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

搜索文档
“CBI快消新锐品牌榜”研讨会举办 学术界、投资人拆解品牌破局之路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08:34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及新锐品牌榜单发布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开发"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及"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第二期发布 新增快消行业新锐品牌榜专题研究 对创立时间较短、增速快的新品牌予以重点分析 [1] - 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 榜单将沉淀为淘宝天猫平台的"数据投行产品" 为品牌和投资人提供更多参考维度 支持新锐品牌穿越周期 [1][2] 新锐品牌榜单评选标准及结构 - 榜单仅考虑品牌创立或进驻中国时间不超过15年的快消行业品牌 以CBI500主榜为基础 从指标体系上针对新品牌特点进行优化 [3] - 在50个上榜的新锐品牌中 国货品牌占绝对多数 体现中国快消行业创业、创新、品牌建设趋势方兴未艾 [3] - 榜单通过"赛道机会"维度量化行业机会空间 包括细分市场规模、进入壁垒及创新性的红蓝海指数等指标 [6] 新锐品牌成功关键因素 - 品牌在细分场景下进行产品创新 洞察核心人群需求 发掘细分市场 抢占有潜力新赛道 吸引消费者复购 [3] - 投资机构关注新锐品牌的"新"特征 包括新场景、产品创新、品牌叙事创新、用户理解创新 [4] - 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组织力、复购和消费者评价是判断新锐品牌价值的重要维度 [4] - "高价值人群规模"反映新品牌吸纳核心用户群体的能力 "老客成交金额"反映品牌忠诚度与复购水平 [6] 消费市场环境与投资机遇 - 中国消费市场迎来政策与资本双重提振 国家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强化市场信心 尽管行业竞争加剧 但结构性机遇依然存在 [3] - 中国创新品牌正处在黄金时代 国货品牌新产品只要满足年轻人需求 用户认同甚至会超过欧美品牌 [3] - 投资机构认为快消新锐品牌榜作为"品牌数据投行" 对体系化评价新品牌的品牌价值与发展前景有重要作用 [6]
从榜单到"数据投行":CBI快消新锐品牌榜引发热议
格隆汇· 2025-09-18 01:53
8月20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开发,淘 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及"全球品牌中国线上500强榜单(CBI500)"第二期 发布。本季度,该项目新增快消行业新锐品牌榜专题研究,对于创立时间较短、增速快的新品牌予以重 点分析。 9月16日,课题组围绕"快消新锐品牌榜"举办专题研讨会,介绍研究成果,并共同讨论消费新品牌的发 展现状和破局之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纪洋,天 猫快消&运动户外&奢品&汽车行业总经理激云参加会议。 此外, 峰瑞资本、凯辉基金、天图投资、BAI资本、黑蚁资本、天善资本、珀莱雅投资部、青屹创投、 宝捷会基金、杭州解百旗下杭州商旅基金、合享创投、栈道资本、久谦咨询、中金公司、天风证券等十 余家投资机构、券商及财务顾问机构代表到场参会。来自 BeBeBus、 溪木源、尔木萄、海龟爸爸、戴 可思、她研社、EHD/SDX、沫檬等多家上榜新锐品牌的创始人、高管也共同参与讨论。 会上,激云表示,北大国发院的这份榜单,将沉淀为淘宝天猫平台的"数据投行产品",希望为品牌和投 资人带来 ...
电声股份:接受参与公司2025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1:41
公司活动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2日15点至17点举行2025年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接受投资者调研 [1] - 公司董事长梁定郊等高管参与接待并回答投资者提问 [1]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构成中批发零售占比最高达44.13% [1] - 快消品业务收入占比40.79% 为第二大收入来源 [1] - 广告及文化传播业务占比4.78% 消费电子占比4.29% 医药行业占比3.57%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股价为12.46元人民币 [1] - 公司总市值达到53亿元人民币 [1]
蒙牛传奇总裁,加入了马云基金
搜狐财经· 2025-09-12 07:00
卢敏放职业转型 - 卢敏放辞任蒙牛集团总裁后加入云锋基金担任合伙人 正式进入投资行业 [2] - 拥有超过25年快消与乳制品行业经验 曾任职于强生 达能 雅士利 蒙牛等企业 [2][3] - 在蒙牛任职期间主导多项重大并购 包括2017年增持现代牧业至61% 2019年71亿元收购贝拉米 2020年投资妙可蓝多和中国圣牧 [2] 蒙牛任期内业绩表现 - 蒙牛营收从2016年500多亿元增长至2023年986.2亿元 接近翻倍 [8] - 2023年营收986.2亿元仍未突破千亿目标 同期伊利营收达1261亿元 [10][11] - 2023年净利润48.9亿元 同比下降9.3% 与伊利超百亿净利润存在差距 [11] 云锋基金背景与策略 - 由马云和虞锋联合发起 管理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 出资方包括主权基金 社保基金和保险机构 [15] - 投资策略强调产业链深耕 重点布局消费 科技 医疗和新能源领域 [15][16] - 消费领域已投项目包括简爱酸奶 元气森林 卫龙食品和十月稻田 [3][16] 产业背景投资人优势 - 具备实业背景的投资人能更准确识别项目 并通过整合管理赋能被投企业 [16][19] - 卢敏放拥有供应链管理 品牌运营和跨境并购经验 可增强基金投后管理能力 [14][22] - 产业人脉网络能为被投企业引入关键客户 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 [23] 行业转型趋势 - 投资机构从财务导向转向产业赋能导向 更看重产品 技术和供应链能力 [19] - 消费行业投融资热度降温 市场估值普遍偏低 品牌创始人面临挑战 [17] - 产业高管转型投资需适应从决策者到建议者的角色转变 并补足金融知识 [23]
新消费回潮,天猫宝藏新品牌「5力模型」,找到适配品牌阶段的增长路径
搜狐网· 2025-09-11 07:00
行业趋势转变 - 消费市场复苏 社零总额回暖 但新品牌面临有销量无品牌 有爆款无复购的增长焦虑 反映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品牌驱动的根本性变化[1] - 品牌意识觉醒成为新消费品牌成熟关键标志 关注点从短期GMV和ROI转向搜索指数 会员占比 用户忠诚度等长期指标[2] 平台战略升级 - 天猫宝藏新品牌IP实现模式升级 从资源扶持转向能力共建 从打造标杆扩展至规模赋能 2024年已服务超500家品牌[4] - 联合天猫千星计划等多项扶持政策 从8000+潜力商家中精选2000+提供支持 317家千星商家二季度成交同比增超30% 41家首次单季度成交破千万 373家成为趋势赛道行业TOP1[6] - 联动TMIC 小黑盒 天猫U先等生态资源 构建覆盖趋势洞察-货品打磨-内容种草-明星助推-数据回流的全域营销链路[8] 新品牌成长方法论 - 首次发布行业定制版新品牌5力模型 从综合运营力 流量运营力 货品运营力 用户运营力 内容运营力五个维度系统评估品牌健康度[9] - 模型强调因行业而异因阶段而策 协助品牌绘制能力地图 识别强弱项 定位瓶颈与机会点 超过200家新品牌参与诊断与策略共创[9] 快消行业策略 - 行业竞争升级 爆品迭代加速 需把握研发创新速度 品类矩阵宽度 用户需求洞察锐度三大关键要素[12] - 高端护发品牌NEXXUS通过明星粉丝效应与头部直播间背书 618期间跃居美护发细分赛道头部[12] - 5力模型重点关注用户运营力的复购率及流量运营力的拉新效率 会员经济成为增长核心[14] 服饰行业策略 - 行业高度依赖趋势捕捉和用户粘性 2025年618期间新锐品牌成交同比增长超120% 千万级新品牌数量快速跃升[15] - 设计师品牌OGR借力平台趋势策略 实现大促爆发式增长与品类占位[15] - 5力模型重点关注内容运营力的种草转化和用户运营力的复购表现[17] 家电家装家居策略 - 行业用户决策链路长消费周期长 中古风 灵活移动式家具 疗愈悦己 品质升级 智慧家居等新兴趋势崛起[18] - 睡眠环境品牌躺岛通过挖掘多场景需求 实现从爆品猫肚皮枕到产品矩阵的战略升级[18] - 5力模型重点关注货品运营力和综合运营力 关键挑战在于打造货品矩阵 提升动销率 控制新品孵化成本[20] 健康行业策略 - 行业受代际变化 技术及政策多重驱动 专业信任成为突围核心 用户关注成分安全 临床验证与专家背书[21] - 养生品牌真不二通过内容方式将养生知识转化为情绪疗愈故事 新品三伏贴上市即突破百万销售额[21] - 5力模型重点关注内容运营力的科学传播和用户运营力的信任构建 以专业+内容双驱动赢得市场[23] 平台与品牌协同进化 - 平台与新品牌关系从单纯交易升级为共同创造 彼此赋能的深度伙伴 新品牌需要平台提供土壤和能力[24] - 趋势洞察 产品创新 用户运营 内容种草成为新品牌从网红走向长红的核心能力 平台通过数据赋能 工具提供 资源对接帮助构建能力[24]
近50名高管大换血,快消巨头联合利华“大象”难转身
华夏时报· 2025-09-05 10:21
核心观点 - 联合利华正在进行大规模高管调整和业务重组 以应对业绩压力和市场竞争 新任首席执行官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推动管理层评估和裁员计划 并剥离非核心业务[2][3][4][5] - 公司近年营收增长乏力 净利润连续下滑 2024年上半年多项财务指标同比下降 面临成本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6][7][8][9] 高管团队调整 - 前200名领导者中多达四分之一可能被替换 新任CEO将对高管逐一评估[3] - 2024年2月突然撤换任职仅一年多的前任CEO海因·舒马赫 由时任CFO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接任[4] - 高管调整反映公司对现有管理团队不满和发展紧迫感 旨在引入新思维提升竞争力[3] 组织架构与裁员 - 2024年3月宣布三年全球裁员7500人 相当于全球员工总数5.9% 以节省8亿美元成本[5] -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已完成约6000人裁员 主要针对白领群体[5] - 裁员是为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手段[5] 业务重组与剥离 - 2024年整体剥离冰淇淋业务(2024年上半年营收46亿欧元 同比增长0.2%)[8] - 2024年6月出售Elida Beauty业务(包含多芬姨妈皂、庞氏等20多个非核心美容个护品牌)[6] - 2024年7月出售净水器品牌Pureit 彻底退出净水市场[6] - 计划出售高端护肤品牌Kate Somerville和REN(2015年收购)[6] - 非核心业务出售旨在聚焦未来有潜力的业务 优化资源分配[6] 财务表现 - 2018-2021年营收维持在510亿-520亿欧元 增长缓慢[6] - 2022年营业额601亿欧元(增长14.5%)但净利润同比下降6.92%至29.05亿欧元[7] - 2023年营业额596亿欧元(低于分析师预期) 净利润64.9亿欧元(低于上年76.4亿欧元)[7] - 2024年营收608亿欧元(同比增长1.9%) 净利润连续第二年两位数下滑[7]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01亿欧元(同比下滑3.2%) 基础营业利润58亿欧元(同比下降4.8%) 净利润38亿欧元(同比下降5.1%)[7] - 汇率不利因素影响-4% 净资产处置影响-2.5%[7] 业务部门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五大业务部门中仅冰淇淋业务实现正增长(营收46亿欧元 同比微增0.2%)[8] - 美容与健康、个人护理、家庭护理、营养品四大业务均承压[8] - 唯一正增长的冰淇淋业务已被列入分拆计划(预计2024年底完成)[8] 市场竞争与挑战 - 面临宝洁、欧莱雅等竞争对手压力[9] - 消费者需求向天然、有机方向转变导致部分产品销量下滑[9] - 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挤压利润空间[9] 转型措施 - 优化产品结构并聚焦核心业务[9] - 加强品牌建设以提升品牌价值[9] - 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运营效率[9] - 加大研发投入创新产品和服务[9] - 预计2025年基础销售额增长3%-5% 基础营业利润率略高于2024年的18.4%[7]
突发,联合利华高管团队面临大面积审查,继7500人裁员计划后宣布25%高管“改组”
36氪· 2025-09-04 03:37
核心观点 - 联合利华正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组织重组和业务剥离 包括对前200个关键管理岗位进行审查 约四分之一高管可能被改组 同时计划三年内裁员7500人 占全球员工总数5.9% 以节省8亿美元成本 [1][2] - 公司战略聚焦核心业务 剥离冰淇淋业务(占全球销售额16%)并出售多个非核心美容品牌 同时加大对30个核心"强势品牌"的投入(贡献70%销售额) 目标实现年销售增长3%-5%和基础营业利润率超过18.9% [2][3][6] - 中国市场面临显著挑战 2024年销售额出现中个位数下滑 公司通过引入高端品牌(如NEXXUS)和投资本土新锐品牌(如Messy)试图挽回份额 但面临激烈本土竞争和总部决策僵化的双重压力 [8][11][12] 管理层重组 - 新任CEO费尔南德斯对前200个关键管理岗位逐一审查 约四分之一高管可能被改组 [1][2] - 自2023年10月以来 公司一半以上领导团队成员已更换 包括CFO、首席增长官及多个业务总裁等要职 [6] - 过去18个月已裁减约18%白领员工 以精简管理层级和强化问责 [7] 全球裁员计划 - 未来三年全球精简约7500个岗位 相当于员工总数5.9% 主要针对白领群体 [2] - 裁员旨在节省约8亿美元成本 提升运营效率和利润率 [2] 业务剥离与聚焦 - 计划2025年底前剥离冰淇淋业务(包括梦龙、可爱多等品牌) 该业务占全球销售额16% 部分国家贡献超30%营收 [2] - 2024年出售Elida Beauty业务(含多芬姨妈皂、庞氏等20多个品牌)和净水器品牌Pureit 并计划出售高端护肤品牌Kate Somerville和REN [6] - 聚焦30个核心"强势品牌"(贡献70%销售额) 2024年上半年增加7亿欧元营销投入(85%投向核心品牌) 带动这些品牌销量增长4% 目前占营业额75% [6] 财务表现与目标 - 2024财年营收608亿欧元 同比仅增长1.9% 净利润连续第二年两位数下滑 [4] - 目标2025年实现年销售增长3%-5% 基础营业利润率超过18.9% [3] - 剥离冰淇淋业务后 预计基本销售增长可达5% 利润率将提高 [3] 中国市场挑战 - 2024年中国区销售额中个位数下滑 拖累亚太市场表现(新兴市场基础销售额增长3.5%) [8] - 中国市场拖累高端美妆业务 亚太区业绩连年下滑主因中国消费疲软 [8] - 中国护发及头皮护理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 但竞争加剧 [12] 中国市场应对措施 - 2024年引入高端洗护品牌NEXXUS 并启用本土代言人 [11] - 联合利华创投领投新锐护发品牌Messy的500万美元融资 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11] - 2024年8月更换中国区总裁 由陈戈接替瞿巍 [9] 竞争环境 - 欧莱雅通过收购高端美发品牌和引入新品加码竞争 [12] - 本土企业如珀莱雅、贝泰妮通过收购和孵化进入洗护发赛道 [12] - 新品牌需在技术创新和营销打法上突破才能脱颖而出 [12]
2025七夕电商营销大赏:哪些品牌策略脱颖而出?
搜狐财经· 2025-09-01 19:14
奢侈品行业营销策略 - 萧邦与泡泡玛特DIMOO WORLD合作推出七夕限定套装 包含三款DIMOO公仔及ICE CUBE系列珠宝 通过明星直播间在小红书引发互动热潮但品牌与IP融合被指生硬且客群定位不清晰[1][8] - LOEWE通过微短剧《鹊定爱》结合喜鹊文化 在微博与小红书平台实现精准人群渗透 短剧"土味"元素对品牌高端形象造成冲击[1][16] - Tiffany采用《我 是爱的主语》七夕电台形式 与头部播客及明星合作 在小红书成功传递品牌理念[1] 美妆行业营销实践 - 自然堂回归喜马拉雅源头并与非遗梭织技艺结合推出广告片 在线下发起互动活动 以抖音为主要传播阵地且内容形式多样[3] - SK-II再次联手五月天发布大片并推出特别礼盒与快闪店 以情怀和日常生活为核心内容 在小红书和抖音获得广泛关注[3] 快消与食饮行业营销特点 - 伊利聚焦银发群体推出"黄昏恋的100个理由"企划 在抖音引发子女群体共鸣但部分受众认为主张与现实存在差距[3] - 霸王茶姬推出"凤凰于飞"七夕限定系列 结合畲族婚俗传统 在抖音和小红书均衡投放并围绕产品包装展开传播[3] 平台营销活动表现 - 淘宝闪购与林一合作打造广告大片与主题企划 通过杭州1314路"痛车"等线下活动激发用户打卡热情 小红书成为主要传播平台[5] 数据表现与渠道效果 - 萧邦联名活动总声量达467 总互动量249.7万次 小红书话题萧邦IceCube获得超500万次浏览 小红书渠道占比98%的声量和86%的互动量[8][13] - LOEWE短剧在微博借势明星实现精准渗透 小红书通过解读类内容深度破圈 总互动量达369.5万(微博)和365.9万(小红书) 抖音声量占比96%[16] - 萧邦商业笔记互动均值510次 头部达人互动量8,198次 腰部达人2,995次 初级达人3,183次[13] - LOEWE投放62篇内容 预估金额69万元 商业笔记互动均值抖音1,634次 小红书6,302次 微博810次[16]
2025七夕营销大赏:五大行业品牌实战案例与消费者趋势深度剖析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55
核心观点 - 艺恩报告复盘2025年七夕五大行业营销策略 涵盖奢侈品、美妆、快消、食饮及平台领域 通过案例与数据分析揭示品牌效能与消费者趋势 [1][6][10] 奢侈品行业 - Chopard萧邦联合泡泡玛特IP DIMOO WORLD推出七夕限定礼盒 含三款公仔及ICE CUBE系列珠宝套装 礼盒含「沉光之形」与「鎏金之影」公仔配项链 「纯粹构筑」大娃需消费10万元获赠 [11] - Chopard营销以小红书为主 话题萧邦IceCube浏览超500万次 声量467 互动量249.7万 但品牌与IP融合生硬且目标客群不明确 [1][15] - LOEWE采用微短剧《鹊定爱》融合七夕传说与喜鹊意象 借助微博明星陈都灵、陈哲远及小红书深度解读实现破圈 但土味风格冲击高端形象 [1] - Tiffany通过《我是爱的主语》系列内容探讨爱情个体主体性 联合头部播客及代言人唐嫣、张若昀 在小红书深度传递品牌理念 [1] 美妆行业 - 自然堂联合非遗"梭织绑典"推出广告片《遇见彩虹 自然好运》 以抖音为平台通过会员预热、联名礼盒及线下活动构建消费者深度联系 [2] - SK-II再度携手五月天发布大片《恋爱ing 晶喜ing》 推出限量花束礼盒及主题快闪店 通过小红书与抖音KOL投放借助情怀触达用户 [2] 快消行业 - 伊利聚焦银发群体与孟非合作推出"黄昏恋的100个理由"项目 在抖音引发子女群体共鸣 但部分受众认为主张与现实脱节 [4] 食饮行业 - 霸王茶姬推出"凤凰于飞"七夕限定系列 携手畲族展示婚俗传统 在抖音和小红书均衡投放 围绕产品包装与展示内容传播 [4] 平台行业 - 淘宝闪购与林一合作推出广告大片及"全城热恋"主题项目 线上线下联动 以小红书为主传播平台 线下曝光激发用户打卡热情 [4]
电商运营:2025七夕营销复盘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30
核心观点 - 七夕已成为品牌下半年营销布局的关键节点 品牌通过限定产品、主题体验等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传递独特的情绪价值[4][5][9] 奢侈品行业营销回顾 Chopard萧邦 x 泡泡玛特联名 - 萧邦与泡泡玛特旗下DIMOO WORLD联名推出七夕限定套装 包含三款DIMOO公仔[12] - 小红书为主要投放渠道 占比86% 微博互动主要来自明星内容[18] - 总声量467 互动量249.7万 小红书话题萧邦IceCube浏览超500万次[12] - 投放达人49位 预估投放金额72.3万元 商业笔记互动量集中在头部达人(8,198)和腰部达人(3,183)[18] - 品牌与IP融合生硬 客群定位模糊 被部分受众质疑联名策略[18][19] LOEWE七夕《鹊定爱》短剧 - 携手演员陈都灵、陈哲远推出五集原创微短剧 以"鹊"为文化意象贯穿全片[22] - 总声量945 互动量1,172.8万 小红书话题鹊定爱浏览超200万次[22] - 微博借明星实现精准渗透 陈哲远互动量369.5万 陈都灵互动量365.9万[26] - 投放62篇内容 预估投放金额69万元 92.7%集中在小红书平台[26] - 短剧"土味"印象对品牌高端调性形成一定冲击[27] Tiffany七夕电台企划 - 推出《我 是爱的主语》系列播客 联合唐嫣、张若昀等探讨爱中个体主体性[29] - 总声量3,597 互动量95.2万 小红书话题我是爱的主语浏览超100万次[29] - 小红书为核心传播渠道 占比72% 通过深度内容实现品牌理念传递[32] - 构建五大内容主题矩阵 最高单条互动量达9.6万[32] 美妆行业营销回顾 自然堂《遇见彩虹 自然好运》 - 携手非遗梭织绑典推出广告片 重回喜马拉雅源头进行文化溯源[36] - 总声量3,429 互动量44.8万 小红书相关话题浏览超300万次[36] - 抖音为主要传播阵地 内容类型多元 包括非遗传承人故事讲述[36][37] - 发起"吸好运"活动 将七夕祝福升华为面向全体女性的集体祝福[36] SK-II《恋爱ing 晶喜ing》 - 再度联手五月天发布广告大片 推出神仙水花束礼盒与线下快闪店[7] - 以小红书、抖音为核心投放渠道 侧重初级及腰部KOL投放[7] - 内容融合音乐情怀、爱情主题与日常生活场景[7] 快消行业营销回顾 伊利"黄昏恋的100个理由" - 联合主持人孟非聚焦银发群体情感需求 讲述黄昏恋故事[7] - 抖音平台引发子女群体共鸣 但部分受众认为主张与现实存在差距[7] 食饮行业营销回顾 霸王茶姬"凤凰于飞"限定系列 - 推出七夕限定产品 携手畲族展现传统婚俗文化[7] - 抖音、小红书均衡投放 围绕包装改造、产品展示等内容传播[7] 平台行业营销回顾 淘宝闪购全城热恋企划 - 联合艺人林一打造广告大片与线下主题企划[7] - 小红书为主要传播平台 杭州1314路"痛车"等线下曝光激发用户打卡热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