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

搜索文档
滨城图强:以“三区联动”塑百强新城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06:4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张永滨 郭文艺 9月21日,2025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交流会召开,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 中,滨城区成功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88位。这是该区在高新区建设、中心城区品质提升、 高铁片区未来布局上精准发力、系统推进的必然结果。 高新区崛起:打造产业强区的"核心引擎"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滨城区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投入巨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让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 2023年,滨城区启动了建区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品质提升工程,计划三年投入180亿元,实施126个城市 更新项目。实施城中村改造,交付完成安置区16个,交付安置房15735套,数量位列全市第1位,实施老 旧小区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在册老旧小区既定改造任务。打通"断头路"是市民感受最直接的变革。近年 来,盛华路等"四路三桥"建成通车,城区13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实施秦台河综合改造提升工程,清淤 底泥13万方,新建地下排水管网92公里,清淤管网586公里,彻底疏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路通了, 心顺了"成为市民的普遍心声。 同时,滨城区高标准提升7个农贸市场,整治30条背 ...
广州番禺“顶流”商圈,如何靠硬实力跻身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南方都市报· 2025-09-23 13:11
行业活动与产业升级 - 2025广东时装周-秋季(第36届)在番禺举办 10天内超80场主题活动 200余家品牌全球展销 吸引30余个国家采购商 达成意向合作超10亿元 [2][4][5] - 广东时装周连续三届落户番禺 为区域带来近15亿级世界曝光量 2024年番禺纺织服装(含皮具)产业规模达214.06亿元 同比增长16.48% [2] - 本土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2024年两季时装周番禺企业参与数量为30家(占比10%) 2025年春季增至70家(占比20%) 实现翻倍增长 [4] 企业发展与集群建设 - 番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获"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证 "四上"企业数量从2023年206家增至2025年上半年225家(增长4%) 专精特新企业从2023年12家增至2024年14家 [2] - 品牌博斯绅威参与时装周后网球系列销售额增长6% 企业总部从珠江新城迁至长隆万博商务区 看重区域成熟产业链和设计师资源 [4] - 时装周累计引入9个品牌首店 带动23家优质企业落户或新增注册 推进10个产业用地项目 投资额达36.37亿元 [6] 商圈发展与经济活力 - 长隆万博商务区集聚希音、海大集团、长隆集团三大千亿级龙头企业 2024年拥有超百亿元营收楼宇1家 超亿元税收楼宇4家 [7] - 2025年上半年商务区市场主体突破3万家 "四上"企业超600家 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获评"中国商务区总部经济竞争力20强"等国家级荣誉 [7][9] - 创新"7×24"子夜经济模式 以四海城为试点整合夜间文旅活动与24小时商圈 推动夜间客流量同比增长超30% [10] 商业配套与消费升级 - 大湾区首座K11 Select将于2025年9月底试营业 聚焦年轻家庭消费群体 晟潮c-wave、雅致等多家酒店陆续开业 [12] - 商圈涵盖番禺万达广场、天河城等传统购物中心 以及四海城、敏捷广场等开放式公园街区 形成国际化多元消费场景 [10] 区域规划与交通枢纽 - 2023年万博商务区从1.5平方公里扩容至7.2平方公里 与汉溪、里仁洞连片发展 定位"广州南部CBD" [13][16] -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和琶莲城际铁路开通 实现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半小时直达 形成商旅文深度融合的交通枢纽 [1][13] - 规划建设长隆万博至广州南站10公里黄金走廊 通过统一产业谋划和基础设施联通促进客流、商务流融合 [16] 人口与城市发展 - 番禺区常住人口从144.86万人增至282.29万人 十年翻倍 增速全市第一 高品质宜居宜业环境吸引人口集聚 [16]
北京即将迈入5万亿,广深还追得上吗?
搜狐财经· 2025-09-18 22:17
文|凯风 一线城市的天花板,又抬高了。 日前召开的主题发布会透露,"十四五"收官时(2025年末),北京GDP将站上5万亿台阶。 这意味着,继上海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与深圳、广州、香港等拉开差距。 北京上海经济为何这么猛?广深能否再次迎头赶上? 01 京沪GDP迈进5万亿,意味着什么? 环顾国际,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GDP超过5万亿(约7000亿美元)的仅有20多个。 这一数字,超过瑞典、比利时、泰国等国家,一城可敌一国,说是"富可敌国"不算夸张。 放眼国内,GDP超过5万亿的省份只有11个,京沪GDP已超近2/3省域。 京沪是省级的直辖市,也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属于万亿俱乐部的领头羊。 目前,我国内地共有27个万亿GDP城市,未来几年有望扩容到30席。 这意味着,万亿城市早已不再稀缺,万亿GDP的含金量也不复以往。 毕竟,同为万亿城市,但经济梯度相当明显: 5万亿的京沪,4万亿的深广渝,2万亿的苏成杭武,1.5万亿-2万亿还有6座城市,万亿区间更有10多座城市。 当京沪联袂跻身5万亿,GDP10强城市也将集体站上2万亿,这是新的竞争起点。 02 京沪GDP,何以与广深拉开差距? 过去2 ...
“黄金地块”挥别最后一杆,深圳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变身体育公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晓慧 深圳报道 位于深圳福田区黄金区位的深高球场,即将告别它的传统使命。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深圳市特发文体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特发文体")公告,深高球场 将于9月20日起停止高尔夫打球业务。 深圳高尔夫俱乐部1982年申报立项,球场于1985年开业,坐落于深南大道6003号。球场的土地使用权人 为香港华联实业公司旗下的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简称"深高公司"),运营方特发文体则隶属于 深圳市特发集团。 据公开信息,该球场是深圳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也是中国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早在2015 年,球场的土地使用期限就已届满,此后续期未果。 按照规划,原球场西区41.2公顷土地已被纳入深圳2025年土地整备计划,高尔夫球场绿茵地上将建起一 座体育公园。 这意味着位于香蜜湖畔的深圳核心区再获稀缺可开发空间,深圳将在金融业聚集区,按照总部经济+轨 道交通+公园绿地的复合开发模式,打造一块城市中心休闲区。 随着深圳高尔夫球场官宣停打,土地使用期限到期10年后,深圳高尔夫球场的收地工作迎来新进展。 上述文章中,还有两个关键信息值得关注:一是收地补偿工作完成后,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球场 ...
“十四五”以来 静安核心竞争力更强 特色优势更凸显 总部经济首发经济亮眼
解放日报· 2025-09-17 01:45
核心经济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369.9亿元,突破3000亿元关口,人均生产总值36万元,为2020年的1.5倍 [1] - 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2.2亿元,位居全市前列 [1] 总部经济发展 - 新增跨国公司及其他总部85家,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2家、民营企业总部26家,总部企业数居全市前列 [2] - 总部经济税收贡献年均增长11.1%,税收"亿元楼"92幢(中心城区第一),其中"月亿楼"9幢 [2] 外商投资与跨境服务 - 2021-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22个(较"十三五"同期增220个),合同外资48.3亿美元(增2.1亿美元) [2] - 设立中心城区首个境外投资许可咨询服务点和10个海外服务点,2024年助力长三角600余家企业跨境出海 [2] 新兴产业布局 - 美妆健康产业定位为千亿级新赛道,构建"政企医"协同的"美创静界"生态社区 [3] - 聚焦区块链、超高清视听、美妆健康三大赛道,打造"数通链谷""视听静界""美创静界"创新载体 [3] 消费经济与首店能级 - 2021年以来累计引进首店991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中心城区首位 [4] - 2024年新引入首店144家,含全球唯一路易威登巨轮概念店及4家亚洲首店、27家全国首店 [4] - 路易威登项目采用"首展+首店+首秀"模式,首月商圈日均客流50.93万人次(同比增61.7%),带动兴业太古汇销售额增70%、张园增110% [4] 城市更新与住房建设 - 完成47幅零星旧里改造(5000余证),实施12个成套改造项目惠及4849户居民 [6] - 完成2095户不成套旧住房改造(提前两年半),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495台,供应租赁住房1.5万套(间) [6] - 新增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近3000张,联寓公寓提供196间房(租金800-1000元/床)及配套生活设施 [5]
不到1年净增企业数超10万户 广州天河区是怎么做到的?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17:41
企业增长数据 - 天河区1至8月新设企业超15.7万户 同比增长125.6% 企业总量历史性突破70万户达71.0461万户 [1][2] - 企业总量占全市26.5% 同比增长20.2% 每百人拥有企业数达31户 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900户 [2] 产业体系与空间布局 - 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两业融合""两化转型"主攻方向 [3] - 形成"一芯一带两轴"空间格局 重点发展七大片区 1-7月78%新设企业集中于天河中央商务区 [3] - 新增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河软件园高唐分园 科韵园区南区及东英科技园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每年投入超10亿元精准扶持 出台招商11条及9大领域产业政策 [3] - 针对数字经济 总部经济 楼宇经济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3] 政务服务创新 - 开办企业实现0.5天办结 30项许可事项同步办理 推行"自主申报+AI审批"即报即办模式 [4][5] - 布设12台政务云窗口 推行"园区事园区办" 开展"百项解读助万企"行动 [5] - 创新"信用+金融+创新"服务体系 通过政企大数据平台提升政策兑现效率 [5] 数字经济发展 - 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773.75亿元 同比增长8.5% 占全区GDP22.2% 占全市33.4% [6] - 低空经济专利数量全市第一 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与应用规模全市最多 [6] - 广州数据交易所天河服务专区会员314家 交易标的529项 累计交易额14.38亿元占全市超50% [7] 重点产业集群 - 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覆盖电力巡检 安防执法等城市应用场景 [6] - 在AI+智慧交通等五大细分赛道涌现小鹏汽车 佳都科技等创新企业 [6] - 超30个人工智能项目入选省市创新应用榜单 数量居全市首位 [6] - 高标准建设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园 红专厂智能空间等产业集群 [7]
商业消费活力竞相迸发 上海静安首发经济特色凸显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8:22
以6月底揭幕的路易威登"非凡之旅"项目为例,该首发项目跨界融合时尚、文化、创意、消费等多元业 态,成为城市现象级地标,产生强大溢出效应。钟晓咏说,项目开展两个多月来,促进了南京西路商圈 日均客流超50万人次,同比增长62%,周边商场销售额平均实现翻倍增长。 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钟晓咏表示,静安以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首发经济。 2021年至今引进了991家首店,其中全球首店15家、亚洲和全国首店163家,包括苹果全球第二大旗舰 店、始祖鸟全球首家"博物馆店"等,规模、密度、能级稳居全市首位。首秀首展也呈现出"高密度、高 频次、高能级"特点。 通过实施保护性开发,静安将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打造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标。据钟晓咏介 绍,张园西区自2022年底开幕以来,先后入驻30余个高能级首店,举办首秀首展活动超200场。 作为上海高端品牌密度最高区域的南京西路商圈,"十四五"以来再新增国内外知名品牌600余个,总量 达2800多个,其中国际品牌占比超70%,享有"世界橱窗"的美誉。 "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发布会(第四场)9月16日举行。记者从该场发布 会上获悉 ...
第二个5万亿城市,要来了
虎嗅· 2025-09-16 03:57
北京和上海GDP突破5万亿的意义 - 北京GDP预计在2025年末达到5万亿元 成为全国第二个5万亿城市 与深圳 广州和香港等城市拉开差距 [2][3] - 全球GDP超过5万亿元(约7000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仅有20多个 北京和上海的经济规模超过瑞典 比利时和泰国等国家 实现"富可敌国" [4][5] - 中国内地GDP超过5万亿元的省份只有11个 北京和上海的经济总量已超过近三分之二的省份 [6] - 北京和上海作为省级直辖市 是万亿GDP城市俱乐部的领头羊 中国内地目前有27个万亿GDP城市 未来几年有望扩容到30个 [7][8] - 当北京和上海联袂跻身5万亿 GDP10强城市将集体站上2万亿 这是新的竞争起点 [12] 京沪与广深GDP差距拉大的原因 - 过去20多年京沪GDP一直稳居前二 但对广深的领先优势在两次经济普查期间由于统计口径调整而放大 [13][15] - 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中 研发投入计入GDP 上海GDP调增3332亿元 北京调增2786亿元 上修幅度接近10% [16][17] - 2023年第五次经济普查中 自有住房以"虚拟租金"形式计入GDP 数字经济纳入普查 上海GDP调增4185亿元 北京调增3593亿元 上修幅度超过所有省份 [18][19] - 两次经济普查直接给京沪一次性增加6000亿至7000亿元的增量 而广深只有1000亿元左右 差距就此拉大 [20] 各城市国家定位和核心功能对比 - 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7][29] - 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28][29] - 广州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商贸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性门户 [29] - 深圳定位为经济特区 国家创新型城市 全国性经济中心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外开放门户 [29] - 重庆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29] - 苏州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9] - 成都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部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9] - 杭州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9] - 武汉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部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29] - 南京定位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部产业创新中心 [29] 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 - 北京拥有最多的互联网企业 最强的科研团队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抢得先机 金融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 与上海处于同一水平 [36][37] - 上海以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为支柱 是大飞机和造船业等大国重器的中心 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40] - 深圳是少有的集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城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占工业半壁江山 已拿下工业 出口 市场主体和企业研发投入第一大市之位 [41][43] - 广州以汽车 电子和石化为传统支柱 低空经济 无人驾驶 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正在发力 城市功能更为综合 二三产业相对均衡 [44][45] - 深圳金融业GDP为4700亿元 广州金融业GDP为3000亿元 [38] 广深追赶京沪的潜力和挑战 - 2000年至今深圳与上海GDP之比从45%提高到68% 达到北京GDP的74% [23] - 短期来看广深GDP很难追上京沪 与北京之间还差了一个东莞的体量 [24] - 差距拉大的原因包括行政级别 国家定位的悬殊 以及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差异 [25][32] - 京沪地位相对超然 一个政治文化中心 一个经济金融中心 几乎所有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都难以绕开 [33] - 广深早年的先行先试权已不复存在 更多要靠自力更生 在市场竞争中拼搏 [34]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 人工智能 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大产业正在崛起 这些产业将决定未来胜负 是广深不能错过的机遇 [47][48]
上海静安“十四五”以来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4家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3:10
人民财讯9月16日电,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翟磊在9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部经济是静 安经济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也是静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十四五"以来,静安新增跨国 公司地区总部54家、累计达到142家,总量占上海市11%,此外还有民营企业总部26家、贸易型总部18 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创新型企业总部3家。总部经济贡献度从2021年的14.4%提升到去年的17.8%, 预计今年还会有进一步提升。 ...
“硝烟”不断 总部经济变局中锚新机
中国青年报· 2025-09-15 23:1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正通过合作与创新驱动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升级 以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 并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1][6][13] 总部经济的战略价值 - 总部经济通过集聚人才 资本 技术资源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提升城市品牌与财政收入 [2][3] - 中国总部经济全球领先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130家中企上榜 数量居全球第二 [3] - 北京是总部经济核心枢纽 47家企业入选2025年世界500强 连续13年居全球城市之首 [7] 城市实践与竞争优势 - 北京CBD成为外资集聚高地 拥有500余家总部企业 260余家世界500强 12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全市近一半 [7] - 昆明凭借门户优势与成本红利吸引总部企业 人力成本为东部沿海1/3 工业用地价格为一线城市1/2 绿电占比90% [8] - 城市吸引总部企业需三大关键要素:高端资源集聚环境 产业生态构建 营商环境优化 [8] 跨国公司深耕中国战略 - 松下将业务总部迁至中国 在华业务规模从全球1.5%提升至25% 与超6000家中国供应商协作 战略升级为"在中国为全球" [11] - 埃尼集团加大在华投资 聚焦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与地沟油生物燃油领域 寻求"中国资源+全球技术"协同 [12] -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升级 从行政支持转向战略决策核心 并与生产 销售 研发深度绑定 [12]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数字技术重塑总部经济形态 远程协同与物联网技术推动"数字总部""智慧楼宇"发展 [6] - 中美企业主导全球数字投资前20强 多家中企总部位于北京 [4] - 新质生产力需融合数字化转型与AI技术 强化研发投入与ESG建设 [12] 发展路径与生态构建 - 总部经济发展需四大要素:系统性产业生态圈 优化营商环境 智慧基础设施 人才吸引机制 [8] - 全球总部经济需平衡区域化布局与全球化协同 楼宇经济需应对供需失衡与数字转型压力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