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利好共振铺就长坡厚雪 基金经理看多创新药板块景气周期
上海证券报· 2025-09-15 19:09
创新药板块表现动因 - 政策支持有力 包括医保支付和医院准入 带来中国创新药产业收入端快速增长[7] - 创新药产业加速国际化发展 与海外跨国公司达成产品合作开发协议 交易金额屡创新高[7] - 基本面突破 政策支持与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共振[7]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商务拓展进入爆发阶段 上半年BD交易总额超600亿美元[8] - 行业头部企业进入盈利周期 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 双抗 ADC 小核酸等颠覆性技术推动研发效率提升[8] - 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16条举措[8] - 医保支付改革和药监加速审批为创新药提供全链条支持[8] - 创新药板块经历3年深度调整后迎来修复 资金大幅回流推动估值修复[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海外授权加速国产创新药企业新陈代谢 "输血"效应加剧分化 倒逼研发全球化[9] - 医保政策确立"临床价值"为核心商业模式 考验综合能力加速商业化成熟 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整合[9] - 海外授权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改善企业现金流 推动竞争从同质化仿制转向差异化创新[9] - 国家设立丙类目录破解支付瓶颈 为100多个创新药提供商保支付通道 建立入院绿色通道和多元支付体系[10] - 2024年创新药医保支出达2020年的3.9倍[10] - 行业形成"头部集中+国际化加速"新格局 具备全球创新能力药企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10] 选股策略 - 偏向右侧买入 产品有更多数据支持时重点配置 遵循成长空间大 行业景气度高 管理层诚实正直标准[11] - 持续跟踪公司关键管线 在企业价值被市场普遍低估时买入 催化因素验证后顺势而为继续持有或加仓[11] - 寻找大产业逻辑领域优质企业 采用"守正出奇"组合管理方法 均衡配置A股和港股绩优公司[11] - 未来调整持仓 聚焦重磅产品管线具有出海潜力龙头企业[11] 市场消息面影响 - BD是跨国公司常态 中国创新药资产仍具备全球竞争力 消息面扰动难以扭转长期趋势[12] - 引进中国创新药更符合跨国药企利益 中国创新药企业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12] - 短期市场情绪扰动不改中长期产业逻辑 行业步入长景气周期 中国创新药企陆续实现国内医保放量并跨越盈利拐点[12] - 当前行情处于估值修复第一阶段 未来行情主线向确定性更强标的切换[12] 板块行情阶段 - 创新药板块尚处于反弹行情上半段 国内药品市场创新药占比不到20% 发达国家超50%[14] - 中国创新药出海处于起步阶段 全球创新药市场规模约1万亿美元 BD项目数占比提升到40%左右[14] - 医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 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新周期刚开始[14] - 板块走出普涨阶段 迈向业绩驱动结构性行情 整体估值从绝对底部修复至合理偏低水平[14] 细分领域机会 - 看好创新医疗器械 生命科学上游等方向 大型影像设备 内窥镜 电生理等有较大国产化空间[15] - ADC 双抗和多抗 细胞疗法占全球管线数量比例高达40%[15] - 基因治疗领域中国项目占比超20% 已孵化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代表性企业[15] - ADC 双抗和多抗处于全球爆发前夜 在肿瘤领域有望接棒PD1和化疗[15] - GLP-1类代谢疾病药物通过商业化快速放量展现实力 口服剂型 长效制剂成为竞争焦点[15]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黄金等资产受益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9-15 15:16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市场影响 -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9月17日开启降息周期 新增就业人数远低于预期且前值被下修 显示美国就业市场疲软 [1] - 7月核心PCE物价指数符合预期 通胀水平缓和 为美联储降息提供更大空间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8月22日释放鸽派信号 [1] - 市场提前展开降息交易 黄金等避险资产已开始反映这一趋势 [1] 黄金投资机会 - 降息周期通常伴随黄金价格强劲表现 2020年美联储降息后黄金价格年内上涨24% [1] -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 中国央行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增强市场对黄金需求 [1] - 黄金作为对冲美元信用工具需求持续升温 美国高债务水平及政策不确定性推升避险需求 [4] 黄金投资工具 - 黄金ETF(518800)跟踪上金所AU9999现货合约 与实物黄金紧密挂钩 支持T+0交易 [2] - 黄金股票ETF(517400)覆盖黄金全产业链 能更好捕捉金价波动 [2] - 投资者可关注短期回调风险 适时调整投资策略 [3] 港股投资机会 - 港股对全球利率变化敏感 美联储降息将降低成长型企业融资成本 为国内货币政策提供宽松空间 [2] - 全球资金流动有望从美元资产向亚洲资产再平衡 [2] - 港股科技ETF(513020)涵盖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芯片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创新药ETF(517110)聚焦创新药板块 红利港股ETF(159331)每月分红且港股股息率普遍高于A股 [2] 美股投资策略 - 降息周期与"软着陆"预期叠加 美股科技龙头企业在AI技术推动下有望实现业绩增长 [3] - 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加剧美股波动 [3] - 投资者可通过标普500ETF(159612)和纳指ETF(513100)进行关注 [3] 黄金中长期前景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不断升温 黄金价格将获得更明确支撑 [1][3] - 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 投资者更倾向于配置黄金等避险资产 [3] - 海外央行购金趋势及国内政策潜在宽松为黄金未来表现提供支撑 [4]
更具韧性的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如何打造?这场大会给出答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15:12
继分别在澳门、香港举办后,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以下简称"工商大会")在 广州开幕。这是工商大会创立以来首次在广东召开,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1200 余人出席,参会规模为历届最大。 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开幕。 "韧性湾区" 推动大湾区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美元,以全国不到0.6%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 全国1/9的经济总量,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构 筑"韧性湾区"成为了粤港澳三地需要携手应对的重要议题。今年,工商大会以"赋能大湾区 共拓新机 遇"为主题,正是契合当下大湾区发展的时代需求。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今年以来,广东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 电子信息、绿色石化和专用设备等领域,广东依然是外资眼中的"安全港"和首选地。广东持续深化全球 贸易往来,202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元,总量连续39年居中国首位,始终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扮演重 要角色。 他表示,广东将持续优化趋同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着力营造自由开放 ...
全球工商界对话大湾区:不确定性下的投资“安全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4:05
大湾区成外资首选地 根据《报告》,目前大湾区产业体系完备、聚链成势。从微观层面看,大湾区供应链促进体系激发链上 企业创新活力,为企业带来基础研究实力跃升、成果加速转化以及技术与产品迭代升级等机遇。 南方财经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举行。在这场粤港澳 三地携手举办的大会上,工商界人士围绕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与全球贸易风险应对这个主题展开了讨 论。 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粤港澳大湾区越能发挥其独特的重要性。正如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总裁 范诺亚所说,过去几周他在大湾区深刻感受到,这里不仅是全球连通中国市场的关键枢纽,还是集结跨 境力量,提升企业灵活度和经济稳定性,推动本地区与全球增长的重要平台。"我们坚信像今天大会这 样建设性的对话平台,将加强彼此的联系,增进信任,并为未来的共赢合作指明方向。" 大会期间还重磅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简称《报告》)。这份报告首次绘制了大湾 区智能汽车、创新药两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图谱,展现了大湾区正通过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加速打造具 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从软硬联通到协同融合再到高效联动,粤港澳大湾 ...
港股市场策略周报:AI仍是港股主线,继续推荐港股互联网与有色-20250915
招商证券· 2025-09-15 13:35
核心观点 - AI仍是港股市场主线 港股互联网与有色金属板块持续受益 推荐互联网、有色金属和创新药三大赛道 [1][2][5] 市场观点与后市展望 - AI云业务保持高增速 Q2国内云厂商AI需求旺盛驱动收入加速增长 POE云服务收入增长4年来首次超过国有电信公司 [2][3] - 自研芯片成为AI大厂新催化 阿里巴巴自研"真武"处理单元已投入商用 百度昆仑P800芯片采用7nm制程工艺 预计明年一季度量产部署 [3] - 市场呈现"重模型、轻应用"特征 腾讯、阿里、百度等自研模型芯片的大厂表现优于应用端公司 阿里云收入增长26% 腾讯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 [4] - 海外AI持续高景气 甲骨文FY26Q1营收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云基础设施收入33亿美元同比增长55% OpenAI与甲骨文签署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合同 [4] 行业与赛道推荐 - 互联网板块(930604 CSI)推荐原因:云收入保持高增速 自研芯片带来新催化 "外卖大战"扰动已充分定价 [5] - 有色金属板块(931947 CSI)推荐原因:降息周期开启利好有色 全球长债走高开启通胀定价 业绩超预期 [5] - 创新药板块(931250 CSI)推荐原因:港股流动性紧张缓解 美国草案导致调整但不影响基本面 看好板块反弹 [5]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周恒生指数上涨3.82%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31% AH溢价收窄至119 [2][6] - 行业表现涨多跌少 原材料和资讯科技板块领涨 医疗保健与能源业小幅下跌 [2][10] - 港股日均成交额3028亿港元 环比减少128亿 处于近三年94.9%分位数 [12][13] - 恒生指数RSI为56.5 恒生科技指数RSI为60.3 均处于中性区间 [14][15] 资金流向分析 - 南向资金净流入608亿港元 主要流向非必需消费和金融行业 [2][23] - 外资通过ETF净买入0.99亿美元 去年9月24日至今累计净流入113亿美元 [2][21][22] - 香港本地ETF净流入15亿港元 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419亿港元 [2][18][20] - 港股通成交额占比维持在25%附近 [23][24] 估值与资金需求 - 恒生指数前向PE为12.6倍 三年中值9倍 8年均值10.4倍 [27][28] - MSCI中国指数前向PE为13.9倍 三年中值10.3倍 8年均值12.0倍 [27][29][33] - 9月港股融资需求218亿港元 其中IPO融资45亿港元 配售需求171亿港元 [30][31] - 上周重要股东净增持33亿港元 限售解禁55亿港元 [32][34] 香港市场流动性 - 隔夜Hibor利率2.63% 3个月Hibor利率3.22% 环比快速上行 [2][35][36] - 美元兑港币汇率7.78 逐渐逼近强方兑换保证 [2][35][38] 海外宏观流动性 -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激增至26.3万人 较前一周增加2.7万人 创2021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 [39] - 美国8月CPI环比上涨0.4% 同比升至2.9% 核心CPI环比维持0.3% 同比为3.1% [40] - 能源价格环比上涨0.7% 汽油价格上涨1.9% 住房成本环比上涨0.4%创今年最大涨幅 [40] - 航空票价飙升5.9% 酒店住宿费用大涨2.3% 汽车维修服务价格暴涨2.4% [40]
政策力挺+内需崛起,国产创新药正从“吞金兽”变成“现金牛”!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溢价资金狂涌
新浪基金· 2025-09-15 12:17
市场表现 - 9月15日A股创新药ETF(562050)场内下跌0.61%终止两连阳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盘中最高上涨逾1%但午后回落微跌0.15%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场内频现溢价交易且午后溢价持续抬升 显示资金流入旺盛 上周超5.1亿元资金大举加码 [1] - 港股通创新药ETF成份股表现分化显著 石药集团和翰森制药上涨逾1.8% 康方生物重挫近5% 信达生物下跌2.3% [3] - 新调入股药捷安康-B单日暴涨115.58% 全天振幅高达142.49% 自6月23日上市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超30倍 MIRXES-B和映恩生物-B分别大涨25.91%和13.18% [3] 指数调整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于9月8日完成"提纯"修订 完全剔除CXO企业并新增14家创新药研发公司 成为100%聚焦创新药研发的纯正指数 [3] - 新纳入成份股包括荣昌生物(权重2.51%)、云顶新耀(1.80%)、恒瑞医药(1.70%)、映恩生物-B(0.97%)等 CXO企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被剔除 [4] 政策支持 - 国家药监局9月12日发布新规 为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设立"30日审评审批通道" 推动研发提速 [4] - 国常会审议通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 强调推动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 [5] - 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 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 [4] 行业前景 - 国产创新药在营收端进入快速增长期 从"烧钱"模式转向具备持续变现能力 内需市场正在崛起 [5] - 创新药板块被券商认为是医药核心方向 政策支持持续、全球竞争力加强、商业化盈利兑现趋势明确 [5]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标的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19.75% 在同类指数中表现领先 剔除CXO后有望展现更强进攻性 [6] 产品特征 -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是全市场首只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ETF产品 规模超17亿元 日均成交额5.21亿元 [5] - 该产品支持日内T+0交易 不受QDII额度限制 场外可通过联接基金(025221)投资 [5]
中信证券谈A股:淡化波动,不做扩散
华尔街见闻· 2025-09-15 10:24
核心观点 - 本轮行情主要由出海相关或绑定海外供应链的品种驱动 需从全球敞口视角评估基本面与流动性的匹配度 而非传统的国内经济周期框架 行情本质是聪明的钱推动的结构性行情 策略应淡化波动 不做扩散 聚焦资源 新质生产力和出海三大主线 [1][2][3][4] 行情驱动因素 - 涨幅居前的品种多与出海逻辑相关 在梳理的695家龙头公司中 6月以来涨幅最大的15家公司有12家属于出海逻辑 主要覆盖海外AI链 创新药BD 全球定价资源股及优势产业出海等领域 [2]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A股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从12.6%提升至2024年的19.4% 2021年后加速提升 表明基本面分析需转向全球视角 [2] - 增量资金机构化特征明显 主要来自中高净值客群和企业客户通过量化 主观多头私募等专业化产品入场 资金结构决定行情聚焦高景气产业趋势或可持续现金回报资产 [3][4] 行业表现与配置 - TMT板块业绩分化显著 通信 计算机 传媒中海外需求导向的企业2025H1业绩明显强于内需主导企业 [2] - 加速出海的公司利润率和ROE不断修复 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超过10%的公司利润率和ROE向海外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的公司靠拢 [3] - 配置框架坚守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 重点行业包括资源 消费电子 创新药 化工 游戏和军工 [1][8] - 关注供给在内需求在外的行业 如稀土 钴 钨 磷化工 农药 氟化工 光伏逆变器等 这些行业中国具有或有希望获得持续定价能力 [9] 市场流动性分析 - 今年全A日均换手率1.91% 为2012年以来次高 仅低于2015年的2.51% 8月以来日均换手率2.56% 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5] - 消化情绪溢价后的合理日均换手率估计为1.7%~1.9% 对应成交额1.6~1.8万亿元 [6] - 板块成交放大明显 8月以来双创板块换手率提升显著 创业板50 创业板指 科创200 科创综指分别提升1.71pcts 1.35pcts 1.41pcts 1.04pcts 行业层面电子 有色 军工 钢铁 非银金融交投活跃 [7] 细分投资机会 - 消费电子领域关注AI Agent带来的端侧机会 包括端侧设备 算力芯片和通信模组 [8] - 军工板块军贸出口放量是核心突破口 十五五期间或有持续重大突破 [9] - ETF配置建议 资源和有色ETF 稀有金属ETF聚焦稀土和能源金属 恒生创新药ETF聚焦大制药公司 游戏ETF 化工ETF位置和流动性改善明显 [8][9]
上周股票ETF小幅净流入22亿元,债券ETF罕见遭资金净流出
格隆汇· 2025-09-15 10:08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上涨 科创50指数涨幅5.48%领先 中小板指和中证500分别涨3.66%和3.38% [1] - 电子行业以5.98%涨幅领涨 房地产和农林牧渔分别涨5.82%和4.52% 银行板块下跌0.64%表现最弱 [1] - 股票型ETF收益率中位数达1.88% 科技板块ETF以4.38%涨幅领先 芯片主题ETF涨幅中位数达7.25% [11] 资金流动 - 全市场ETF净流出17.16亿元 股票ETF净流入22.96亿元 跨境股票ETF净流入52.34亿元 [2] - 证券公司指数获61.43亿元最大净流入 港股通互联网和港股创新药分别流入48.48亿和35.55亿元 [2][4] - 科创50指数遭遇87.10亿元最大净流出 货币基金和沪深300分别流出86.14亿和42.24亿元 [2] 产品表现 - 中韩半导体ETF单周上涨10.41%表现最佳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45.70% [12][14] - 港股创新药类ETF普遍下跌 恒生创新药ETF单周下跌3.97% [16][18] -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基金首日募集超10亿元 认购确认比例仅32.95% [20] 产品动态 - 单周上报46只新基金 含3只FOF和3只QDII产品 [19] - 易方达基金推出"指数直通车"小程序 集成全市场指数投资产品 [21] - 黄金相关ETF获资金青睐 SSH黄金股票指数净流入28.18亿元 [2][4]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144.73亿 北水继续抢筹阿里(09988) 抛售小米(01810)超7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0:00
北水资金流向 - 9月15日港股市场北水成交净买入144.73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69.68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75.05亿港元 [1] - 北水净买入最多个股为阿里巴巴-W(09988) 盈富基金(02800) 美团-W(03690) [1] - 北水净卖出最多个股为小米集团-W(01810) 腾讯(00700) [1] 个股资金明细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28.90亿港元 总买卖额79.60亿港元 [2] - 盈富基金(02800)通过港股通(沪)获净买入12.69亿港元 总买卖额12.77亿港元 [4] - 小米集团-W(01810)遭净卖出7.24亿港元 总买卖额21.72亿港元 [2] - 腾讯控股(00700)遭净卖出2.21亿港元 总买卖额23.45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1.96亿港元 总买卖额22.08亿港元 [2] - 药捷安康-B(02617)遭净卖出1.39亿港元 总买卖额26.94亿港元 [2] - 脑动极光-B(06681)获净买入2.66亿港元 总买卖额26.34亿港元 [2] 行业资金动向 - 北水继续加仓芯片股 华虹半导体(01347)和中芯国际(00981)分别获净买入3.3亿港元和1.18亿港元 [6] - 医疗医药概念股获加仓 脑动极光-B(06681) 药捷安康-B(02617) 佰泽医疗(02609)分别获净买入2.66亿港元 1.42亿港元 1.11亿港元 [6] 公司动态与行业观点 - 阿里巴巴-W(09988)旗下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支持线下餐饮及服务消费 通义千问发布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 [5] - 长城证券认为阿里巴巴即时零售与电商主站协同效应显著 云业务有望受益于AI应用及AI Agent商业化 [5]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流动性环境宽裕 科技 新消费和医药板块能实现超周期增长 [5] - 中信证券表示美国将23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将加速中国AI及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进程 [6] - 华源证券认为2025年医药行业持续边际好转 创新药将作为全年主线引领行业反弹 [6] - 小米集团-W(01810)宣布小米17系列将于本月发布 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7] - 小米已投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研发 未来五年将加码至2000亿元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 [7][8]
全球流动性宽松在即,借道恒生科技ETF把握港股修复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15 09:52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市场反应 - 8月美国CPI同比2.9% 核心CPI同比3.1% 完全贴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降息预期进一步稳固 [1] - 交易员反应迅速 美元走弱 美债收益率明显下行 市场对年内降息75个基点的预期升至九成 9月甚至出现降息50个基点的呼声 [1] - 全球流动性宽松渐行渐近 新一轮资金潮汐正在酝酿 [1] 港股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分歧 - 港股作为典型新兴市场受益于美联储降息下的流动性宽松 后续整体估值抬升空间较为可观 [1] - A股近期情绪高涨 港股在25000点关口反复徘徊 投资者对后续行情保持怀疑 [4] - 港股实为领先指标 1-3月恒生科技凭借AI叙事率先启动 4-6月维持强势整固 A股直至三季度在流动性推动下才展开补涨式追赶 [4] 港股基本面与估值分析 - 港股早已基于基本面修复实现估值提升 包括互联网龙头盈利预期上调 高分红资产现金流改善和政策环境回暖 [4] - 当前制约港股突破的因素包括 2025年恒指EPS增速预期为-2.7% 不及沪深300的6.9% Hibor利率仍在高位抑制外资增配意愿 AH溢价率一度低至122%使港股估值优势收窄 [7] - 一旦美联储开启降息 港元利率有望快速回落 外资回流概率大增 [7] 港股投资机会与资产配置 - 两类资产最具吸引力 高分红现金流稳定的油气电信等板块 经历盈利下修但预期增速仍达双位数的半导体互联网龙头及创新药企业 [7] - 这些资产有望迎来基本面触底加流动性改善的双击行情 [7] - 港股科技领域显现多重积极信号 大市值公司估值倍数上升41% 板块当前市盈率约16倍低于美股的24倍 2024-2026年复合增速预计达11% [8] 资金流向与板块趋势 - 资金从内卷型电商向轻资产的情绪消费(游戏音乐等)和中型科技龙头扩散的趋势仍在延续 [8] - 易方达恒生科技ETF(513010)处于业绩修复与流动性改善的双重催化前夕 持仓结构覆盖互联网平台半导体创新药等新经济龙头 [8] - 可采用哑铃策略 一端配置A股中的算力国产替代设备更新等进攻型资产 另一端借助恒生科技ETF布局港股降息受益加盈利触底板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