业、政策和企业层面都有望迎来较大进展 有边际技术变化的环节和业务进展的个股值得关注 [7][8] - 三季度是传统消费电子旺季 可密切关注新产品发布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 [4] - 港股科技互联网板块行业竞争格局改善 企业进入利润释放期且估值偏低有望重估 [7] 投资策略与风格 - 关注高低切换机会 重视低位板块/个股的基本面变化或预期变化 [2][4] - 8月业绩期过后市场风格可能变化 题材股可能再次活跃 [5] - 重点挖掘前沿科技和新兴成长方向 包括产业有进展的领域如算力和云应用、机器人、固态电池等 以及政策支持的产业如低空、深海等 [10] - 关注资金面容易形成共振的方向 如高股息板块和具备战略价值的产业 [10]
军工ETF(512660)昨日净流入超1.6亿元,市场关注行业长期发展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02:26
行业前景与政策驱动 - 大国博弈加剧是长期趋势 军工行业长期向好[1] - 打赢现代战争需先进战机和导弹作为制胜手段 依赖高效费比装备支撑消耗并确保可靠通信指挥体系[1] - "十四五"期间加速补短板 2027年需实现建军百年目标[1] 供应链与国产化进程 - 航空装备领域正重塑供应链 推进发动机和液压油等关键部件国产化以减少对外依赖[1] 指数结构与行业覆盖 - 军工ETF(512660)跟踪中证军工指数(399967) 从沪深市场选取航空装备、航天、船舶制造、兵器、军事电子和卫星等业务上市公司证券[1] - 中证军工指数覆盖军工领域多个关键细分行业 具有"大而全"行业特征 全面体现中国军工产业整体发展状况[1]
中信证券:8月下旬是中报披露密集期,市场预计将回归业绩主线
搜狐财经· 2025-08-19 00:49
A股大势 - 上周市场流动性走高,行业权重涨幅突出 [2] - 美俄首脑会晤,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有缓解迹象 [2] - 国内经济数据尚未明显好转,财政政策持续发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 [2] - 市场流动性保持宽松 [2] 主题环境 - 美俄总统阿拉斯加会晤聚焦乌克兰危机,同意保持沟通渠道 [2] - 英伟达H20芯片被报道疑似存在后门程序,可能提升国产AI芯片生态建设 [2] -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 催化因素 - 2025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于8月27日至29日举办,聚焦通用AI、智能传感等主题 [3] - 多国经济数据密集发布,欧元区通胀若低于预期可能强化欧央行降息预期 [3] - 新西兰联储预计降息25基点至3 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讲话将影响全球资本流动 [3] 市场风格与投资方向 - 市场风格进入高位震荡期,8月下旬中报密集披露期将回归业绩主线 [1] - 下半年国产科技行业进入密集技术发布周期,AI算力、消费电子、军工、创新药方向确定性增强 [1] - 建议关注AI算力、消费电子、军工、创新药主题,并梳理了16个标的构成的主题推荐组合 [1][3]
21社论丨持续筑牢A股“健康牛”根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3:52
市场表现与行情特征 - 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全市场日成交金额达2.81万亿元 为历史第三高 沪深京三市超4000股上涨 [1] - 本轮行情被舆论称为"系统性慢牛" 区别于结构性牛市 表现为行业板块交替轮动 指数走势稳健 [1] - 市场热点从早期高息板块(银行 能源 公用事业 消费)轮动至近期技术板块(AI 创新药 军工 半导体) [1] 行情驱动因素 - 中国科技创新突破带来投资机会 AI 机器人 创新药等领域持续突破 部分装备材料领域实现赶超 [1] - 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推动低端产能退出 行业集中度提升 PPI修复 部分全球竞争力领域具备提价能力 [2] - 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流动性改善 北向资金持仓市值达2.29万亿元 较一季度末增加2.38% 持股数量增加3.18% [2] - 存款理财收益率下行引发"储蓄搬家" 7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2] - 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 但当前规模相对流通市值比例低于2015年水平 [2] 流动性预期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进入降息周期 全球流动性有望进一步释放 [3] - 中国央行表示将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3] 市场结构变化 - 行业轮动呈现小步慢走特征 避免市场整体过热 [1] - 机构资金持续入市 包括国有商业保险公司 养老保险基金 年金基金等 [2] -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促使资金减少美元资产配置 增持中国资产(A股 港股 中概股) [2]
A股上3700点创十年新高 “股债跷跷板”再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3:13
A股市场表现 - 上证综指8月18日站上3700点报3728.03点涨0.85%创近10年新高年内累计涨幅11.23% [1][3] - 深成指涨1.73%创业板指涨2.84%双双突破去年高位北证50指数大涨6.79%年内涨幅达51.92% [3] - A股连续四个交易日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双破2万亿8月18日成交额达2.76万亿元较前日放量5195.51亿元 [1][2] 资金流动与开户数据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71%年内累计新开户1456.13万户同比增36.88% [3][4] -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杠杆资金、量化私募及机构资金共同推升市场活跃度 [2][4] - 银河证券指出居民财富加速向金融资产配置资金持续流入成为行情推动力 [4] 机构观点与配置建议 - 中信证券认为A股流动性驱动行情延续但顺周期板块面临中报业绩压力 [3] - 华泰证券建议保持高仓位关注AI链、创新药、军工及大金融中的保险板块 [4] - 兴业证券提出市场处于"健康牛"阶段建议关注券商、AI扩散、军工及"反内卷"主题 [4][5][6] 债市调整与股债联动 - 8月18日国债期货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1.33%创年内最大跌幅10年期主力合约跌0.29% [7] - 华宝证券分析认为债市持续深跌概率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期区间或为1.65%~1.75% [8] - 开源证券预测2025年下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1.9~2.2%权益市场有望延续上涨 [9]
21社论丨持续筑牢A股“健康牛”根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2:41
市场表现 - 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全市场日成交金额达2.81万亿元 为历史第三高 沪深京三市超4000股上涨 [1] - 市场呈现"系统性慢牛"特征 区别于"结构性牛市" 表现为行业板块交替轮动 指数走势稳健 [1] 驱动因素 科技创新 - 中国在AI 机器人 创新药 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持续突破 市场看好中国企业未来全球扩张潜力 [1] - DeepSeek等案例使全球重新认识中国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处于技术突破阶段 [1] 行业整合 - 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推动低端产能退出 行业集中度提升 PPI持续修复 [2] -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域获得提价能力 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多业绩与利润 [2] 流动性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 养老保险基金 年金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 [2] -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升高 促使资金减少美元资产配置 加仓中国资产 北向资金持仓市值达2.29万亿元 较一季度末增加2.38% [2] - 降息导致存款理财收益率下行 7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部分资金可能流入股市 [2] - A股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以上 但当前流通市值为2015年的两倍 两融规模相对合理 [2] 政策环境 - 美联储可能9月进入降息周期 释放全球流动性 [3] - 中国央行将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3] 市场预期 - 流动性释放 技术创新 行业整合 市场信心改善等多因素形成合力 推动股市稳健上行 [3] - 需警惕短期投机行为 避免群体性亢奋 维护低波动率 [3]
持续筑牢A股“健康牛”根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2:05
市场表现 - 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全市场日成交金额2.81万亿,为历史第三高,沪深京三市超4000股飘红 [1] - 市场呈现"系统性慢牛"特征,区别于"结构性牛市",表现为行业板块交替轮动且指数走势稳健 [1] - 两融余额8月5日重返2万亿元以上,但当前A股流通市值是2015年的两倍,两融规模相对合理 [2] 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突破驱动市场预期,AI、机器人、创新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增强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预期 [1] - 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PPI修复使部分全球竞争力领域具备提价能力 [2] - 中长期资金入市(国有商业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等)及北向资金增持(持仓市值2.29万亿元,环比增2.38%)形成流动性支撑 [2] 资金流动 - 存款理财收益率下行引发"储蓄搬家",7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2]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将释放全球流动性,中国央行强调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3] 行业轮动 - 早期高息板块(银行、能源、公用事业、消费)与近期技术板块(AI、半导体、军工、创新药)交替轮动 [1] 市场预期管理 - 需避免过度鼓吹"牛市",警惕社交媒体荐股及场外配资活动,机构资金应维护市场稳健运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