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

搜索文档
又是1元1家!苏宁易购再卖12座家乐福化债
观察者网· 2025-09-12 15:33
资产处置交易 - 苏宁易购以每家1元人民币价格出售12家原属家乐福中国的子公司100%股权 合计交易金额12元人民币[4][6] - 被出售公司涵盖长沙 济南 珠海 呼和浩特 天津 北京 石家庄等地的商业管理和超市类企业 均已停止运营且净资产为负值 评估价值在-6.55亿元至-1.71万元之间[4] - 交易买方为上海启纾家福或其控制主体 交易完成后这些公司不再纳入ST易购合并报表范围 且不得使用"家乐福"或"Carrefour"相关标识[4] 交易动机与战略调整 - 出售原因是家乐福中国传统大型商超业务受外部环境及消费行为转变影响 叠加自身流动性不足 且苏宁易购无法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自2023年起逐步关停业务[4] - 公司正坚定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 持续推进非主营业务单元精简瘦身 多措并举降低债务水平[5] - 1元转让实质是将债务剥离出合并报表 通过专业机构处置减轻企业负担[4] 财务影响 - 本次交易预计增加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约3.83亿元[6] - 今年6月19日曾以类似方式处置4家乐福项目公司 交易金额4元 反向增加净利润约5.72亿元[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58.95亿元 同比增长0.44% 归母净利润4869.3万元 同比增长230.03% 但扣非净利润仍为-8.65亿元 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15][16] 交易对手方背景 - 买方上海启纾家福为专业处理不良资产机构 成立于2024年6月20日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上海有安法律咨询有限公司持股32% 有限合伙人包括上海厚有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9%和青岛品器商务有限公司持股9%[7] - 有安法务专注企业债务重组重整业务 协同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及AMC机构开展服务 厚有安资管是地方AMC国厚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聚焦企业托管和债务重组业务[9] 历史交易与和解 - 2019年苏宁易购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 希望实现大快消领域跨越式发展[9] - 2023年8月子公司苏宁国际与法国家乐福集团达成全面和解 支付2.2亿元人民币终结所有未决纠纷 并实现100%控股家乐福中国[9] 业务演变与现状 - 家乐福中国门店数量从数百家锐减至个位数 2023年初出现货架被抢空 限用购物卡 供应链危机等负面情况[10] - 2024年8月家乐福中国微信公众号更名为"客优仕CACIOUS" 账号Logo同步更新 新名称为家乐福会员店自有品牌[10] - 截至2024年9月12日收盘 苏宁易购每股报1.90元 总市值约176.03亿元[17]
大润发高层变动:快消品“采购老将”吕国铭退休,李春德接棒开启新阶段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14
人事变动 - 大润发快消品商品部总经理吕国铭正式退休 原副总李春德接任该职位 [1] - 人事变动发生在德弘资本控股收购高鑫零售之后 被视为业务与组织架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1] 快消品业务战略价值 - 快消品业务构建独特盈利模式 通过价格优势和议价能力吸引流量支撑大卖场和商店街租金收益 [3] - 快消品利润空间为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快速更新特性使公司能够引领潮流并低价拿地建设购物中心 其中35%门店为自有物业 [3] - 凭借快消品价格竞争力和潮流引领能力成功下沉三四线城市 截至2025年上半年505家门店中75.6%位于3-5线市场 [3] 行业发展趋势演变 - 超市行业经历三个阶段驱动引擎转变:早期快消品引领连锁化发展 中期生鲜成为新引擎 当前即食品类引领行业发展 [4] - 即食品类发展迅速 盒马成为中国最大烘焙连锁 山姆熟食差异化创新领先 奥乐齐等硬折扣社区超市满足社区三餐需求 [5] - 电商冲击导致线下卖场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基于快消品的主营业务面临客流减少困境 [4] 公司战略挑战 - 需要在快消品 生鲜和即食品类三方面同时发力 稳住快消品规模优势 推动年轻化潮流化并持续增强新品能力 [5] - 快消品作为基本盘不能丢失 生鲜业务不能放弃否则缺乏差异化 即食品类不能忽视否则失去年轻消费者 [5] - 在生鲜领域虽非最强但重视生鲜标品化 在即食品类方面发展相对迟缓 [5] 组织架构调整 - 2025年5月进行区域调整 裁撤华中大区总部 原设华东 华北 华南 东北 华中五个大区总部 [4] - 近期启动门店调改工作 对上海等多个城市门店进行升级 [4]
「天呈汇」GEO如何重构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方式?
搜狐财经· 2025-08-25 07:42
核心观点 - GEO模式通过全球化触点布局、情感价值嵌入和开放生态运营三维度重构品牌与用户互动模式 从单向传播转向多维共创 在用户主权时代为品牌长效增长提供新路径 [1][2][4] 用户主权时代的品牌连接困境 - 2024年全球消费者日均接触广告信息超5000条 但主动留存记忆不足1.2% 传统漏斗模型面临失效风险 [1] - 83%的Z世代消费者会因一次负面体验永久放弃品牌 仅17%愿意给品牌二次机会 用户决策逻辑转变为体验-信任-复购的网状结构 [1] GEO框架下的连接重构逻辑 - 触点升维:某智能家居品牌通过物联网设备预测式服务 使售后复购率提升240% [1] - 叙事革命:某新能源汽车品牌邀请车主参与研发 使新品研发周期缩短30% 预售转化率达行业平均水平的3.6倍 [2] - 数据共生:采用GEO模式的企业用户数据利用率达78% 远超行业均值 [2] 技术驱动下的连接创新实践 - AIGC应用:2025年42%品牌采用AI生成个性化内容 某美妆集团通过分析用户数据生成专属妆容教程 使互动时长提升17分钟/月 [3] - 区块链机制:数字孪生认证系统使奢侈品假货投诉率下降92% [3] - 元宇宙场景:某快消品牌在虚拟世界搭建共创实验室 3个月内收到137个国家创意 12项实现商业化量产 [3] 长效连接的价值衡量体系 - 关系温度指数每提升1点 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增加23% [4] - 某数码品牌开放系统API后 用户开发插件功能带来年增收1.2亿元 [4] - 领先企业将生态健康度纳入ESG披露体系 [4] 未来演进的关键挑战 - 某社交平台因精准推荐引发用户不适 导致日活下降15% [6] - 需通过Token经济等模式解决用户贡献数据与创意的利益共享问题 [7] - 某跨国企业设立首席体验官岗位并直接向CEO汇报 [8]
关税谈判反复拉锯,风波里的外贸企业何去何从?内外两条“腿”走路能否更快
四川日报· 2025-08-01 02:52
"目前美国客户还是优先考虑转移产地,除非产能不足,才会给中国供应商订单,所以接下来的订 单增幅估计不会太大了。"7月30日凌晨,当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结果消息从瑞典传回国内时,四川省外 贸机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洪治的话令人意外。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会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 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对美抢出口、抓 订单赢得的又一个窗口期,但从外贸企业实操看,贸易格局已发生变化,同时,90天以后的关税政策仍 旧面临高度不确定性,挑战仍大。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问题,强调"着力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尤其在围绕关税谈判展 开"拉锯战"背景下,这无疑是外贸企业立足长远发展的必然路径。但记者在连日调查中发现,外贸企业 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并非想象中那般顺畅。 A 关税大棒下政策开路渠道响应 外贸企业今年曾有一波迅速打开国内销路的行情 当美国举起关税大棒,中美双方外贸企业一边"抢出口"的同时,也不 ...
爱施德(002416) - 2025年6月27日-7月1日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1 09:04
公司概况 - 爱施德成立于1998年6月,2010年5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智慧分销和零售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数字化智慧分销与零售、海外销售服务、通讯及增值服务和自有品牌运营 [3] 荣耀合作相关 - 公司是荣耀线上、线下零售服务商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授权服务商,2025年6月26日荣耀辅导备案,上市将推动公司发展 [3] - 2020年公司斥资6.6亿元参与对荣耀联合收购,具体关注2020年11月相关公告 [3] 产业基金情况 - 2025年3月深圳爱施德智城产业投资并购合伙企业完成工商登记,基金管理人完成备案,各方完成首期实缴,专注智慧终端、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等领域 [3][4] 智算赛道进展 - 2025年4月公司与上海枭毅科技共设深圳市爱施德智算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首个算力项目签约 [4] 股东分红情况 - 公司自上市累计现金分红超40亿元,制定了《未来三年(2023 - 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 [4] 国补政策情况 - 国家安排3000亿元国债资金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1 - 4月已下达1620亿元,后续1380亿元将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4]
刘春雄:经销商已死,时代呼唤运营商
搜狐财经· 2025-06-26 04:19
行业变革背景 - 中国快消行业经销商角色正从传统"搬运工"向"运营商"转型 市场主导权从品牌方转向"新需求 新供给"驱动的流通体系重塑 [2] - 流量从品牌侧迁移至终端侧 消费者选择自主化增强 数字能力成为基础设施 运营价值超越分销价值 [4] - 深度分销模式已完成历史使命 过去20年通过小型经销商实现渠道可控的"畸形形态"将终结 省会级以上市场经销商已退化为配送商 [8][10] 经销商职能演变 - 1998年前批发商以省为单位坐商经营 核心资源是代理权和仓库 1998年后转型为县级行商 承担推广、分销、仓配、资金四大职能 [6][11] - 当前经销商四大职能正被解构:B2b平台承接订单配送(10%份额)、供应商集中供货、品牌运营商负责用户运营、托盘商专司融资 [13][15][29] - 传统经销商画像:通过深度分销实现增量并赚取商品差价 但当前压货导致价格倒挂 知名品牌代理权吸引力下降 组合利润模式失效 [32][35][36] 新型渠道商形态 - B2b平台运营商分为订单型/配送型 预计份额达30%时将引发经销商系统性崩盘 目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期 [16][17] - 商超调改催生三类供应商:品牌直供(F2b)、商超贴牌(b2M)、大型集中供货商(F2B2b) 对标欧美成熟体系 [20][21][22] - 品牌运营商核心职能转向bC一体化用户运营 通过推广"三新一高"(新品牌/产品/市场+高端产品)获取增量 盈利模式转为厂家运营补贴 [23][24][39] 转型核心逻辑 - 渠道触点从b端向C端延伸是必然规律 用户运营需依托经销商现有终端关系 形成"运营商→B2b平台→配送→融资"新链条 [27][28] - 运营商画像强调厂商一体化运营 通过认知-交易-关系三位一体的用户运营获取增长 区别于传统经销商的差价模式 [26][39][40] - 名称迭代反映职能变革 如"品牌运营商"可能简化为"运营商" 商业命名需符合口语化传播规律 推动行业认知转变 [14][30][31]
4元卖4店!苏宁易购“白菜价”甩卖家乐福:手握万店押注3C赛道重找线下掌控力
华夏时报· 2025-06-20 15:04
苏宁易购出售家乐福股权 - 苏宁易购以4元人民币打包出售4家家乐福公司100%股权(宁波、杭州、株洲、沈阳),交易后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2] - 2019年公司曾以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权,此次交易实质为债务重组,受让方承诺处理17.6亿元负债(宁波1.62亿/杭州4.38亿/株洲1亿/沈阳10.6亿)[2][4] - 四家标的公司均已停业且为失信被执行人,家乐福中国门店从2019年210家大型超市缩减至2023年仅剩4家(上海古北店、万里店、川沙店及北京四元桥店)[4][5] 苏宁战略调整与业务收缩 - 公司明确聚焦家电3C核心业务,持续精简非主业资产,包括此次处置家乐福及此前27亿元收购的万达百货37家门店 [6] - 2012年起公司通过收购红孩子、PPTV、天天快递等开启多元化扩张,但跨界运营能力不足导致资源分散,叠加2017-2018年对恒大/万达数百亿投资拖累现金流 [6][7] 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连锁Top100榜单显示苏宁易购以808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三(同比下降14.1%),门店数11188家(同比减少7%),沃尔玛以1588.45亿元居首(销售额+19.6%)[8] - 行业面临高频消费转型压力,阿里曾斥资200亿控股银泰百货、50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后均因聚焦主业选择清仓 [6][7] 苏宁财务表现与政策依赖 - 2023年公司营收567.91亿元(同比-9.32%),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同比+115%),扭亏主因资产处置及债务化解带来18-20亿元收益 [9] - 2023Q4收入188亿元显著高于前三季度(122-132亿元),现金流净额17.14亿元为Q3两倍,反映9月落地的国补政策提振作用 [9] - 家电3C业务面临低频消费瓶颈,需通过服务壁垒(体验升级/会员体系/县域网络)应对京东等全渠道竞争 [10]
爱施德(002416) - 2025年6月16日—19日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0 09:28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2010年5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化智慧分销和零售服务商 [2] - 主营业务板块包括数字化智慧分销与零售、海外销售服务、通讯及增值服务和自有品牌运营 [3] 业绩变化 - 2024年主动优化低毛利业务,深化分销赋能能力,毛利率从2023年的3.25%提升至4.40% [3] - 2025年一季度聚焦核心赛道推进业务结构战略性优化,调整低毛利业务占比,深化精细化运营 [3] 产业基金 - 2025年3月,深圳爱施德智城产业投资并购合伙企业完成工商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基金管理人完成私募投资基金备案 [4] - 各方已完成首期实缴,基金专注于智慧终端、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等科技领域 [4] AI智算赛道 - 2025年4月,与上海枭毅科技及团队共设的深圳市爱施德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4] - 爱施德智算已完成首个算力项目签约 [4] 股东回报 - 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超40亿元 [5] - 制定了《未来三年(2023 - 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 [5] 代理品牌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于2024年12月28日依法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5]
2025中国零售渠道演变趋势-Nielsen
搜狐财经· 2025-05-21 02:08
市场整体回暖与渠道分化 - 2024年1-11月中国全渠道重点快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8%,较2023年同期(+1.4%)明显回暖,线上渠道增长10.8%,线下渠道微降0.7% [1] - 新兴渠道如内容电商(+31%)、折扣电商(+35%)、会员店(+25%)、零食店(+20%)增速亮眼,而传统业态如大卖场(-10%)、母婴店(-11%)、化妆品店(-7%)面临下滑 [1] - 消费分层推动零售多元化:折扣超市靠价格优势崛起,会员店以忠客回馈和高质选品吸引消费者,O2O渠道满足即时需求 [1][14] 渠道结构的三大核心演变方向 小型化 - 社区店数量占比达52%(较2020年提升6%),小超渠道下沉至低线市场(36%新店位于地级市,24%在县城),但市场分散(TOP10连锁门店数占比仅6.3%) [1][16] - 便利店增速放缓至7.2%,新开店从沿海向中西部扩散,大卖场通过缩小面积(8%转为标超)和优化商品结构应对冲击 [1][17][32] 生鲜化 - 生鲜成为商超核心引流品类(43%消费者因生鲜到访大卖场),生鲜门店数增速(+17%)显著高于标超小超整体 [2][39] - 小型超市通过源头直采、标品化包装(冷冻蔬菜销售额增2倍)和小份策略(如7.2元/个烘焙品)提升效率 [2] - 大型业态强化场景化体验(如店内餐饮区、O2O主题营销“夜宵撸串”)带动关联销售 [42] 折扣化 - 折扣业态(折扣电商、零食店)扩张,传统渠道通过降价(包装蛋均价降12%、冷冻点心降25.7%)和自有品牌提升利润 [3] - 消费者偏好性价比与健康属性:66%愿为便捷性多消费,82%关注健康 [3][37] 驱动因素与未来展望 - 核心驱动力:人口结构(城镇化、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经济周期(消费信心指数86.2,环比-0.7)、技术升级(AI、大数据优化供应链) [4][20][23] - 2025年行业需聚焦:小型渠道下沉市场精耕、生鲜业务优化品类(如预制菜)、价格策略平衡“好货不贵”与技术赋能(AI选品、智能物流) [4] - 零售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业态创新与需求深度绑定 [4][32]
低价销售行为的多维剖析:影响、竞争性质与法律边界
搜狐财经· 2025-05-19 11:39
市场影响分析 - 低价销售引发价格雪崩效应 某快消品行业商家降价至8元后 原价商家月销量下降40% 70%商家被迫跟进降价 全行业利润率下滑12% [3] - 低价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占比达35% 某国际美妆品牌因仿冒品导致消费者投诉量激增200% 品牌美誉度半年内下降27个百分点 [3] - 某国产手机品牌因代理商低价窜货造成渠道营收减少2.3亿元 被迫投入5000万元进行市场秩序重建 [3] 不正当竞争性质 - 掠夺性定价构成违法 某互联网打车平台因0元打车策略被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处以182.28亿元罚款 [4] - 假冒侵权低价被法律制裁 某运动品牌维权案中侵权商家因销售仿冒鞋类产品被判赔偿500万元 [4] - 商业秘密侵权低价需满足秘密性 价值性及侵权行为等法律要件 [8] 合法合规情形 - 处理临期商品属合法行为 某连锁超市通过临期食品专区实现商品周转率提升60% [5] - 新品促销需符合正当商业目的 某新能源汽车品牌通过限时尝鲜价实现三个月销量1.2万辆 [6] - 成本降低或季节性调整等合理原因导致的降价行为合法 如农产品因供应过剩适度降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