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全志科技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2 23: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25.82%,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35.36% [1] - 第二季度单季度营业总收入7.17亿元,同比增长9.81%,但归母净利润6961.3万元,同比下降0.52% [1] - 扣非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65.97%,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33.03%,同比微增0.16%,净利率12.05%,同比增长7.58% [1] - 三费占营收比2.51%,同比下降4.36%,表明费用控制有效 [1] - 每股收益0.2元,同比增长33.3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7元,同比大幅增长191.47% [1] 资产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17.75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64%,应收账款4280.03万元,同比下降23.15% [1] - 有息负债2.42亿元,同比下降4.40%,存货因备货增加同比增长25.86% [1][2] - 每股净资产3.67元,同比下降22.84%,主要受股本扩张等因素影响 [1]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279.82%,主要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 [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75.09%,因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减少 [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767.28%,因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增加 [2] 业务与投资回报 - 公司去年的ROIC为3.85%,近年资本回报率不强,业绩具有周期性 [3] - 历史中位数ROIC为6.86%,最差年份2017年ROIC为-1.25% [3]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需要关注研发投入的实际效果 [3] 机构持仓情况 - 华夏创成长ETF持有228.22万股,为新进十大持仓,该基金规模42.1亿元,近一年上涨47.08% [4] - 多家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新进或增仓,包括万家创业板、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等 [4] - 基金持仓显示机构对公司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度较高 [4] 业绩预期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3.55亿元,每股收益均值0.43元 [3]
历史新高!小米汽车宣布重大消息
鑫椤锂电· 2025-08-20 01:29
核心财务表现 - 总营收1160亿元 连续三个季度超千亿 同比增长30.5% [1] - 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 再破百亿 同比增长75.4% [1] - 《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提升100名至第297位 [4] 汽车业务进展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213亿元 [1][5] - 当季新车交付81302台 季度交付量持续攀升 [5][6] - 累计交付超30万台 7月单月交付首破30万台 [5] - 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超24万台 [1][7] - 中国大陆92个城市开设335家汽车销售门店 [1][7] - SU7 Ultra量产车以7分4秒957刷新纽北最速量产电动车纪录 [2][19] - SU7 Ultra原型车以6分22秒091位列纽北圈速总榜全球第三 [2][19] 智能手机业务 - 智能手机出货量4240万台 连续8个季度同比增长 [2] - 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市占率24.7%排名第一 [2] - 中国大陆5000-6000元价位市占率15.4% 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2] - 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出货量排名前三 69个排名前五 [2][9] - 欧洲市占率23.4%排名第二 东南亚重返第一 中东拉美稳居第二 [2][9]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 -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33亿元 同比增长44.7%创历史新高 [10] - 科技家电收入同比增长66.2% [10][11] - 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 [12] - 冰箱出货量超79万台同比增长超25% [12] - 洗衣机出货量超60万台同比增长超45% [12] - AI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同比增长20.3%创历史新高 [12] - 平板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1% 为前五品牌增速最快 [12] 互联网服务 - 互联网服务收入未披露具体数值 同比增长10.1% [16] - 全球月活跃用户超7.3亿 同比增长8.2% [16] - 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未披露具体数值 同比增长12.4% [16] - 境外互联网收入30亿元 同比增长12.6% [16] 研发创新投入 - 单季研发投入78亿元 同比增长41.2% [2][16] - 研发人员总数22641人创历史新高 [2][17] - 自研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成功发布 [2][19] - 多模态大模型Xiaomi MiMo-VL-7B开源 [2][19] - 12篇大模型论文入选ICCV 2025和ACL 2025顶级学术会议 [2][19] 可持续发展 - 上半年采购绿电约720万度 同比增长超270% [22] - 小米汽车工厂光伏发电量未披露具体数值 [22][23] - 减少碳排放量超4160吨 [24] - SU7系列获中国新能源汽车魅力指数及新车质量双第一 [24]
解开芯片高管“背叛”疑云
人民网· 2025-08-04 00:48
"王总,你看看小芯公司的宣传册,上面这个人是不是你们公司郭总?他啥时候跳槽的?" "老郭?他没有跳槽,你是不是看错了?"面对客户的疑问,上海某智能科技公司的负责人王总接过 宣传册,的确看到了郭某的照片,旁边还赫然标注着"首席运营官"头衔。 访问记录显示,这并非郭某第一次私自传输公司数据,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郭某有过多次登录 记录,而这段时间,正好在郭某任小芯公司首席运营官头衔之后。难道郭某早已找好下家,并准备拿公 司的核心数据纳投名状?王总赶紧报了警。 郭某接到警方电话后,主动配合调查,承认他确实从公司的服务器中传输了大量数据到个人网盘 中,但声称:"只是出于工作需要,为了给公司数据备份。" 当调查逐渐深入,公安机关发现,公司服务器具备自动备份功能,结合郭某与竞争对手的紧密联 系,种种迹象表明,郭某的辩解站不住脚。再次来到审讯室,郭某终于承认,私自下载、复制公司核心 数据是因为与其他股东矛盾激化,担心自己被边缘化,遂试图以技术资料作为"筹码",另谋他途。 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芯片研发的高科技公司,已获得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郭某不仅是公 司的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还持有公司的股份和表决权,何以悄然现 ...
雷军:小米已经站在了全球SoC研发的最前列
观察者网· 2025-07-29 06:02
玄戒O1芯片技术突破 - 小米发布首款高端旗舰SoC玄戒O1 采用中国大陆首颗3nm先进制程工艺[1][9] - 芯片面积109mm² 集成190亿晶体管 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制造[9] - 单核性能跑分3008 多核性能跑分9509 配备16核GPU并搭载最新Immortalis-G925[9] 芯片研发历程与投入 - 玄戒公司成立于4年前 小米重启"大芯片"研发计划[6][12] - 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 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12] - 研发历时4年多 经历零偏差顺利回片 打通第一个电话等关键节点[7] 技术架构与自主研发 - CPU采用10核ARM公版方案 包括Cortex-X925超大核和A725性能核[9] - 多核架构 系统级设计和后端物理实现等核心技术均自主完成[10] - 通信基带采用联发科方案 未依赖Arm完整设计服务[9][10] 产品应用与未来规划 - 目前仅小米15S Pro 平板7 Ultra和7S Pro等少数产品搭载玄戒O1[12] - 第一代芯片预定数量不足 仅规划4款产品[12] - 第二代玄戒芯片将应用在汽车领域 开发四合一域控制器[12][13] - 正在研发玄戒O2芯片及5G基带 目标实现全终端覆盖包括汽车手机平板手表等设备[12][13]
天德钰芯片销售放量半年盈利1.52亿 坚持研发驱动总资产四年增279%
长江商报· 2025-07-17 23:3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08亿元,同比增长43.35%,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50.89% [1][2] - 2024年全年营收21.02亿元,同比增长73.88%,净利润2.75亿元,同比增长143.61%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5.54亿元,同比增长60.52%,净利润7056.81万元,同比增长116.96%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约6.54亿元,同比增长31.46%,净利润约8143.19万元,同比增长18.93% [2]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高刷新率手机显示驱动芯片持续放量,平板类显示驱动芯片品牌客户出货显著增加,穿戴类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份额提升 [1][3] - 电子价签驱动芯片产品保持全球先发出货优势 [3] - 2024年电子价签、摄像头音圈及快充协议芯片等新兴业务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137.78% [5] 研发与技术积累 - 2022年—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4.7亿元,其中2022年1.5亿元、2023年1.44亿元、2024年1.76亿元 [1][5] - 截至2024年末拥有授权专利72项(发明专利68项),布图设计99项,软件著作权58项,总计229项 [5] 业务与客户布局 -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移动终端显示驱动芯片、摄像头音圈马达驱动芯片、快充协议芯片和电子价签驱动芯片 [4] - 2024年智能移动终端显示驱动芯片业务收入16.14亿元,同比增长62.73% [4] - 合作客户包括BOE、群创光电、华星光电等下游企业,终端品牌覆盖三星、VIVO、OPPO、荣耀、亚马逊、谷歌、百度、小米等 [4] 资产规模扩张 - 2020年—2024年总资产从6.79亿元增长至25.74亿元,增幅279.09% [1][5]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总资产26.66亿元,同比增长19.50% [5] 行业背景 - 半导体及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持续回暖,受益于政策补贴刺激及AI驱动终端产品创新周期 [1][2]
吴清按下“重启键”恰逢其时 | 经观社论
搜狐财经· 2025-06-21 07:36
科创板政策调整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且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企业以预计市值40亿元门槛实现IPO [2] - 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 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此前已有39家硬科技企业使用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 其中20家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这些企业IPO后累计实现9款新药获批(含5款全球首创一类新药)[2] 硬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 Deepseek、宇树科技等企业代表中国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科技、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3] - 这类企业普遍具有投入周期长、前期盈利能力弱但需持续高强度资金投入的特点 若无法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可能错失发展关键节点 [3] - 全球科技竞争背景下 资本市场支持可改变中外企业竞争态势 此次政策调整将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3] 资本市场功能拓展 - 上市不仅解决融资问题 还可帮助科技企业整合市场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公司治理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4] - 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有助于改善A股市场结构 为硬科技领域注入金融活水 吸引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4] - 建议金融机构开发挂钩科技成长层企业的ETF或指数化产品 分散风险的同时让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4] 全球化竞争视角 - 资本市场竞争已全球化 若A股制度包容性不足可能导致优质企业转向其他市场 影响国内投资者收益和资金流向 [5]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提升制度适应性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生态的必要举措 [5]
独家丨蔚来正讨论为芯片自研部门引入战略投资者
晚点Auto· 2025-06-18 06:49
芯片业务分拆计划 - 公司拟为旗下芯片相关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计划成立项目实体并出让少量股权,但保持控制权[2][3] - 融资后股权结构可能有两种方案:仅引入外部资金或设立员工持股平台实现业务分拆[6] - 公司官方回应称该信息属于猜测性[4] 芯片研发进展 - 芯片自研团队已度过强开发周期,短期运营成本将显著降低[6] - 已推出两款自研芯片产品:激光雷达主控芯片"杨戬"和智能辅助驾驶芯片"神玑NX9031"[7] - 神玑NX9031采用5纳米制程,已在多款车型上量产搭载[6][7] 芯片技术优势 - 神玑NX9031性能指标优于行业通用芯片,量产时间比英伟达Thor-U提前数月[7] - 可并行处理25路高清摄像头数据,数据处理时延低于5毫秒[8] - 实际算力为英伟达Orin-X的4倍,内存带宽546GB/s是Thor-U的2倍[8] - 具备冗余安全电路可实现实时检测和自我纠错[8] 成本优化效果 - 2024年购买英伟达Orin-X芯片花费3亿多美元[9] - 自研芯片应用带来单车约1万元成本优化[9] 公司财务状况 - 去年累计亏损224亿元,今年一季度净亏损67.5亿元[10] - 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00亿元,现金储备环比减少37.9%至260亿元[10] - 股东权益转负[10] 组织结构调整 - 推行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措施,包括研发资源整合、岗位优化等[10] - 预计二季度末完成60%-70%调整,三季度完成80%-90%调整[10] - 目标为提升销售额和毛利率,优化费用控制[10]
何小鹏开启算力角逐:从“造车”到“造脑”的AI汽车突围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02:28
小鹏汽车图灵芯片技术突破 - 小鹏G7成为首款搭载自研图灵芯片的车型,Max版配双英伟达Orin-X芯片(500Tops算力),Ultra版配三颗图灵芯片[1] - 单颗图灵芯片有效算力相当于三颗英伟达Orin X或两颗特斯拉FSD芯片,且通过编译优化未来可能提升至"1颗顶4颗"[1] - G7全车有效算力超2200Tops,达行业算力的3-28倍,支持L3级智能驾驶和本地部署VLA大模型[1] - 图灵芯片研发历时5年耗资百亿元,2020年底组建团队,2023年8月流片成功,40天完成2791项功能验证[2] 芯片研发战略与行业趋势 - 公司认为大算力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关键入场券,未来AI汽车公司都将研发主芯片作为核心壁垒[2] - 芯片研发曾因架构问题赔偿数亿元重启项目,最终实现全自研有效算力,避免通用芯片的算力浪费[3] - 图灵芯片突破智能驾驶与座舱的算力隔离,Ultra车型中两颗支持智驾(VLA/VLM大模型),一颗搭配高通8295支持座舱(有效AI算力达行业26倍)[4][5] - 公司采取双轨策略,不同车型将同时采用图灵芯片和英伟达芯片[5] 市场竞争与产品定位 - G7定位23.58万元SUV市场,预售46分钟订单破万,搭载三颗图灵芯片+华为AR-HUD,主打25万元级高性能SUV市场[8] - 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1-5月在华销量超10万辆),面临智界R7、阿维塔07、乐道L60及小米YU7等竞品围剿[8] - 公司以"硬核科技"作为差异化卖点,将智能驾驶算力天花板作为核心竞争优势[8] 商业化与研发投入 - 图灵芯片需百万片销量才能盈利,未来计划拓展至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7] - 2024年前五月公司月销均破3万辆,一季度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7] - 2024年AI领域研发投入约45亿元,加飞行器研发总投入近100亿元,一季度研发费用19.8亿元(同比+46.7%)[10] - 公司战略从"软件开发汽车"转向"AI开发汽车",通过VLA+VLM路线构建体系化能力[10]
力合微: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13 13:19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总额3.8亿元,每张面值100元,共计3,800,000张,期限6年 [1]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3.7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890.75万元 [1] - 募集资金于2023年7月4日全部到位,并设立专项账户存放 [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 募集资金拟投资于智慧光伏及电池智慧管理PL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智能家居多模通信网关及智能设备PL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2] - 项目总投资4.83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3.71亿元 [2] 募投项目延期具体情况 - 科技储备资金项目原计划2025年6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延期至2026年12月 [2] - 延期原因包括新产品预研研发、中长期技术研发与升级拓展、产业并购及整合等战略需求 [2] 募投项目延期影响 - 延期仅涉及进度变化,未改变实施主体、方式或资金用途 [4] - 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监管要求,不损害股东利益 [4] 公司审议程序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6月13日审议通过延期议案 [4] -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出具核查意见,认为延期决策审慎且合规 [4] 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 中信证券确认延期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方向,符合监管法规要求 [4][5]
走进上交会|看见未来的技术力
国际金融报· 2025-06-13 01:48
上交会概况 - 第十一届上交会以"开放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聚焦技术贸易 汇聚近千家中外企业 覆盖航天航空 海洋工程 智能制造 绿色能源 区块链等领域 [1] - 展会展览面积达3 5万平方米 集中呈现"首展首发"技术与应用场景 成为中国展示科技创新和技术合作的重要窗口 [1][3] 智能制造与虚拟技术 - 上海秀美模型公司依托3D打印 智能集成与多媒体交互技术 提供虚拟仿真 智能制造与个性化定制服务 覆盖海洋经济 教育科研 工业智造等领域 [3] - 公司展示沉浸式虚拟展厅 智能化教学空间等解决方案 在船舶模型智能制造领域引领风向 [3] 实验室建设创新 - 上海信品提供实验室EPC服务 涵盖智能化设计 专业家具定制 节能系统集成及全周期运维 服务科研 教育和工业机构 [6] - 模块化实验室解决方案成为展区焦点 以标准化组件实现快速组合与高效部署 显著缩短建设周期并降低成本 融合智能管控与安全防护技术 [6] 芯片与信息安全 - 海光信息专注高端处理器与加速器研发 产品兼容x86指令集 内置国密算法加速模块 在可信计算和机密计算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10][14] - 公司通过CPU底层架构集成安全模块 实现硬件级加密与多密钥隔离 支持"数据可用不可见"的CSV安全虚拟机设计 [14] 区块链技术应用 - 区块链展区首次亮相 围绕跨境贸易 口岸服务等四大方向 展示20多个应用场景 包括"沪贸批次贷" 数字咖啡产业链等典型案例 [15] - 浦江数链与长三角数链公司协同推进区块链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 构建全国产区块链底座 支撑技术生态升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