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卫生税形势诊断
世界银行· 2025-04-22 23: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印度烟酒和含糖饮料消费带来重大健康和经济挑战 每年致160万人死亡和493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 这些产品是该国非传染性疾病主因 且经济负担沉重 烟草和酒精相关成本分别达362亿美元和314亿美元 [13][230] - 健康税在全球有效减少消费和增加收入 但印度间接税系统复杂且不一致 烟草和SSB的GST及酒精的消费税和增值税存在问题 税率低于世卫建议且结构复杂 [13][230] - 改革健康税需解决不一致性 提高税收合规性 引入基于产品危害的新税收结构 但印度健康税有效性实证证据有限 尤其是酒精和SSB [13][2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印度烟酒和含糖饮料消费每年致160万人死亡和493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 非传染性疾病占2019年死亡总数64.9% 全球此类产品消费每年致超1100万人死亡 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影响更大 [22] 2. 为何健康税重要 2.1 扩大健康税的理由 - 烟酒和含糖饮料市场存在负外部性和内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 需高税收纠正 如二手烟、酒驾等负外部性及消费者因缺乏信息和自控力产生的负内部性 [28][29] - 税收可减少消费至社会有效水平 且税收收入可用于医疗保健或其他发展项目 多数国家已对这些产品征税 且因产品价格弹性低 增税常带来收入增加 也易获公众支持 [30][31] 2.2 健康税作为财政政策工具 - 不健康产品有价格敏感性 税收可减少消费 烟草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需求价格弹性分别约为 -0.4和 -0.5 酒精啤酒、葡萄酒和烈酒自身价格弹性分别约为 -0.3、 -0.6和 -0.65 SSB需求价格弹性通常在 -0.8至 -1.3之间 [32] - 健康税通常指消费税 特定消费税更有效 能解决外部性和内部性问题 且更易转嫁到价格上 虽有人认为健康税对穷人不利 但考虑健康和经济危害后 其实对穷人有益 [40][41] 3. 印度不健康产品的消费 3.1 烟草消费 -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烟草消费国 约2.67亿人使用烟草 吸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男性吸烟率近女性10倍 且农村和弱势群体消费更高 不同邦烟草使用流行率差异大 [45][46] - 印度烟草使用流行率持续下降 2015 - 2019年男性和女性总体烟草使用流行率分别相对降低13%和43% 但比迪烟流行率仍与2003年相近 且男孩流行率下降幅度大于女孩 [53] 3.1.1 烟草销售 - 过去十年 印度香烟和无烟烟草销量持续下降 香烟和无烟烟草销量分别下降13%和53% 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 -1.4%和 -7.4% 但香烟销售价值因价格上涨增长18.1% 无烟烟草销售价值下降54% [57][58] 3.2 酒精消费 - 2019年印度成年人酒精消费流行率为17.1% 男性和女性流行率分别为27.3%和1.6% 19%的酒精使用者或2.7%的人口为依赖使用者 2.5%的人口为有害使用者 酒精消费存在性别、城乡和产品类型差异 [59] - 2015 - 2021年 印度男性酒精消费流行率从29.2%降至18.7% 女性从1.2%增至1.3% 但酒精销量增长43% 复合年增长率为3.6% 可能意味着饮酒者人均消费增加 销售价值实际下降3.5% 表明平均单价下降 [63][67][68] 3.3 含糖饮料消费 - 2021 - 2022年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糖生产和消费国 人均年糖消费量约25.17千克 高于全球平均 2019 - 2021年 15.6%的女性和24.6%的男性每周至少消费一次充气饮料 且存在邦际差异 [72][73] 3.3.1 含糖饮料销售 - 过去十年 印度软饮料销量增长49% 复合年增长率为4.1% 2020年因疫情下降后反弹但未达疫情前水平 销售价值实际增长30% 复合年增长率为2.7% 碳酸饮料和果汁分别占销售价值53%和42% [80][81] 4. 不健康产品消费相关的经济负担 - 全球减少烟酒和SSB消费可预防超1100万人死亡 印度此类消费每年致160万人死亡 77%归因于烟草 21%归因于酒精 2%归因于SSB 造成493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 69%归因于烟草 30%归因于酒精 1%归因于SSB [85][86] 4.1 烟草负担 - 全球吸烟经济成本约占世界GDP 1.8% 达1.4万亿美元 印度烟草使用每年致约128万人死亡 经济成本达17734亿卢比 占GDP 1.04% 吸烟、无烟烟草使用和二手烟经济负担共占GDP 1.4% 还使1500万印度人陷入贫困 [89][92] 4.2 酒精负担 - 全球有害使用酒精每年致300万人死亡 占全球死亡总数5.3% 造成1.326亿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 印度酒精使用每年致34.4万人死亡和1470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 经济成本约314亿美元 占GDP 2.26% [93][94][96] 4.3 含糖饮料负担 - 全球SSB消费每年致约450万人因肥胖和150万人因糖尿病死亡 全球肥胖经济影响达每年2万亿美元 占全球GDP近3% 印度高SSB饮食每年致2.5万人死亡和76.8万伤残调整生命年损失 [97][98] 5. 印度的健康税 5.1 印度的间接税系统 - 印度中央政府有权对烟草和SSB生产征消费税 邦政府有权对其销售征增值税 酒精消费税由邦政府负责 2017年实施的GST将多种税合并为统一系统 烟草和SSB税率全国统一 酒精仍由邦政府征税 [99][100] 5.2 不健康产品的税收 - 烟草税:GST前 烟草产品消费税包括基本消费税、国家灾难应急税和健康附加费 不同邦增值税不同 GST实施后 烟草产品GST税率为28% 并对香烟和无烟烟草征收补偿附加费 但税收结构复杂 总税收负担低于世卫建议 且大部分为从价税 [101][103][106] - 酒精税:邦政府有权对酒精产品征消费税和销售税 酒精不属GST范围 不同邦税收和监管政策差异大 消费税是邦政府重要收入来源 部分邦消费税占邦自有税收收入比例增加 [117][120][125] - 含糖饮料税:GST前 SSB需缴纳中央消费税和邦增值税 GST实施后 增值税并入GST 多数SSB适用28%税率 部分还需缴纳12%补偿附加费 但税收与糖含量无关 偏离国际最佳实践 [134][136] 5.2.4 消费税对不健康产品的显著特征 - GST使税收率更稳定 但缺乏动态调整 改变税率需GST委员会达成共识 较困难 且GST多为从价税 不如特定消费税有效 部分不健康产品税收结构更复杂 [143][146][147] 5.3 不健康产品价格和可负担性趋势 - 有效健康税政策需定期调整以跟上通胀和收入增长 印度烟草、酒精和SSB过去十年可负担性增加 主要因收入增长 税收增加不足以抵消 [151][170] 5.4 印度健康税的实证证据 - 印度多项研究估计烟草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在 -0.4至 -1.0之间 酒精产品价格弹性证据有限 不同研究结果差异大 SSB两项研究估计自身价格弹性分别为 -0.94和 -0.55 总体表明不健康产品价格与消费呈负相关 健康税可减少消费并增加税收 [171][173][176] 6. 印度健康税:挑战与机遇 6.1 改革印度健康税的挑战 - 印度健康税改革面临诸多挑战 包括GST税率稳定未随时间增加、GST委员会达成共识困难、消费税缺失、从价税依赖增加、税收结构复杂、产品间税率不一致、缺乏自动通胀调整、产品包装不标准、酒精未纳入GST、各部委协调困难和政治经济因素阻碍等 [180][181][182] 6.2 知识差距 - 印度不健康产品研究存在数据不足问题 包括消费、经济成本、消费驱动因素和产品特定税率及收入数据稀缺 缺乏全国代表性时间序列数据 阻碍有效政策制定 [197][198][199] 6.3 政策优先事项 - 政策优先领域包括研究行业干扰公共政策、监测非法贸易网络、探索供应方问题、设计有效税收结构、引入特定健康税、进行邦级酒精税收分析、加强税收合规和管理、建立综合监测数据库、监管营销实践、促进健康替代品获取和提供替代就业机会等 [204][205][206]
大摩升农夫山泉(09633.HK)目标价至33港元 下调每股盈测
快讯· 2025-04-22 04:16
文章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因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市占率复苏慢下调销售预测,因茶饮收入组合增加上调毛利率、下调营运开支比率,综合因素降每股盈测,同时上调目标价评级为与大市同步 [1] 销售预测 - 因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市占率复苏速度较预期缓慢,下调2025至27年的销售预测7至8% [1] 毛利率与营运开支比率 - 因毛利率较高的茶饮收入组合增加,将2025至27年的毛利率略微上调0.3个百分点 [1] - 由于营运杠杆作用,将2025至27年的营运开支比率预测下调0.9个百分点 [1] 每股盈测 - 综合上述因素,降农夫山泉2025至27年的每股盈测2% [1] 目标价与评级 - 上调农夫山泉目标价3%,由32港元升至33港元,评级为“与大市同步” [1]
食角新赏 | 金龙鱼、元气森林掀细分赛道新品潮,券商预报软饮行业景气度拐点向上
财经网· 2025-04-22 03:01
益海嘉里金龙鱼布局大健康饮料 - 公司推出大健康品牌"金龙鱼丰益堂",以"东方食养"为核心,通过科技重组打造强功能性食品,从天然食物中提取功能营养成分解决特定人群健康需求 [1] - 产品线包括甘油二酯油和植物甾醇蛋白乳,此前已推出原味豆乳、糙米豆乳饮料、心管家植物甾醇饮料等 [1] - 公司战略从厨房食品向大健康产业延伸,饮料品类聚焦营养、健康、功能性趋势 [1] 饮料行业新品动态 - 元气森林推出首款气泡酒"浪",含超纯伏特加基酒与绵密气泡,主打0糖0脂0嘌呤,爆汁西柚和双重柠檬两口味,天猫旗舰店券后价62元/6罐 [2] - 旺旺"荟动电解质饮料"添加库拉索芦荟凝胶汁,电解质≥220mg/瓶,天猫500ml*15瓶券后价61.28元 [5] - 王老吉"闪充电解质水"含真实果汁及维生素E/B6,刺梨柠檬与海盐荔枝两口味,天猫550ml*15瓶券后价79.9元 [5] - 三得利推出"焕方植物饮料"含五红饮(山楂/红米/红枣等)和玫瑰黄芪饮,定位"轻养"场景 [6] - 冠芳山楂树下发布山楂乌梅陈皮等三款植物饮料,强调"轻享生活"概念 [6] 植物饮料市场表现 - 2024-2025年监测数据显示,植物饮料市场份额仅在春节月份接近无糖茶的1/4,其他月份差距显著扩大 [10] - 植物饮料销售额、销售件数、出货量分别为无糖即饮茶的18%、22%、21%,整体维持1:5比例 [10] - 行业研报认为植物饮料尚未成为"下一个无糖茶",当前市场渗透率有限 [10] 软饮料行业趋势 - 行业进入旺季景气度拐点向上,3月限额以上饮料类累计同比增速-0.5%但降幅收窄 [10] - 低基数红利下,预计4月多数企业将呈现修复态势 [10]
黄金疯了
猫笔刀· 2025-04-21 14:11
旅游行业观察 -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功能包括避暑、维系草原统治和天花防疫隔离,促成承德市形成[1] - 当地导游行业采用排班制管理,600名导游每人每年缴纳2400元份子钱,旺季日收入300-450元,淡季日均接单量不足(4月21天仅6单)[1] - 景区二次消费项目(包车600元、游船210元)存在提成机制,但体验受天气影响较大[3] 外汇市场动态 - LPR维持不变导致地产、保险板块表现疲弱[5] - 美元指数跌破98,欧元兑美元单日上涨1%至1.15,人民币同步贬值以缓解外贸压力[5] - 中欧电动车谈判价从3万欧元升至3.5万欧元,但人民币兑欧元贬值12%削弱实际涨幅[7] 贵金属与资本市场 - 黄金价格突破3424元/克,年内累计涨幅近30%,市场进入情绪驱动阶段[8] - 贵金属板块单日指数上涨9.5%,比特币在美元贬值背景下守住8万美元关口[8] - A股成交1.07万亿,中小盘自发上涨推动市场补缺,与国家队干预无关[8]
从台商脉络探产业发展系列报告六:软饮料行业深度报告
东莞证券· 2025-04-21 07: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食品饮料行业超配评级 [1][5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软饮料行业正经历以健康价值为核心的结构性升级,消费者需求分层驱动市场加速分化 [55] - 无糖茶饮和无糖气泡水市场份额扩大,行业朝健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55] - 头部品牌规模效应显著,2023 年行业 CR5 达 42.6%,中小品牌生存空间被压缩 [6][55] - 建议关注软饮料行业龙头燕塘乳业、养元饮品、仙乐健康和香飘飘等 [5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我国软饮料行业概况 - 软饮料指乙醇含量在 0.5%以下的非酒精饮料,按原料分为包装饮用水等 10 类 [13] - 行业历经萌芽奠基期、品类启动期、高速扩张期、成熟创新期四个阶段 [14] - 2017 年是行业增长关键拐点,此后进入存量竞争,消费升级与供给端变革驱动转型 [17] - 线下食杂店是主要消费渠道,电商等线上渠道增速快,行业进入渠道革命深水区 [20] - 2023 年软饮料行业 CR5 为 42.6%,前五名是娃哈哈、顶新国际集团、农夫山泉、可口可乐、华润饮料,预计 2025 年 CR5 将突破 45% [6][23] 我国软饮料行业发展趋势 - 销售渠道多元化,传统与现代渠道为主,新兴渠道受青睐,冷藏和配送技术助渠道扩展 [25] - 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减糖饮料崛起,中国无糖饮料销售额 2014 - 2022 年 CAGR 为 32.5%,渗透率从 0.3%提升至 2.5% [25] - 即饮茶成为第一大细分品类,2023 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18.9%,行业占比达 21.1% [28] - 头部企业通过“品类创新 + 场景渗透”推出新产品,模糊包装饮用水与其他软饮料界限 [32] 我国软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较低,存在增长空间 - 2023 年中国人均软饮料消费量 124.7 升,远低于美国、日本及香港等发达市场,市场潜力大 [33]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如《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 [34] - 2023 年中国快消品市场销售规模下滑 0.5%,饮料行业逆势增长 6.0% [37] 借鉴台湾软饮料企业发展之路 - 统一企业:1967 年成立,近几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稳定增长,2024 年饮品业务收入 192.41 亿元,同比增长 8.2%,成为业绩核心引擎 [38][39][43] - 康师傅:1992 年生产方便面,近几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波动,2024 年茶饮料营收 217 亿元,同比增长 8.2%,无糖茶成业绩新增量 [45][46][48] - 中国旺旺:是领先食品和饮料制造商,近几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波动,2024 财年营收 239.24 亿元,同比增长 2.56%,持续深化饮品业务布局 [51][53] 投资策略 - 维持食品饮料行业超配评级,关注软饮料行业龙头燕塘乳业、养元饮品、仙乐健康和香飘飘等 [55]
中国市场将成外资避风港
IPO日报· 2025-04-19 07:42
IFBH公司案例分析 - 轻资产运营模式:采用全链条外包策略,仅保留品牌管理、产品创新和营销推广等核心环节,员工仅46人却创造11.56亿元营收[3] - 差异化市场定位:主打"100%天然椰子水"概念,强调零添加、低糖低卡,与传统椰汁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3] - 高效营销策略:签约顶流明星如肖战、赵露思,结合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KOL种草,快速提升品牌曝光度[3] - 中国市场依赖:超过90%的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凸显中国市场对公司成功的关键作用[3]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趋势 - 行业巨头加大投资:德国巴斯夫在上海投资约5亿元建设新装置,宝马、大众、苹果、丰益国际等近期纷纷宣布增加在华投资[3] - 中国市场吸引力:中国GDP连续多年全球第二,拥有最完整工业体系,从传统制造到高端科技产业全覆盖[3] - 政策环境优势:外资企业认为中国提供可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与美国的贸易政策形成鲜明对比[3] 中国宏观经济地位 - 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中国GDP规模全球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显著[3] - 完整产业链优势:即使在当前贸易环境下,美国汽车、飞机制造等仍依赖中国供应链[3] - 持续开放政策:中国不断降低关税、优化营商环境,举办国际展会,推行免签政策,展现开放姿态[4] - 全球合作引领者: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外企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和避风港[4]
东鹏饮料赴港IPO,被大股东多次减持,广告及推广费猛增
格隆汇· 2025-04-16 11:46
文章核心观点 东鹏饮料拟A+H上市,虽已成为国内第一、全球领先的功能饮料企业且业绩增长,但存在依赖大单品、销售依赖经销商渠道等经营隐忧,同时大股东多次减持套现引发市场担忧 [1] 公司概况 - 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前身东鹏实业1994年注册成立,2003年改制为东鹏有限,2018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3] - 2021年在A股上市,成为中国“能量饮料第一股”,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 [1][4] - 在中国能量饮料领域首创PET包装,采用500ml大包装打开市场 [4] - 战略性经营九个生产基地,包括增城、东莞等基地 [6] - 截至2025年3月26日,林木勤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发行股本的50.16%,为控股股东,鲲鹏投资等也持有公司股份 [6] - 业绩记录期内及直至招股书日期,累计宣布派息41亿元,累计派息率约60% [7] 股东减持情况 - 2025年2月,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716.89万股股份,即不超过总股本的1.38% [8] - 股东君正投资在2023年及2024年多次减持套现 [8] 产品与营销 - 产品矩阵涵盖能量、运动、茶等多个品类,但依赖核心产品“东鹏特饮”,2024年能量饮料贡献84%的营收 [10][11][12] - 2023年1月推出运动饮料“东鹏补水啦”,但营收占比不高,其他饮料产品营收占比更低 [12] - 营销上针对驾驶人群推出语音导航广告,与央视总台合作,赞助电竞赛事等活动,2022 - 2024年广告及推广费用从约6.37亿元增至13.32亿元左右 [11] 销售渠道 - 较为依赖经销商,2022 - 2024年来自经销商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9.2%、88%、85.9% [14] - 不断拓展餐饮、社交电商及直播带货等新兴渠道,但收入占比仍相对较低 [14] - 电商及社交媒体平台普及带来线上与线下渠道潜在竞争和蚕食等挑战 [16] 行业情况 - 中国软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 - 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7%,预计2024 - 2029年以6.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1.69万亿元 [18] - 2024年中国软饮行业市场规模达1.25万亿元,占全球软饮市场约12.7%,人均年消费量约197.8升,低于美、德、日等市场 [21] - 2024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1665亿元,预计以11%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9年增长至2810亿元 [21] - 能量饮料是中国功能饮料行业中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2024年占整体功能饮料销售市场零售额的66.9%;运动饮料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2024年占32.8% [21] 公司业绩与竞争 - 2022 - 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约85亿元、112.57亿元、158.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1.6%、42.3%、44.1%,净利润分别约14.41亿元、20.4亿元、33.26亿元 [23] - 面临红牛、乐虎、战马等品牌竞争,国内功能饮料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由2022年的57.8%增至2024年的61.6% [23] - 按销量算,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为26.3%,全球排名第四,市场份额5.3%;按零售额算,2024年在中国功能饮料行业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3% [23] 公司发展规划 - 产品已进入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短期内以东南亚市场为发展重点,中长期发力美国等其他地区市场 [27] - 赴港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加强品牌建设、拓展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等用途 [27]
东鹏饮料(605499):Q1高质高增,平台化再提速
华创证券· 2025-04-16 02: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1公司开门红表现亮眼,网点高速扩张,新品积极铺货,专案及陈列拉动销售增长,销售回款和合同负债表现良好,新品贡献收入近20%,平台化再提速 [8] - 受益于原材料成本回落及规模效应提升,盈利水平持续优化,全年高增动力仍足,旺季新品表现有望催化 [8] - 公司网点稳步扩张,经营重心聚焦单点挖潜,新品推广积极,平台化预期加速,叠加报表余力充足、成本红利延展,全年高增具备保障,给予2025年35倍PE,上调目标价至304元,维持“强推”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58.39亿、202.71亿、245.01亿、281.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0.6%、28.0%、20.9%、15.0% [3]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26亿、45.19亿、56.11亿、66.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3.1%、35.9%、24.2%、17.9% [3] - 每股盈利分别为6.40元、8.69元、10.79元、12.72元,市盈率分别为42倍、31倍、25倍、21倍,市净率分别为18.1倍、14.5倍、10.9倍、8.6倍 [3]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52001.30万股,已上市流通股52001.30万股,总市值1391.45亿元,流通市值1391.45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61.81%,每股净资产16.65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286.00/190.95元 [5] 2025年一季度报情况 - 营收48.48亿元,同比+39.23%;归母净利润9.80亿元,同比+47.62%;扣非归母净利润9.59亿元,同比+53.55% [8] - 销售回款48.6亿,同比+18.8%,24Q4+25Q1合并看回款同比+45%;合同负债期末38.7亿、环比-8.9亿,同比+11.8亿/+44% [8] - 分地区,广东/全国其他区域/线上&重客及其他营收11.25/30.87/6.33亿,同比+21.6%/+44.3%/+53.4%,华东/华中/广西/西南/华北营收分别同比+30.8%/+28.6%/+31.9%/+61.8%/+71.7% [8] - 分产品,能量饮料营收同比+25.7%,电解质水/其他饮料分别同增261.5%/72.6%,占比+7.2/+1.5pcts至11.8%/7.7% [8] - 毛利率同比+1.7pcts至44.5%,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0.4/-0.5pcts至16.7%/2.5%,财务费用率同比+0.9pcts至-0.4%,净利率20.2%,同比+1.1pcts [8] 全年展望 - 网点数量达400万家后仍快速扩张,全国化铺货有贡献,冰柜与陈列投放积极,费用向高线市场倾斜,加大媒体品牌宣传,东鹏特饮大单品有望延续高增 [8] - 补水啦新推新口味、新规格,旺季动销有望加速增长;新品果之茶上市后全国铺货,日销迅速爬坡;东鹏大咖推出生椰拿铁口味后反馈积极,今年加码推广500ml大瓶装并拟配套营销推广 [8] 投资建议 - 维持2025 - 2027年业绩预测45.2/56.1/66.2亿元,对应PE估值为31/25/21倍,给予2025年35倍PE,上调目标价至304元,维持“强推”评级 [8]
东鹏饮料:淡季势能充沛,Q1业绩超预期-20250416
国金证券· 2025-04-16 0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5Q1业绩超预期,全国化扩张、产品矩阵完善和经营效率提升有望推动全年业绩增长,Q2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中长期成长逻辑持续兑现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简评 - 25Q1公司实现营收48.48亿元,同比+39.23%;归母净利润9.80亿元,同比+47.62%;扣非净利润9.59亿元,同比+53.55% [2] 经营分析 - 春节开门红亮眼,新品势能充足,特饮维持25%+增速,补水啦月销近2亿元全年有望翻倍,特饮/补水啦/其他饮料25Q1收入分别为39.0/5.7/3.7亿元,同比+25.8%/261.5%/72.6% [2] - 25Q1广东/华东/华中/广西/西南/华北收入分别为11.3/6.6/6.8/3.8/6.2/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1%/30.8%/28.5%/31.9%/60.5%/71.6%,广东区域销售占比降至23.2%,省外市场扩张,经销商数量净增51家集中在华北市场 [2] - Q1末合同负债38.70亿元,同比+44%,蓄水池储备充分 [2] 成本与利润率分析 - 25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4.5%/20.2%,分别同比+1.7/+1.2pct,毛利率改善因原材料成本下降 [3] - Q1销售/管理费率分别为16.7%/2.5%,分别-0.4/-0.5pct,因规模效应释放;单Q1销售费用增长2.1亿元,系新品推广投入、冰柜陈列前置;财务费率同比+0.9pct,因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3] - 投资收益为2619万元,去年同期为862万元,系大额存单收益增长 [3]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预计公司25 - 27年利润分别为44.7/56.9/71.4亿元,分别同比+35%/+27%/+26%,对应PE分别为31/24/19x [3] 公司基本情况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1,263|15,839|20,907|26,164|31,829| |营业收入增长率|32.42%|40.63%|32.00%|25.14%|21.6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040|3,327|4,474|5,690|7,142|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1.60%|63.09%|34.50%|27.18%|25.50%| |摊薄每股收益(元)|5.099|6.397|8.604|10.943|13.734|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21|11.14|9.86|15.33|18.93|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32.26%|43.27%|42.20%|38.90%|35.89%| |P/E|35.79|38.85|31.10|24.45|19.48| |P/B|11.54|16.81|13.12|9.51|6.99|[7] 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 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对公司各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涵盖营收、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多方面 [8] 市场中相关报告评级比率分析 |日期|一周内|一月内|二月内|三月内|六月内| |----|----|----|----|----|----| |买入|3|15|49|86|146| |增持|3|5|10|16|0| |中性|0|0|0|0|0| |减持|0|0|0|0|0| |评分|1.50|1.25|1.17|1.16|1.00|[9]
东鹏饮料20250327
2025-04-15 14: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食品饮料行业,细分有白酒、餐饮、大众品、零食、乳制品、能量饮料、供应饮料、果汁茶等 [1][2] - 公司:大东宏(推测为东方,文档可能存在表述误差) [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消费趋势与行业排序 - 核心观点:居民收入改善后先降杠杆,再落实到需求和消费提升,白酒和餐饮排序在大众品之前,大众品、零食终端需求、乳制品靠后 [1] - 论据:中国居民杠杆与美国相比并不低,白酒和餐饮有生产资料属性 [1] 能量饮料行业及大东宏情况 - 核心观点:大东宏所在的能量饮料行业分数由负转正且未来会加速提升 [2] - 论据:中国社会形态大概率和东亚趋势一样,大学生毕业人数峰值在2038年,此前就业、考公、升职压力大利于能量饮料消费,与日韩相比人均和消费人数有差距 [2] 大东宏经营情况 - 核心观点:短期单点压力不大,今年旺季可能有较好表现 [4] - 论据:公司第一到第三牌式产品进入品牌营销往单点产出及消费者年薪转化阶段 [4] - 核心观点:第二、第三曲线产品(补充所带清淡型供应饮料、果汁茶)行业体量和增速被资本市场低估 [4] - 论据:这些饮料不属于强消费者年轻沉隐性、高壁垒类型,在四五线城市消费者年薪不高的情况下,选择这些赛道空间大且易参与头部竞争 [4][5] - 核心观点:单品通销上第二、第三曲线产品排序靠前 [6] - 论据:文档未明确给出具体论据 [6] - 核心观点:大东宏今年收入按挑战目标做,利润率和利润增速会维持亮眼成绩,估值有性价比 [6][7] - 论据: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80%左右,今年包材和糖等原材料情况利于利润,预测到年底估值二十五六倍 [6][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1 - 2月大东宏受天气影响,华东华北天气偏冷区域在公司整体营收占比提高,大旺季波动更大,但2月华南天气热后单点产出变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