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机
icon
搜索文档
这家消防龙头布局低空经济,欲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国际金融报· 2025-08-27 11:52
公司投资与股权变动 - 公司以1.04亿元增资参股公司科卫泰 取得其31.21%新增股权 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从19.81%跃升至51.02% 科卫泰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 [1] - 增资中266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 7741.63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资金来源于自有或自筹 [1] - 公司分步收购科卫泰 2025年1月首次入股持股14.91%并约定未来增资至51.02%的独家权利 2025年6月增持至19.81% 2025年8月完成控股 [3] 公司业务与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控股科卫泰切入工业无人机整机制造 已构建研发-测试-应用的完整链条 [4] - 公司从传统消防设备商向消防+低空的双主业转型 [4] - 公司基础设施包括飞手培训基地 年培训1000人预计创收1000万元 通用航空试验场及测试设施 [4] 行业与市场前景 - 科卫泰所处的低空经济产业正从概念走向落地 政策红利催生千亿市场 [1] - 消防应急救援领域是低空应用的高频刚需场景 兼具政策支持与商业化潜力 [1] 技术与产品协同 - 科卫泰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拥有军工二级保密资质和全产业链研制能力 覆盖整机设计 飞控系统 核心任务载荷 [3] - 科卫泰产品矩阵与公司消防场景深度契合 森林火灾侦查灭火无人机和城市消防无人机搭载公司火灾预警与自动灭火系统 已落地天地空一体化联合协同智能防护系统 在福建漳州开展万亩森林防火试点 [3] - 科卫泰警用安防 电力巡检无人机可整合公司在电网 储能领域的客户资源 城市治理无人机搭载灭火弹 通信中继装置 能够直接扩充公司智慧消防解决方案 [3] 应用与业务拓展 - 公司聚焦消防场景开发低空预警灭火系统 与漳州市政府共建应急救援综合保障基地 储备无人机 灭火机器人等40余种装备 [4]
航天彩虹(002389):业绩短期承压,下半年或迎需求拐点
国投证券· 2025-08-27 08:13
投资评级 - 首次给予买入-A评级 12个月目标价32.50元 [5][7] 核心观点 - 业绩短期承压但下半年或迎需求拐点 无人机业务收入下降是主因 [1][2] - 国内需求不确定性接近尾声 海外市场受益全球军贸上行周期 [3] - 合同负债大增392%至1.69亿元 存货增长15.38%显示积极备货 [4]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2.68/3.79/4.57亿元 增速204%/41.5%/20.6% [5]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8.11亿元同比-20.43% 归母净利润-49万元(去年同期0.66亿元) [1] - 分业务:无人机收入3.05亿元(-44.39%) 背材膜1.93亿元(-21.89%) 光学膜1.67亿元(-12.55%) [2] - 分区域:国内收入4.57亿元持平 国外收入3.54亿元(-36.62%) [2] - 毛利率:无人机39.04%(-1.48pct) 背材膜-12.36%(-3.05pct) 光学膜23.26%(-1.63pct) [2] 行业与估值 - 可比公司中无人机/纵横股份/中航成飞2026年平均PE 85倍 [5] - 给予2026年85倍PE 目标价32.50元对应市值约337亿元 [5][7] - 当前股价25.98元 总市值257.44亿元 [7] - 预测2025年PE 98.2倍 2026年降至69.4倍 [6] 增长驱动 - 技术服务收入大幅增长至1.22亿元(去年同期89万元)毛利率40.30% [2] - 预付款项2.62亿元较年初增长67.17% 反映备货需求 [4] - 营收增速预测:2025年65.2% 2026年24.8% 2027年12.3% [11] - ROE预计从2025年3.2%提升至2027年5.1% [6][11]
机构:低空经济相关政策逐步细化 行业日趋成熟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6:40
珠海低空经济政策与产业规划 - 珠海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聚焦低空产业发展所需 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 培育低空标杆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 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1] - 继续拓展无人机在物流配送 应急救援 农业生产 空中交通等应用场景 大力发展低空观光 飞行体验 文体旅游等消费新业态 以场景创新激活低空经济发展动能 [1] 低空经济市场现状与潜力 - 2023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及相关服务产业市场规模达1134亿元 相较于消费级市场展现出更高发展潜力 [1] - 消费级市场初露锋芒 工业级低空场景方兴未艾 [1] -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领域增长最为显著的赛道之一 产业化进度较快 [1] 低空经济发展路径与原则 - 行业按照先载货后载人 先隔离后融合 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 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前提下分类有序拓展应用场景 [2] - 稳妥推进低空旅游 航空运动 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发展 [2] - 低空经济仍处于产业培育早期 发展历程有望类比新能源汽车产业 但成长期整体节奏更快 [2] 行业配套政策与基础设施 - 低空经济本质是空域资源高效开发与立体化产业协同 行业配套政策正日趋完善 [1] - 低空经济相关政策逐步细化 行业日趋成熟 [1] - 低空空域管制开发 产业政策激励 基础设施完善 相关立法出台与实施 证照审批加速等一揽子政策推动行业全面发展 [2] 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突破方向 - 管理精细化不足 技术成熟度不高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制约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因素 [2] - 行业内外正积极探索力求实现突破 [2] - 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布局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将率先受益 投资价值凸显 [1]
拱墅试点低空人才“飞地计划” 学员未毕业已获企业青睐
杭州日报· 2025-08-27 02:27
项目启动 - 拱墅区瓜山未来社区与盈蜂城宁航之家合作建立低空经济就业实训中心并启动低空人才梦工厂计划 [2][3] - 首期培训班招生超50人且90后学员占比超70% [3] 行业人才缺口 - 中国低空经济就业岗位缺口高达100万人 [4] - 行业急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而非单纯无人机爱好者 [4][5] 培训体系特点 - 采用三教官授课体系:行业专家讲趋势、技术骨干教实操、资深教练带实战 [5] - 最快28天可取得CAAC飞行执照且华为技术工程师直接参与授课 [5] - 课程聚焦电力巡检等七大紧缺领域注重实操能力培养 [5] 就业保障机制 - 已整合20余家头部企业资源包括大疆创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海康威视 [7] - 建立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产业带的就业网络 [7] - 通过认证人才库系统实现技能数据与企业需求实时匹配 [7] - 持证飞手月薪达8000-20000元且首次就业推荐到岗成功率40% [7] 社区产业协同 - 利用社区上万名青年资源与低空经济百万级人才需求形成天然匹配 [7] - 构建产业导入-人才聚集-治理创新-产业迭代的良性循环模式 [7] - 打造产城人融合新样板通过飞地机制实现瓜山实训全国直聘 [6][7]
纵横股份8月26日获融资买入2546.80万元,融资余额9755.6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2:2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6日公司股价上涨5.05% 成交额达2.10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546.80万元 融资净买入628.61万元 融资余额9755.69万元占流通市值1.82% [1]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70%分位较高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5873户 较上期大幅增加34.27% [2] - 人均流通股14912股 较上期减少25.52% [2] - 十大流通股东中长信国防军工量化混合A持股55.46万股 较上期减少37.69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35亿元 同比增长61.72% [2] - 归母净利润-3633.53万元 同比改善31.47% [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无人机系统68.97% 无人机服务13.69% 其他9.13% 无人机配件8.20% [1] 公司背景与分红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8日 2021年2月10日上市 专注工业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926.76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 注册地址位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 [1]
天津市民建言武汉: 打造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
长江日报· 2025-08-27 02:11
行业人才现状 - 低空经济行业潜力巨大但人才非常紧缺 行业处于类似互联网经济萌芽期 产业高速推进但人才衔接不上 [1] - 武汉高校在低空经济应用领域探索成果突出 多项实践领先全国 [1] 人才培养政策 - 武汉市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驾驶员 无人机测绘操控员等岗位技能培训 并提供补贴 [1] - 依托职业院校开展无人机操控 维修 数据处理等专业培训 [1]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成立无人机低空应用专业群 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1] 发展建议 - 建议武汉高校多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 [2] - 建议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共建课程和实践基地方式 让学生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行业实操技能 [2] - "十五五"期间武汉发挥科教优势持续发力人才培养 将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
中金:建议关注低空经济与科技兴农战略结合带来的投资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0:12
行业趋势 - 无人机在低空经济战略引导下以技术优势重塑科技兴农发展格局 [1] - 无人机应用涵盖农田测绘 精准播种 智能植保 空中投喂等多个农业场景 [1] - 无人机可跨越地形限制 缓解劳动力压力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1] 转型方向 - 无人机推动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程 [1] - 低空经济与科技兴农战略结合形成新兴投资机会 [1]
中金 | 低空科技系列农业篇:田野上的无人机
中金点睛· 2025-08-27 00:08
核心观点 - 无人机在低空经济战略引导下正以技术优势重塑农业格局 通过缓解劳动力压力 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农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带来显著投资机会 [2][3][4] 需求侧分析 - 食品消费占居民支出比重显著 2023年中国人口占全球18% 但消费全球30%大米 51%猪肉 46%蔬菜 37%水果和40%海鲜 凸显粮食安全重要性 [2][5] - 耕地面积仅占全球8.2% 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中央一号文件将增强粮食供给能力放在首位 [5] - 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比达30.4% 消费升级对农产品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5] 供给侧分析 - 耕地总面积保持稳定 2023年达19.29亿亩 较2019年增长0.58% [13] - 城镇化率从2008年46%升至2024年67% 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 农业用人成本持续上涨 [13] - 农业生产具有高负荷 强重复性特点 传统人力耕作模式难以为继 [13] - 无人机成本下降 场景适配性增强 推动耕作模式向智慧化转变 [13] 无人机应用价值 - 提高产量:通过精准施药施肥 快速防控病虫害提升自给能力 [3][14] - 提升质量:悬空作业不压实土壤 均匀喷洒减少农药残留 遥感设备指导精准管理 [14] - 环保可持续:节约用水 降低资源消耗 避免环境污染 [14] - 经济效益:大疆案例显示在150亩脐橙园实现产量提升25% 节约用水42万斤(成本2.1万元) 节约用药成本6万元和人工成本5万元 [14] 政策与技术驱动 - 农业农村部2025年通知要求培养无人机飞手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最高补贴14,400元 [20] - 核心部件规模化生产使成本下降 国产供应链如大疆 极飞提升产品性价比 [20] - 低空经济政策持续加码 涵盖标准制定 设备更新和消费促进等多方面 [20] 市场空间测算 - 农业无人机硬件潜在需求达624万台(单年124.8万台) 对应潜在市场空间2246亿元(单年449亿元) [3][24] - 单年服务市场潜在空间达2256亿元 其中土地服务1756亿元 水产养殖服务500亿元 [3][25] - 测算基于耕地19亿亩 园地3亿亩 林地43亿亩 牧草地39亿亩和水产养殖1亿亩的总面积105亿亩 [24][25] 产业链受益环节 - 上游核心部件供应商:图像传感器(豪威集团 思特威) 飞控芯片(兆易创新 瑞芯微) PCB(嘉立创) 电池(欣旺达)和结构件(光威复材)受益于需求升级和技术突破 [29][30] - 中游品牌商:大疆创新全球市场份额30% 极飞科技9% 中国市场中大疆份额55% 极飞37% 市场集中度提升 [31][33] - 下游应用端:经销商 服务团队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协同受益 终端渗透率持续提升 [35] 头部企业产品对比 - 大疆T100载荷75kg 容积75L喷洒/150L播撒 价格67,999-70,999元 [34] - 大疆T70载荷50kg 容积50L喷洒/100L播撒 价格44,999-47,999元 [34] - 极飞P150 Pro载荷80kg 容积75L喷洒/115L播撒 价格29,999-43,999元 [34] - 极飞P60 Pro载荷40kg 容积40L喷洒/60L播撒 价格31,999-33,999元 [34]
美媒:中国正用无人机“配送未来”
环球网资讯· 2025-08-26 23:2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举办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 展示包括全球首款7座3吨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氢能无人机及大型固定翼无人驾驶飞机等前沿技术 [1] - 中国正构建完整低空经济物流生态系统 涵盖无人货运飞机、换电站和电动空中出租车 提升配送效率与可靠性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2] - 全球无人机物流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代初超过530亿美元 将改变零售、医疗保健及城市交通等多个行业 [2] 技术竞争格局 - 美国在世纪之交引领无人机创新 但中国大疆创新已成为全球最大商用无人机公司 将四旋翼无人机发展为全球消费产品 [1] - 中国通过建立试点区域、数字交通系统和新监管框架应对低空空域管理挑战 [2] - 中国在送货无人机领域加速引领下一代革命 飞行器具备远距离运送数百公斤货物及自主飞行能力 [1] 战略意义 - 掌握送货无人机技术主导权的国家将塑造全球商业未来 [1] - 中国先发优势有望占据全球无人机物流市场相当大份额 创造经济回报并增强对全球供应网络影响力 [2] - 美国若不采取协调行动可能失去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产业及全球影响力 [2]
新华全媒+|深圳特区45周年:光影里的奋斗 岁月中的同行
新华社· 2025-08-26 16:21
城市发展 - 深圳从1980年不足3万人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1] - 城市通过开放包容和敢为人先的政策吸引人才 实现奋斗者与城市共同成长[1] 核电行业 - 大亚湾核电站自1993年投入运营 团队累计完成超230次大修堆芯核燃料装卸任务[5] - 核燃料创新工作室承接30多项科研项目 获得60多项国家专利[5] 建筑工程 - 深圳地王大厦(1995年)和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等超高层建筑推动钢结构施工技术进步[9] -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项目延续城市天际线升级进程[9] 社区改造 - 龙华区上围艺术村开展城中村改造 通过共建花园营造熟人社区[11] - 景观设计专业团队致力于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11] 生态保护 -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作为候鸟越冬栖息地 由护林团队守护二十余年[15] 物流航空 - 顺丰航空内部培养飞行员机制成熟 737机队飞行员2024年出勤天数与飞行小时数创纪录[18] - 企业从仓储业务向航空运输拓展 员工从仓管员晋升为责任机长[18] 机器人产业 - 深圳及周边地区具备硬件开发人才优势 产业链覆盖电路板/芯片/机械加工配件[22] - 人形机器人研发企业依托本地供应链优势开展创业[22] 低空经济 - 无人机配送业务在深圳快速发展 需配备超视距机长进行远程监管和操控[26] - 低空运行管理中心负责调度无人机并保障飞行安全[26] 电子产业 - 华强北作为中国电子第一街 商户从2平方米柜台扩展至品牌体验店[29] - 智能眼镜等新产品推动柜台月销售额达20多万元[29] 航空管制 - 深圳机场从单跑道发展为三跑道系统 日航班架次从三位数增至四位数[33] - 空管团队研发操作预警系统 安全指挥航班超百万架次[33] 体育产业 - 攀岩运动在深圳发展成熟 培养出国家攀岩队现役运动员[35] - 运动员13岁入选国家集训队 2023年获亚洲区奥运资格赛全能冠军[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