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母婴
icon
搜索文档
19年母婴老店关门,评论区揭开行业的残酷现实|第七届CMIF大会·守正出奇
搜狐财经· 2025-06-24 03:59
母婴行业现状 - 母婴实体店数量从高峰期25万家缩减至2024年底15万家 [2] - 2024年线下母婴店销售额占比下降至55.2% [2] - 电商凭借便捷性、丰富SKU和价格优势挤压线下渠道价值 [2] - 2022-2024年线下渠道销售额占比逐年下降(69.4%/64.9%/59.7%) 线上渠道持续攀升(30.6%/35.1%/40.8%) [4] 渠道变革挑战 - 实体店沦为"免费体验厅" 消费者现场体验后转线上购买成行业痛点 [4] - 母婴品牌线上营销预算占比达60% 线下仅保留基础陈列费用 [4] - 新品首发和限量优惠全面转向数字平台 削弱传统门店价值 [4] - 2021年母婴实体店销量下滑超35% [9] 行业应对策略 - 2025年母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6万亿元 [2] - 场景化体验/社区节点/服务溢价/技术赋能成为线下价值再发现方向 [6] - 儿童粉和营养品被预测为实体渠道救命稻草 零辅食和洗护成引流增长点 [9] - 行业提出"个性化小店标准高于连锁标准" 打造母婴网红店主百强 [9] 行业活动聚焦 - 第七届CMIF大会聚焦"守业"之道 探讨母婴行业长期主义 [9] - 大会集结行业趋势动态 促进渠道/门店/资本/品牌多方对话 [6] - 往届大会成功预判行业趋势 如2020年提出小店价值论 [9]
化妆品医美行业周报:618顺利收官,韩束珀莱雅蝉联抖音天猫榜首-2025062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22 13: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18全周期四大平台总GMV达659.09亿元,同比增长超10%,淘系份额居首且GMV同比增长11.10%,抖音美妆品类高增长,国货品牌表现亮眼 [5][11] - 25年初至今SW美容护理指数大涨13.4%领涨31个SW一级行业,25H2预计势能持续,新成分、新细分赛道发力 [5][13] - 化妆品可完善矩阵、布局新成分、与国潮谷子共舞,享受竞争格局优化红利;医美新产品激发消费者兴趣,医药械公司向日常化、平价化、细分化产品发力;电商板块新消费、新模式、新品牌助力代运营发展 [13][14][16] 各部分总结 行业观点 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 - 2025年6月13 - 20日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下滑5.9%,申万化妆品指数下滑6.0%,申万个护用品指数下滑8.8%,均弱于市场 [5][6] - 本周板块表现前三个股为华熙生物(-0.1%)、名臣健康(-2.2%)、珀莱雅(-2.8%);后三个股为华业香料(-20.7%)、巨子生物(-13.8%)、稳健医疗(-12.5%) [8] 本周行业观点 - 天猫平台珀莱雅居GMV榜首,可复美、薇诺娜、毛戈平、彩棠排名有变化或首次进入前20;抖音平台韩束卫冕GMV第一,珀莱雅位居第3,多个国货品牌进入前20 [5][11][12] 近期重点关注 重点回顾 - 美容护理板块新消费属性引投资热点,25Q1业绩领跑可选消费,618大促带高关注,25年初至今SW美容护理指数涨13.4%,25H2预计新成分、新细分赛道发力 [13] - 化妆品完善矩阵、布局新成分、借国潮谷子经济预计业绩高增;医美新产品激发兴趣,医药械公司向日常化等产品发力;电商板块新元素助力代运营发展 [13][14][16] 行业电商数据 - 展示25年5月抖音+淘系双渠道部分重点国货品牌GMV及同比变化,如珀莱雅合计GMV 19.6亿元,同比-1%;韩束合计GMV 8.9亿元,同比-1%等 [20] 行业社零数据 - 25年1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20.3万亿元,同比增长5.0%;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合计1889亿元,同比增长4.1%,单5月零售额435亿元,同比增长4.4%,预计25H2增长提速 [22] 行业动态及公司公告 化妆品医美板块行业热点新闻 - 2025年6月18日橘宜集团收购百植萃,布局科学护肤赛道,向多品类及全产业链化妆品集团迈进 [29] - 2025年6月16日珀莱雅宣布韩妆巨头前高管汪奕峰任职,新管理层在国际化、数字化等方面布局 [30] - 2025年6月欧莱雅在AI领域动作频繁,推动美妆行业多领域变革 [31] - 2025年6月5 - 8日艾尔建美学首次披露两款透明质酸填充剂III期临床数据,显示产品安全有效 [32][34] 近期重点上市公司公告 - 若羽臣2月28日至6月18日累计回购372.29万股,占总股本1.64%,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注销 [36] - 联合资信维持珀莱雅主体长期信用评级为AA,“珀莱转债”信用评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39] 欧睿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2712亿元,同比下滑3.7%,公司口径市占率前十中国货占5席,品牌口径中国货表现亮眼,预计25年国货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6] - 2024年中国彩妆市场规模620亿元,同比略增0.4%,公司市占率口径国货前十占5席,品牌口径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进入前十 [41] 机构持仓 - 据24Q4报告,美容护理行业重仓配置比例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31位,报告列出巨子生物、爱美客等公司持股总市值及总量变化 [44] 解禁数据 - 敷尔佳2025年8月1日解禁9.30万股;稳健医疗2025年9月16日解禁40661.4万股 [47] 估值表 - 报告给出化妆品、医美、电商代运营、母婴等行业相关公司股价、总股本、市值、归母净利润、PE及评级等信息 [49]
凭一款大单品 Babycare覆盖日本8000家门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07:53
日本市场突破 - 公司旗下紫盖湿巾成功进入日本8000家门店,覆盖头部母婴连锁阿卡将本铺、西松屋,药妆渠道松本清及便利店7-Eleven等主流渠道,成为首个进入日本7-Eleven系统的中国母婴品牌[1][2] - 湿巾大单品是公司打开日本市场的关键,产品厚度达同类2-3倍,尽管售价是同规格产品的2倍仍受青睐,2022年通过乐天试水跨境电商,2023年进驻阿卡将本铺后实现线上线下全域布局[3] - 公司复制了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2017年通过加厚湿巾设计在中国天猫京东市场份额超20%,目前在日本还拓展了水杯、餐具、防摔护头枕等品类,其中护头枕采用270度乳胶防护设计试销表现优异[4] 产品策略与差异化 - 公司选择湿巾作为切入点源于日本市场调研:当地湿巾偏薄而消费者偏好厚实产品,因此紫盖湿巾凭借厚度差异在货架上自然吸引眼球[3] - 产品开发遵循"差异化创新+细分品类"逻辑,例如防摔护头枕针对日本市场改良设计,并通过电商复购率超50%验证产品力[4] - 未来将通过多维度数据(销售、复购、售后等)评估产品表现,决定是否扩大渠道或本地化改进[5] 全球化布局路径 - 公司采取渐进式出海策略,在进入日本前已布局中东市场,2023年在阿联酋迪拜、沙迦等地开设4家一站式母婴门店[6] - 国际化路径强调基建先行:深度调研当地需求,重点投入供应链和渠道建设而非营销,坚持"品牌出海"而非"制造出海"的长期主义[7] - 公司成立于2014年,国内已布局约200家门店,累计完成两轮共10亿元融资,核心覆盖1-6岁育儿周期产品[7]
英氏控股拟北交所IPO:利润承压 获客成本逐年高企
犀牛财经· 2025-06-18 07:32
公司概况 - 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北交所受理,有望成为中国"婴幼儿辅食第一股" [2] - 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营母婴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及销售,核心品牌为"英氏"辅食和"舒比奇"卫生用品 [4] - IPO拟募资3.34亿元,用于产业基地创新中心建设、即食营养粥生产、产线改造、数智化及品牌推广项目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12.96亿元增至19.74亿元,复合增长率23.42% [5]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25%至2.10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5] - 销售费用从2022年4.54亿元增至2024年7.21亿元,平均销售费用率超35% [5] - 平台推广费复合增长率超40%,2024年达3.00亿元 [5] 业务结构 - 婴幼儿辅食产品中饼干类占比最高(2024年23.25%),其次为米粉(21.18%)和零食类(11.17%) [7] - 儿童食品占比从2023年4.17%提升至2024年8.88%,显示业务多元化趋势 [7] - 委托生产产品金额占比从2022年39.83%升至2024年55.10% [8] 行业挑战 - 新生儿数量持续走低,灼识咨询预测婴幼儿辅食市场增速将持续放缓 [5] - 电商平台获客成本攀升导致销售费用高企,互联网用户红利消退 [5] - 供应商福建美一和上海京元曾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处罚,委托生产模式存质量风险 [6][8] 募资争议 - 募资用途包含改善办公环境,但未直接扩大外包产品产能 [8] - 过度依赖电商平台导致销售费用与营收增长形成恶性循环 [5][8]
2025中国时尚产业盛典投资峰会举办
环球网· 2025-06-16 09:14
中国时尚产业盛典投资峰会概况 - 峰会规模庞大,包含9场主题演讲、36位行业领袖、5场圆桌对话、14个创新项目、32位省市文旅代表、近200位专业投资者参与 [1] - 参与基金总规模超千亿,达成超过20次投资意向对接,为上海市静安区对接首店首发意向合作5个 [1] - 通过消费者调研形成"中国时尚"定义共识:植根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承载中国精神哲学和文化内核 [1] 时尚消费趋势与报告 - 贝恩全球资深合伙人邓旻发布《中国时尚消费发展报告》,揭示"中国时尚"消费八大关键趋势 [1] - 上海市静安区作为上海最繁荣繁华、最具海派韵味的标志性区域,国际化程度高 [1] 文旅融合发展 - CPE源峰文旅合伙人胡兵提出文旅产品比拼的是内容制造能力,强调产品必须具有美感 [1] - 圆桌讨论探讨通过场景体验、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打造差异化旅游体验 [2] 国货美妆发展 - 毛戈平美妆分享品牌美学历程 [4] - 圆桌论坛强调推动国货品牌健康发展,期待中国时尚走向全球舞台 [4] 城市商圈重塑与设计师品牌 - 百联资控董事长分享"一江一河"商圈重塑战略 [6] - 设计师品牌论坛探讨融入中国文化元素、高性价比产品和创意规模化解决方案 [6] 国潮IP发展 - 时尚集团介绍潮流艺术IP"忒PANDA"的打造、跨界合作和数字藏品开发 [8] - 圆桌论坛探讨IP全产业链运营、多层次孵化体系和从爆款到长红的策略 [8] 母婴与宠物行业 - BeBeBus分享抓住M型社会消费升级趋势实现逆势增长 [10] - 宠物行业论坛讨论食品领域竞争、智能化养宠趋势和出海策略 [10] 健康饮品创新 - 好望水分享东方健康饮品在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 [12] 行业展望 - 中国时尚产业处于黄金发展期,传统美学与数字科技融合注入新动能 [13] - 未来将增强文化自信与产业创新,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13]
孩子王、欧莱雅布局细分赛道;开云找新CEO|二姨看时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5 23:57
全球消费与时尚领域变革 - 法国参议院通过快时尚严厉法案,拟对服装征收生态税以遏制过度消费与环境问题 [1] - 奢侈品行业深化本土化与体验经济布局,宝格丽设综合售后中心,路易威登冠名戏剧节进行文化营销 [1] - 爱马仕经典包拍卖引发收藏热,开云集团或拆分职权以应对业绩压力 [1] 宝格丽海南售后启用 - 宝格丽海南综合售后服务中心首批近百件珠宝交付,维修周期缩短,成本降低30%、时效提升40% [2] - 依托自贸港政策叠加海关"数字身份"监管,目标辐射亚太市场 [2] 开云集团CEO变动 - 开云集团正寻找新CEO,现任主席兼CEO Franois-Henri Pinault拟专任董事会主席 [3] - 2025年一季度开云集团营收同比下滑14%至38.83亿欧元,核心品牌Gucci同店销售额暴跌25% [3] - Gucci二手市场价格仅为专柜价1-3折,品牌形象因频繁联名和奥莱折扣严重受损 [3] 周大福逆市盈利 - 周大福2025财年营业额同比下滑17.5%至896.56亿港元,但经营溢利逆势增长9.8%至147.46亿港元 [4] - 毛利率从24%飙升至29.5%,定价黄金产品传福系列、故宫系列销售额双双突破40亿港元 [4] - 电商渠道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内地电商贡献5.8%零售值,香港电商销售额上涨91% [4] Pinko"去奢侈品化"扭亏 - Pinko母公司Q1扭亏(EBITDA 500万欧),策略为关店、降成本、找中国代理 [5] - 计划在中国新增100家门店,40%-50%产品将在亚洲制造,定价下探至千元以下 [5] 孩子王收购丝域养发 - 孩子王以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2500家店,2024年营收7.23亿元) [6][7] - 丝域养发市场占有率超第二名至第十名总和,但93%门店为加盟 [7] H&M家族增持股份 - H&M创始家族Perssons过去9年投入超630亿瑞典克朗增持股份,持股比例从35.5%升至近64% [8] - 2025财年Q1营收553.3亿瑞典克朗,经营利润同比下滑42.1% [8] LV冠名阿那亚戏剧节 - LV连续三年冠名阿那亚戏剧节"海边公共艺术"单元,涵盖海边对话、放映及跨界艺术 [9] - 2025年戏剧节将有13国29部剧目,94场演出,LV还将推出专属艺术装置 [9] 欧莱雅收购英国药妆Medik8 - 欧莱雅以约10亿欧元控股Medik8,主打"视黄醛抗老",2024年预计营收1.15亿美元 [10] - 交易价对应市盈率超70倍,Medik8明星产品Crystal Retinal系列在英国销量第一 [10] 爱马仕初代Birkin拍卖 - 1984年Jane Birkin手绘原型包现身苏富比拍卖,预计挑战"喜马拉雅"400万港元纪录 [11] - 包身带有独特肩带、镀金黄铜五金及"J.B."缩写标记,此前曾两次拍卖 [11]
这家巨头“爱上”美容美发?
国际金融报· 2025-06-15 14:28
公司收购动态 - 孩子王拟以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交易完成后间接持有65%股权并支付10.725亿元 [1][7][18] - 收购分为两步:先以0元受让关联方五星控股持有的江苏星丝域65%股权,再通过江苏星丝域现金收购丝域实业 [4][6][7] - 交易未设置业绩对赌,因转让方已完全退出且存在多个竞买方,估值对应2024年净利润市盈率约9倍 [10] 标的公司财务与业务 - 丝域实业2024年营收7.23亿元(+4.9% YoY),净利润1.83亿元,净利率25.3%;2025年Q1营收1.44亿元,净利润2664.85万元 [9][16] - 公司拥有2503家门店(176家直营+2327家加盟),会员超200万人,主营头皮护理产品及服务 [7][8] - 评估增值583.35%,股东权益账面值2.56亿元,收益法评估价值17.5亿元 [10]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孩子王提出"三扩战略"(扩品类/赛道/业态),2024年收购乐友国际35%股权及幸研生物60%股权切入美妆赛道 [13][14] - 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85.2亿元增至93.37亿元,净利润从1.2亿元增至2.05亿元,净利率从1.41%提升至2.19% [14] - 乐友国际2023-2024年贡献净利润8296万元/1.05亿元,支撑公司业绩 [15] 交易资金安排 - 变更可转债募资用途,将原"门店改造项目"4.92亿元调整为支付收购款,其中4.29亿元来自募集资金 [17][18]
【中童数据】全国数据深度调研,全面解析2025精品店发展图谱
搜狐财经· 2025-06-15 11:00
行业趋势 - 传统精品店核心竞争力为"货源差异性",而新一代精品店强调"用户关系差异性",是"专业性×精致感×服务感"的综合体 [1] - 母婴精品店行业正经历经营逻辑的根本性变化,从产品导向转向用户关系导向 [1] 市场容量与挑战 - 母婴门店总数约14万~15万家,精品店理论占比5%~7%(7000~9000家),但实际运营能力仅4000~5000家,存在结构性过剩 [4] - 跨境电商与平台型直播电商冲击高端标品销售,消费者转向"质价比"导向,中产消费趋于理性 [4] - 精品店面临面积大、人效低、库存周转慢等运营压力,未来1~2年将经历市场出清与淘汰过程 [4] 区域发展差异 - 华东地区为精品店核心市场,高租金高竞争推动向"健康管理"转型,精品店密度全国最高 [5] - 华南地区消费分层严重,高端消费流向线上,线下精品店略有收缩 [5] - 华中与华北高端育儿消费不稳定,精品店存活率下降,部分转型为"服务型店" [5] - 西南与西北精品店集中于核心城市,以社区小型高体验门店为主,增长放缓 [5] - 精品店存活坪效标准:一线城市≥8000元/㎡/年,三四线≥5000元/㎡/年 [5] 产品结构演变 - 进口奶粉优势削弱,营养品成为精品店第一增长动力,功能型营养品配合专业导购形成复购闭环 [7] - 洗护喂养等颜值品类作为"审美型信任入口"维持基础陈列 [7] - 潮玩互动型商品(盲盒/益智玩具/IP周边)成为转型潮流店的新切入口,契合95/00后父母需求 [7] - 区域转型特点:华南二次元文化浓厚/华东新中产接受度高/西南亲子社群活跃 [7]
联合巨子生物,孩子王跨界收购丝域实业,押注养发护发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12:05
收购交易概述 - 孩子王联合巨子生物等以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交易完成后孩子王间接持有65%股权成为控股股东[1][4] - 收购分为两步:孩子王受让江苏星丝域65%股权(0元对价),同时巨子生物等受让剩余股权[4] - 江苏星丝域作为收购主体,将以现金方式完成交易[5] 交易结构细节 - 江苏星丝域股权结构:孩子王65%(认缴3250万元)、五星控股11%、巨子生物10%、陈英燕8%、王德友6%[5] - 孩子王变更可转债募集资金用途,将4.29亿元门店升级改造资金转为支付收购款项,项目总投资16.5亿元中孩子王承担10.725亿元[9][11] 标的公司情况 - 丝域实业成立于2014年,专注头皮头发护理,拥有2503家门店(176家直营+2327家加盟)和超200万会员[5] - 财务表现: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6.19亿/6.89亿/7.23亿元,净利润1.58亿/1.86亿/1.83亿元;2025Q1营收1.44亿元/净利润2664.85万元[7] - 交易估值对应2024年净利润PE约9倍,未设置业绩对赌条款[8][9] 战略协同与布局 - 引入巨子生物作为战略投资者,提升研发能力完善护发产品生态[5] - 交易后将在会员运营、渠道共享、产业协同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11] - 公司实施"三扩"战略(扩品类/赛道/业态),2024年12月以1.62亿元收购美妆企业幸研生物60%股权[12] 数字化转型 - 2025年3月成立AI子公司"智领未来"(注册资本1000万元),布局母婴童AI伴身智能产品[12] - 旨在实现"流量+服务+数据+平台"的AI产业升级转型[1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孩子王营收93.37亿元(同比+6.68%),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72.44%),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91.6%)[14]
进驻日本8000+线下店,Babycare李阔却说不要「激情出海」|厚雪专访
36氪· 2025-06-13 10:08
公司战略与市场表现 - 公司从婴儿背带起家,反低价竞争而行,目前纸尿裤市占率稳居行业TOP3,婴童湿巾市占率断层第一[3] - 2022年启动日本业务,湿巾产品已进驻日本8000+家线下门店,包括阿卡将本铺、西松屋、松本清等头部渠道[5][9] - 2025年1-4月黑卡会员消费用户数同比增速超20%,少部分黑卡用户贡献大部分生意[44] 出海战略与执行 - 出海选择日本作为"心智高地",因母婴产品在日本商业结构更"高级",验证产品力更具战略意义[16] - 日本市场畅销产品前三名为湿巾、水杯、喂养系列,纸尿裤尚未推广[33][34] - 中东开设4家联营店,日本采用渠道合作模式而非自建渠道,根据不同市场特性调整策略[38][39] - 欧洲业务因市场割裂已关停,目前重点市场为日本、中东、美国,按难度排序为美国>日本>中东[22][23] 产品与品类策略 - 坚持全品类战略,目前SPU约1万+,单个SPU表现要求逐年提升但数量趋势应持平或下降[46][47] - 第二曲线探索包括卫生巾品牌"小N"和家庭快消品,60%小N用户仍为原母婴用户,目标拓展至更年轻人群[48][49][51] - 湿巾等快消品出现家庭化使用趋势,部分用户宝宝不再需要仍持续购买[53] 组织管理与创始人思考 - 创始人强调从"设计师思维"转向"主持人角色",通过流程设计引导组织自主决策[60] - 组织力被视为核心壁垒,各品类从企划到营销已形成标准化流程[60] - 创始人刻意降低个人在公司的决策占比,目标是将组织能力而非个人能力作为公司基石[66] - 公司发展阶段已从"0-10"高速增长期进入"10-100"的稳定增长期,接受两位数增速[56][7] 行业洞察与商业理念 - 认为21世纪属于中国品牌,出海成功关键在于尊重当地节奏而非复制中国速度[5][13] - 提出产品"三个真理时刻"理论(媒介选择、拆包装、复购),在日本市场验证有效[5][30] - 观察到日本渠道商与品牌方存在交叉持股等深度利益绑定,进入需创造差异化价值[27][28]