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母机

搜索文档
券商晨会精华 | 市场短期博弈加剧 或将延续热点轮动格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0:49
市场表现 - 上周五市场震荡走弱 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沪指跌0.30% 深成指跌0.04% 创业板指跌0.16%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大幅萎缩至2.32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减少8113亿元 [1] - 能源金属 旅游 光刻机板块涨幅居前 机器人 工业母机等板块跌幅居前 [1] 券商观点汇总 - 银河证券认为市场短期博弈加剧 将延续热点轮动格局 但向好趋势不改 [2] - 中信建投持续看好人形机器人板块行情 特斯拉将讨论机器人产量 xAI发布Grok 4 Fast [3] - 中金公司指出A股处于短线调整期 本轮行情更具长期稳进条件 [4] 配置机会 - 反内卷概念行业受益于PPI同比负增长 工业产能利用率承压下的政策支持 [2] - 内需消费方向受商务部等9部门扩大服务消费政策及国庆黄金周临近推动 [2] - 科技自立方向包括AI 机器人 半导体等板块 受益于国内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2]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推荐传感器 灵巧手 垂类应用端 国产供应链条等环节 [3] - 成长风格呈现扩散及轮动特征 由科技成长扩散至创新药 高端制造 军工 新能源等领域 [4] - 三季度末市场关注点转向三季报业绩表现 [4] - 重要政策时点前关注新质生产力建设 绿色发展 扩大开放等中长期改革方向 [4] - 红利风格仍为阶段性结构性表现 [4]
立足自身职责 做实政治监督踔厉奋发新征程 | 护航新型工业化攀高向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2 00:4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雅婧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新型工业化是以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工业化。党的二十大 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工业 化建设稳扎稳打、纵深推进,取得扎实成效,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各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 督根本指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 党中央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方面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护航工业经济向新发力、攀高向优。 立"纪工委+职能部门"协同监督机制,纪工委指派专人全程跟踪项目进展,紧盯服务专班履职、审批程序合规 和办理时限执行等关键环节,实施精准监督。 在南亚新材料项目推进过程中,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敏锐发现土地分割手续可能引发项目延误,第一 时间向项目办发出提醒函,并持续跟踪落实情况。在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的有力推动下,项目办迅速 组建专项服务小组,创新实施"当天往返、隔日办结"高效服务机制,选派业务骨干全程代办、跟 ...
工业母机概念下跌2.11%,8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9:36
工业母机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 工业母机概念板块下跌2.11% 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1] - 板块内股价上涨个股仅16只 涨幅居前包括华工科技上涨4.05% 安达智能上涨3.63% 盘古智能上涨3.54%[1] - 跌幅居前个股包括博杰股份跌停 嵘泰股份下跌7.83% 巨轮智能下跌6.41% 宝馨科技下跌6.29%[1][2][3] 板块资金流向 - 工业母机概念板块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4.87亿元[1] - 77只个股遭遇主力资金净流出 其中8只个股净流出超亿元[1] - 巨轮智能主力资金净流出7.35亿元居首 汇川技术净流出2.89亿元 双林股份净流出2.42亿元[1] - 华工科技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69亿元 格力电器净流入1.19亿元 国机精工净流入9128.39万元[1][4] 个股资金流动明细 - 主力资金净流出超亿元个股包括:巨轮智能(-7.35亿) 汇川技术(-2.89亿) 双林股份(-2.42亿) 埃斯顿(-1.48亿) 创世纪(-1.43亿) 东土科技(-1.25亿) 贝斯特(-1.14亿) 昊志机电(-1.10亿)[1][2] - 资金净流入前列个股除前三名外 还包括大富科技净流入6160万元 蓝英装备净流入5852万元 大族数控净流入3874万元[4] - 部分个股呈现股价下跌但资金流入分化现象 如中航高科股价上涨1.09%但资金净流出2331万元[2] 市场相对表现 - 光刻机概念板块上涨2.09%位居涨幅榜首 民爆概念上涨1.70% 盐湖提锂上涨1.11%[1] - 跌幅大于工业母机的概念板块包括减速器下跌2.68% PEEK材料下跌2.65% 人形机器人下跌2.17%[1] - 工业母机概念换手率表现分化 华新精科换手率达25.83% 博杰股份换手率17.42% 盘古智能换手率15.79%[2][3]
浙江省级中试平台申报启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9-19 02:55
中化新网讯 9月15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财政厅发布通知,组织开展2025年度省级中试平 台申报认定工作,将重点支持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 与通知同步印发的《浙江省现代化中试平台建设工作指引(2025版)》要求,综合考虑战略规划、产业基 础、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空间布局、建设条件等,重点在工业大县(市、区)、高新区、经开区、化工 园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未来产业先导区、大学科技园等区域,布局建设中试平台。各级中试主 管部门要加强中试平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通知要求,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面向石化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设高水平新材料中试平台, 开展反应器放大模拟、催化剂寿命测试、分离纯化工艺优化、三废处理系统验证、设备耐腐蚀性检测等 试验验证,确保生产过程高效化、绿色化、安全化,形成成熟工艺包和成套装备。在生物医药领域,面 向生物制造、化学药等领域,采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连续流制备等技术,加快建设智能化、绿色化 中试放大平台,降低初创企业创新成本。在装备制造领域,面向工业母机、汽车及零部件、低空装备、 新能源装备、机器人等领域,建设试验验 ...
出事了,近期美国摩根、瑞银、高盛同时买入工业母机低估大龙头,量能放大2倍
新浪财经· 2025-09-18 09:47
核心观点 - 外资机构同时关注公司 反映其在高性能制造领域的潜在价值被市场重新评估 短期业绩下滑与多项经营指标改善形成反差 预示业务可能处于爆发前夜 [1][3][5] - 公司存货水平创历史新高且回款加速 表明下游需求乐观且经营话语权增强 结合现金收入增长超越营收 体现高质量的收入结构 [5][7][9] - 公司技术突破切入聚变堆部件制造领域 叠加工业母机政策红利及智能分选设备渗透率提升 形成多维度增长动力 [9][11] 财务表现 - 净利润951万元 同比下降11% 短期业绩承压 [5] - 存货达13.67亿元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3% 反映主动备产意向 [5][7]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29天 同比加快20% 回款效率显著提升 [5][9] - 销售收到现金11.19亿元 同比增长12% 现金流入增速高于营收 [5][9] 经营质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 销售收款占比主导 达11.19亿元 税费返还2436.66万元(增30.05%) 其他经营收款1585.62万元(降35.24%) [10] - 现金收入规模超越营收 体现收入真实性和客户付款意愿增强 [9] - 存货增长与回款加速结合 预示订单交付周期密集 经营处于积极备产阶段 [7][9] 行业与战略定位 - 工业母机作为高端制造根基 受益于国家设备更新政策 细分领域龙头有望迎来订单潮 [9][11] - 公司为国内成形机床领域单项冠军 技术突破涉及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 切入航空航天及人造太阳等高端装备领域 [9] - 双主业结构:高端液压机/机械压力机提供稳定现金流 智能分选设备(色选机)在矿业、农业及再生资源领域渗透率提升 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9][11] 发展预期 - 短期利润承压源于新业务投入期 传统业务维稳基本盘 新业务突破带来估值重构潜力 [9][10] - 外资布局反映长期看好中国高端制造国产替代趋势及公司技术订单转化能力 [1][6] - 政策推动高端制造及新质生产力发展 公司战略方向与宏观政策高度契合 [9][11]
“十四五”以来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20%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1:59
投资规模与增速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 [1] - 2024年该领域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 [1]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人民币 较"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1] 营收贡献与领域分布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 [2] -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2] 重点产业进展 - 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 - 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 - 工业母机、新材料领域托底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1] 产业发展格局 - 形成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新格局 [1] - 聚焦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6个未来产业进行系统化布局 [1] 创新模式发展 - 中央企业创投基金总规模接近千亿元人民币 [2] - 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 [2] - AI+专项行动推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加速应用 [2]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0:48
研发投入与成果 -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1] - 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8.8% [1] - 累计建设47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8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1] 创新生态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2] - 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及分红激励 [2] - 对重大科技成果考核加分 重大技术突破给予"一票晋级" [2] 技术突破与战略布局 - 在量子计算、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97个技术策源地 [1] -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任务 [1] - 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 重大工程与产业突破 - 打造"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 建成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 [2]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基础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2] - 央企科技成果呈现"顶天立地"特征 兼顾国家战略与产业空白填补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 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 [2]
央企“十四五”科技成果“顶天”又“立地” 将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
上海证券报· 2025-09-17 23:52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2]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59.4万元/人年增至81.7万元/人年 [2]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2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2]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2]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营业收入均超万亿元 [2]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首次突破40% 营收占比接近30% [2] 科技创新投入与成果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每年投入超1万亿元 年均增长6.5% [4] - 牵头或参与22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承担制造业重点产业链60%标志性产品研发 [4] - 202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09项 占全国奖项总数一半以上 [4] - 建成"深海一号"二期等大国重器 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 [4] - 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4]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 - "十四五"期间以市场化方式重组6组10家企业 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3]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注资 [4] - 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 出台26个行业考核方案 [5] - 2025年中央企业个性化考核指标占比达76%以上 [5] 国资监管体系升级 - 构建"上下贯通、实时在线、自动预警"智能化监管系统 [5] - 实现产权、资金、债务、薪酬、采购、贸易监管全覆盖 [5] - 达成经营行为可视、资金流动可溯、重大风险可控目标 [5]
国有资产质量更优“家底”更厚 2024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90万亿元 利润总额达2.6万亿元
经济日报· 2025-09-17 22:07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至2.6万亿 元,年均增速分别达7.3%和8.3%,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持续改善……9月17日,国务 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介绍,"十 四五"以来,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的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 了。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之一,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沃土结出了累累硕果。张玉卓说,"十四五"期 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克,嫦娥六号、梦想号、 奋斗者号等一批"大国重器"捷报频传,C919大型客机、国产大型邮轮持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效。张玉卓介绍,成果可 从"强""高""优"3个方面概括。 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从研发投入看,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6.5%,已连续3年每年投入超1万亿 元,2024年达1.1万亿元。从科研平台看,累计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474个 ...
四川发布19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3:23
高端能源装备技术突破 -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与8兆瓦级陆上大型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自主开发 推动风电半直驱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3] - 高端能源装备领域7项成果共突破26项关键核心技术 多项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航空航天装备研发进展 - 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E200型载人eVTOL完成国内首个全尺寸倾斜过度飞行试验 标志低空载人交通装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3] - 航空航天类4项装备突破8项关键核心技术 预计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后将完善低空交通网络 [3] 工业母机与医疗装备创新 - 四川省工程装备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口腔CT设备在精密机电控制、图像重建与低剂量成像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实现口腔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方案个性化 [4] - 工业母机及医疗类8项装备突破26项关键核心技术 覆盖高端制造与民生医疗关键领域 [4] 重大技术装备整体成果 - 四川省集中发布19项已研制完成的重大技术装备 涵盖高端能源、航空航天、工业母机及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