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科技业

搜索文档
港股“狂飙”:南向资金创纪录涌入,机构押注科技、消费与红利资产
环球网· 2025-06-12 03:08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持续跑赢全球主要市场 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均超21%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达22% [1] -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近八成股票上涨 比亚迪股份累计涨幅超60% 腾讯控股涨逾25% 阿里巴巴-W涨超46% [1] - 医疗保健业涨幅高达50.54% 原材料业涨36.41% 资讯科技业涨28.32% 金融业和非必需性消费板块涨幅均超22% [1] 南向资金动态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额超6700亿港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截至6月11日累计净流入达6755.53亿港元 [1][3] - 机构预测下半年南向增量资金在2000亿-3000亿港元左右 全年累计流入可能超万亿港元 [3] 机构观点与驱动因素 - 中国宏观与市场环境中的结构亮点如稳定分红回报以及新消费 AI科技 创新药等成长主线使港股更具优势 [3] - 企业盈利韧性 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深化以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将支撑港股三季度震荡向上 四季度或迎来估值和盈利双重修复 [3] - 国内政策发力将驱动基本面修复 港股市场有望继续上行 下半年驱动主要来自盈利增长 [3] 投资方向建议 - 关注稳定回报(存款 国债 红利资产)和成长性回报(科技 新消费 创新药) [4] - 消费和科技为配置主线 看好互联网消费 医药 个人护理等大众消费品 以及港股硬科技 互联网及AI [4] - 红利板块被视为底仓配置 特别是有AI逻辑支撑的通信方向和大金融标的 [4] 一级市场动态 - 港股一级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中资券商服务港股交易与香港财富管理需求有望提升 跨境理财通2.0升级将释放投资需求 [4]
港股通科技ETF(159262)今日首发!聚焦TMT行业,小米、腾讯、阿里巴巴等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6%
新浪财经· 2025-06-09 03:48
基金发行信息 - 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159262)将于2025年6月9日至20日公开发售,募集规模上限为30亿元人民币,提供网上现金认购和网下现金认购两种方式 [1] - 该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覆盖30家纯科技领域港股公司,聚焦软件服务、半导体、专业零售等核心科技行业 [1] 指数成分与权重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小米、腾讯、阿里巴巴、快手、中芯国际、美团、联想、舜宇光学、理児壁座、商汤)合计占比76.07%,集中度高 [2] - 权重排名前三为小米集团-W(10.70%)、阿里巴巴-W(10.16%)、腾讯控股(9.86%) [2] - 行业分布以资讯科技业(小米、腾讯、中芯、联想、商汤合计39.35%)和非必需性消费(阿里、快手、美团、理児壁座合计32.97%)为主 [2] 历史表现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近三年涨幅28.91%,显著跑赢恒生指数(+9.88%)和恒生科技指数(+14.88%) [2][3] - 超额收益显著,其中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化波动率8.99%,低于恒生科技指数的48% [3] 行业与市场分析 - 科技板块受益于资金从防御类资产切换,叠加6月科技产业链密集催化(232调查结束、陆家嘴论坛、消费电子/AI/算力/商业航天等边际变化) [3] - AI产业周期或成为港股新主导产业,类比历史地产、科创、新能源行情,港股科技板块因资本开支高增和稀缺资产汇聚更受益 [4]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强化定价权,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意愿改善,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下半年恒生科技板块结构性机会更优 [4]
国泰海通:港股美股科技盈利预期上修
格隆汇· 2025-06-04 01:36
市场表现 - 上周发达市场表现优于新兴市场 MSCI全球指数上涨1.4% 其中发达市场涨1.7% 新兴市场跌0.9% [1][3] - 发达市场中日经225指数表现最强 上涨2.2% 法国CAC40指数表现最弱 仅涨0.2% [3] - 新兴市场中韩国综合指数表现最优 上涨4.1% 台湾加权指数表现最差 下跌1.4% [3] 板块表现 - 港股医疗保健业和地产建筑业表现领先 涨幅分别为3.4%和1.4% 资讯科技业和非必需性消费表现落后 跌幅分别为3.6%和2.9% [9] - 美股房地产和信息技术板块表现突出 涨幅分别为2.7%和2.4% 能源和材料板块表现较弱 涨跌幅分别为-0.4%和0.8% [9] - 欧股能源和信息技术板块领涨 涨幅均为1.4% 原材料和通讯服务板块表现落后 跌幅分别为0.6%和0.5% [9] 成交与情绪 - 港股成交额达6768亿美元 标普500成交额达49650亿美元 欧洲Stoxx50成交额降至4604亿美元 [12] - 港股卖空占比环比下降至14.7% 处于滚动三年32%分位数 投资情绪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12] - 美股NAAIM经理人持仓指数升至88.4% 处于滚动三年84%分位数 北美投资情绪处于历史高位 [12] 估值水平 - 发达市场整体PE为22.3倍 PB为3.6倍 处于2010年以来88%和99%分位数 [23] - 纳斯达克指数PE估值最高达39.7倍 道琼斯工业指数PE为28.8倍 [23] - 新兴市场整体PE为14.9倍 PB为1.9倍 处于2010年以来70%和83%分位数 [24] - 恒生指数PE估值最低仅10.4倍 创业板指PE最高达30.2倍 [24] 盈利预期 - 港股资讯科技业盈利预期上修幅度最大达7.2 必需性消费下修最多达3.5 [31] - 美股信息技术板块盈利预期上修0.5 能源板块下修0.2 [31] - 欧股公用事业板块盈利预期上修0.2 材料板块下修最多达1.8 [31] 流动性环境 - 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升至2.2次 欧央行降息预期降至2.3次 日央行加息预期降至0.7次 [34] - 法国德国美国长端利率降幅均超过10BP 中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0.7BP [34] - 3月全球共同基金净流入中国香港25亿美元 日本38亿美元 印度43亿美元 美国净流出476亿美元 [36] 经济指标 - 美国4月CPI降至2.3% 核心CPI维持2.8% 非农就业新增17.7万人高于预期的13.8万人 [39] - 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为49% 连续4个月改善 服务业PMI为50.1% 连续5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41] - 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从6.0升至11.5 欧洲从12.5升至17.7 中国从45.9降至43仍处历史较高水平 [43]
港股投资周报: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31.17%,相对恒生指数超额15.07%-20250531
国信证券· 2025-05-31 11:49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精选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推荐事件(盈利预测上调、首次关注、研报标题超预期)构建股票池,再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双重筛选选出超预期股票[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事件筛选:捕捉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测、首次覆盖或标题含“超预期”的研报事件 2. 基本面筛选:要求过去6个月至少有5份买入/增持评级研报 3. 技术面筛选:过去250日涨跌幅位于全市场前20%,且通过价格路径平滑性(位移路程比)和趋势延续性(新高距离均值)指标综合排序[22] - **模型评价**:兼顾基本面逻辑与技术面动量效应,长期超额收益显著[16] 2. **因子名称**:250日新高距离 - **因子构建思路**:量化股价接近历史高点的程度,反映趋势延续潜力[2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250日新高距离 = 1 - \frac{Closet}{ts\_max(Close, 250)}$$ 其中`Closet`为最新收盘价,`ts_max(Close, 250)`为过去250日最高价。取值为0表示创历史新高,正值越大表示回落幅度越大[21] 3. **复合因子名称**:平稳创新高筛选体系 - **构建思路**:结合新高距离、分析师覆盖、价格路径平滑性等多维度筛选动量股[22] - **具体构建过程**: 1. 初筛:过去20个交易日内创250日新高 2. 分析师覆盖:过去6个月买入/增持研报≥5份 3. 动量强度:过去250日涨跌幅前20% 4. 路径平滑性:位移路程比(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排名前50%[22]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港股精选组合** - 年化收益:17.02%(2010-2024) - 超额收益:17.60%(vs恒生指数) - 最大回撤:23.73% - IR:1.19 - 跟踪误差:14.45%[18] 2. **2024年表现** - 绝对收益:31.17% - 超额收益:15.07%(vs恒生指数)[17]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辅助因子名称**:股价位移路程比 - **构建思路**:衡量价格路径的平滑性,过滤波动过大个股[22] - **计算公式**: $$\frac{\text{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text{过去120日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 2. **衍生因子名称**:创新高持续性 - **构建思路**:评估新高趋势的稳定性[22] - **计算方式**:过去120日250日新高距离的时间序列均值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 - 医药板块占比最高(10只),其次为消费/科技板块(各10/8只)[21] - 典型案例:先声药业(医药)250日涨幅127.3%,泡泡玛特(消费)537.9%[27] 2. **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创新高个股(距离=0)平均250日涨幅达137.5%,显著跑赢市场[27] --- 其他量化指标 1. **南向资金监控** - 2025年累计净流入:6509亿港元 - 本周净流入前三:美团-W(66.4亿)、建设银行(27亿)、中国移动(19.1亿)[36] 2. **港股ETF规模** - 总规模3435亿元,前三大: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449.7亿)、华夏恒生科技ETF(264.9亿)[48]
每周报告汇总-20250529
国泰君安证券(香港)· 2025-05-29 12:35
外汇市场 - 年初至今美元指数高开低走,2025年初冲高至109,4月跌落至100点下方,当前徘徊震荡;下半年美联储降息前下行空间有限,若关税冲突进展积极或阶段性上涨;中长期受债务问题、衰退风险与高利率、“去美元化”压制[1][7] - 欧元后续有支撑,预计下半年保持较强水平,目标区间1.08 - 1.18;日元难强势反弹,美元兑日元长期区间137 - 145;英镑维持强势,交易区间1.30 - 1.39;澳元震荡中回升,澳元兑美元区间0.64 - 0.69[7] 港股市场 - 5月12日恒指因中美联合声明上涨近3%,后进入震荡行情;当前恒指市盈率接近近10年历史均值,略低于特朗普宣布关税前水平[2][10] - 南向资金维持净流入但速度放缓,银行等大金融板块获超165亿港元净流入,资讯科技行业遭超205亿港元净流出;建议短期内以红利风格为底仓,待局势明朗逢低切换风格[10] 美国经济 - 市场对美国经济下半年展望因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更模糊;关税落地后通胀或上行,2025财年上半年联邦政府预算赤字超1.3万亿美元,下半年财政困难重重[3][13][14] 美股市场 - 2025年以来标普500等三大指数波动大,均触及技术性修正甚至熊市区域,截至5月下旬基本收复年内跌幅;下半年或震荡上行,《美丽大法案》减税措施带来结构性机会[4][17] 美债市场 - 5月下旬以来美债20年和30年收益率破5%并维持在上方;因评级下调、债务上限问题、通胀担忧致利率上行;预计维持高位震荡较长时间[5][21]
戴康:港股“天亮了”系列合集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3-16 06:58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港股投资展开,探讨了港股行业景气与估值情况、汇率对港股影响以及港股牛市回调视角等内容,为投资者提供港股投资分析与参考[4][11][17] 港股行业景气与估值 - 处于“景气弱势”且潜在困境反转空间大的行业集中在“三支箭”方向,如旅游及休闲设施、软件服务、药品及生物科技、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地产等[4] - 当前港股多数行业估值基于“景气弱势”基本面,“估值弱势”不亚于“景气弱势”,涉及资讯科技、必选消费、地产建筑、金融、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4] 汇率对港股影响 - 汇率变化通过基于资产比价的国际资本流动影响港股,升值预期强阶段,港股涨幅TOP行业为医疗保健、资讯科技、原材料、地产、可选消费、金融,这些行业EPS变动与人民币汇率对应关系弱,与国际资本流动偏好关系强[11] - 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适中、较弱区间,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当周平均涨幅,且升值预期强烈阶段港股领涨行业普遍是国际中介重仓板块[12][13] - 海外主流指数对港股“新经济”+金融地产配置权重较高,MSCI EM指数前十大权重股港股占5席,港股权重股集中在资讯科技业[14][15] 港股牛市回调视角 - 对比过去10年历次“牛回头”有4大视角,包括统计归因(历次牛回头恒指平均 -11.7%,时长平均2 - 3月)、估值位置(历次牛回头起点往往是修复至恒指远期PE均值附近受阻,而后驱动转盈利)、短期全球风险溢价(全球股市短期高斜率上涨之后对港股的影响)、情绪位置(当下恒生波指\恒指RSI位于历次牛回头波动区间中枢)[17][18] - 过去10年走牛行情中回调超10%的区间有不同触发回调原因,如国内经济预期转弱、美债利率&美元快速飙升、美股急跌、港股盈利预期转弱等[19]
港股交易热度持续高涨,业绩关注度逐渐提升
银河证券· 2025-02-25 05:09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交易热度持续高涨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累计上涨3.79%、6.03%和4.02% 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和电讯业领涨 涨幅分别为10.34%、8.81%和6.01% [2][8] - 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512.12亿港元 较上周上升294.41亿港元 为2021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11] - 恒生指数PE估值上升至10.33倍 处于2010年以来59%分位数 风险溢价率为5.26% 处于2010年以来12%分位 [16] - 配置建议关注科技板块、消费股和高股息策略 尤其关注AI应用落地和央企高股息标的 [45]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全球股指涨跌互现 港股领涨全球权益指数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累计上涨3.79%、6.03%和4.02% [5][8] - 行业层面7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上涨5个下跌 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和电讯业涨幅居前 分别上涨10.34%、8.81%和6.01% 原材料业、能源业和地产建筑业跌幅居前 分别下跌3.07%、2.45%和0.53% [8] 资金流动 -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3358.83亿港元 较上周上升371.48亿港元 日均沽空金额为358.5亿港元 沽空比例日均值为10.66% 较上周上升0.74个百分点 [11] - 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为512.12亿港元 较上周上升294.41亿港元 为2021年3月以来最高 [11]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恒生指数PE为10.33倍 较上周五上升1.75% 处于2010年以来59%分位数 PB为1.1倍 处于2010年以来38%分位数 [16] -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行5BP至4.42% 港股风险溢价率为5.26% 为3年滚动均值-2.2倍标准差 处于2010年以来12%分位 [16] - 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上行6.54BP至1.72% 港股风险溢价率为7.96% 为3年滚动均值-0.6倍标准差 处于2010年以来77%分位 [24]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下行1.54点至133.72 处于2014年以来52%分位数 AH股A股溢价率平均值为90% 较上周下行3.23个百分点 [27] 本周重要事件 国内方面 - 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华为、比亚迪等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 [31]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提出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32] - 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24个 比上月增加1个 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7个 比上月减少2个 [32] -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4% 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 环比上涨0.1% 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 [32][33] -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0% 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 环比上涨0.1% 为2023年6月以来首次上涨 [32][33] -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0% 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2% 降幅与上月相同 [32][33] 海外方面 - 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显示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至4.5%之间 认为经济活动继续以稳健速度扩张 [42] - 特朗普表示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 高于目前的2.5% 并可能在4月开始对药品和半导体芯片行业征收25%关税 [44] -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5000人至21.9万人 高于市场预期的21.5万人 续请失业金人数增至186.9万人 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44]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恒生科技指数涨至2022年1月21日以来高点 未来或面临调整和获利了结 带动市场高位震荡 [45] - 业绩超预期个股或迎来交易性行情 建议关注科技板块、消费股和高股息策略 [45] - 科技板块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下AI应用落地加快 有望从估值抬升阶段步入盈利兑现阶段 [45] - 国内扩内需、稳消费等政策刺激下港股消费股业绩有望大幅改善 [45] - 海外不确定因素扰动下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备吸引力 尤其是积极进行市值管理的央企高股息标的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