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欲望社会
icon
搜索文档
洪灏:年轻人要多买股票,如果钱存银行就失去了复利增长机会!巴菲特大部分财富50岁后积累,年轻人有很多机会犯错
搜狐财经· 2025-09-28 06:5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 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与此同时,洪灏也表示相信年轻人还需要做更多的股票投资。"如果你的钱存在银行里,它就失去了复利增长的机会。"他举例表示,"巴菲特很成功,但是 他绝大部分财富都是在他50岁以后增长的,因为他不断地积累、积累、积累,通过复利积累了财富。年轻人可以有很多机会犯错,犯错了还可以从头再 来。" 格隆汇9月28日|著名经济学家洪灏此前表示此轮牛市是"单身牛",他近日进一步解释称:"我只是在做一个比喻,就是说大家存钱存了很久,辛辛苦苦的, 为什么不投一点股市呢,大概是这个意思。当然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现在年轻人的确是进入了低欲望的社会,不像以前那么喜欢买名牌了,也会导致可 支配的收入用作别的用途。" ...
界面荐书 | 年轻人不爱用信用卡了
新浪财经· 2025-09-07 01:34
消费行为转变 - 信用卡使用量显著下降 14家银行上半年信用卡余额缩水2000亿元 [1] - 年轻消费者偏好转向花呗 白条等分期支付工具 信用卡被视为传统支付方式 [1] - 持卡理念从多张卡转向精简 持卡人倾向于保留1-2张信用卡 [1] 消费文化演进 - 超前消费吸引力下降 理性消费与储蓄意识提升 [1] - 消费从符号化转向实用化 分期软件提供即时商品获取优于信用卡积分兑换 [1] - 低欲望社会现象显现 降低欲望成为对抗焦虑的方式 [2][4] 金融工具变革 - 支付方式技术迭代 一键支付替代传统账单管理 [1] - 稳定币发展顺应货币演化逻辑 解决电子货币价格波动缺陷 [19] - 数字货币与稳定币关系受关注 人民币锚定型稳定币具发展潜力 [19] 财富管理理念 - 理财决策受心理因素影响显著 需克服人性弱点实现守富 [21] - 新收入模式兴起 通过能力复用突破单一职业限制创造财富 [13] - 4%理财法则与分散化投资组合被视为保障长期幸福的手段 [23] 社会经济学研究 - 低欲望社会特征包括人口减少 高龄化及年轻人欲望低落 [4][5] - 消费主义历史演进揭示资本与媒体对消费行为的塑造 [11] - 财富与幸福感关系重构 体验式消费比物质消费更能带来持久快乐 [23]
为什么伦敦和日本放弃了卫星城建设?
虎嗅· 2025-08-12 23:27
卫星城概念与起源 - 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构想 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镇以融合城乡优点 [1] - 卫星城核心职能为缓解中心城市人口 环境 交通压力 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 [2] - 区别于"摊大饼"式城市扩张模式 卫星城可避免城市持续膨胀带来的交通环境恶化问题 [3] 国际实践与演变 - 英国 日本 苏联 法国 美国等国实践卫星城模式达120余年 该模式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扩散 [4] - 二战后伦敦中心区人口超800万 面临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 资源紧张等城市病 [6] - 1944年大伦敦规划建设4个同心圈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 住房政策引导企业人口外迁 [7][10] - 英国新城累计安置225万人口 创造111万就业岗位 吸引梅赛德斯 大众 尼桑等跨国企业入驻 [9][12] 卫星城建设成效与问题 - 米尔顿·凯恩斯成为高科技企业聚集地 吸引雅马哈 达美乐等国际品牌设立总部 [11][12] - 1939-2015年伦敦核心区人口下降15% 外围增长35% 但卫星城出现"睡城"现象 [14][17] - 早期卫星城缺乏商业娱乐配套 引发"新城忧郁症" 通勤压力反加剧中心城市拥堵 [16][17] - 资源过度倾斜卫星城导致伦敦内城衰败 东区出现贫民窟 犯罪率攀升 [18][19][24] 发达国家回归市中心趋势 - 1979年撒切尔政府终止卫星城补贴 转向内城复兴 金丝雀码头转型为新兴金融中心 [25][28] - 2004年伦敦新规划明确市中心优先权 Shoreditch聚集亚马逊 思科等科技企业形成"伦敦科技城" [27][28] - 国王十字区从红灯区蜕变为商业中心 吸引路易威登 脸书等企业入驻 [30] - 东伦敦科技集群聚集1600家科技公司 获政府4亿英镑投资支持 [31] 日本卫星城经验教训 - 1958年东京借鉴伦敦模式 在50公里半径内建设三类新城:睡城 产业城 副中心 [38][40] - 多摩新城承接东京住房需求 筑波科学城集中全国30%科研机构 40%科研人员 [42][43] - 经济泡沫破裂后 睡城和产业城衰退 横滨 幕张等副中心因产业多元化保持活力 [46][48] - 2000年后东京出现"再城市化" 中心区人口回流率达80% [52] 城市化发展规律 - 城市化率超70%后扩张需求减弱 高端服务业更依赖中心城区密度 [57][59] - 全球进入"存量时代" 市中心通过硅巷模式集聚创新要素 [62][63] - 老城区在公共服务 人才密度方面具天然优势 挤压卫星城发展空间 [65]
从失去的30年说起,打工人能从日本学来什么教训
虎嗅· 2025-08-08 02:23
核心观点 - 日本经济停滞30年后出现复苏迹象 劳动力市场薪资水平显著高于中国同类岗位 引发对经济发展模式和职业选择的反思 [3][4][5] - 中国当前考公考编热潮与日本历史政策存在相似性 政府通过基建和文旅项目缓解就业压力的做法可能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7][16][19] - 房地产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重要来源的循环模式面临瓶颈 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在经济下行期可能存在违约风险 [23][24][43] 薪资水平对比 - 日本药妆店暑期工时薪达1600日元(约80人民币) 月薪可达1.4万人民币 [3] - 中国上海星巴克咖啡师时薪仅20-25人民币 日薪差距达4倍 [4] - 深圳中学教师岗位2021年提供30万以上年薪 吸引清北博士硕士竞聘 [25][26] 就业政策导向 - 2023年中国公务员考试260万人报考3.7万岗位 2024年报考人数超300万 录取比例达77:1 [12] - 上海2022年要求街道办和居委会招聘应届毕业生 国企被要求侧重校招 [14] - 日本1992年推出乡村基建振兴法案 1995年推出乡村休闲促进法 通过基建投资缓解就业压力 [16] 资金循环模式 -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依赖房地产上涨带来的税收 形成"房价上涨-政府税收增加-基建投入加大-房价进一步上涨"循环 [23][24] - 深圳教师高薪部分依赖政府补贴 补贴资金最终来源为房地产带来的税收 [27] - 日本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出现债务危机 导致平成大合并政策缩减开支 [29][31] 历史经验教训 - 日本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在需求不足情况下主要为安置就业 最终因财政压力被迫缩减 [19][32] - 参与政府项目的职场人履历脱节 被迫从事低端服务业导致学历贬值 [33][34] - 经济上升期跟随政策导向可能获得收益 经济停滞期政府政策可能出现违约风险 [41][43]
经济越来越差,这八大行业越赚爆!
创业家· 2025-07-28 10:05
核心观点 - 低欲望社会中消费分级和需求迁移带来新的商业机遇 [4][5] - 日本"失落30年"期间八个逆周期行业实现高速增长 [3] - 中国消费市场出现与日本相似的结构性变化 [6][7][9][10][14][16][19][22][23][27][28] 二手经济 - 日本二手奢侈品市场以"大黑屋"为代表收入暴涨 [6] - 中国二手平台红布林、胖虎业务大涨 [7] - 闲鱼日活破亿,转转GMV大幅飙升 [9] 宠物经济 - 日本Inaba靠猫粮上市,中国乖宝(中宠)股价强劲 [10] - 诚实一口、凯锐思等宠物品牌销量持续攀升 [11] - 新瑞鹏宠物医院、泰淘气宠物保健品大幅增长 [12] 成人护理 - 日本尤妮佳靠成人纸尿裤翻身 [14] - 日本成人纸尿裤市场规模突破100亿美元 [15] - 中国可靠等成人护理产品潜力巨大 [16] 健康食品饮料 - 日本三得利无糖茶、明治无糖酸奶崛起 [19] - 中国东方树叶无糖茶、简醇无糖酸奶增长 [19] - 东鹏特饮、外星人电解质水等功能饮料受追捧 [19] 颜值经济 - 锦波生物因薇旖美胶原蛋白市值破400亿 [22] - Ulike脱毛仪和极萌美容仪年销量破百亿 [22] - 医美级家用美容设备需求激增 [22] 户外解压 - 日本Snow Peak靠露营装备年赚50亿 [22] - 中国凯乐石、探路者等户外品牌销量攀升 [22] 情绪经济 - Labubu潮玩和名创优品业绩飙升 [23] - Rio低度酒开创微醺消费场景 [23] 懒人经济 - 安井、三全等速冻食品稳健增长 [28] - 科沃斯、云鲸等智能家电解放双手 [28] - 技术兑换时间成为核心价值主张 [29]
日本经济下行期,年轻人用冷漠对抗社会
虎嗅· 2025-07-20 10:30
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反映的社会现象 - 剧集以冷静视角呈现当代日本年轻人日益疏离的人际关系,没有传统温情或励志叙事 [2] - 女主角深海晶的"表情管理"细节反映了日本年轻人表达真实情绪成为奢侈的社会现象 [3] - 日本总务省2022年调查显示20~34岁人群中超过40%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可倾诉烦恼的朋友,比例较十年前上升约10个百分点 [4] 代际对立的加剧 - 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4年的26%增至2022年的29.1%,15~29岁人群中有41%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 [5][10] - 社会抚养比从1990年5.8:1降至2022年2.1:1,预计2050年将降至1.3:1 [6] - 199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面对"非正式雇佣",与享受终身雇佣制的上一代形成"期待落差" [7] 职场关系的淡漠 - 日本正式员工比例从1990年81%降至2021年63%,20~34岁非正式员工比例从17%升至36% [13] - 终身雇佣制崩溃使职场关系工具化,员工平均任职时间缩短导致"无声离职"现象普遍 [17][18] - NHK纪录片《无缘社会》记录派遣工铃木案例,反映临时工缺乏职场归属感 [14] 亲密关系的瓦解 - 2022年调查显示18~34岁未婚者中70%男性和60%女性没有交往对象,42%男性和35%女性表示"不想谈恋爱" [20] - 日本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中"单人消费品"份额2022年首次超过35% [24] - AI聊天软件Replika日语版上线3个月下载量达几十万,反映虚拟陪伴需求增长 [23] 社会经济背景 - 日本总和生育率2022年为1.3,远低于人口替代水平 [10] - 2018年新生儿数92.1万创明治以来最低,30~34岁女性终身未婚率达27.4%,较20年前翻番 [10] - 经济停滞导致"关系通胀",收入停滞而生活成本上升迫使年轻人重新评估亲密关系价值 [23]
未来10年,很多赚钱商机都藏在这些新兴产业里
创业家· 2025-07-11 10:07
中日消费经济对比与启示 - 中国消费经济增速放缓,创业者寻求突围,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成为重要参考案例 [4] - 日本学者认为经济已进入"值得庆贺的高原",物质贫困基本消除,追求发展速度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5] - 日本形成"断舍离"、低欲望等消费倾向,与简约、极致的生活态度一脉相承 [6] - 三浦展将日本消费分为四个阶段:同质化、差异化、理性简约化和精神化阶段 [7][8] - 中国目前处于第二到第三消费时代之间,但第四消费时代先兆已现 [11] 老龄化社会与消费特征 - 日本60岁以上老人持有国民资产一半以上,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2021年达19%,2035年将达30% [17][18] - 日本老人平均持有3500万日元去世,显示老年人消费需求未充分释放 [16] - 中产阶级分化现象在中国上演,部分人更富,更多人走向经济实惠 [20] - 日本8成为中低收入人群,催生"新奢华产品"概念,优衣库、无印良品等低消费品牌受益 [22] - 消费降级时代催生新业态,如名创优品原型大创产业、堂吉诃德等 [24] 日本观光业成功经验 - 东京迪士尼和大阪环球影城位列全球主题公园前五,2019年入园人数均超1500万 [27] - 休闲度假产业发达,轻井泽等成为全球著名度假目的地 [29] - 农文旅产业兴旺,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格局,如MOKUMOKU农场初期投资仅200多万人民币,现年收入4亿多 [29][35] - 工业旅游特色鲜明,帮助老字号企业焕发活力 [29] - 艺术文化赋能成功案例:越后妻有、濑户内海艺术节,茑屋书店成为超级IP [29] - 传统节庆包装如京都祗园祭、大阪天神祭等吸引大量游客 [29] - 动漫IP资源丰富,大阪环球影城引进哈利波特、美少女战士等IP成为"世界最强娱乐旗舰店" [30] 观光业成功原因分析 - 2003年提出"观光立国"国家战略 [34] - 口红效应:经济不景气时休闲度假消费反而增加 [34] - 重大事件改变价值观,追求小确幸和身心健康 [34] - 家庭观念深,以家庭为核心的"微度假"业态兴旺 [34] - 精细化运营管理和工匠精神提供极致服务体验 [34] - 重视美感与设计力,形成强大软实力 [35]
国家级催婚:日本「单身税」要来了,影响有多大?
36氪· 2025-07-05 12:26
日本人口危机与生育政策 核心观点 - 日本面临严峻人口危机,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创新低[17][18] - 政府计划2026年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按收入阶梯征收2400-12000日元/年税费补贴育儿家庭[5][6] - 30年累计投入超66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刺激生育,但生育率仍持续下滑[31][37] 人口现状 - 总人口从1.28亿降至1.238亿,国民人数萎缩至1.2亿,2023年减少近90万人[17][18] - 2023年结婚登记数不足50万对创1945年来新低,独居家庭占比达38%[24][25] - 预测2035年15岁以上人口半数单身,1/3男性和1/5女性终身不婚[26] 生育刺激政策 - 现行补贴:一次性生育补贴5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0-3岁儿童每年12-18万日元补贴[33] - 教育支持:幼儿园至高中免费,三孩家庭公立大学学费全免(含医科)[34][35] - 新征税方案:2026年起年收入200万日元者缴2400日元,1000万日元者缴12000日元,逐年递增[6] 社会文化因素 - "三不主义"(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盛行,东京52%家庭为独居[22][25] - 经济停滞、阶层固化、职场内卷成为隐性生育抑制因素[41] - 政策仅能减缓下滑速度,难以逆转代际生育惯性[38][42] 国际比较 - 历史案例:苏联曾征"无孩税",韩国21%民众支持"单身税"[13][14] - 日本特殊性:生育率世界垫底+老龄化率全球第一+单身比例最高[20]
跌破70万,日本“单身税”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7-03 02:21
日本"单身税"政策分析 - 日本将从2026年4月起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 所有医保参保者需按年收入阶梯缴纳 最高扣除额达19800日元/年 [1] - 缴费标准随收入递增 例如年收入1000万日元者2028年需缴纳19800日元 而200万日元收入者同期缴纳4200日元 [2] 日本人口结构危机 - 2024年新生儿数量跌破70万 较原预测提前15年 死亡人数达160万 自然人口连续18年负增长 [3] - 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29.3% 每3人中即有1名老人 联合国预测2100年总人口或降至7500万 [6] - 男性终身不婚率28% 女性18% 若不改善 每3名男性中1人终身未婚 每4名女性中1人未婚 [8] 生育激励政策体系 - 生育补贴包含50万日元一次性补助 180天带薪产假(前180天支付67%工资) [9][10] - 儿童津贴覆盖0-18岁 3岁前每月1.5万日元 高中阶段学费全免 三孩家庭大学学费最高减免70万日元/年 [10] - 幼儿教育(3-5岁)及公立高中学费全免 私立高中每年补助11.88万日元 [10] 劳动力市场现状 - 2024年应届生平均月薪33万日元(+3.8%YoY) 正式员工月薪34万日元 非正式员工仅23万日元 [14][16] - 非正式员工占比达37.1% 百家大型企业中60家非正式员工比例超80% [16] - 年功序列制导致中层掌握60%社会财富 物价上涨2.5%削弱工资实际购买力 [16][19] 行业影响与现象 - 低欲望社会催生动漫及成人产业发展 年轻人通过虚拟内容缓解现实压力 [13] - 零售服务业非正式用工普遍 例如くら寿司非正式员工占比87.74% すかいらーくホールディングス达86.39% [17][18] - 教育行业典型企业如東京個別指導学院非正式员工比例95.61% リソー教育达89.28% [17]
推绳子:通缩是现代经济的“抑郁症”
36氪· 2025-07-02 23:22
通胀与通缩的治理机制 - 治理通胀的核心是"收水"即回收市场过剩流动性 需注意节奏避免过度伤害企业[1] - 治理通缩难以通过简单"放水"实现 因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 银行宁愿持有低息存款也不愿放贷[1] - 通缩环境下名义利率下降但实际利率上升 例如贷款利率3%+通缩-1%=实际利率4%[2] - 通缩中企业和居民借贷意愿低迷 政府成为主要借贷和支出主体[3] 财政政策的作用 - 政府支出分为直接投资基建和直接向民众发钱两种形式[4] - 凯恩斯主义基建投资需具备乘数效应 否则可能加剧政府债务危机[5][6] - 直接向民众发钱能更有效刺激消费 如中国"以旧换新"政策和美国疫情补贴[7] - 消费补贴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问题 日本案例显示福利提升未改变储蓄习惯[7] 通缩的社会心理特征 - 通缩本质是社会信心危机 表现为消费延迟和企业投资保守[9][11] - 日本"低欲望社会"现象:年轻人不买房不结婚 中产消费低迷[11][12] - 日本企业呈现"三不"特征:不盈利不破产不转型 大企业囤积现金[12] - 通缩具有自我强化特性 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的社会心理[11] 历史通缩案例分析 - 美国镀金时代通缩源于金本位限制+生产力提升 属良性通缩[12][13] - 瑞士通缩由避险资金流入导致 通过负利率快速恢复[16] - 希腊通缩因欧元区货币约束 通过结构性改革历时5年走出危机[17] - 不同案例显示通缩成因各异 需针对性解决方案[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