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等

搜索文档
A股流动性与风格跟踪月报:短期震荡不改成长风格主线,大盘股更优-20250903
招商证券· 2025-09-03 13:03
核心观点 - 短期震荡不改成长风格主线,大盘股更优,9月市场风格可能相对偏大盘,成长风格有望继续占优 [1][4][12]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为86.4%,降息落地将改善全球流动性环境,有利于新兴市场资产表现 [13][14][42] - 增量资金正反馈有望继续,融资资金+私募基金+产业/主题ETF等资金有望继续活跃 [2][89] 流动性与资金供需 - 8月融资资金净流入2744亿元,为2015年以来次高值,仅次于2024年10月的2684亿元 [20][47][80] - 8月偏股基金发行份额615亿份,较7月前值450亿份回升,ETF由净赎回转为净申购7.6亿份 [47][68][69] - 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规模5.89万亿元,较6月增加3254亿元,新增备案规模793亿元创2022年以来单月新高 [77] - 重要股东净减持规模314亿元,较7月前值336亿元小幅下降,IPO募资规模29亿元较7月232亿元明显回落 [47][83][85] 市场情绪与资金偏好 - 8月万得全A股权风险溢价回落至过去5年均值以下,市场风险偏好继续回升 [3][91] - 科技风格表现较好,科创50和创业板指领涨,通信电子与AI算力相关板块表现强势 [3][95] - 融资交易额占比达11%以上,处于历史高位仅次于2015年水平 [24][29] 风格展望与配置建议 - 9月推荐风格指数组合包括创业板50、沪深300、300现金流、恒生科技 [4][12] - 历史经验显示牛市阶段Ⅱ回调期间,前期强势风格回调幅度更大,但回调结束后市场很快重回前期强势主线 [28][30] - 人民币汇率升值至7.12附近,PPI同比企稳,工业企业盈利增速降幅收窄,外资回流可能性增大 [26] 大类资产表现 - 8月全球股市普涨,A股领涨全球,科创50和小盘成长领涨,价值红利风格表现相对较弱 [31][37] - 美元指数震荡走弱,贵金属领涨,工业金属录得涨幅,原油大跌,中债在"股强债弱"格局下震荡走低 [32][33] - 8月主要宽基指数成交额和换手率多数上升,大盘成长估值和交易集中度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93]
创业板公司2025年中报出炉:营收净利双增筑牢根基 研发扩产蓄力增长
中证网· 2025-09-02 14:43
整体业绩表现 - 1384家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5万亿元 同比增长9.03% 合计实现净利润1505.42亿元 同比增长11.18% [1][2] -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4.95% 净利润环比增长9.90% [1] - 平均营业收入14.83亿元 同比增长9.03% 平均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增长11.18% [2] - 平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1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4.44% [2] - 1028家公司实现盈利 占比74.28% 728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占比52.60% 较上年同期增加4.86个百分点 [2] 重点领域表现 - 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超800家公司合计营业收入1.34万亿元 同比增长9.87% 净利润1139.19亿元 同比增长15.90% [3] - 第二季度三大领域营业收入环比增长19.36% 净利润环比增长15.88% [3] - 绿色低碳领域超190家公司营业收入5073.46亿元 同比增长10.85% 净利润496.99亿元 同比增长25.55% [3] - 数字经济领域超300家公司营业收入3709.48亿元 同比增长8.66% 净利润292.15亿元 同比增长40.03% [3] - 先进制造领域327家公司营业收入4611.34亿元 同比增长9.79% [4] 细分行业亮点 - 电子行业长期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98% 电力设备行业同比增长14.78%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3% 净利润同比增长43.57% [4] - 高端装备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15% 净利润同比增长27.99% [4] - 数字经济技术设施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78% 净利润同比增长50.12% [3] - 数字化应用产业净利润同比增长57.71% [3] 海外业务与研发投入 - 海外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1.26% [5] - 电子行业海外收入增长19.72% 通信行业增长65.23% [5] - 医药生物、纺织服饰、轻工制造等行业海外销售收入增速均超过10% [5] - 研发费用支出合计949.89亿元 同比增长5.35% [6] 资本开支与扩张意愿 - 长期资产投资合计1822.32亿元 同比增长9.43% [1][2] - 企业投资扩产意愿显著恢复 [1][2]
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试验田”到培育“专精特新”主阵地 四载向“新” 北交所成科创企业重要孵化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9-01 19:06
北交所成立四周年发展成果 - 北交所自成立以来持续深化板块定位和完善基础制度 已成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主阵地 在商业航天、氢能源、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多元化产业布局[2] - 截至2025年8月底 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4家 总市值突破9000亿元 形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消费服务、化工新材及医药生物五大产业集群[4] - 2025年上半年27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920.40亿元 同比增长5.98% 归母净利润59.08亿元 信息技术和医药生物行业毛利率保持增长[4] 上市公司企业资质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达54.38% 省市级占比35.77% 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2.85%[4] - 2025年新上市的12家企业中有8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属性企业 新上市企业中"小巨人"占比从2021年41%增长至2024年70%[5]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星图测控成为国内首家专注于太空管理领域的上市公司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核心指标实现稳步增长[3] - 锦波生物实现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化突破 卓兆点胶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达207.46% 宁新新材加速向半导体用特种石墨材料转型[4] 制度创新突破 - 优机股份成为首家发行定向可转债企业 转股价格设定不低于市场均价的120% 转股后股份18个月内不得转让[6] - 定向可转债具有"债性保底+股性弹性"双重属性 综合融资成本更低 万通液压、威博液压和盖世食品等公司已公告发行草案[6] - 北交所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 建立绿色通道审核机制 推出专精特新指数 并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推进国际化[7] 市场建设进展 - 2025年8月开展920代码号段全网测试 将结束多号段并存局面 增强市场辨识度和归属感[8][9] - 2025年以来日均成交金额291.51亿元 新股首日涨幅均值达320.21% 首日换手率均值81.77%[9] - 合格投资者超900万户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重仓39家北交所企业 配置金额98.92亿元[9] - 已成立5只北证指数产品 还有3至5只产品在储备中 为市场带来持续增量资金[9]
两融余额四连升 807.02亿增量杠杆资金进场
证券时报· 2025-08-28 02:01
两融余额整体变动 - 最新市场两融余额22274.97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98.85亿元 连续4个交易日累计增加807.02亿元 [1] - 融资余额22123.54亿元 单日增加201.94亿元 [1] - 沪市两融余额11338.53亿元 单日增加113.06亿元 深市10861.70亿元 单日增加84.86亿元 北交所74.73亿元 单日增加9349.21万元 [1] 行业融资余额变动 - 电子行业融资余额增加最多 达262.26亿元 增幅9.83% [1][2] - 计算机行业融资余额增加70.67亿元 增幅4.16% 通信行业增加65.28亿元 增幅8.05% [1][2] - 美容护理行业融资余额增幅达8.09% 电力设备行业增加55.60亿元 银行增加42.93亿元 [1][2] - 基础化工行业融资余额减少1.12亿元 房地产行业减少1.08亿元 [1][4] 个股融资余额大幅变动 - 38股融资余额增幅超50% 其中电子行业占7只 计算机和基础化工分别占5只和4只 [3][4] - 天铭科技融资余额增幅193.57% 科博达增幅134.44% 邦德股份增幅119.81% [3][5] - 融资余额增加超亿元的个股达209只 胜宏科技增加45.36亿元 增幅70.73% 北方稀土增加24.89亿元 寒武纪增加23.82亿元 [6][7] - 融资大幅增加个股期间股价平均上涨7.02% 长飞光纤上涨34.29% 盛美上海和博苑股份涨幅居前 [3][6]
社保基金二季度重仓股揭秘:9股社保基金持股比例超5%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01:49
社保基金持股概况 - 二季度末社保基金共现身199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榜 合计持股量33.07亿股 期末持股市值合计581.05亿元 [1] - 持股变动显示新进41只 增持53只 不变39只 减持66只 [1] - 华鲁恒升和山推股份各有4家社保基金集中现身 持股量分别为13268.38万股和9033.41万股 [1] 持股比例与数量 - 社保基金持有比例最高的是伟星股份 占流通股比例7.08% 其次是山推股份持股比例6.87% [1] - 持股数量在5000万股以上的共有12只 常熟银行持股量最多达2.06亿股 三一重工和华鲁恒升分别持股1.71亿股和1.33亿股 [1] 业绩表现 - 社保基金持有个股中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30家 [2] - 容知日新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2063.42% 实现净利润1423.55万元 高澜股份和圣农发展净利润分别增长1438.57%和791.93% [2] 板块与行业分布 - 社保基金持股主板138只 创业板32只 科创板29只 [2] - 持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行业30只 基础化工行业25只 电子行业22只 [2] 市场表现 - 社保基金重仓股7月以来平均上涨17.19% 涨幅跑赢沪指 [2] - 英维克累计涨幅121.00%表现最好 果麦文化和高澜股份分别上涨91.47%和80.67% 妙可蓝多累计下跌10.97% [2] 重点个股持股详情 - 常熟银行获3家社保基金持股20646.74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6.23% [2] - 华鲁恒升获4家社保基金持股13268.38万股 环比增长8.62% 占流通股比例6.26% [2] - 通威股份社保基金持股量环比增长106.84%达6360.18万股 [3] - 晶澳科技社保基金持股量环比增长64.05%达5621.32万股 [3] - 雪峰科技社保基金持股量环比增长161.46%达2353.13万股 [4]
本周主力资金净流出1491.16亿元 医药生物净流出规模居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9:01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本周上涨3.49%,深成指上涨4.57%,创业板指上涨5.85%,沪深300指数上涨4.18% [1] - 可交易A股中上涨股票4295只,占比79.29%,下跌股票1069只 [1] 主力资金流向 - 全周主力资金净流出1491.16亿元,其中创业板净流出649.94亿元,科创板净流出71.37亿元,沪深300成份股净流入93.86亿元 [1][2] - 单日资金流向波动显著,8月22日深沪两市净流入254.19亿元,8月21日净流出664.20亿元 [2] 行业表现与资金动向 - 申万一级行业中31个行业上涨,通信行业涨幅10.84%居首,电子行业涨幅8.95%次之 [3] - 通信行业资金净流入64.72亿元,食品饮料行业净流入18.70亿元,银行行业净流入14.65亿元 [3][4] - 医药生物行业资金净流出246.21亿元(涨幅1.05%),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出225.35亿元(涨幅2.28%),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出196.50亿元 [3][4][5] -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159.90亿元,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出133.47亿元,国防军工行业净流出125.72亿元 [4] 个股资金流向 - 1778只个股实现资金净流入,其中295只净流入超亿元 [5] - 中兴通讯资金净流入77.98亿元(涨幅32.21%),中科曙光净流入21.57亿元,兆易创新净流入20.34亿元 [5] - 626只个股资金净流出超亿元,东方财富净流出39.35亿元,卧龙电驱净流出37.29亿元,药明康德净流出31.43亿元 [5]
【盘中播报】67只A股封板 食品饮料行业涨幅最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03:02
今日各行业表现(截至上午10:29) | 申万行业 | 行业涨跌(%) | 成交额(亿元) | 比上日(%) | 领涨(跌)股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食品饮料 | 1.34 | 255.60 | 59.11 | 酒鬼酒 | 10.01 | | 房地产 | 1.21 | 176.67 | 6.48 | 华丽家族 | 10.14 | | 医药生物 | 1.08 | 1068.14 | 21.51 | 博迅生物 | 29.98 | | 农林牧渔 | 0.94 | 128.21 | 22.79 | 申联生物 | 20.03 | | 通信 | 0.76 | 733.00 | -7.36 | 利尔达 | 12.68 | | 银行 | 0.66 | 127.41 | -22.02 | 农业银行 | 1.73 | | 商贸零售 | 0.63 | 121.01 | 0.35 | 南宁百货 | 10.01 | | 社会服务 | 0.42 | 99.98 | -17.38 | 广东建科 | 16.28 | | 钢铁 | 0.41 | 64.88 | - ...
数据复盘丨通信、证券等行业走强 104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1:03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683.46点,上涨0.48%,盘中触及3688.63点创近三年多新高 [1] - 深证成指收盘11551.36点,上涨1.76% [1] - 创业板指收盘2496.50点,上涨3.62% [1] - 科创50指数收盘1077.70点,上涨0.74% [1]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21509.3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694.17亿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通信、证券、有色金属、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等行业涨幅靠前 [3] - CPO、氦气、工业气体、液冷、PCB、铜缆高速连接等概念走势活跃 [3] - 银行、煤炭、食品饮料、纺织服饰、石油石化等行业跌幅居前 [3] - 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 [3] 个股涨跌情况 - 沪深两市合计2643只个股上涨,2284只个股下跌 [3] - 100只个股涨停,5只个股跌停 [3] - 吉视传媒5连板,万通发展、新疆交建均4连板 [3] - 北纬科技、大元泵业、国光连锁等10股均3连板 [3] - 烽火电子、合百集团、恒宝股份等14股均2连板 [3] 资金流向 - 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22.84亿元 [5] - 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出14.55亿元 [5] - 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入49.01亿元 [5] - 科创板主力资金净流出21.82亿元 [5] - 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20.07亿元 [5] - 汽车、通信、电力设备行业分别净流入17.89亿元、17.17亿元、13.95亿元 [5]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24.39亿元 [5] - 化工、传媒、食品饮料行业分别净流出11.86亿元、11.35亿元、10.41亿元 [5] 个股资金流向 - 104只个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 [7] - 东方财富净流入18.41亿元 [7] - 宁德时代、中国长城、沪电股份分别净流入15.26亿元、11.24亿元、8.01亿元 [7] - 84只个股被主力资金净卖出超1亿元 [9] - 华胜天成净流出5.89亿元 [9] - 玉禾田、新疆交建、英维克分别净流出4.2亿元、3.86亿元、3.64亿元 [9] 机构交易情况 - 龙虎榜机构席位资金合计净买入约1.37亿元 [11] - 机构净买入创新医疗约1.01亿元 [11] - 机构净买入沪电股份、罗博特科、北纬科技等股 [11] - 机构净卖出中欣氟材约7697.17万元 [11] - 机构净卖出中国长城、中电鑫龙、菲利华等股 [11] ETF产品表现 - 500质量成长ETF近五日上涨2.69% [13] - 市盈率17.00倍 [13] - 最新份额4.4亿份,增加300万份 [13] - 主力资金净流出257.2万元 [13]
和恒咨询: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战略研究报告(2024年报)
搜狐财经· 2025-08-13 00:20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2024年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专精特新指数较2021年初上涨10.71%,跑赢大盘32.81个百分点、中盘13.49个百分点,市场给予较高估值溢价但内部分化显著 [8][21] - 行业集中于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等制造类领域,承担填补技术空白、强化产业链安全的使命 [12][14] - 2024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创历史新低(9.79),反映需求收缩与产能闲置压力加剧 [15][17] - 市值规模向10-50亿区间集中,2024年占比达65.81%,较2021年提升14.62个百分点 [22][24] 市值管理方法论 - 本质为"做价值、涨预期",涵盖价值创造(44.78分,低于A股平均)、价值塑造、价值经营及预期传播、稳定、释放六大维度 [29][31][35] - 价值创造需聚焦"一米宽万米深"战略,提升赛道高远性、赛车敏捷性及赛手顶级性 [32] - 价值塑造需强化产业投资逻辑,短期回报标签与长期价值需平衡 [9][34] - 价值经营中回购、增持、股权激励活跃度提升,但专业化水平待提高 [9][36] 预期管理现状 - 企业传播主动性增强但市场反馈平淡,机构资金配置意愿不足 [10][37] - 信披合规优势显著,预期稳定性突出 [11] - 股息率分化加速价值分层,回报确定性较强但分化加剧 [11][25] 行业分布与估值特征 - 2024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1793家,占A股总数34.36%,市值11.02万亿元(占A股14.16%) [18] - PE(TTM)达67.20,显著高于中证1000(36.58)、中证500(27.68)及沪深300(13.00) [18] - 估值分层明显,归母净利润差异小但市盈率分化显著 [25][27] 战略建议 - 厚植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资本效率与运营质量 [11][32] - 加强资本市场互动,优化资本运作专业化水平 [11] - 搭建市值管理工具箱,推动产业与资本良性循环 [11]
申万宏源:A股牛市氛围不会轻易消失 科技、制造业反内卷或成牛市主线结构
智通财经网· 2025-08-10 01:26
A股市场展望 - A股牛市氛围稳固,有利于市场保持活跃,短期强势结构医药和海外算力是高景气方向,但板块相对性价比有所降低,后续可能与市场齐涨共跌 [1] - 9月初之前国防军工可能反复有机会,新消费是当前性价比较高的方向,可能轮涨补涨,市场休整波段高股息可能阶段性占优 [1][5][6] - 中期结构方向:国内科技突破(AI和机器人)和制造业反内卷更可能成为牛市主线结构 [1][2][3] 港股市场展望 - 港股可能是牛市中的领涨市场,短期定价更符合基本面预期变化,目前主要定价景气趋势,牛市乐观预期影响较小,是中短期性价比较高的方向 [1][5][6]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分歧 - 投资者普遍对牛市有期待,但对短期市场分歧加大,反内卷强化了2026年中游制造供给出清预期,但需求侧信心不足,需求改善线索不清晰 [2] - 牛市结构主线尚未确立,医药和海外算力是优质景气机会,但大概率不是牛市主线结构,牛市主线需要更大纵深和发散共振的线索 [2] 行业轮动与赚钱效应 - 国防军工、钢铁、建筑材料、科创板、电力设备等行业赚钱效应继续扩散,医药生物和计算机行业赚钱效应全面收缩 [8] - 有色金属ETF份额增长5%,今年以来涨幅33.5%,采掘ETF份额增长5.6%,煤炭ETF份额增长203.8% [9] 宏观环境与政策预期 - 三季度宏观组合变化不影响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推演,外需回落是普遍担忧,但2026年中美欧可能共振财政刺激,外需可能超预期 [4] - 中国经济对非美国家影响力线性提升,市场高估美国经济扰动影响,低估中国出口韧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