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

搜索文档
平安资本等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出资额33.01亿
快讯· 2025-07-04 07:33
基金成立信息 - 深圳市平逸横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近日成立 [1] -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平安资本有限责任公司 [1] - 出资额为33.01亿人民币 [1] 经营范围 - 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1] 出资方 - 由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 [1]
MHmarkets:全球市场布局,拓展投资视野
搜狐财经· 2025-07-04 04:29
全球市场布局 - 全球市场布局提升企业竞争力与业务拓展能力,通过战略规划把握全球投资优势 [3][4] - 新兴市场需关注经济趋势、政策变化及人口结构以识别投资机会 [3][5] - 成熟市场如美国、欧洲、日本提供稳定收益,美国市场具备强大经济基础和透明监管环境 [5][6] 新兴市场机遇 - 新兴市场投资潜力巨大,需分析经济发展趋势、政策变化及人口结构 [4][5] - 欧洲市场在绿色能源和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多元化投资机会,法德等国政策支持新增长点 [6] - 日本市场在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领域有重大突破,提供长期投资回报潜力 [6] 成熟市场稳定性 - 美国市场稳定性高,经济基础强大且监管透明,适合长期投资 [5] - 欧洲市场潜力集中在绿色能源和科技创新领域,政策支持降低投资风险 [6] - 日本市场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领域提供新增长空间 [6] 多元化资产配置 - 多元化资产配置降低投资风险并增强整体收益,需灵活调整投资组合 [6][7] - 分散投资组合可降低市场波动影响,利用对冲工具减少潜在损失 [6] - 资产类别选择需分析风险与回报特性,确保投资组合利益最大化 [7][9] 金融科技应用 - 金融科技提升投资决策效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驱动策略优化 [9] - 区块链技术提高交易透明度和安全性,去中心化账本防止欺诈 [9] - 自动化交易系统全天候监控市场动态,减少人为错误并提升交易效率 [9][10] 全球市场动态 - 全球市场动态分析需关注货币政策、贸易关系和地缘政治变化 [10][11] - 跨国投资策略需多元化风险管理,监测全球政治经济事件影响 [11] -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重新定义市场格局,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带来投资潜力 [11] 常见问题解答 - 新兴市场投资需注意政治不稳定、货币汇率波动及法律监管复杂性 [12] - 成熟市场稳定收益需长期策略、多元化投资及基本面分析 [13] - 多元化资产配置降低风险但需平衡,避免过度分散导致收益稀释 [14] 文章结论 - 全球市场布局提升竞争力并开拓业务机遇,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互补 [16] - 金融科技革命性变化使投资决策更精准,全球策略为长期回报奠定基础 [16]
滴灌通的底层逻辑拆解:一个红筹+类ABS「缝合怪」
华尔街见闻· 2025-07-04 03:49
滴灌通模式概述 - 滴灌通从2021年成立开始投资并形成现金流权益,2023年在澳门开设金融资产交易所进行资产挂牌和证券化,目前正通过滴灌投资IPO募资投向实体[1] - 滴灌通模式投资连锁业态小微实体门店,按约定比例和期限享有门店收入或现金流的收益权(现金权)[1] - 滴灌通将非标准化现金流收益权打包至澳门交易所证券化是"非标转标",而滴灌投资IPO是先构建标准化载体再投向非标资产的"标投非标"[1] 金融形态与资产特征 - 滴灌通底层资产收益来源于被投企业的即期现金流,实质接近锚定预期现金流的ABS投资[2] - 与传统ABS不同,滴灌通现金权难以实现法定确权隔离,仅能通过协议明确权责[2] - 滴灌通现金权无法实现"收益权出表",且现金流波动更大、久期更短,倾向于本金早期回收[3] 收益权投资特点 - 滴灌通属于基于协议约定的收益权投资,类似中概股红筹模式,收益权证券和股票发行于境外但现金流取自境内企业[4] - 境内企业ABS曾以收益权为基础资产,但滴灌通不同在于不设被投企业兜底,需自担流水断链风险[5] 投资场景与行业影响 - 滴灌通主要投资零售、餐饮、服务、文体等现金结算的连锁消费领域[6] - 当前连锁品牌拓店凶猛导致线下消费供给过剩,滴灌通注资可能加剧行业内卷[6] - 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近90%),利润率仅0.37%[7] 业务拓展方向 - 滴灌投资IPO新增两大方向:为PE/VC机构份额提供流动性的"资产型投资",以及为科创企业支付场景提供贴现的"企业型投资"[7] - "资产型投资"类似押融资业务但面临一级市场退出难制约,"企业型投资"将面临银行资产荒下的激烈竞争[7] 发展前景 - 滴灌通作为金融创新被香港市场作为"实验沙盒",但需面对场景局限、行业周期风险等挑战[8][9]
退出地产、剥离金融 押宝时尚的雅戈尔能否挽救“中年危机”
新京报· 2025-07-04 02:13
战略调整与业务重组 - 公司决定剥离金融板块,聚焦时尚主业,2024年累计出售金融资产41.75亿元,占净资产10.13% [2] - 2024年通过减持或退出财务性投资项目收回现金17.96亿元,并计划持续优化投资结构 [2] - 2023年12月更名为"雅戈尔时尚股份有限公司",明确建设世界级时尚产业集团的战略目标 [3] - 2024年退出运营30多年的地产业务,无新推项目,地产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3.23% [6]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4年营业收入141.88亿元,同比增长3.19%,归母净利润27.67亿元,同比下降19.41%,连续四年净利润下滑 [4] - 时尚板块2024年营业收入67.99亿元,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6.94%和43.90%,仅占公司净利润15% [6] - 投资业务2024年归母净利润22.09亿元,同比增长5.43%,占公司净利润约八成 [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7.95亿元,同比下滑15.6%,净利润8.03亿元,同比下滑13.33% [7] 时尚业务布局与挑战 - 主品牌YOUNGOR 2024年营收51.87亿元,占比90.46%,但同比下滑11.14% [8] - 2024年衬衫、西服、裤子销量分别同比下降14.69%、18.27%、9.42%,对应营收分别下降16.67%、16.86%、7.25% [9] - 2024年以74亿元收购银泰百货,15.3亿元收购法国高端童装品牌BONPOINT,时尚板块并购支出超90亿元 [3][9] - 旗下8个时尚品牌中,UNDEFEATED、MAYOR等子品牌2024年营收合计5.47亿元,同比增长29.91%,占比不足10% [9]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国内男装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消费场景多元化,运动、户外、休闲类服装冲击男士正装市场 [10] - 同行七匹狼2024年营收31.4亿元,同比下降8.84%,报喜鸟营收51.53亿元,同比下降1.91% [11] - 男装行业竞争分散,跨赛道发展(如收购户外或童装品牌)成为行业普遍尝试 [11]
制造业锚定产能高地 金融业抢滩开放红利
证券时报· 2025-07-01 19:14
特斯拉储能业务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占地20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规划年产能1万台Megapack储能系统,每台储能规模3.9兆瓦时(约3900度电),可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用电需求[1] - 该工厂投产4个月以来已向中国、欧洲、大洋洲出口数百台Megapack,并签约上海临港40亿元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一期300兆瓦时预计2025年投运,完全投运后可满足上海每年50%以上电力调节需求[1][2] - 特斯拉将2025年视为能源业务进入中国市场的元年,强调中国在车端和储能端均为重要战略市场[2][5] 外资制造业在华布局 - 德国汉高收购苏州博克工厂以优化施华蔻等品牌产线,打造消费品牌核心工厂,其亚洲区负责人称此举将提升供应链韧性并支持本土及海外市场[2][3] - 汉高消费品牌中国工厂与本土化战略契合,公司进入中国50余年来已将其视为重要市场,计划通过新基地巩固行业领导地位[3][5] - 西门子指出中国占全球工业生产总值30%,是创新资源与产业链优势的集中地,认为在中国市场成功是全球化竞争的前提[5] 外资金融机构扩张 - 美国汉斯集团、新加坡淡马锡、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等机构近期在华设立私募股权子公司或保险资管公司,法巴证券等多家外资机构3月在上海集体开业[3][4] - 橡树资本已在上海设立5只QDLP基金,投资领域涵盖中国股票、公私募债权和不动产,称中国制度型开放为其创造发展机遇[4] 外商投资整体趋势 - 2024年1-5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10.4%,76%在华英资企业和超半数德资企业计划未来两年维持或增加投资[5] - 商务部研究院指出中国消费升级潜力与完备产业链构成竞争优势,外资企业将中国视为应对全球化调整的战略要地[4][5]
济高控股一核心子公司完成资本市场首秀
齐鲁晚报网· 2025-07-01 11:37
公司债券发行 - 济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完成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规模4亿元 期限5年期 票面利率2.30% 创山东省非公开发行科创债历史新低 [1][3] - 此次发行是公司继获评济南市首家AAA评级科技产业类企业后的再次突破 彰显集团在济南产业升级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3] 信用评级与资本认可 - 济高控股集团拥有母公司国内双AAA评级 惠誉国际BBB主体信用等级 旗下拥有1个AAA主体信用等级和1个AA+主体信用等级子公司 在全省企业信用建设中走在前列 [3] - 集团经营发展获投资者充分肯定 CMBS发行及山东省首单Pre-REITs业务等亮点工作频现 提升资本市场认可度 [5] 金融创新与产业集群 - 集团通过"基金+基地"模式创新 组建园区基金为入园项目提供资金和载体双重支持 目前已组建规模5亿元基金 完成太平洋康泰 创鲁电池 妙顺生物等项目落地 [5] - 累计设立基金31支 总规模近200亿元 形成覆盖股权投资基金 产业引导基金 天使投资基金的产业基金集群 [5] 全周期投资与服务 - 集团通过设立创投一号基金 早期基金等 聚焦早期成长性项目 以股权投资形式支持企业 减少债务负担 不增加负债率 累计投资项目110余个 总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 [6] - 通过融资担保 商业保理 融资租赁 小额贷款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 为企业提供不同周期 不同需求的资金支持 [6]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2025年是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加速之年 济高控股集团将紧扣"改革攻坚提升" "项目提升" "作风提升"三条主线工作 为济南高新区"三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6]
“锣不够用了”!港股IPO火爆,GP收益显著回升,有机构大赚26倍!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11:35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预计约有4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额约140亿美元(约合1087亿港元),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排在全球首位 [2] - 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创投机构渗透率高达75%,同比高出约2% [1][4] - 港股市场IPO平均筹资额同比上涨超过5倍,在近十年内排列第二,仅次于2021年上半年 [3] 市场风向转变 - 此前由于企业上市后估值偏低、市场缺乏流动性等因素,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对港股上市抱有偏见,但今年市场风向显著转变 [2] - 投资机构态度变化明显,例如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从反对港股上市转变为认为"有好的资产,去港股上市也是不错的选择" [2] - 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中国科技公司以技术和市场应用的突破,改变了外资对中国创新的认知,助力港股市场估值提升 [3] 新股表现及机构收益 - 2025年以来,27家港股IPO公司中有7家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约为25.9%,处于2017年以来低点 [4] - 部分新股表现火爆,如映恩生物上市首日上涨116.7%,蜜雪集团上市首日大涨43.2% [4] - 上市企业背后的投资机构持股价值约为1160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的约514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约125% [4] 活跃投资机构及高回报案例 - 红杉中国、云锋基金、美团龙珠在股权投资领域较为活跃,红杉中国2025年已收获古茗、维昇药业-B、手回集团3个IPO [5] - 博裕资本、高瓴资本积极参与企业IPO基石投资阶段,参与了蜜雪集团、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企业的基石投资 [5] - 高投集团参投派格生物医药-B,回报倍数达26.26倍,为2025年以来投资机构收益最高的一笔出资 [5] - 飞马旅、中新创投、钟鼎资本等机构在脑动极光-B、映恩生物-B、博雷顿等企业的回报均超过18倍 [6]
金石资本集团:2025年度净亏损611.3万港元
快讯· 2025-06-27 11:10
财务业绩 - 公司2025财年净投资收益为6.3万港元,其他收入为5000港元 [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617万港元,导致经营亏损610.2万港元 [1] - 财务成本为1.1万港元,除税前亏损611.3万港元 [1] - 本年度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611.3万港元,每股基本亏损0.03港元 [1] 财务状况 - 流动资产总值为1253.7万港元,流动负债总值为575.2万港元 [1] - 流动资产净值及资产净值为678.5万港元 [1]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派付任何股息 [1]
雅戈尔41.75亿元抛售金融资产 投资业务年赚22亿元占净利97.7%
长江商报· 2025-06-26 23:32
金融资产出售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23日累计出售中信股份、中信银行、博迁新材、上美股份等金融资产,成交金额达41.75亿元,占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10.13% [1] - 2024年公司减持或退出三亚长浙等财务投资项目,收回现金17.96亿元,投资业务实现净利润22.09亿元,同比增长5.43%,占公司全部净利润的97.7% [2] - 2024年公司出售中信银行、博迁新材、中际联合、百隆东方、上美股份等股票,合计金额6.22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88亿元,同比增长3.19%,净利润27.67亿元,同比下降19.41%,扣非净利润27.03亿元,同比下降15.13% [1] - 自2021年以来公司净利润连续四年下降,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7.95亿元,同比下降15.6%,净利润8.03亿元,同比下降13.33% [3] 投资业务 - 截至2024年末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规模达113.88亿元,其中股票投资规模88.29亿元 [2] - 2024年公司持有中信股份、中信银行、上美股份等H股及博迁新材、中际联合、百隆东方等A股股票 [2] - 2024年中信股份股票计入权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4.33亿元,博迁新材1.13亿元,上美股份6599.48万元 [2] - 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合计29.54亿元,同比下降5.4%,其中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23.36亿元,同比增长6.12% [2] 主营业务 - 2024年时尚板块营业收入67.99亿元,同比下降6.94%,净利润4.31亿元,同比下降43.9% [3] - 主品牌YOUNGOR 2024年营业收入51.87亿元,占时尚板块营收的90.46% [3] - 2024年地产业务预售收入33.31亿元,同比下降69.03%,结转收入74.71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73.23% [3]
持仓暴增90倍!外资借道ETF疯狂押注新台币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08:43
外资投机新台币行为 - 中国台湾"中央银行"要求外国投资者退出通过ETF进行的新台币投机性押注 并已要求相关资金立即撤出[1] - 外国投资者采用同时买入台股ETF和反向ETF的策略 通过反向ETF从市场下跌中获利并押注新台币升值[1] - 外资持有台湾最大反向股票ETF的份额激增至9.147亿股 比年初增长超过90倍[2] 新台币汇率表现 - 今年以来新台币兑美元汇率累计上涨12% 上月一度录得1980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2] - 新台币升值已开始威胁到该地区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和企业经营[2] - 周四新台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一度达到0.8% 年内涨幅领涨亚洲货币[5] 监管措施 - 根据2020年协议 外资持有单一反向ETF比例必须保持在30%以下[5] - 现行法规规定外资流入资金必须用于投资境内证券 固定收益产品投资不得超过资金流入量的30%[5] - 中国台湾货币当局对离岸投资者的直接约束力有限 主要通过"窗口指导"施加影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