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感器
icon
搜索文档
高华科技2024年财报:营收微增1.35%,净利润暴跌42.24%
金融界· 2025-04-18 14:4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46亿元,同比增长1.35% [1][4] - 归属净利润5564.94万元,同比下降42.24% [1][4] - 扣非净利润4224.30万元,同比下降47.41% [1][4] - 研发投入6528.19万元,占营收18.88%,同比增长31.25% [4] - 政府补助减少,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4] 研发与创新 - 新增15项专利申请,获15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5] - 研发人员130人,占员工总数24% [5] - 开发无线倾角传感器、无线HART温压一体传感器等新产品 [5] - MEMS压力传感器芯片设计和工艺方案形成闭环 [5] 市场拓展 - 航空领域:开发新一代战斗机、运输机、无人机传感产品,合作中国商飞瞄准C919市场 [6] - 航天领域: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北斗等国家重点工程,合作商业航天企业 [6] - 工业领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要求提高的压力 [6] 资本运作与募投项目 - 设立子公司紫芯微(传感器芯片)和高星华辰(商业航天、低空经济) [7] - 投资南京邦盛赢新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和抒微智能 [7] - 募投项目"高华研发能力建设项目"延期至2026年6月30日,累计投入8916万元(进度53.07%) [7] 投资者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总派发3676万元(占归母净利润66.06%) [7] - 股票回购5044.03万元,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7]
融资超5千万!磁传感器独角兽完成种子轮
思宇MedTech· 2025-04-18 10:43
融资动态 - 2025年4月10日Neuranics获得800万美元(约5800万人民币)种子轮融资 由Blackfinch Ventures领投 Archangels等跟投 资金将用于团队建设、技术创新及TMR技术在高科技市场整合[2] - 2024年10月获得苏格兰企业局80万英镑拨款 用于研发基于磁性传感器的腕带技术以实现非接触式人机交互[9] 核心技术 - 隧道磁阻(TMR)技术利用量子物理现象 通过磁性隧道结(MTJ)实现电阻随磁场变化的精准检测[3] - 开发超高灵敏度磁感应传感器 可无接触捕捉人体微弱磁信号(如肌肉活动、心脏信号) 精度高于传统电/光学检测 功耗更低且支持持续监测[6] 应用场景 - 生物医学领域:检测心磁图(MCG)和脑磁图(MEG) 解决传统技术难以捕捉微弱信号的痛点[8] - 可穿戴设备:集成于智能手表监测肌肉活动/手势识别 提升舒适度与实用性[9] - 扩展现实(XR):用于VR/AR设备头部/手部姿态跟踪 增强沉浸式体验[9] 研发进展 - 2025年1月在美国展会展示磁肌图(MMG)传感器和实时磁心图(MCG)解决方案 获业界关注[11][12] - 2025年2月在格拉斯哥大学建立磁学实验室 配备MuRoom®磁屏蔽环境 专注MMG/MCG研究及可穿戴/XR解决方案开发[14][15]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21年 为格拉斯哥大学与爱丁堡大学首家联合孵化企业 获CES创新奖认可[16] - 高管团队包括:CEO Noel McKenna(30年电子行业经验 曾创立APT Ltd及Novalia)[16][17] CSO Kia Nazarpour(数字健康教授 联合创立Rebel Bionics)[18][19] CTO Hadi Heidari(格拉斯哥大学教授 专攻磁电子学/生物医学传感器)[20]
苏奥传感:2024年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1.31%
快讯· 2025-04-17 12:4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48.8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1.31% [1] - 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股,同比增长12.50% [1] 股东回报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元(含税) [1] - 送红股0股(含税) [1] - 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1]
从航天到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的百亿价值
钛媒体APP· 2025-04-14 00:29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发展 - 六维力传感器起源于航天领域,2012年NASA将其用于国际空间站与SpaceX飞船对接[1] - 技术从军工航天逐步小型化、低成本化,现已进入工业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领域[1] - 能够同时测量三个方向力分量(Fx/Fy/Fz)和三个扭矩分量(Mx/My/Mz),实现全维度力学感知[3][4] 核心应用场景 - 工业自动化占当前77.1%市场份额,主要用于精密装配、加工和质量控制[8] - 人形机器人领域仅占1.6%但增速最快,特斯拉机器人中该部件成本占比达19%[2][8] - 在机器人中实现三大功能:手部精细操作(如特斯拉Optimus手腕安装)、行走平衡控制、人机安全交互[16][17] 技术路线比较 - 应变片式为主流(精度0.01N),代表企业ATI、宇立仪器、坤维科技[6][12] - 光学式抗电磁干扰强,代表企业OnRobot、华力创科学[7] - 压电/电容式灵敏度高,代表企业Robotiq、Kistler[7] - 新兴替代方案包括电流环力控(波士顿动力Spot采用)和纯视觉算法(谷歌/Meta研发)[13][14] 市场前景 - 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2.35亿元(+14.6%),出货量9450套(+17.4%)[17]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143.3亿元,出货量119.5万台,实现数十倍增长[17] - 单价从2020年2.63万元/台降至2023年2.49万元/台,部分产品已进入千元级[17][18]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龙头ATI高端产品单价数万美元,国产厂商坤维科技、宇立仪器技术接近国际水平[12][18] - 行业具备高技术壁垒,需5-15年技术积累,量产能力考验工艺水平(涉及30+工序)[7][18] - 国产化替代空间大,坤维科技已进入小米、舜宇等供应链[19] 投资价值要素 - 具备量产能力和技术积淀的企业更受关注,如已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厂商[18][19] - 生产工艺改进推动成本下降,规模效应将加速行业渗透[19][20]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是核心驱动力,技术路线可能向多方案融合方向发展[15][20]
柯力传感: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58.48%到91.76%
快讯· 2025-04-11 09:45
业绩预增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818万元到8,250万元,同比增加2,515.83万元到3,947.83万元,同比增长58.48%到91.76% [1] 业绩驱动因素 - 非经常性损益对业绩增长有显著贡献,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增长 [1] - 公司在传感器和物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取得成效,主营业务收入与扣非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实现增长 [1]
国家杰青创业,出货量数百万颗,上海传感器厂商拿下政府数千万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4-09 23:55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上海科创领投 浦东创投跟投 芯湃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4]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4] 公司技术与工艺 - 公司掌握"微创手术"工艺(MIS Process) 可覆盖多种主流MEMS传感器并实现低成本高良率规模制造 [5] - "微创手术"工艺与博世APS工艺齐名 是世界上少有的第三代压力传感器制造工艺之一 [8] - 该工艺通用性强 可加工多种传感器芯片 具备膜厚精确控制技术 使芯片面积大幅缩小至竞品的三四分之一 差压传感器芯片甚至可做到十分之一 [8] 产品布局与量产情况 - 公司产品包括差压、绝压、高温压力芯片和流量传感器芯片等 [6] - 绝压、高温压力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 差压芯片将从今年2月开始稳定出货 [3][6] - 绝压传感器芯片多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如智能手表) 出货量达数百万颗 [8] - 高温绝压传感器芯片可耐受极端高温环境 已通过客户验证并进入量产阶段 [9] 市场表现与客户情况 - 2024年公司已累计对接客户超30家 涵盖消费、医疗、汽车、工业、军工等领域 [8] - 高温压力传感器芯片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等高端领域 面向航空航天类客户每年可出货上万颗 未来将提升产能至2-3万 [10] 行业市场规模 - 2022年全球MEMS行业市场规模达184.77亿美元 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达982.1亿元 同比增长15.1% [8] - 预计今年中国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571.3亿元 [8]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计划拓展医疗与机器人领域 将传感器芯片应用于血压测量和机器人触觉等高精度需求方向 [11] 创始团队背景 - 创始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 创始人李昕欣为国家杰青、上海市领军人才 发表SCI论文超200篇 多项产品已成功商业化 [11]
海伯森六维力传感器: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创新力量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概述 - 六维力传感器能同时测量X、Y、Z三个方向的力和绕这三个轴的力矩,为机器人提供多维力觉感知能力 [2] - 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克级力控精度)、快速响应、长寿命、集成化和小型化等技术优势 [3] - 关键技术包括动态响应能力、机械过载保护、温度漂移控制、多通道信号处理、交叉干扰解耦(结构+算法结合)、标定校准等14项核心难点 [4][5][6][7][8][9]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 2025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六维力传感器成为高性能机器人的标配 [10][14] - 主要安装位置包括手腕(精细操作)、脚腕/足底(行走平衡)、手部接触点(柔顺控制) [14] - 实际应用案例:特斯拉Optimus、优必选Walker X等头部产品均采用该技术 [14] - 功能上实现运控规划、姿态调整、力度感知三大核心能力,使机器人能在碎石/草坪等复杂地形稳定行走 [14][15] 国产厂商技术突破 - 海伯森技术通过创新设计实现高灵敏度与长寿命,产品获国际认证并加速进口替代 [16][19] - 典型产品参数:HPS-FT系列分辨率达0.01%FS,非线性度<0.5%FS,过载能力350%,支持EtherCAT等工业协议 [20] - 产品覆盖±150N至±4000N不同量程,重量从28g到1450g,适应手腕到足底等多场景集成 [20]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将向高精度、智能化、小型化发展,与AI算法结合实现实时数据分析 [22] - 应用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扩展到医疗、服务、航空航天等新场景 [22] - 国产传感器企业崛起推动中国在全球市场地位提升,支撑智能制造升级 [19][22]
华力创科学:金属3D打印手关节力觉感知解决方案亮相 攻克人形机器人长期面临的指尖力觉缺失难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3-19 02:49
金属3D打印技术突破 - 华力创科学推出世界首个采用金属3D打印工艺制造的光基六维力传感器系列产品 [1] - 金属3D打印工艺首次应用于光基六维力传感器制造 [1] - 传感器核心性能、产量规模、生产效率取得全面突破 [1]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创新 - 华力创科学研发的指尖多维力传感器Photon Finger是目前世界最小的多维力传感器 [1] - 传感器直径仅8.5mm、厚度7mm,刷新行业微型传感器标准 [1] - 传感器成功集成至人形机器人指尖,解决指尖力觉缺失难题 [1] 产品展示与合作 - 华力创科学手关节力觉感知解决方案亮相2025上海TCT Asia铂力特展台 [1] - 展出的灵巧手集成指尖多维力传感器Photon Finger和腕关节六维力传感器PhotonR40 [1] - 铂力特提供先进金属3D打印技术支持 [1]
首轮融资近亿元,六维力传感器如何“武装”锂电生产
高工锂电· 2025-03-13 11:03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鑫精诚传感器坚持15年专注细分领域,已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服务苹果、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客户 [2] - 2025年将开启新15年发展阶段,2024年1月完成近亿元首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资金用于MEMS六维力传感器自动化产线建设、研发投入及实验室建设 [2] - 公司从3C行业起家,现已拓展至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工业机器人等领域,产品方案迭代至3.0版本,即将进入4.0自动化时代 [11] 锂电行业服务能力进阶 - 公司从锂电池生产零部件供应商升级为整线传感器方案提供商,覆盖合浆、涂布、卷绕等全工序,显著提升生产一致性与成本效率 [4][6] - 开发XJC-ZL张力传感器、XJC-P平板压力传感器等产品,解决涂布厚度控制、卷绕张力精度等关键工艺痛点 [6] - 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开发防碰撞六维力传感器,减少电芯搬运环节碰撞事故,2024年六维力传感器出货超6000只,2025年预计翻倍增长 [6][12] 技术布局与未来规划 - 提前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压力传感器可满足硫化物固态电池加压处理需求(电解质厚度从40μm压缩至30μm),已与利元亨等设备商合作 [9][10] - 针对储能大容量电池(500Ah-1000Ah)开发压力传感器方案,通过监测膨胀系数预警热失控风险 [11] - 全球首条MEMS六维力传感器自动化产线投产后,将强化核心技术优势,服务机器人领域超百家头部客户 [2][12] 行业趋势与市场机会 - 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新增规划项目33个,产能138GWh,产业化将释放力学传感器需求 [10] - 新能源行业降本增效趋势下,设备统一性需求推动整线传感器方案渗透率提升 [6] - 硫化物固态电池通过高压实密度界面接触可提升循环性能与容量均匀性,创造传感器新增应用场景 [9]
专家访谈汇总:中国将接管全球机器人主导权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10 14:50
人形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因与人类形态和行为高度相似,成为具身智能的理想载体,能在复杂环境中与人类协作 [1] - 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成本和供应链优势将推动国内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1] - 灵巧手和柔性皮肤技术成为机器人"手"的关键,推动精细化与安全性的末端交互 [1] - 国产机器人硬件升级和量产化加速成本降低,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1] - 机器人视觉技术目前由美日厂商主导,但中国厂商凭借成本优势有望崛起 [1] -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10.17亿美元,2030年将达150亿美元,CAGR超56% [3] 光刻机 - EUV光刻技术需求随芯片制程缩小而增加,光刻机分辨率提升支持更先进制程节点 [2] - 光刻机由光源、光路系统、物镜等精密部件组成 [2] - 203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计超1万亿美元,2025-2030年晶圆厂设备支出CAGR为9% [2] - 2025-2027年全球3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分别为1232亿、1362亿和1408亿美元 [3] - 上海微电子作为国内唯一高端前道光刻机整机厂商,已量产90nm光刻机,未来或突破先进制程 [3] 传感器 - MEMS传感器集成微型机械与电路,具备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小尺寸和低成本优势 [3] - 传感器技术向多维度、高精度、高集成度和高延展性发展,高维力矩与触觉传感器为重点 [3] - 传感器产业注重融合与集成,单一技术突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 - 2024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520.4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达1551.2亿元 [3] - 中国MEMS传感器进入"质量升级"阶段,2031年市场规模或达2593.76亿元 [3] 低空经济 -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政策持续加码支持 [2] - 低空经济司成立和eVTOL试点城市设立推动空域管理改革与安全体系建设 [6] - 全国超50个省市发布低空经济行动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成重点 [6] - 5G-A为低空经济核心技术,提供高速率、低时延网络支持 [7] - 设计规划类央企或地方企业在低空项目中具显著优势 [4] - 低空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建设将带来巨大投资机会 [7] 财政政策 - 2025年财政政策聚焦结构性调整、内需支持及中长期经济增长动能释放 [8] - 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实际赤字远超狭义赤字 [8] - 预算内新增债务总额11.86万亿元,占名义GDP约8.4%,为2008年以来新高 [8] - 支出增速目标4.4%,中央财政加码支持全国性消费与投资,地方财政侧重债务化解 [10] - 专项债配合城中村改造,通过土地收储调节商品房供需,稳定房价 [10] - 生育补贴和育儿补贴预计投入2300亿元,带动1500亿元消费 [10] - 税收增速预期3.6%,财政支出转向"投资于人",侧重科教、民生和社保领域 [10] - 消费税目下划地方或增强地方政府对消费和经济发展的支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