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激光雷达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禾赛科技CEO李一帆:禾赛没有一天选择过代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2:49
行业趋势 - 智驾功能正加速向低价车型渗透,12万元级别车型已开始搭载激光雷达(如零跑B10)[1] - 激光雷达被视为智驾安全核心部件,车企通过增加传感器提升车辆对摄像头盲区的识别能力[1] - 禾赛科技推出"千厘眼"激光雷达感知方案,覆盖L2至L4级智能驾驶需求,其中千厘眼C方案针对主流L2级系统[1] 产品与技术 - 禾赛发布三款新车规级激光雷达:ETX(超远距)、AT1440(超高清)、FTX(纯固态补盲)[1] - 公司基于ATX激光雷达的感知方案已应用于零跑B10车型[1] 市场地位与客户 - 禾赛是国内激光雷达行业龙头,客户包括理想汽车(全系标配)、小米汽车、比亚迪等头部车企[1] - 海外业务取得突破,与欧洲顶级主机厂达成多年独家定点合作,创下海外前装量产激光雷达最大订单纪录[2] 公司发展 - 禾赛成立11年,CEO李一帆接受专访讨论重要发展节点、研发进展及未来规划[2]
从蔚来到新势力,图达通拓展量产版图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1:37
蔚来新车发布与产品升级 - 蔚来于2025年5月16日正式推出2025款ES6和EC6车型并开启预订 ET5和ET5T新款预计25日前发布 [2] - 2025款"5566"系列车型在座舱体验和智能驾驶芯片领域显著升级 该系列2024年占品牌总销量超60% [2] - 新车型搭载图达通猎鹰系列激光雷达 采用1550nm波长技术 具备500米探测距离和高精度点云成像能力 在暗光及复杂道路场景表现突出 [2] 图达通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 - 图达通为蔚来新车型提供激光雷达 双方合作关系持续强化 [2] - 公司获得国内另一家新势力车企定点订单 客户定位10-20万元经济型市场 订单预计2025年内交付 实现首次非蔚来体系突破 [2] - 新订单采用基于905nm技术平台的Robin系列产品 该产品已在蔚来ET9实现量产 [3] - 形成1550nm面向高端市场与905nm面向经济型市场的"双轨"战略布局 [3] - 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1550nm和905nm激光雷达技术且均实现量产的企业 [3] 产能建设与行业趋势 - 公司在苏州、德清、平湖等地建设自动化生产基地 通过规模化生产控制成本 [3] - 智能驾驶普及推动"智驾平权"趋势 激光雷达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3] - 稳定的客户基础与多元化市场策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商业化增长潜力 [3]
不可思议!头部激光雷达科技公司创始人竟被踢出公司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6 09:27
公司管理层变动 - Luminar创始人兼CEO奥斯汀·罗素被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调查商业行为和道德规范后被迫离职,辞去总裁、CEO及董事会主席职务 [2][3] - 新CEO保罗·里奇将于5月21日上任,其曾领导Nuance被微软以197亿美元收购,但在激光雷达行业经验不足 [3][4] - 罗素仍被要求留任董事会协助过渡,公司管理层变动源于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的战略分歧 [3][9] 创始人背景 - 罗素17岁辍学创办Luminar,24岁带领公司纳斯达克上市,25岁以24亿美元身家成为福布斯最年轻白手起家亿万富豪 [2][5] - 罗素拥有公司1.047亿股(占流通股三分之一),上市首日股价上涨30% [5] - 13岁申请首项美国专利,中学起在加州大学激光研究所进修,后用泰尔奖学金10万美元创立Luminar [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3年亏损5.7亿美元(同比+26.7%),2024年股价跌至1.3美元濒临退市,裁员140人(占员工总数17.5%)以节省5000-6500万美元成本 [7] - 2025Q1销售额1890万美元超预期,但毛损810万美元,现金流持续紧张 [8] - 预计2025年出货量增长3倍但收入仅增10%-20%,显示产品单价承压 [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竞争加剧,Luminar作为美国头部企业面临特斯拉纯视觉路线的市场挤压 [7] - 行业洗牌导致老牌企业Velodyne与Ouster合并,多家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7] - 公司高研发投入路线与董事会降本策略冲突,反映科技新创公司普遍存在的量产落地能力不足问题 [9]
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与小米、零跑洽谈量产项目?零跑汽车回应“不予置评”,小米汽车尚未回复
快讯· 2025-05-14 11:21
公司合作动态 - 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获得零跑B系列两厢小车新车型项目 预计年底交付 [1] - 小米L3相关车型项目有望成为图达通的合作项目 [1] 企业回应情况 - 零跑汽车对合作消息回应称"不予置评" [1] - 小米汽车截至发稿时尚未回复相关消息 [1]
申万宏源:首予速腾聚创(02498)“增持”评级 激光雷达配置需求进入爆发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03:58
公司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6 2/36 6/47 0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2 38/1 06/3 20亿元 [1] - 采用PS估值法 可比公司2025年PS平均估值为10 5倍 给予公司2025年7 4倍PS 对应目标市值约194亿 [1] - 选取禾赛科技 优必选 Mobileye作为可比公司 [1] 行业地位与产品优势 - 2024年激光雷达总销量约54 4万台 同比增长109 6% 其中ADAS应用产品销量约52万台 [2] - 2024年以26%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产品矩阵完备 涵盖机械式/半固态/固态等多种技术路径 [2] - 产品性能覆盖短距到超长距 低线束到高线束 应用覆盖车载主雷达/角雷达/机器人雷达等 [2] 车载市场发展驱动力 - 2025年激光雷达行业进入"千元机时代" 价格下探至千元级别 核心价格区间降至25-30万 [3] - 预计2025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空间约70亿 中国市场占63亿 海外市场将成重要增量 [3] - 激光雷达与端到端算法融合 多传感器和纯视觉路线不再对立 [3] 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 - 聚焦机器人视觉 灵巧手等增量零部件开发 推出基于手眼协同的上下半身操作解决方案 [4] - 2025年3月发布AC1 创新性融合激光雷达 摄像头与IMU三大核心传感器 [4] - 预计2025年割草机器人对激光雷达需求量超过40万台 2028年有望超90万台 [4] -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特斯拉目标生产5000台Optimus 国内企业实现千台级交付 [4]
速腾聚创(02498):激光雷达领军再一程,迈向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13 13: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速腾聚创厚积薄发,领跑全球激光雷达行业,致力于在具身智能领域提供解决方案,近年激光雷达销量高增,2024年份额领先,产品矩阵完备 [6] - 车载端到端算法成熟,激光雷达与算法融合,2025年进入“千元机时代”,价格下探提升配置率,预计2025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空间约70亿,中国市场约63亿 [6] - 战略定位机器人技术平台,聚焦机器人视觉等增量零部件开发,2025年被视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割草机器人细分市场对激光雷达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超40万台,2028年超90万台 [6]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为26.2/36.6/47.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 2.38/1.06/3.20亿元,采用PS估值法,给予2025年7.4倍PS,对应目标市值约194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双轮驱动的激光雷达头部厂商 1.1 销量高增:成为全球头部激光雷达厂商 - 速腾聚创成立于2014年,是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 [18] - 2024年激光雷达总销量约54.4万台,同比增长109.6%,其中ADAS应用约52万台,机器人及其他领域约2.44万台 [22] - 2024年以26%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第一,已与全球30家整车厂及Tier1达成合作,定点车型超百款,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25][29] - ADAS激光雷达单价从2023年约3200元降至2024年不到2600元,机器人及其他领域从超11000元降至超8000元 [32] - 2024年整体毛利率达17.2%,ADAS和机器人及其他领域毛利率分别为13.4%/34.5% [33] - 产品矩阵完备,涵盖多种技术路径、性能和应用场景,满足广泛需求,在机器人领域也构建了丰富产品体系 [41][43][44] 1.2 系统复杂:产业化需硬核实力支撑 - 激光雷达技术迭代中,方案设计能力是降低成本和缩小体积的核心,数据复杂度高对软件技术有要求,生产制造过程复杂对厂商综合实力要求高 [47][51][53] - 速腾聚创拥有出色的方案设计能力、软件技术及量产能力,专注自研芯片激光雷达技术,有人工智能感知软件HyperVision,M系列产品通过验证测试,供应链和制造中心稳健 [54] 2. 驱动力一:车载端到端+智驾平权 - 此前激光雷达配置因特斯拉纯视觉路线存在争议,但其路线独特性归因于大量数据和用户基础,在“BEV+Transformer+Occupancy Network”算法框架下推出端到端量产上车算法 [59] - 在算力增强、端到端算法成熟背景下,多传感器融合和纯视觉路线不再对立,激光雷达等传感数据与端到端算法融合,英伟达Hyperion 9 Platform参考架构中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输入 [63][65] - 2024年多家领军公司宣布应用“端到端”量产,激光雷达在国内主流方案均配备,中国市场激光雷达配置必要性更强 [67] - 2025年激光雷达进入“千元机时代”,价格下探提升配置率,向低价位渗透趋势明显,核心价格区间降至25 - 30万 [68][72] - 预计2025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空间约70亿,中国市场约63亿,海外市场将是重要增量方向 [75] 3. 驱动力二:战略定位机器人技术平台 - 在具身智能领域,聚焦机器人视觉、灵巧手等增量零部件开发,推出操作和移动解决方案,计划推出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和智能化方案“Robo - FSD” [78] - 开发的增量零部件包括机器人视觉、触觉、关节,如发布Active Camera首款产品AC1及AI - Ready生态,开发力传感器FS - 3D、高功率密度直线电机LA - 8000和机器人域控控制DC - G1 [81][86] - 2025年被视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特斯拉目标生产5000台Optimus,国内企业实现千台级交付,随着产业链成熟成本有望降低 [84] - 割草机器人市场发展特色明显,预计2025年对激光雷达需求量超40万台,2028年超90万台 [95][99] 4. 盈利预测和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26.2/36.6/47.0亿元,增速分别为58.9%/39.5%/28.5% [106] - 假设ADAS领域激光雷达2025 - 2027年销售收入为21.4/30.9/40.3亿元,增速分别为60%/44.5%/30.5%;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销售收入为3.57/4.29/5.14亿元,增速分别为80%/20%/20% [8][107][108]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 - 2.38/1.06/3.20亿元,各项费用率有望持续下降 [112][113] - 采用PS估值法,选取禾赛科技、优必选、Mobileye作为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7.4倍PS,对应目标市值约194亿 [7]
潮汕青年,正排队宣布融资
36氪· 2025-05-13 09:35
潮汕青年创业者崛起 - 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完成1亿美元融资 由腾讯投资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 [4] - 具身智能公司穹彻智能完成数亿元融资 创始人卢策吾与王世全来自潮汕 [4] - 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创立国内大模型现象级产品Kimi 获红杉中国等头部VC及阿里腾讯美团争抢 [5][10] 新一代潮汕创业者背景 - 非夕科技创始人卢策吾拥有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斯坦福大学学历 王世全为浙江大学/斯坦福大学背景 [9] - 杨植麟以年级第一成绩从清华计算机系毕业 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 与图灵奖得主合作发表多篇论文 [10] - 张峻彬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获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青睐 [11] 科技领域创业案例 - 奥比中光黄源浩研发我国首颗3D感知芯片 公司市值超200亿 [21] - 速腾聚创邱纯鑫创立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21] - AutoX创始人肖健雄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21] - 三维家蔡志森专注大家居工业软件 快看漫画陈安妮创立漫画独角兽 [21] 潮汕创业文化变迁 - 传统潮商以李嘉诚/马化腾等为代表 普遍文化程度不高 从底层做起 [15] - 新一代潮汕创业者呈现高学历特征 走进高校实验室投入科技研究 [17] - 潮汕名校金山中学/潮实等每年输送大量学生至清北及985高校 [17] 行业发展趋势 - 科技兴国背景下 高学历创始人集体登上创业舞台 [20] - 新兴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成为创业热点 [12][18] - 潮汕地区因传统文化走红 吸引年轻创业者回乡发展 [22]
潮汕青年,正排队宣布融资
投资界· 2025-05-06 07:55
潮汕青年创业者崛起 - 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完成1亿美元融资 由腾讯投资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 [1] - 具身智能公司穹彻智能完成数亿元融资 创始人卢策吾与王世全均来自潮汕 [1][6] - 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创立国内大模型现象级产品Kimi 获红杉中国、阿里腾讯美团等争抢 [1][7] 新一代潮汕创始人背景 - 卢策吾先后在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学位 后赴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 [6] - 王世全2008年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高班 后赴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 [6] - 杨植麟以年级第一成绩从清华计算机系毕业 后赴卡内基梅隆大学四年内拿下博士学位 [7] - 张峻彬在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完成学业 获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青睐 [7] 公司发展里程碑 - 非夕科技成立不到6年跻身独角兽 孵化具身智能公司穹彻智能 [6] - 云鲸智能2019年推出首款扫地机器人后爆红 现为行业独角兽 [8] - 奥比中光研发中国首颗3D感知芯片 市值超200亿 [14] - 速腾聚创成为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 创始人邱纯鑫为哈工大博士 [14] 行业变迁与科技创业 - 新一代潮汕创始人多聚焦前沿科技领域 如具身智能、大模型、3D感知、激光雷达等 [6][7][14] - 高学历创始人集体崛起 草根创业时代逐渐远去 [9][14] - 自动驾驶公司AutoX、语音智能公司声扬科技、工业软件公司三维家等均由潮汕博士创立 [15] 潮汕教育及人才输出 - 潮汕高中如金山中学、潮实等每年向清北及985高校输送大量科技人才 [12] - 传统"重商轻教育"印象被打破 新一代潮汕人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并投身科研 [10][11][12]
西牛证券:重申速腾聚创“买入”评级 目标价43.5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5-06 03:49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7.2%至16.5亿元人民币,其中93.0%来自激光雷达销售[1] - 2024年毛利率显著改善至17.2%[1] - 预计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1] 产品与销售 - 2024年Q4 ADAS激光雷达销售153,900台,MIP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MX将逐步替代[1] - 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将增强市场渗透率,量产定点订单已超100款车型[1] - 新推出的EM4超远程激光雷达具备1080线、600米探测能力[1] - 2024年Q4机器人激光雷达销售8,300台,E1R将推动增长[2] 市场与战略 - 机器人激光雷达在工业和商业应用普及带来可观市场机会[2] - 计划提供可定制化解决方案以满足汽车市场对成本与性能的平衡需求[3] - ADAS激光雷达市场高集中度和寡头垄断有助于维持供应链平衡[3] - 公司在激光雷达领域保持领导地位[3]
127岁顶级985,专业做VC,专心做生态
36氪· 2025-05-06 03:27
北京大学校庆与历史贡献 - 北京大学迎来127周年校庆,自1898年创立以来始终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旗帜,为国家培育无数人才 [1] -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策源地,孕育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理念,鲁迅"立人"思想,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1] - 北大在科技领域贡献显著,参与"两弹一星"科研攻关,培养出于敏、王选、屠呦呦等杰出科学家 [1] 北大校友在科技与商业领域成就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康德新药董事长李革、蔚来创始人李斌、新东方俞敏洪等均为北大校友 [2] - 风险投资领域北大校友云集,包括松禾资本厉伟、真格基金王强、IDG资本崔广福等 [2] - 创投圈已形成"北大系天团",校友们在资本领域推动创新创业 [3] 北大校友企业IPO案例 - 胜科纳米创始人李晓旻(北大微电子专业)带领公司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半导体检测领域标杆企业 [4][5] - 图达通(激光雷达制造商)创始人鲍君威(北大物理系)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集5.5亿港元 [7] - 纳芯微(芯片企业)由北大校友王升杨创立,已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现计划赴港发行H股 [7] 北大校友在创投领域的布局 -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北大社会学系)2016年成立蔚来资本,投资宁德时代、图达通等企业 [9][10][11] - "并购女王"刘晓丹(北大政治学/法学)创办晨壹投资,参投比亚迪半导体等龙头企业 [12] - 峰瑞资本李丰、华盖资本许小林等众多顶级投资人均为北大校友 [13] 北大在创投领域的机构布局 - 2018年北大开始筹备科技成果转化基金,2020年正式成立"元培基金" [15][16] - 2023年成立燕缘创投,聚焦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早期项目投资 [16] - 燕缘创投已投资银河通用机器人、国测量子等北大科研团队项目 [17] 北大科技创新生态建设 - 2025年北大提出"涵育一流生态,服务科教强国"发展主题,推进有组织科研和转化 [18][20] - 北大临港科创中心试点"拨改投"模式,为早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19] - 筹建燕缘孵化器,计划举办燕缘国际科创大赛,打造系统化科创资源平台 [21] - 北大校友会推动"燕缘科创生态"建设,邀请校友参与科创领域共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